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京市通州区 2019-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农业生产上,很多作物的种子人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发育繁殖 B. 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量明显升 高 C. 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增高 D. 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变 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水是细胞当中的含量最大的。水在细胞内有两种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 (1)结合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它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 成成分,约占 4.5%。 (2)自由水:大部分水以游离水存在,叫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水能保证细胞的液体 环境;细胞内的许多反应需要水参加;也能输送养分送出废物。 (3)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影响了细胞的新陈代谢的速率。 【详解】A.风干种子含水量少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A 正确; B.风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细胞呼吸作用强度较弱,故有机物的消耗量明显减少,B 错 误; C.风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故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弱,C 错误; D.风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极少,导致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变大,D 错误; 故选 A。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疏松不规则 B.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需要保持细胞生物活性 C. 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才能检测试管内梨汁中是否含还原糖 D.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答案】C 【解析】【分析】 1、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的实验步骤:取材→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原理是:色素能够溶解到有机溶剂乙醇中,绿叶中的色素在层 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的快,溶解度小的扩散的慢,因此可以把绿叶中的色 素分离。 【详解】A.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A 错误; B.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过程的实验过程中,解离步骤已经将细胞杀死,故观察过程中不需 要保持细胞生物活性,B 错误; C.用斐林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时,需要在加入斐林试剂后并水浴加热才能检测到, C 正确; 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无色素带出现,D 错误。 故选 C。 3.生物膜的物质或结构一般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B. 叶绿体内膜附着光合色素,利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C. 细胞膜上附着 ATP 水解酶,利于选择吸收某些营养物质 D 核膜上有许多核孔,利于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是指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 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别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 3、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因此细胞膜上附着 ATP 水解酶,为主动吸收某些营养 物质做了保证。 4、核膜是双层膜,核膜上有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通道,有利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 换与信息交流。 【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故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 正确; B.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光合色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B 错误; C.细胞膜上附着 ATP 水解酶,以便于为选择吸收某些营养物质提供能量,C 正确; D.据分析可知:核膜上有许多核孔,利于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D 正确。 故选 B。 4.如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是细胞中合成 ATP 的唯一场所 B. 结构②具有生物膜结构 C. 结构④是脂质合成与加工的车间 D. 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示为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①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为中心 体,与有丝分裂有关;③为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④为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 【详解】A.结构①线粒体不是细胞中合成 ATP 的唯一场所,叶绿体也能合成 ATP,A 错误; B.结构②为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B 错误; C.结构④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的车间,C 错误; D.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众多的复杂细胞器,故此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 D 正确。 故选 D。 5.将生长在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进行减少浇水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 增大,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经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B. 经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有所增强C. 处理后,该植物吸收 CO2 速率会有所降低 D. 处理后叶片气孔开度变化与激素调节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在细胞当中的含量是最大的。水在细胞内有两种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 (1)结合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它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 成成分,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 4.5%。 (2)自由水:大部分水以游离水存在,叫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水能保证细胞的液 体环境;细胞内的许多反应需要水参加;也能输送养分运出废物。 【详解】A.经减少浇水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故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A 正确; B.经减少浇水处理后,由于植物自我调节性适应,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 少,故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有所减弱,B 错误; C.经减少浇水处理后,由于植物自我调节性适应,叶片气孔开度减小,故该植物吸收 CO2 速 率会有所降低,C 正确; D.处理后,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D 正确。 故选 B。 6.科研人员对水稻种子贮藏条件进行了如下研究:将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分别装于纸袋和密封 袋中,置于室温和 5℃冷柜下贮藏 12 个月后,测定发芽率,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错 误的是 贮藏温度 室温 5 摄氏度 含水量(%) 11.0 13.0 14.5 11.0 13.0 14.5 纸袋 81.3 58.7 51.3 88.0 82.0 80.0发芽率 (%) 密封袋 84.7 39.3 0 94.0 86.0 81.3A. 选择透气的纸袋包装进行种子贮藏的效果比密封袋好 B. 5℃贮藏优于室温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酶的活性受抑制 C. 水稻种子人库前需要干燥处理是为了降低自由水的含量 D. 贮藏过程中是通过降低种子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和氧气浓度等,其中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作用的, 进而影响了有机物的消耗,影响了发芽率。 【详解】A.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在室温条件下储藏选择透气的纸袋包装进行种子贮藏的效 果比密封袋好,而在 5℃冷柜下储藏效果正好相反,A 错误; B.低温条件下,酶 活性受抑制,故 5℃贮藏优于室温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酶的活性受抑制, B 正确; C.水稻种子人库前需要干燥处理是为了降低自由水的含量,以降低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 耗,C 正确; D.贮藏过程中是通过降低种子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 正确。 故选 A。 7.显微镜观察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视野中观察到下图所示的图像。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A. 细胞①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 细胞②处在有丝分裂后期 C. 细胞③中 DNA 还未完成复制 D. 细胞④中已发生着丝点分裂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此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因此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 色体,A 错误;细胞②染色体分散凌乱,处在有丝分裂前期,B 错误;细胞③是细胞分裂间 的期,图中 DNA 已完成复制,C 错误;细胞④中已发生着丝点分裂,处于细胞分裂后期,D 正确。 8.《细胞一干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 程为肝细胞( hihep 细胞) 成果。 hihep 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 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 细胞的 DNA 和 RNA 基本相同 B. 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ihep 细胞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C. hihep 细胞诱导成功彻底解决了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 D. 研究表明,分化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干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常把那些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 成一种以上类型的的细胞的多潜能细胞,称为干细胞。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 持久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 3、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A.人成纤维细胞与 hihep 细胞的 DNA 完全相同,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 RNA 不完全相同,A 错误; B. 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 hihep 细胞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没有发育成完整个体, B 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hihep 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但并未完全代替肝脏细胞,故 hihep 细胞诱导成功不能彻底解决了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C 错误; D.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的实验成功,说明分化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D 正确。 故选 D。 9.下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的A. ①和③属于同源染色体 B. ②和⑤是非同源染色体 C. 染色体①②③④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 D. 染色体②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联会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 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A.①含有的基因是 fghj,③含有的基因是 FGHJ,故①和③属于同源染色体,A 正 确; B.②含有的基因是 fghj,⑤含有的基因是 JmnO,故②和⑤是非同源染色体,B 正确; C.染色体①②③④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其中①和②为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③和④ 也是分开的染色单体,可以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C 错误; D.②含有的基因是 fghj,③含有的基因是 FGHJ 染色体,故②和③为同源染色体,可在减数 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联会,D 正确。 故选 C。 10.山羊性别決定方式为 XY 型。下图所示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 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的条件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B. 据系谱图推测,II-2 应该属于杂合 子C.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 D.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性患病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有中生无为显性,女性正常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 X 隐性遗传病往往表现为男性 患者多于女性,而伴 X 的显性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详解】 A.II-1 和 II-2 均不患病,而后代 III-1 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为隐性基因,该性状为隐性性状,A 错误; B.据系谱图可知,II-1 和 II-2 均不患病,而后代 III-1 患病,故 II-2 应该属于杂合子,B 正确; C.由 III-1 患病,而 II-1 正常;II-3 患病,III-4 正常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 于 Y 染色体上,C 错误; D.根据患者的性别表现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极有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D 错误。 故选 B。 11.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的实验中,用 DNA 酶处理从 S 型 细菌中提取的 DNA,再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 R 型肺炎双球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 证明 R 型细菌生长不需要 DNA B. 补充 R 型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 做“以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对照 D. 直接证明 S 型细菌的 DNA 不是促进 R 型细菌转化的因素 【答案】C 【解析】 用 DNA 酶处理从 S 型细菌中提取的 DNA,再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可以与以 S 型细菌 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实验形成对照,以证明是 S 型细菌的 DNA,而不是其他物质 使 R 型菌发生转化,选 C。 12.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 DNA 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 DNA 片段结合, 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DNA 酶Ⅰ随机切开的是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B. 合成标记的 DNA 探针所需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C. 荧光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DNA 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链 D. 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最多可以形成 2 条荧光标记的 DNA 片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 DNA 分子做探针,原理是 DNA 分子杂交。 DNA 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 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 【详解】A.由题图可知,DNA 酶Ⅰ将 DNA 分子的单链随机切开,故切开的部位是核苷酸之间 的磷酸二酯键,A 正确; B.题图显示:合成标记的 DNA 探针所需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 正确; C.在高温条件下,氢键断裂,故荧光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DNA 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 链,C 正确; D.由于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 DNA 复制产生的,故其中 DNA 的碱基序列相同,故图中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最多可以形成 4 条荧光标记的 DNA 片段,D 错误。 故选 D。 13.用 3H 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 DNA 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 3H 的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最终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B. 细胞中 DNA 第二次复制完成,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 3H 标记 C. 通过检测 DNA 链上 3H 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 DNA 的复制方式 D. 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 DNA 复制次数【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 复制是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分子的过程。DNA 复制的条件:模板、能 量、原料和酶;DNA 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 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最终导致细胞染色 体数目加倍,A 正确; B.细胞中 DNA 第二次复制完成,每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单体中只有一半带有 3H 标记,B 错误; C.通过检测 DNA 链上 3H 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 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 正确; D.一个 DNA 分子复制 n 次后的数目为 2n 个,所以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计数, 可推测 DNA 复制次数,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数量掌握 DNA 复制的特点与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在栽培二倍体水稻(2N)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有一种单体植株 就比正常植株缺少一条 5 号染色体,称为 5 号单体植株。利用 5 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5 号染色体(雌)×正常二倍体(雄) 子代中单体占 25%,正常二倍体占 75% 5 号染色体(雄)×正常二倍体(雌) 子代中单体占 4%,正常二倍体占 96% A. 5 号单体植株可以由花粉粒直接发育而来 B. 5 号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 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得出 N-1 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较高 D. 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其亲本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答案】D【解析】 【分析】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染色体片段 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 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单体(雌)在减数分裂时形成的 N-1 型配子多于 N 型配子,N-1 型配子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其中的雄配子育性很低。 【详解】A.该单体植株就比正常这种缺少一条 5 号染色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仍属于二 倍体,A 错误; B.5 号单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 错误; C.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在杂交亲本 5 号单体(雄)与正常二倍体(雌)的杂交后代中,单 体占 4%分之四,正常二体占 96%,说明 N-1 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C 错误; D.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其亲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形成 的,D 正确。 故选 D。 15.鼠尾草的雄蕊高度专化,成为活动的杠杆系统,并与蜜蜂的大小相适应。当蜜蜂前来采 置时,根据杠杆原理,上部的长臂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药接触到蜂背部,花粉便散落在蜜 蜂背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鼠尾草属于虫媒传粉植物 B. 鼠尾草雄蕊的高度专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不变 D. 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彼此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突变和基因 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 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 本环节。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根据上述资料分析,鼠尾草传粉需要借助于蜜蜂,故属于虫媒传粉植物,A 正确; B.鼠尾草雄蕊的高度专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进而适应了环境,B 正确; C.雄蕊高度专化的鼠尾草与其他类型的鼠尾草相比有了更多传粉的机会,故可将自身的遗传 物质传递给后代,故其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概率更高,C 错误; D.鼠尾草花的某些形态特征与传粉昆虫的某些形态特征彼此相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 正确。 故选 C 【点睛】能够正确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6.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急剧增加,污泥中富含植物所需的 多种矿质元素,可与土壤混合制成肥料。多环芳烃(PAHs)是污泥中含量较高危害较大的 有机污染物,直接农用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生物质炭是农作物废弃物(如秸秆)在 限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热裂解产生的固体物质。科研人员研究生物质炭污泥堆肥对 PAHs 含 量变化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请回答问题 (1)生物质炭横截面如图 1 所示,可以看出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为微生物提供较好 的______环境,同时对污泥中的污染物起到________作用。 (2)科研人员对普通污泥堆肥和生物质炭污泥堆肥 PAHs 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 1 所 示。 表 1 堆肥土壤、普通污泥堆肥和生物质炭污泥堆肥 PAHs 含量 测定项目 堆肥土壤 普通污泥堆肥 生物质炭污泥堆肥 PAHs 含量(ug/kg) 527 1079 765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进行两种堆肥对 PAHs 迁移及黑麦草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使用不同堆肥对黑麦草 PAH 含量及生长的影响测定项目 测定项目 堆肥士填 普通污泥堆肥 生物质污泥堆肥 黑麦草每盆干重(g) 1.7 2.3 2.7 黑麦草叶绿素含量(mg/g)1.9 2.1 2.4 黑麦草 PAHs 含量(g/kg) 401 651 428 ①分析数据可知,两种堆肥均能提高黑麦草的____,从而提升黑麦草的光合产量,但生物 质炭堆肥的效果更为显著,请结合生物质炭的结构特点分析原因:______ ②结合上述研究与分析,请你提出生物质炭在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推广价值。____ 【答案】 (1). 栖息(或生存) (2). 吸附(或附着) (3). 生物质炭的添加有利于 土壤(污泥)中 PAHs 的去除 (4). 叶绿素含量 (5). 生物质炭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根 系有氧呼吸和对士壤养分的吸收加强;生物质炭堆肥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多,产生无机营养物 质含量更加丰富,提高植物的光合产量效果更明显 (6). 生物质炭可以作为污泥改良剂, 避免有机污染物的二次污染。(或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焚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解析】 【分析】 1、生物质炭空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即单一变量原则。一个探 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适宜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 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详解】(1)由生物质炭横截面可以看出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为微生物丰富的氧气, 从而提供较好的栖息(或生存)环境,同时由于空隙的存在,故可对污泥中的污染物起到吸 附(或附着)作用。 (2)由表 1 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生物质炭的添加有利于土壤(污泥)中 PAHs 的去除。 ①表中数据显示,两种堆肥均能提高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从而提升黑麦草的光合产量,但生物质炭堆肥的效果更为显著。由于 生物质炭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故可使植物对士壤养分的吸收加强;生 物质炭堆肥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多,产生无机营养物质含量更加丰富,故可明显提高植物的光 合产量。 ②结合上述研究可知:生物质炭可以作为污泥改良剂,避免有机污染物的二次污染。(或有 效解决农业废弃物焚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点睛】实验设计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即为研究的变量,实验的设计就是围绕 这一变量进行的。本题的最后一空使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思维,并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的实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晚期癌症病人失去手术切除病灶的机会,对患者进行化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顺铂是常 用的化疗药物,但在临床中容易产生耐药性;3-BrPA(抗癌药物)能增强耐药细胞对化疗 药物的敏感性,为研究 3-BrPA 对顺铂耐药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有关问题: (1)正常细胞受到________的作用,可能造成细胞中______发生改变,畸形分化成为不受 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的癌细胞。 (2)实验选用肺腺癌患者的顺铂耐药细胞进行多孔培养,每孔内细胞个数 5000 个,加入培 养液使得每孔中体积为 200uL。 ①将培养液中加人一定浓度顺铂,目的是保持所培养的细胞均有顺铂耐药性; ②将上述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 3.125、6.25、12.5、25、50、 100ug/mL 浓度梯度的__________,对照组加入含_____________200uL。搜集培养 24h、 48h、72h 的数据进行抑制率的测定。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3-BrPA 对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增殖抑制率变化 3-brpa(ug/ml) 24h(%) 48h(%) 72h(%) 0(对照组) 0 0 0 3.125 3.95±2.24 8.15±2.42 13.24±1.20 6.25 9.42±6.12 15.90±0.80 18.58±4.24 12.5 16.61±9.19 25.79±0.50 27.96±1.1725.0 27.55±2.77 32.97±2.90 36.67±0.60 50.0 33.66±3.15 41.99±5.01 50.49±2.70 100.0 49.45±2.95 56.16±2.56 64.05±3.06 分析以上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致癌因子 (2).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或遗传物质) (3). 3-BrPA (4). 肺腺癌患者的顺铂耐药细胞的培养液 (5). 随着 3 一 BrPA 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对 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 【解析】 【分析】 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有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 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癌细胞的特征为: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 性降低,容易发生转移;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故代谢性加快,产生蛋白质较多,耗能较多, 故线粒体和核糖体较多。 【详解】(1)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变成 不受机体控制的、畸形分化成为恶性增殖的癌细胞。 (2)①实验中将培养液中加人一定浓度顺铂,目 是保持所培养的细胞均有顺铂耐药性, 以保证实验中要求的前提:耐药细胞的出现,然后再去探究 3-BrPA(抗癌药物)是否能增 强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②上述实验设计中的实验组是:分别加入 3.125、6.25、12.5、25、50、100ug/mL 浓度梯度 的 3-BrPA,对照组加入含肺腺癌患者的顺铂耐药细胞的培养液 200uL,保证了实验设计中的 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的自变量为 3-BrPA 的浓度和处理的时间,因变量为培养 24h、48h、 72h 的数据进行抑制率测定。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随着 3 一 BrPA 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对 细胞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 【点睛】熟练掌握癌变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来解答问题是拿分的关键!本 题最后一空是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处理时间的效果。 18.我国现在大面积种植的栽培种油菜是由二倍体油菜(AA,2n=20)和甘蓝(CC,2n=18) 的自然杂交而成的异源四倍体(AACC,4n=38)。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合成新型油菜对油菜杂交 品种的种质创新进行探索。 (1)研究人员以甘蓝(CC)为父本,在花期对油菜(AA)人工授粉,但由于二者属于不 同物种,存在_______ ,不能得到后代。研究人员采用胚挽救技术,在授粉周后取幼胚进行 离体培养获得杂交种单倍体油菜(AC,2n=19),经_______________处理,获得人工合成的 新型油菜(AACC,4n=38)。 (2)在对新型油菜继续种植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此油菜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产生后代 较少。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取栽培种油菜和新型油菜的花蕾制片并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①观察发现,栽培种油菜减数分裂基本正常,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________联会, 进而形成______个四分体。 ②观察发现,新型油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就出现了异常,除正常配对外,还出现了 多条染色体配对和单条染色体不配对的现象,最终产生自交不亲和现象。但这些特殊的配对 也为新型油菜 A、C 基因组之间的基因交换提供了可能,并促进了优良性状的导人,扩大了 种质的遗传背景。基于上述内容,你认为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能实现 A、C 染色体组之间进 行基因交换的变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 (3)研究人员进一步对新型油菜减数分裂中期和后期染色体行为进行统计,发现新型油菜 在这些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异常染色体行为,导致花粉败育进而自交不亲和。请解释为何同 为异源四倍体,天然杂交的栽培种油菜自交亲和而人工合成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却表现出自交 不亲和的现象。__________ 【答案】 (1). 生殖隔离 (2). 秋水仙素 (3). 同源染色体 (4). 19 (5). bcd (6). 由于白菜和甘蓝属于不同物种,导致人工合成的新型油菜的异源四倍体中 A.C 染色体 组难以协调,配对失败进而减数分裂失败。而天然杂交的栽培种油菜在形成与进化过程中必 定经历了一系列选择性的变化才导致了染色体行为的正常化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染色体片段 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能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 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数目变异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变异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新基因的产生。 2、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但不抑制着丝点的分裂,从而导致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1)由于甘蓝和油菜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即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甘蓝(CC) 为父本,在花期对油菜(AA)人工授粉,不能得到后代。研究人员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采 用胚挽救技术,在授粉周后取幼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杂交种单倍体油菜(AC,2n=19),由于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故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人工合成的 新型油菜(AACC,4n=38)。 (2)①由于新型油菜(AACC,4n=38)为异源多倍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 体联会,进而形成 19 个四分体。 ②观察发现,新型油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就出现了异常,除正常配对外,还出现了多 条染色体配对和单条染色体不配对的现象,最终产生自交不亲和现象。但这些特殊的配对也 为新型油菜 A、C 基因组之间的基因交换提供了可能,并促进了优良性状的导人,扩大了种 质的遗传背景。基于上述内容,你认为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能实现 A、C 染色体组之间进行 基因交换的变异是: 由题意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多条染色体配对和单条染色体不配对的现象,这些特殊 现象为 A、C 基因组之间的基因交换提供了可能,由此信息作为解答的出发点来解答: 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不会导致基因交换,a 错误; b.基因重组可以导致基因交换,b 正确; c.染色体结构变异能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 正确; d.染色体数目变异也能导致 A、C 基因组之间的基因交换,d 正确; 故 bcd 正确。 (3)由于白菜和甘蓝属于不同物种,导致人工合成的新型油菜的异源四倍体中 A.C 染色体 组难以协调,配对失败进而减数分裂失败。而天然杂交的栽培种油菜在形成与进化过程中必 定经历了一系列选择性的变化才导致了染色体行为的正常化,天然杂交的栽培种油菜自交亲 和而人工合成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却表现出自交不亲和的现象。 【点睛】最后一问的解答是本题的难点,学生答题过程中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在教学过 程中应拓展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生物学新内容。 19.甜糯玉米是一类具有较高甜度,同时还具备糯性口感的特质玉米,随着对甜糯玉米种质 的改良与研究工作投人不断增加,甜精玉米的育种王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1)用足够数量的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进行杂交实验后,F1 均为非糯性,说明糯性为 _____性性状。选取部分 F1 自交得到 F2,其中非糯性 3499 粒,糯性 1141 粒,说明该基因的 遗传遵循_________. (2)①育种工作者发现,玉米的甜粒受隐性基因(sh2)控制,对突变基因(sh2)与野生 型基因(Sh2)进行测序,结果如图 1 所示,说明突变基因内部的具体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继续研究发现,Sh2 基因位于 3 号染色体,非糯性 Wx1 基因位于 9 号染色体,且二者在 玉米籽粒中淀粉合成途径如图 2 所示,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玉米 籽粒性状的。 (3)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杂交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重复该杂交实验时, 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 F1 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株 F1 自交,产生的 F2 只有非糯 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表现型,图 3 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请用基因与染色 体的图示解释 F1 自交结果产生的原因_________。 (4)此后,育种工作者又发现了另一个表现为甜粒的隐性单基因(bt2),为研究新突变基 因 bt2 与 sh2 的关系,选择将新突变体与 sh2sh2 进行杂交 假设一:若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假设二:若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为非等位基因。 【答案】 (1). 隐 (2). 基因的分离定律 (3). 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或者碱基 对的替换) (4). 酶的合成 (5). 见解析 (6). 全部表现为甜玉米 (7). 出现非甜 玉米 【解析】 【分析】 1、生物变异包括可以遗传变异(因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和不可遗传变异(因环境改变引 起),可遗传变异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 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直接控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1)用足够数量的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进行杂交实验后,F1 均为非糯性,F1 表现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故糯性为隐性性性状。选取部分 F1 自交得 到 F2,其中非糯 3499 粒, 1141 粒,即非糯性:糯性≈3:1,说明该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 定律。 (2)①育种工作者发现,玉米的甜粒受隐性基因(sh2)控制,对突变基因(sh2)与野生 型基因(Sh2)进行测序,结果如图 1 所示,图 1 结果显示,只有一个碱基对的位置不同, 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该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该突变基因内部的 具体变化是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或者碱基对的替换)。 ②图 2 结果显示: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来控制玉米籽粒性状的。 (3)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杂交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重复该杂交实验时, 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 F1 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株 F1 自交,产生的 F2 只有非糯 非甜粒和糯性甜粒 2 种表现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符 合基因连锁定律,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染色 体片段的互换,该变异属于易位。图 3 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略)。 (4)此后,育种工作者又发现了另一个表现为甜粒的隐性单基因(bt2),为研究新突变基 因 bt2 与 sh2 的关系,选择将新突变体与 sh2sh2 隐形纯合子进行杂交。 假设一:若子一代全部表现为甜玉米(子代均为杂合子含一个 sh2 和一个 bt2),则说明两 者的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假设二:若子一代出现非甜玉米(子代都含有其对应的显性基因,且为杂合子),则说明为 非等位基因。【点睛】认真审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突破后代的性状表现与基因位置的关系是解答本题 的另一关键点。 20.拟南芥是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科学家发现拟南芥开花机制与植物细胞内的 miRNA 有 关, miRNA 是细胞内一类不编码任何蛋白质的小 RNA,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请分析并 回答: (1)mi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 形成 MIRNA 前体过程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填 “DNA 聚合酶”或“RNA 聚合酶”)。 (2)据图 1 分析,miRNA 与靶基因的________结合,使靶基因________过程受到抑制,引 起细胞中的相应蛋白含量减少。 (3)①拟南芥中 AP2 基因可使植株表现为正常开花,研究发现,对拟南芥施加特定热胁迫 后,细胞中的 miRNA 抑制了 AP2 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为晚开花。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该 miRNA 基因的表达过程受基因 H 的抑制,一种 H 基因突变体部分氨 基酸序列如图 2 所示(已知真核生物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UGA). 野生型……1336 AAA GAC GGT AGC CAC CTT TCA AAA TGC ACC CCT TTC CCT GGA1377....... 赖 天冬 甘 丝 组 亮 丝 赖 半胱 苏 脯 苯丙 脯 甘 突变体…....1336 AAA GAC GGT AGC CAC CTT T- A AAA TGC ACC CCT TTC CCT GGA1376…… 赖 天冬 甘 丝 组 亮 图 2 野生型及 H 突变基因非模板链编码区序列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 通过测序发现 H 基因中发生碱基对_________ ,导致_________提前出现,翻译提前终止, 故 H 基因突变的拟南芥植株________(填“正常开花”或“晚开花”)。(4) miRNA 基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病毒中。近期研究发现,拟南芥花叶病毒(AMV) 含有的 miRNA 基因有利于它在宿主细胞中较长时间潜伏。请你推测 AMV 编码的 miRNA 作用.________ 【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RNA 聚合酶 (3). mRNA (4). 翻译 (5). 缺 失 (6). 终止密码子 (7). 晚开花 (8). 限制 AMV 病毒自身基因表达或者控制宿主 细胞生化环境,逃避植物自身的清除病毒机制 【解析】 【分析】 1.细胞中 RNA 的种类有三种 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氨基酸的运载工具)、rRNA(核 糖体的组成成分),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 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直接控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1)miRNA 也属于核糖核酸,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形成 MIRNA 前体过 程所需要的酶是 RNA 聚合酶,应为 RNA 聚合酶是转录过程的关键酶。 (2)据图 1 分析,miRNA 与靶基因的 mRNA 结合,使靶基因翻译过程受到抑制,引起细胞中 的相应蛋白含量减少。 (3)①拟南芥中 AP2 基因可使植株表现为正常开花,研究发现,对拟南芥施加特定热胁迫 后,细胞中的 miRNA 抑制了 AP2 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为晚开花。 ②由图 2 野生型及 H 突变基因非模板链编码区序列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可知:H 基因突变 体的翻译过程提前终止,是因为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的缘故。由此可知 H 基因突变体中相关 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以至于解除了对 miRNA 基因的表达的抑制作用,细胞中的miRNA 抑 制了 AP2 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为晚开花 (4)miRNA 基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病毒中。近期研究发现,拟南芥花叶病毒(AMV)含有 的 miRNA 基因有利于它在宿主细胞中较长时间潜伏。请你推测 AMV 编码的 miRNA 作用限制 AMV 病毒自身基因表达或者控制宿主细胞生化环境,逃避植物自身的清除病毒机制。(根据 适应性的原理解答) 【点睛】最后一空是学生难于迁移出来的,本题题目信息的认真提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 茄科植物是经济价值最大的植物类群之一,常见的有番茄、茄子、辣椒,还有酸浆属植物如 毛酸浆(俗称姑娘果)等。茄科的花萼在受精后一般不落,成为果实的附属结构。酸浆属植物的果萼会显著膨大,甚至形成完美的“中国灯笼”状结构,这种权为罕见的进化现象称为形 态创新。 研究发现,酸浆属“中国灯笼”的进化发育受激素和遗传双重调控,其起源与雄性育性偶联。 首先,“中国灯笼”仅在受精后才能形成,表明其发育受到受精信号的调控。其次,“中国灯 笼”的起源有其遗传调控基础,“中国灯笼”的起源与 M2 基因在花器官中的异位表达密切相 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灯笼”的发育还与 M3 基因有关。在毛酸浆中,M3 基因只表达在 花器官中,它编码 M3 蛋白,可以和 M2 基因的启动子结合。而在番茄等茄属植物中,M2 的同源基因 S6 在花中表达极低,这可能是由于 M3 蛋白结合了 S6 基因启动子上的 G-BOX 元件,抑制了该基因的表达,没有形成“中国灯笼”。在毛酸浆中,M3 蛋白与 MAS 蛋白互 作形成二聚体,结合在 M2 基因启动子中变异了的 G-BOX 元件,所以对 M2 基因表达的抑 制显著降低,使得 M2 基因异位表达到花部器官,从而形成“中国灯笼”。这些与“中国灯笼” 形成和发育有关的基因,还调控雄性育性。敲降 M2 基因后,“中国灯笼”变小,花粉数目显 著降低,甚至无花粉,无“中国灯笼”形成;过量表达 M2 的同源基因使得马薯和拟南芥均产 生膨大的花莩。敲降 M3 基因,花粉中的淀粉积累受阻,花萼增大;同时 M2 基因的表达在 花萼和雄蕊中显著升高。M2 和 M3 双基因敲降后,可以产生形态正常的花,成熟花粉的比 例提高,但仍有约 30%的花粉不能成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浆属植物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茄科植物的“中国灯笼”状结构,这一性状的形成是长 期_______的结果,其原因是 M2 基因发生了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特定环境的新类 型。 (2)M2 基因在酸浆属花的发育中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中国灯笼”的形成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掲“中国灯笼”的遗传机制,用衛头、+(表示促进)和ー(表示抑制)和必要的文字 说明番茄等茄属植物没有形成“中国灯笼”的原因:M3 基因---______________ ---- “中国灯 笼 (4)由于“中国灯笼”的起源与雄性育性相偶联,一种观点认为这一结构的形成只是生物育 性改变的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是“搭车效应”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灯笼”确实对果 实的保护起到微环境的作用,属于有利变异才得以保留。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请说明你的 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然选择 (2). 突变(变异、基因突变) (3). 适应 (4). 雄性育性 的 决 定 ( 只 要 与 育 性 相 关 即 可 ) (5). (6). 第一种观点正确。敲降 M2 基因后,花粉数目显著降低,甚至无花粉。敲降 M3 基 因,花粉中的淀粉积累受阻。M2 和 M3 双基因敲降后,可以产生形态正常的花夢,但仍有 约 30%的花粉不能成熟。这说明相关基因主要影响雄性育性。 第二种观点正确。发育中的“中国灯笼”可通过光合作用、微环境效应等保护果实发育,尤其 是在极端低温等环境下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适合度。成熟的“中国灯笼”一方面可以延缓浆果 由于直接暴露导致的果实腐烂和失水干瘪,为动物提供了尽可能新鲜的果实,有利于传播种 子;另一方面,成熟的“中国灯笼”则可通过水流和风有效地辅助果实实现长距离传播,因此 确实为有利变异 【解析】 【分析】 1、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 时间形成的。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方式:间接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 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直接控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突变和基因 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 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 本环节。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1)酸浆属植物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茄科植物的“中国灯笼”状结构,这一性状的 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信息:“M2 基因在花器官中的异位表达”可知:中国灯笼 的形成与 M2 基因发生了突变(变异、基因突变,进而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新类型。 (2)由题意可知:M2 基因在酸浆属花的发育中具有两个重要作用:“中国灯笼”的形成和 雄性育性的决定(只要与育性相关即可)。 (3)根据“中国灯笼”的遗传机制,用箭头、+(表示促进)和-(表示抑制)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番茄等茄属植物没有形成“中国灯笼”的原因: (4)由于“中国灯笼”的起源与雄性育性相偶联,一种观点认为这一结构的形成只是生物 育性改变的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是“搭车效应”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灯笼”确 实对果实的保护起到微环境的作用,属于有利变异才得以保留。你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请说 明你的理由。第一种观点正确。敲降 M2 基因后,花粉数目显著降低,甚至无花粉。敲降 M3 基因,花粉中的淀粉积累受阻。M2 和 M3 双基因敲降后,可以产生形态正常的花夢,但仍有 约 30%的花粉不能成熟。这说明相关基因主要影响雄性育性。 第二种观点正确。发育中的“中国灯笼”可通过光合作用、微环境效应等保护果实发育,尤 其是在极端低温等环境下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适合度。成熟的“中国灯笼”一方面可以延缓 浆果由于直接暴露导致的果实腐烂和失水干瘪,为动物提供了尽可能新鲜的果实,有利于传 播种子;另一方面,成熟的“中国灯笼”则可通过水流和风有效地辅助果实实现长距离传播, 因此确实为有利变异 【点睛】强大的逻辑信息的辨析是解答本题的难点,需要告诉学生学会信息的转换方法。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