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选择题:本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优化学案)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 实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 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 读错误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学案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宋朝二府三司制 D.明代内阁制 4.“据统计,当时希腊共有 300 多个城邦,其中 90%左右的小邦都是弹丸之地,人口 不超过几千,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千米或更小。”这段材料能够说明希腊城邦的特点 是 A.独立自治 B.小国寡民 C.封闭保守 D.彼此隔绝 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 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 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一般认为,英国在 16、17 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 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7.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 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这里的“新”、“不同 类型”指的主要是 A.城邦民主制度 B.邦联制 C.君主立宪政体 D.联邦共和政体 8.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 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 成分”的是 A.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B.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D.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9.(学案)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 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 “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10.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 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 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 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 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 11.(学案)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 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 之海军大替矣。” 该战之后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2.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 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B.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清末“新政”的推行 13.1923 年 1 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的决议》,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这说明共产国际 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 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 C.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 14.(学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 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 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5.(学案)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 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 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16.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 1:9,当时人民 提出 “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 的口号。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华北和华东的农业基础良好 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人民被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17.(第二次月考)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业者所用 的唯一方法,他们应该用这种方法去取消贵族、军人、法官、富人等对于社会产业 的管理”。这种观点的空想性体现在A.没有选择正确的阶级斗争的对象 B.工人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要夺取政权 D.离开阶级斗争来实现社会主义 18.“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十月革命的最大 成果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9.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新中国对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B.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0.(优化学案)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祖国失散已久的又一个“孩子” 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原因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21.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现代某一外交现象时指出:“它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承 认,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 它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这里的“它”是指 A.“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政策 22.“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 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材 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政治上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 B.经济上援助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 C.军事上与盟国组成反苏战略同盟 D.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 23.《全球通史》叙述道: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 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新格局形成 24.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 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 A.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 B.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C.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 D.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25.(18 分)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和国家体制往往受到本国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 的水平、乃至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 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 1787 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它在一个有长期 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 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2011 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新著《中国大趋势》 (1)美国如何解决材料一中所面临的问题?(4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2 分)英国找到“控制 ‘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 分)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 严密,表述清楚。200 字左右。)(8 分) 26. (周测题)(19 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 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 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 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 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 1895 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 1919 年的 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 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 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 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 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 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 年)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 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3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 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4 分)(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4 分)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加以说明。(4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4 分) 27.(15 分)贸易战的背后往往有政治利益或意识形态的较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政府就确定了要利用经济手段对新中国施加 压力的方针。国务卿艾奇逊在 1949 年 2 月 28 日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关于美国对华贸易 的政策》的报告时就说,中共既要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又要重建国家,它势必寻求外援, 寻求与西方的贸易,因此“在共产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现实之间的第一个冲突大概会具体 地在经济领域中产生”,“正是在对华经济关系领域中美国具有对付中共政权的最有效的武 器。”3 月 3 日,这一报告作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41 号文件获得总统批准。 ——陶文钊《禁运与反禁运: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 材料二 70 年代初,美国维持对华的严格的贸易管制,不仅使美国商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 受歧视的不利地位,美国每年还要为此付出 4000—7500 万美元的经济代价,而且,这种管 制中的治外法权“成为美国与西方盟国经济摩擦的火种,进而发展成为二者之间的外交问 题”。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这样的事实:近 20 年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上鼓吹和带头孤立封锁新中国,不但没有奏效,反而遭致自己对华利益的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 政府决定缓和对华的贸易管制,作为调整对华政策的突破口。 ——何海波《尼克松政府对华贸易管制政策的缓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总统批准艾奇逊报告的原因。(2 分) (2)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尼克松政府决定缓和对华贸易管制的背景。(2 分)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合作与分歧”为主题,就 1949 年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发 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题目清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 左右)(11 分)吉林省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 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D B C C D D D C C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C B B D C B D A A B A 二.非选择题(52 分) 25.(18 分) (1)解决:召开制宪会议,制定 1787 年宪法;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4 分) (2)完美:不流血、妥协。(2 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 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4 分) (3)①观点一:中国实行一党制(1 分) 评述:该观点是错误的。(1 分)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 分)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 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避免了 西方多党制或两党制,实行轮流执政互相倾轧的局面。(1 分) ②观点二:独特的纵向民主(1 分) 评述:该观点有一定道理。(1 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自下而上的 结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的分布特点。中国的民主政治不同于西方的代议制和联邦制。(1 分) 26.(19 分) (1)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认同感;以 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惊醒国人。(3 分) 活动: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宣传三民主义, 领导民主革命。(4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 (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 影响更大。(4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3)说明:取得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 民族的认同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4 分) (4)主要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 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4 分,答出两点即可得 4 分) 27.(15 分) (1)原因:美国敌视社会主义阵营,希望通过贸易遏制新中国。(2 分) (2)背景:贸易战导致美国经济严重受损,美国与盟友关系紧张。(2 分) (3)示例:中美关系总体朝向健康良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但时有分歧。(2 分)新中国成立 之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几乎隔绝。 (3 分)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于是尼克松总统 访华,中美关系缓和,50 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1979 年, 中美正式建交。(3 分)新时期以来,中美两国合作交流的程度大大加深,但美国在全球推行 霸权主义,中国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外交政策的目标,两国在经济、政治等领 域仍有摩擦。(3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