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浮山中学等重点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安徽浮山中学等重点名校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至第 4 页,第Ⅱ卷第 5 至第 6 页。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问 100 分钟。 考生注惫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白己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 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扈氏不服,启伐 之,大战于甘”。这说明 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 B.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 C.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2.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是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而 战国宰相等高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 寒微的士人担任。这反映了 A.血缘宗法制度完全被破坏 B.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建立 C.各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 D.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3.孔子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而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 下”之说。据此推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 B.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 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 D.汉代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4.武则天称帝前后,按照“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的设想,亲自创造了十八个新文字(如右图所示),史称“武周新字”。“武周新字”的创造 A.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 B.为后代唐朝文物考证提供了历史信息 C.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 D.顺应了古汉字演变发展的趋势 5.日本学者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时代。”作者旨在说明北宋 A.诗词散文繁荣 B.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中央集权加强 D.科技文化高度发达 6.根据下表信息可以得知,在澎湖地区的管理过程中,明朝政府 时间 事件 事件后续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行省 泉州府 明初沿袭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因海禁而废澎湖巡检司 1563年,考虑沿海治安等, 复设 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 荷兰人占领澎湖 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 A.增强了政府领土主权意识 B.加强了对台湾诸岛的管辖 C.推动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D.抵制了荷兰在亚洲的扩张 7.右图为明清时期晋商行商路线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山西成为全国商贸中心 C.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 D.晋商垄断全国商业贸易 8.晚清光绪年间,中国开始了机器铸造银元,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实质上由各省直 接管辖,如粤、闽、川等,因而也就出现了私铸银元现象。这表明 A.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 D.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加强 9.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 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 A.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 10.1902 年 1 月,《英日同盟》正式签订,规定缔约双方要求通过维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和领 土完整以及一切国家在此两国机会均等,来维持东亚的现状和全面和平。此条约的签订 A.使英国势力范围扩大到朝鲜地区 B.抑制了日本在东北亚地区的扩张 C.加剧了英日俄之间争夺远东的矛盾 D.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1.在 1927 年召开的中共五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罗易就土地革命问题出现激烈的争论, 一个主张“土地革命广出论”,一个坚持“土地革命深入论”,结果导致中共中央在革命紧急关 头无所适从。此次会议说明 A.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B.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有限 C.中国革命学习苏俄式的经脸 D.国民大革命已延伸到农村 12.1932 年 12 月,中苏恢复外交关系,对此,当时出席国际裁军会议的中国代表顾维钧说:“我国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出人意料,在日内瓦引起轰动,给人以良好印象。因为时机适宜…… 使中国在国联的朋友得到鼓舞。”中苏复交 A.有力地遏制了英美等对华侵略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壮大了中共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13.下表为安徽省铜陵市和马鞍山市区划演变部分情况,据此可知,两市区划演变 铜陵市 马鞍山市 作为中国铜工业摇篮的铜陵,1949年4月21日 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 辖。1956年10月12日,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 辖。1958年,9月5日,撤销铜陵县建制,市、 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 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 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 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宜城地区。 A.是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沿用苏联建设模式 C.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D.沿袭两地历史建制 14.近70年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也被世界上绝大 多数国家所接受,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互利共赢的重要准则。这表明,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A.己被国际社会共同认可 B.能够解决各种国际争端 C.成为中国智慧重要构成 D.成为中美关系破冰关键 15.雅典陪审法庭判决苏格拉底死刑后,有人劝他逃跑,遭到了拒绝。为此他打了个比喻,说 法律是父亲或主人,自己是儿子或奴隶,儿子不能用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父亲或者奴隶 不能用主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主人一样。由此表明 A.法律面前所有雅典人一律平等 B.苏格拉底不满法庭判决的结果 C.维护法律即维护了城邦公共利益 D.苏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 16.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审判官,专门审理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案件,但在审判时,既 不适用罗马公民法,也不适用异邦法,而是对于本案相关各国的实体法进行综合处理,运用 相对简单的规则。这些审判规则 A.根本上维护了异邦人的合法权益 B.利于公民法完善和发展到万民法 C.使民商事等法律开始融进罗马法 D.体现出万民法中公平正义等精神 17.近年来的史学研究表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国王和代表议会的两大阵营里,各 阶层的比例大体相当,都有贵族、乡绅、富商巨贾和一般商人,也有中小土地所有者和手工工匠。据此 A.可以分析未来英国政治基本趋势 B.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 C.无法划分两大阵营最明显的界限 D.能探讨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 18.有学者指出,1789 年法国大革命后至 19 世纪晚期,法国的政治制度进入到多变时代。这 一时期最核心的变化是 A.封建帝制与君主立宪制之争 B.王权与公民权利地位的变化 C.君主立宪派内部权力之争 D.民主共和派内部权力之争 19.1802 年美国成立的西点军工学院和 1824 年成立的闵斯利尔多科技术学院堪称美国科技教 育史上的两个先驱;1869 年又仿效柏林大学,又办起了美国自己的第一所大学——霍普金斯 大学;1876 年美国首创科学技术研究院。这些院校的创办 A.推动美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取得了与西欧平起平坐地位 C.充分发挥了中央集权的作用 D.加速了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20.巴黎公社做出规定,一切工作人员都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国家公职人员的 薪金减到“工人工资”水平。这些规定 A.有助于打碎一切国家暴力机器 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C.铲除了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基础 D.意在调动工人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21.1927 年,斯大林说:“我们无法预知帝国主义者哪天会进攻苏联,甚至阻扰我国的建设,任 何情况下他们都能够用我们在技术、经济上的短处来侵犯我们,这是毫无疑问的。”为此,苏 联 A.确定加速发展农业的方针 B.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C.积极用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D.大规模引进西方人才技术 22.由于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美国的工业生产恢复得较其它国家快,从 1934 年的低潮到 1937 年 7 月的高峰,工业产值增长了 79%,但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直到大约 1942 年才恢复到 危机前的水平。这表明,美国 A.新政措施不力 B.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C.受到二战影响 D.深受贸易壁垒影响 23.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1990 年后全球移民工人共有 1.75 亿,其中 5600 万在欧 洲;又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 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 1.85 亿至 1.92 亿之间,其中欧洲 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24.美国学者韦勒克有这样的论述:“它要求在题材上包罗万象,同时在方法上做到客观,即使 这种客观性在实践中难以实现……由于不能总是在描述和规定之间实现一定冲突,它就试图 在‘典型’的概念中调和二者。”材料论述的文学流派是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检、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 2 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 之间,枕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 2 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 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 25 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 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 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 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与 16 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 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 18 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 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 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 18 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 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 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13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 16-18 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 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12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一种同一的、总的动因会对不同的局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每个局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同样动因所驱使的各种力量做出反应并起到自己的作用。 ——摘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 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世界)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 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 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 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共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 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鸿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 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 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晓非《启象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所塑造的文化传统,并分别概述其 思想演进和政治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6 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3 分)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C D B D A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A B A C C B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D D B B A C 1.B【解析】禹死后传位于儿子启,引发了诸多势力不满,这恰恰说明夏初的传子制度并未牢 固确立,而从夏朝王位继承来看,更多的是兄终弟及,故 A 项错误。夏启取得王位并通过征 服手段剪灭各种反对势力,这实现了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古代中 国政治制度的一大变革,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指出夏启是通过战争手段夺取王位,C 项错 误。大禹也并非通过禅让方式传位于夏启,排除 D 项。 2.C【解析】战国时期,血缘宗法制并未全面破坏,A 项说法绝对化,排除。随着战国时期诸 侯争霸战争的激烈,各国采取多项措施招揽人才,既有姻亲也有更多的出身寒微的士人出将 入相,这反映了各国出于富国强兵改革的需要,故 C 项正确。B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 虽然宰相等高官由国君任命,但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排除 D 项。 3.D【解析】汉代儒学又称为经学,通经致用是其显著特点之一,它脱胎于先秦儒学又不同于 先秦儒学,这中间的变化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背景的变化。汉武帝时期,内有相权过大威胁皇 权、王国尾大不掉之势以及因土地兼并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外有北方匈奴威胁, 因此急需一套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理论,同时小农经济条件下小农已成为社会 基本细胞,所以,把“孝”这种家庭伦理观念放大,就可以用来规范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 故 D 项正确。材料并非说明儒学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同时也不能说明儒学深受黄老之学影响, 排除 A 项;察举制也是深受汉代治国思想变化的影响,排除 B 项;汉武帝采取的诸多尊儒措 施是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排除 C 项。 4.B【解析】仅以十八个“武周新字”就推论得出推动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显然过 于夸大其历史影响,排除 A 项。“武周新字”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据此 可以明确判断出文物所属时代,这能为后世若干文物考古提供直接的依据,故 B 项正确。我 国古文字成熟的标志是甲骨文的出现,排除 C 项。古代汉字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而“武周 新字”却是繁琐复杂,D 项错误。 5.D【解析】诗词散文不仅在北宋很繁荣,其实在唐代时期就已经很兴盛,排除 A 项。北宋尚 未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排除 B 项。加强中央集权贯穿于封建社会发展全过程,并非北宋特有 现象,排除 C 项。北宋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并日益完善,以印刷术、火药技术和指南针为 代表的古代科技不断成熟,再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中国·科学·文明》,可判断出应选 D 项。 6.A【解析】从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到明朝撤销后考虑到沿海安全问题复设再到明末收复澎湖, 反映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故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澎湖列岛,未涉及台湾 岛,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国家对澎湖的主权管辖,没有涉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排除 C 项。 表格材料中明军仅收复澎湖,不能得出明朝政府抵制了荷兰人在亚洲的扩张活动,排除 D 项。 7.C【解析】仅以图片不能反映出明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A 项。宋代江南地区已成为全 国的经济中心,排除 B 项。图片显示的是晋商的行商路线,可知晋商以山西为中心,足迹遍 及东西南北,形成了严密的商业网络,这反映出当时跨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C 项正 确。晋商也仅为明清时期众多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典型代表,还有徽商等,不能说明晋商垄断 了全国商业贸易,排除 D 项。8.B【解析】材料只是呈现出光绪年间中国开始了机器制造银元,而并未表明银元始终是主要 流通货币,实际上,铜钱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排除 A 项。材料中“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 铸造权,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以及“私铸银元现象”等说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一定危 机,B 项正确。C、D 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均排除。 9.C【解析】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洪仁玕,排除 A 项。康有为、梁启超的 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排除 B 项。王韬曾参与洋务运动,正是这一人生经历 及其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他深刻体会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从而萌发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思 想主张,C 项正确。西方社会进化论思想传入中国始于严复,排除 D 项。 10.C【解析】甲午战争后,日本企图割占辽东半岛,导致日俄矛盾加剧,同时英国因与俄国在 欧洲和中国问题上的矛盾,因此与日本结盟,反映出英日结盟对抗俄国的意图,中国和朝鲜 均属远东地区,这必然导致三国在争夺远东问题上的矛盾加剧,故 C 项正确。19 世纪末,英 国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地区,排除 A 项。《英日同盟》没有抑制日本扩张,反而有利于日 本在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势力渗透和扩张,排除 B 项。D 项表述的事件发生于 19 世纪末,可排 除。 11.A【解析】中共“五大”上鲍罗廷和罗易的争论恰恰说明中国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中共自 己手中,必须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故 A 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共产国际两位 代表的争论,无法说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否有限,排除 B 项。C、D 项结论无法从材料 中直接得出,可排除。 12.B【解析】国民大革命兴起之时,当时广州国民政府与苏联建立了良好关系,但 1927 年蒋 介石背叛革命建立南京政府后,实行投靠英美的外交政策,与苏联断绝了外交关系。九一八 事变后,中国国家安全受到日本的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开始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同时日 本侵略东北也严重威胁到苏联的安全,因此,出于防备共同敌人的需要,中苏双方就复交问 题进行了多次接触,通过谈判,中苏最终复交,故 B 项正确,排除 A、D 两项。中国国际地 位得到显著提高是在抗战胜利后,C 项排除。 13.A【解析】铜陵市和马鞍山市均为我国工矿业城市,1956 年两地同时被国务院批准建市, 恰恰适应了当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皆排 除。 14.C【解析】A、B 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 越多国家的赞同,不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更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 则;而且也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之一,C 项正确。材 料并未涉及到中美关系的发展,D 项结论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15.C【解析】雅典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对于奴隶、妇女、外邦人而言,是不可 能享受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政治权利,即使是自由人,也是严格按照财产多寡分享不同的权利, 故 A 项排除。材料并未说明苏格拉底不满法庭判决的结果,相反他认真执行法庭判决,拒绝 逃跑,排除 B 项。从材料看,苏格拉底遵守雅典法庭判决,维护法律的神圣,同时城邦利益 至上已成雅典公民的共识,因此,遵守法律即是维护城邦利益,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苏 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排除 D 项。 16.B【解析】罗马共和国在征服的过程中,随着异邦人的不断增加,为缓和社会矛盾,其法律也相应地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和完善,对异邦人的权利也做出一些安排,但是异邦人在法律地 位上无法与罗马市民相比,如异邦人不能享有选举权等,排除 A 项。罗马法的发展与外事审 判官不断的“造法”活动极有关联,从而在罗马公民法之外形成了一套用于调整罗马人与异 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民商事法律体系即“万民法”,故 B 项正确。在罗马习惯法和早期公民法 中也有关于罗马市民间民商事法律的规定,排除 C 项。万民法出现于公元 3 世纪初,排除 D 项。 17.A【解析】从材料中信息可以得出,当时英国两大阵营各阶层的比例大体相当,反映了英国 社会转型时期基本特征,这恰恰能够用来分析英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以及君主立宪制度 最终在英国确立的基本原因,故 A 项正确。从中也可得出,这种社会结构明显不利于革命, 排除 B 项。划分英国两大阵营最明显界限主要在于宗教信仰,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C 项,排 除。该材料也无法探讨英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因为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斯图亚特王朝的 封建专制统治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排除 D 项。 18.B【解析】法国大革命后到 19 世纪晚期,虽然法国政权更迭频繁,并一度出现了波旁王朝 的复辟,但是激烈的权力之争主要表现为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即王权和公民权利地位上的 反复较量,而非封建帝制和君主立宪制之争,更非君主立宪派或民主共和派内部的权力之争, 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公民权利地位也不断扩大,虽有反复,但总趋势是共和制代替了君主制。 故 A、C、D 三项排除,B 项正确。 19.D【解析】美国在 19 世纪 60 年代前后完成了工业革命,晚于英国,排除 A 项。材料无法 得出美国取得与西欧平起平坐地位的信息,排除 B 项。材料并未说明这些院校创办的主体, 排除 C 项。美国在十九世纪创办的这些院校成为美国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 的重要支撑点,也是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起源国的原因之一,故 D 项正确。 20.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对公职人员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很显然这符合工人阶级的要 求,因而有利于调动工人阶级参加巴黎公社的积极性,但并未涉及到提高民众的政治、经济 地位,故选 D 项,排除 B 项。A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巴黎公社作为一个政权,必须拥有一定 的国家机器,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涉及铲除经济上的私有制,排除 C 项。 21.B【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十分敌视苏俄(苏联),虽然十月革命后的干涉失败, 但继续干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苏联的工业经济也非常落后, 因此,内外因素决定苏联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1927 年底,苏联 废除新经济政策,着手在次年开始一五计划建设,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 B 项正确,排 除 A 项。C 项为新经济政策举措,排除。D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2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罗斯福新政的有力措施,美国才较快地从危机阴影中走 出来,经济不断地恢复并得到发展,排除 A 项。19 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 “一战”后美国经济更是快速发展,美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所以在危机中工业产值下降太 大,遭到的破坏性非常严重,虽然新政后工业产值增长较快,但国内经济总量要恢复到危机 前较为困难,B 项正确。从材料看,二战爆发前后美国经济都是较快发展,排除 C 项。材料 并未涉及到贸易壁垒政策,排除 D 项。 23. A【解析】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移民趋势总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其中欧洲是主 要接收地之一,这其中既有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较好的福利制度等因素,也与殖民 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东和巴尔干地区的动荡等有关,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事实上加剧了国际政治 经济的严重失衡,故 A 项正确。虽然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移民现象 发展,但不是根源,排除 B 项,世界范围内的移民现象与多极化发展趋势没有多大关联,排 除 C 项。人口政策只是主观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排除 D 项。 24. C【解析】韦勒克认为现实主义是“当代社会现实的客观表现”,材料中指出题材可以包罗 万象,但方法一定要做到客观,也即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从而使文学带有一定的真实性、 客观性等,故 C 项正确。A、B、D 等三项与材料所论不符,均排除。 25.(25 分)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量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发展及其人口的增 长;社会上工商皆本、趋利经商风气的滋长等。(6 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表述亦可) 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礼制和传统观念 习俗;推动了批判封建专制的新思想的出现。但也导致了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形成重利轻义 的社会氛围,加深了统治集团的腐败。(7 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表述亦可) (2)相同之处:由尚俭到奢靡。(2 分) 主要不同影响:明朝中后期的消费变化没有促进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而欧洲则加 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4 分) 原因:中国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等 影响;欧洲则是新航路开辟、对外殖民扩张、重商主义思想盛行以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等 影响。(6 分) 26.(12 分) 【参考示例 1】 观点:历史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 分) 评析:辛亥革命后,由于北洋军阀连年混战及列强不断侵略,政治十分黑暗,近代中国 继续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启蒙思 想广泛传播以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建立民主政治,而袁世 凯推行尊孔复古逆流,力图恢复封建帝制,这一切最终促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总 之,新文化运动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 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10 分) 【参考示例 2】 观点:历史发展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 分) 评析:《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为维护统治,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 立宪,但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又 加剧了社会矛盾,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同时西方民主共和与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进一步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和中国同盟会的建立以及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 列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等等,最终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总之,辛亥革命的发 生发展是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激化与综合作用的结果。(10 分) (从其它角度论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赋分) 27.(15 分) (1)文化传统:孔子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儒家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 分) 思想演进和政治影响: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等人的改造,日益 成熟,到西汉时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 思想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继承和发扬下,彰显了人文主义的精神,成为近代西方民 主政治的思想源头。(4 分) (2)历史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权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中国儒家思想适合于他们作为批判封建制度的武器。(6 分) (3)认识: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东西方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有利于 世界文明的发展;文明发展应该体现出继承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等。(3 分,其它表述言之有 理亦可得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