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湘名校联盟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PDF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三湘名校联盟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PDF版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B D C C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D D C C D A D 21.(1)特点:决策程序简单;皇帝意志决定。(2分) 影响:因皇权专制而易导致暴政;易导致国家决策的失误。(4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意义:客观上制约了皇权的滥用;一定程度实现了中央行政权力的分权和制约;有利于提高 国家行政决策的正确性。(4 分) (3)变化:皇权由不受限制到受到制度上的制约。(2分) 原因:秦汉时国家决策机制尚不成熟;唐代完善了国家行政决策机制;封建君主为维护“家 天下”统治的需要。(6 分) 选考题 22.(1)条件:古代希腊多山、多港、多岛的自然环境,促成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自然环境; 以工商业、航海业为主,向海外殖民扩张,富有开拓、冒险精神;城邦的狭小,有利于公民 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追求民主权力;古代希腊公民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 智慧与平等;亚非文明的影响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因素。(6分,答出 3 点即可) (2)成就:重视公民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使 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 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 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和世界文明宝库的奇葩,成为西方文 化的摇篮;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一些民主运 作方式,具有超时空的价值。(6 分,答出 3点即可) (3)评价:积极性:它维系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4 分)后成为近代资 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 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2 分) 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 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2 分) 23.(1)趋势: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议会制逐渐完善;责任内阁形成与完善。(2 分) 影响: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壮大; 推动了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稳定政局和提高国际地位。(6 分) (2)不同:地位: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德意志议会从属于德意志皇帝; 权力中心:英国议会的权力中心在下议院,德意志议会权力中心在联邦议会(上议院); 议员的来源:英国下议院议员主要来自地方选举,德意志联邦议会议员来自各邦君主任命。(4 分) 成因: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英国的责任制内阁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德意志 沿袭了普鲁士政治传统。(4 分) (3)君主立宪制与一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君主立宪制为欧洲资本主义的 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君主立宪制之下的君主权力大小是影响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因 素。(4 分,言之成理即可) 1.B 解析:由“天罚”“天命殛之”“天命诛之”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假托天命来维 护政治统治,也即将神权与王权进行有机结合,故 B 项正确。西周分封之下的诸侯享有很大 的独立性,真正的集权政治尚未形成,A 项错误;材料虽涉及占卜等活动,但主要局限于王 室,并非盛行,C 项错误;等级观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D 项错误。 2.B 解析: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此制度应该是周朝的礼乐制度,王、诸侯、卿大夫、士在 乐队和乐舞规模上存在明显的等级关系,实际上是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B 项正确。材料不 能体现分封制和宗法制之间的关系,排除 A 项;表格信息不能体现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 化管理,而且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C 项;商周时期并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 D 项。 3.A 解析:“吏”是各级机构中具体办事的人员,有“吏”的资历就有从政的经验,因而材 料信息说明国家选官注重具有从政经验的人,A 项正确。门阀士族势力体现的是注重血缘关 系,材料信息不体现,B 项错误;材料现象只说明对选官资历的规定,并没有说明体制的完 备,C 项错误;材料现象与官员腐败无关,D 项错误。 4.C 解析:自西汉到唐朝,福建设置的郡县数量增加,说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在加强,故 选 C 项。据材料无法判断郡县制在福建开始实施的时间,A 项错误;唐前期福建的地方管理 体制仍是郡县制,B 项错在“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 项是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没有反映实 质问题,排除。 5.B 解析:材料表明监察官员的选用由行政部门负责,使得监察部门难以独立行使监察职 能,故 B 项正确。A、D 两项表述错误;C 项与材料无关。 6.D 解析:据材料中的信息,三省部制不仅分化了丞相的权力,也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项与材料信息相一致。A、B、C 项都不符合题意。 7.C 解析:所谓用一种新的制度或机构将相权进行稀释或分解,就是君主通过分割相权达 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北宋的二府三司制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达到此目的。A 项是宰相创立; B 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 项时期已无宰相制度,与稀释相权无关。教材虽未直接解释 “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制”,但亦可通过“三司”和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8.C 解析:据材料中“双重性……中央分驭地方……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大而不专”,可以看出行省制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权力矛盾问题,故 C 项正确。A 项是郡县制实施的作用,导致地方绝对服从中央,错误;B 项说法错误,不属于设置意图; D 项说法也违背了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初衷,错误。 9.A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最初建立时,内阁大学士只是负责把各机关的事上 奏,不得干预各机关的事务,名称也只能以文职官员的名义,而且很少参与决策,大权仍然 掌握在皇帝手中。这说明当时的内阁完全是一个辅助性的办事机构,是纯事务性的,而非政 务性的,故选 A 项。B 项不符合史实,也与材料中“只能用‘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矛盾;由“学士鲜所参决”可知内阁的权并不重,只是文职人员,C 项错误;内阁职权是事 务性而不是政务性的,D 项错误。 10.B 解析:由材料中的“军机大臣”“权势显赫”“无权……直接发号施令”“权力只属于 皇帝”可知,徐中约旨在强调军机大臣虽拥有提出意见、执行君主特殊使命等权力,但行政 命令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这主要表明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 材料主旨,排除;C、D 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1.A 解析:由“合于功令的格式”“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可知,“八股文”有严格的格 式和内容标准,有利于评分的标准化和客观化,故选 A 项。虽然八股取士有很大的弊端,但 在当时仍然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排除 B 项;C 项由材料内容无法得出,排除;D 项与史 实不符,排除。 12.A 解析:这一规律无疑是王朝前期和中后期在腐败上的明显区别。贪腐问题出现周期性 规律的原因在于缺乏长效监督体制,只能依靠皇帝个人权威这一问题才能暂时解决。只有长 效监督体制比个人权威更可靠、更有效。 13.B 解析:让所有利益群体都接受的法律,并不等于是所有群体都满意的法律,相反,所 有群体的利益都没有得到全面满足,而是各利益群体相互妥协的结果。妥协是缓和社会矛盾 的有效途径。“凡事适可而止”正是要求各利益群体不要提出过分的要求,利益基本得到满 足,就应该接受相关法律。 14.D 解析:材料中提出的议案被判决不符合城邦基本法,就要受到严厉的制裁,那就会使 公民不敢提出相反的意见,从而限制了公民民主权利的发挥,D 项正确。材料显示公民大会 仍拥有立法权,A 项错误;B、C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15.D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寡头政治,但最后并没有 被同化或消灭,反而在经历了短暂的寡头政治后,民主制很快得以恢复,说明其具有稳定性 和持久性,故选 D 项。材料强调的寡头政治并未能阻止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A 项不符 合材料信息;B 项并非材料主旨;C 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来。 16.C 解析:材料说明雅典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缺乏主动性,体现了公民积极参政意识的削弱。 这是雅典民主政治思想根基发生动摇,民主政治衰落的具体表现,故 C 项正确。 17.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对契约关系的规定非常极端,采取的处理方 式非常暴力,说明当时罗马的契约制度很不成熟,对契约概念的表述也极其原始,故选 C 项。A、D 两项不符合史实;B 项不是材料主旨。 18.D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古代罗马法对邻里间的权益进行具体的规定,这有利于依据法 律调和邻里矛盾,D 项正确。材料虽体现了依据法律解决邻里矛盾,但并不能说明是依法治 国,A 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在强调私人权益的保障,而是对邻里间某些权益的限制,B 项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主行政问题,C 项错误。 19.A 解析:通过材料发现,在财产的分配与继承上罗马法经历了由男女不平等到男女平等 的转变,这是在私法领域的转变,体现了自然法追求人人平等的理念,故 A 项正确。B 项从 材料无法得出,错误;公民范围内的男女平等在当时并未实现,材料也未体现,C 项错误; 材料阐述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并没有涉及私有财产的归属,D 项错误。 20.D 解析:由“奴隶制是违反自然法的”可知,罗马法中有关奴隶制的内容违反了自然法 原理;“根据万民法,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的财产”说明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典,综合这两点 可知,材料强调代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民法大全》违背自然法,与它的性质密切相关。 A 项是对材料前半部分的理解;B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C 项从材料中未能体现。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