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1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1

ID:229061

大小:308.59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1 (第 1-3 单元测试题,并含期中试题,共 4 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胚芽(pēi)   绯红(fěi)    蜗行(wō)    飞沫(mò) B.旌旗(jǐn) 阎罗(yán) 捷报(jié) 簇新(cù) C.舵手(duò) 纤绳(qiàn) 湖畔(bàn) 淤滩(yū) D.胆怯(qiè) 蜿蜒(wān) 翡翠(fěi) 晃动(huànɡ) 【解析】A.绯(fēi)红;B.旌(jīnɡ)旗;C.湖畔(p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3 分) A.高傲  丛莽  海鸥  装饰 B.呻吟  邃洞  蠢笨  沸腾 C.飞蹿  深渊  迷惘  震怒 D.苍茫  喷薄  坚难  疲惫 【解析】B.邃—隧;C.蹿—窜;D.坚—艰。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 分) 历史车轮________,时代潮流________,历史只会眷顾________、________、搏击者,而不会等待 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A.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坚定者  奋进者 B.滚滚向前  浩浩荡荡  奋进者  坚定者 C.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坚定者  奋进者 D.浩浩荡荡  滚滚向前  奋进者  坚定者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 分)A.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B.滨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大量事实表明,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经济的竞争力就转 向哪里。 D.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能否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解析】A.缺主语,删除“通过”或“让”;B.语序不当,改为“取得了阶段性”;D.一面对两面, 删除“能否”。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 分) 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 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披上了一色的玫瑰红 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 ⑤自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 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 6.(巴川中学模拟)参照示例,根据给定的事物,扩写成一首诗(或一句话)。(3 分) 示例:竹:每攀登一步,都作一次小结。 火山:过分的热情,反成了一种灾难。 扩写:谷穗:谦虚地弯下腰是因为成熟,而不是卑微。 露珠:是大自然的精华,唤醒沉睡的大地,晶莹剔透,丰盈欲滴。 7.(陕西中考)请你参加三秦中学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0 分) (1)请将这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2 分)  崇敬英雄       弘扬正气 崇 敬 英 雄   弘 扬 正 气 (2)学校拟邀请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英雄王金瑞同志,于本月 30 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 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3分) 邀请函 尊敬的王金瑞同志: 为了走近英雄人物,弘扬英雄精神,我校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特邀请您于本月 30 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 期待您的到来! 三秦中学德育处 2018 年 6 月 27 日 (3)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 查。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表示的内容。(3 分) 示例一:活动前,对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高于革命英雄;活动后,对革命英雄的崇拜比率高于艺体 明星,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示例二:活动前后,对革命英雄和艺体明星的崇拜比率变化大 致相反(或比率相互逆转),对其他人物的崇拜比率变化不大。 (4)报告会后,学校团委在校园网开设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专栏。请你在留言区说几句话,表达 对英雄的崇敬之情。(2 分) 示例一:英雄们不怕困难、英勇顽强、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革命精神,是我今后成长的坐标。示例 二:夏明翰烈士,您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们前行。 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10 分)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那信一样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8.简要说说这首诗的主题。(3 分) 抒发了思念故乡之情。 9.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4 分) 意象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些意象都是思乡的代表,是故乡的象征, 是思念故乡之情的载体。 10.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3 分) 这些词语均言量之小,反而突出思乡之情深,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就能解思乡之愁。同时,它们与各 自所带的宾语中心语搭配得十分恰当。 (二)(14 分)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 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 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 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 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 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 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 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 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 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 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 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 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 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 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原文有删改) 1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3 分) 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12.赏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 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13.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 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4 分) “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 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14.第⑩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 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4 分)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 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三)(18 分) 沃田里的野草 [加拿大]诺尔曼·白求恩 ①五月里的一个早晨,保定郊外的一块农田里,一位锄草的老汉把弯了半天的衰老酸痛的腰伸伸直, 拄着锄头凝望远方。 ②他的脸晒得黝黑,眼圈周围皱纹丛生,好几道深深的沟纹显现在腮帮上,越过他那干瘪的嘴角。 他光着脊梁,下身穿一条打了补丁、褪了色的青布裤子。两只脚赤裸着,头上裹一块毛巾,白发从毛巾 底下露出来,依然浓密厚实。 ③“唉,”老汉叹口气,“日子可真不好过呵。”他煎熬着,饱尝困苦。起先,他犯了咳嗽毛病,好 像压根儿就不会好转似的。接着,他的独生子又参加游击队打仗去了,撇下田园无人耕种,只好由他出 来干活。随后,日本鬼子穷凶极恶,夺走了他的一半收成,一个子儿也不给。 ④他一生所遇到的桩桩不称心的事,对他来说,都成了这种或那种野草。咳嗽毛病——是一种野草; 他不得不又到地里去干活——是一种野草;儿子不在身边——是一种野草;日本鬼子——是一种野草, 而且是一种个儿最大的野草。 ⑤老汉脑子里想的尽是野草,但也浮现出一片广阔葱翠的田野景象。这就是中国。依他看来,他的 整个国家就是一片广袤无边的农田。他见到这块辽阔的田野孽生着犹如敌人一般的杂草,正在肆无忌惮 地窒息着嫩绿的玉米的生命。 ⑥太阳越升越高。老汉又埋头锄草。锄到一垄尽头时,他突然愣住了。田边有个奇怪的大窟窿,当 中竖起一个顶端削掉的大黑萝卜似的玩艺儿。 ⑦他一时猜不出那是啥东西。后来,他想起来了。对,没错儿!是颗炮弹!那是日本鬼子用火车从 北平运来的。 ⑧他和他的街坊常常谈起那些大炮,多可怕的武器啊,敌人有多少尊大炮啊,而咱们的队伍却一尊 也没有,真叫人遗憾。 ⑨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确实有那么一尊,只有一尊。那是上个月袭击敌人时掳获过来的。他记 得有一次他的儿子偷偷回家来跟他提起过它。想起这些,老脑筋里慢慢琢磨出一个主意。 ⑩他小心翼翼地把炮弹抱起来,把它放进一边的驮筐里,另一边装些泥土保持平衡。接着,他用树 叶盖住炮弹,把它藏得严严实实,就赶着毛驴走出庄稼地,踏上那条漫长而灰尘扑扑的道路去寻找他的 儿子。 ⑪那一大块方格图案的绿油油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遥远昏暗的地平线。沿路草丛里长着风信子和粉红 的夹竹桃花。交叉的水渠里,棕色的水几乎没有流动。白杨和垂柳矗立着,闪闪发光,伞状的青枝绿叶 纹丝不动,高耸直入宁静的碧空。⑫他催赶毛驴一里又一里地朝前走。晌午了,天可真叫热。大汗淋漓,在腮帮上往下流成了一条条 小溪流。他焦躁地用毛巾擦了又擦,又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⑬傍晚时,他终于找到了游击队。游击队员们欢呼着迎接他。他从人群中一眼就瞥见了儿子。他对 儿子说:“小子,我给你捎来一样东西。”他弯腰把炮弹捧在手里,和蔼地说,“我是在地里找到的。我 把它给你们捎回来了,你们可以再用它一次。” ⑭人群一阵沉默,接着阵阵笑声从他们嘻开的嘴巴里爆发出来。街头响彻他们爽朗的欢笑声。 ⑮老汉不吭声,困惑地瞧着他们,脸上闪现一丝摸不清头脑的神情,正如乌云划过天空一般。他瞧 瞧这边,又瞧瞧那边。真是莫名其妙。 ⑯他忧郁不快地瞧瞧那些战士,瞧瞧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们谁也说不出话来,个个笑得前俯后仰。 他们相互捶捶后背,或者乐不可支,瘫在对方的怀里。老汉拣起缰绳,开始把毛驴牵出那个团团围住他 的哄笑的人群。 ⑰儿子感到气氛不大对头,首先止住笑。他用手揪住老汉的袖子,转身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我 们都应该感激我爹。他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⑱“对,对,”大伙儿喊道,终于领悟到老汉的误解,全都明白应该不让他伤心。“对,您是个好的 战士。我们都很感激您。” ⑲老汉又高兴起来。这一天,他根除了一棵硕大的野草。他为了把中国的大地扫得干干净净而尽了 点力。 15.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并简述其表达作用。(4 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整个国家比作农田,把敌人比作农田里的杂草,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敌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危害;表现了老汉对敌人的仇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为下文写老汉运 送“炮弹”的情节作铺垫。 16.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第②⑩两段中任选一段加以赏析。(4 分) 第②段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了老汉的脸色、皱纹和穿着,细腻地刻画出一个贫穷、勤劳的老农的 形象。第⑩段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词准确地再现了老汉运送“炮弹”的过程,写出老汉对“炮 弹”的重视,小心谨慎,从而表现了他的朴素的爱国情怀。 17.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4 分) 文章的标题有多重含义:既指老汉耕作的“沃田”以及沃田里的野草;也喻指老汉心中的桩桩不称 心的事;还指代中国土地上的敌人。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形象生动,意蕴丰富;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 内容,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又暗含着除 去“野草”的决心,表现了老汉的爱国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8.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再结合下面的资料,说说作者白求恩是怎样的一个人。(3 分)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他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的抗 日战争呕心沥血。同时,他还是一位充满温情的革命者。1939 年,他在我国晋察冀边区忘我工作的间 隙写下《沃田里的野草》这篇小说。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 示例:白求恩大夫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满腔热忱;他创作的这篇小说取材于我国晋察 冀边区,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军民;把中国比作“沃田”,表现了对中国的热爱,把敌 人比作“沃田里的野草”,表现了他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仇恨。 1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本文叙述了老汉锄草、发现炮弹,最终将炮弹送到游击队的故事。 B.老汉因为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而突然紧张起来,第⑪段的景物衬托了这种惶恐的心情。 C.游击队员因老汉送来一颗无法使用的哑弹而哄笑,老汉为此而闷闷不乐。 D.“野草”是承载着主人公强烈情感的主线,同时还起着贯串情节的作用。 三、作文(50 分) 20.时间是领悟最好的容器。总要到了某个时刻,一些人才会悦纳珍视,一些情感才得以发觉珍惜, 一些体验才能够真切获得,一些疑惑才可以清楚解答…… 请以“如今,才知道__________”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 600 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阔绰(chuò) 拭去(shì) 颓唐(tuǐ) 名讳(huì) B.腌臜(yān) 捯气(dáo) 荣膺(yīnɡ) 绽开(dìnɡ) C.醋栗(lì) 坎肩(kǎn) 魁梧(kuí) 羼水(chàn) D.锱铢(zī) 盘桓(xuán) 顷刻(qǐnɡ) 烟囱(cōnɡ) 【解析】A.颓(tuí)唐;B.腌(ā)臜,绽(zhàn)开;D.盘桓(huán)。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2 分)A.洋溢  侍侯  晌午  无原无故 B.掂量  吆喝  害臊  无精打采 C.戏谑  驾驭  伶俐  战战禁禁 D.门槛  骄贵  温驯  千钧之力 【解析】A.侯—候,原—缘;C.禁—兢;D.骄—娇。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A.他曾给我编的副刊写过文章,字迹清晰漂亮,一气呵成,出神入化。 B.某校举行了迎国庆联欢会,校长亲自参加,和师生们共同享受天伦之乐。 C.月下的松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D.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异军突起,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强势崛起,锐不可当。 4.(天津中考)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 分)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解析】A.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B.语序不当,应为“继承、发扬”;C.缺主语,删除“随 着”或“使”。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D )(2 分) 阅读给予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它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涵养方式。阅读可得良师益友,__________; 阅读让人心生安宁,__________;阅读亦能怡情养颜,__________。 ①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多年沉淀积累,琢颜如玉 ②李涉语:“偷得浮生半日闲。”静坐一隅捧卷而读,内心澄澈 ③于谦有诗:“书卷多情似故人。”穿越时空倾情交流,酣畅淋漓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6.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孔乙己》通过孔乙己悲剧的一生,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也暴露了民众的麻木不仁。 B.《变色龙》标题富有讽刺意味,揭示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C.《蒲柳人家》以何大学问为线索人物叙述故事、展开情节。 D.《溜索》主要叙述了一群马帮汉子用溜索经过怒江大峡谷的奇险经历,首领是小说的主要人物。7.古诗词默写。(6 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2)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纳兰性德《浣溪沙》) (5)《渔家傲·秋思》中因一杯烈酒而引发词人思家与报国的矛盾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的诗句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8.(德州中考)六月,毕业了。同学们聚在一起,话别离,送祝福。(5 分) (1)李琳说:“我用数字‘1’,祝大家今后学习生活一帆风顺,一路走好!”然后她拿起一个梨, 又说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梨)枝。’愿好朋友一生永不分离(梨)!” 李琳的祝福语有不妥的地方,请指出一处。(2 分) “一路走好”忌语不妥。(“在天愿作比翼鸟”句祝福的对象不恰当。) (2)仿写。(3 分) 张艺拿起个苹果,说:“我用数字‘2’,祝大家好事成双,一生平平(苹)安安。” “我”拿起个枣,用“3”来表达:认识大家三生有幸,祝大家早(枣)日圆梦! 二、阅读理解(47 分) (一)(聊城中考)(19 分) 大青衣 胡玲 ①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 戏。 ②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 的梦想。 ③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 劲儿朝前钻,像一尾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④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 宛如踩在云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 动自如。柳月如轻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 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 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⑤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⑥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 双唇不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 儿,说,真是个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 学戏吗?青莲终于开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⑦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 青莲很严,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 莲成了剧团最出色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 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⑧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 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消散。 ⑨一天,一个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 功,绝对能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 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 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开了。 ⑩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 歌星。柳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 使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 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分也就尽了。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⑪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 如。 ⑫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点了杯咖啡喝起来。青莲去得早,不远处, 有几个年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 吗?她唱歌挺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 是唱戏的啊,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⑬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 有戏剧底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 被投进一块大石头,波涛汹涌。 ⑭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 人对打起来,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 醒。⑮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 冷清,半年前已经倒闭了。 ⑯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 青莲一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 月如是个戏痴啊,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 昨晚,她走了。临终前,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 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⑰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⑱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 逸的青色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9.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4 分) 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10.简析第④段和第⑯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4 分) 第④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第⑯ 段属侧面描写,通过表姑的话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淡泊名利,坚守信念,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 11.赏析第⑬段画线句子。(3 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 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12.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3 分) 表现了青莲对师傅的愧疚和完成师傅遗愿的决心;表达了青莲对戏曲的热爱;照应前文,反映了对 传统戏剧(传统文化)的继承。 13.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3 分) 柳月如和青莲都是技艺高超的青衣表演者;情节围绕青衣展开,“大青衣”贯穿全文始终;突出主 题,青衣代表传统戏曲,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永恒生命力。 14.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2 分) 示例: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充满魅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将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二)(娄底中考)(14 分)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 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 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 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 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 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然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 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 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 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 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 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 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 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 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5.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4 分) 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 情。 16.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3 分)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场景逐渐消失了。后半句提 示下文,设置悬念,暗示父亲老了,有了什么特殊状况。 17.选文第⑬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3 分)“不小心”其实是故意为之。这里表现了母亲既要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又要让他不易察觉的细 心。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深厚淳朴的感情。 18.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 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4 分) 年轻时数钱,充满骄傲和自豪,父母一个挣,一个管,把穷困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两个人相互支 持的情分可见一斑;有病时数钱,笨拙可笑,这里数钱不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 解,对父亲的关心呵护。两个人年老时相互扶持的情分感人至深。 (三)(沈阳中考)(14 分)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视的草根阶层,给 人一种摆不上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 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 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叶 片轮生,每株 8 到 18 枚,排列紧密。整个植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它的花是粉色系,呈星形。 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 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美化 环境。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瓦片间,长出一座 空中花园。后来园艺家也关注到了这种神奇的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形成 400 多个园艺 品种。除蓝色以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 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 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呢?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需要透气。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烧 剩的蜂窝煤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南方潮湿,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 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阵阵寒风。家庭栽培时,春秋冬 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展现出最美 的颜色。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这个季节要避免它晒到直射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 明亮的散射光。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 浇点儿水。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 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呋喃丹等 药物灌根,但这几种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方法是把整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 将它植入新土中。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 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 19.选文第②~⑧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长生草?(4 分) 形态特征,进化历史,培植方法,造景方法。 20.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叶片的数量和形态特点。 21.分析选文第⑨段加点词语“小新贵”的妙处,并概括出选文的语言特点。(3 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生草受到国人关注的时间短、喜爱程度深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 特点。 22.家琪的妈妈买来了长生草,并细心培植。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B )(3 分) A.春天,妈妈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的阳光。 B.夏天,妈妈担心长生草缺水,每天早晨都给它浇水。 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妈妈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妈妈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三、作文(5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 惘、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别样的青春风景”的联想、 感悟或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少于 600 字;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 A.蹴尔(cù) 燕然(yàn) 擎苍(qīnɡ) 所恶(wù) B.怫然(fú) 麾下(huī) 箪食(dān) 缟素(ɡāo) C.徒跣(xiǎn) 负箧(qì) 媵人(yìnɡ) 缊袍(yùn) D.休祲(jìn) 韩傀(ɡuī) 绮绣(qǐ) 容臭(xiù) 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会挽雕弓/如满月 D.马/作的卢/飞快 【解析】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2 分) A.贤者能勿丧耳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故不错意也 D.四支僵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假诸人而后见也(借) B.援疑质理(引、提出) C.长跪而谢之曰(感谢) D.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解析】谢:道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 分) A.非若是也 B.走送之 C.媵人持汤沃灌 D.略无慕艳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 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  受地于先王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 C.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天子之怒 D.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7.古诗文默写。(6 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面上写夕阳西下,孤城紧闭,实写战争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 长烟落日孤城闭。 (5)秋瑾在《满江红》中感叹知音难觅的诗句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8.(泰州中考)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 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2 分) 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谨慎选择、合理使 用。 (2)【心系他人】 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李华,上网查阅资 料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不能时间过长,更不能沉迷网络。如果上网时间过长就会 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得不偿失,希望你能控制好上网时间,好好休息。(3 分) (3)【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 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3 分) 示例:阅读经典助成长 二、阅读理解(44 分) (一)(7 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 分)上阕:出猎盛况 下阕:抒报国情怀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 分) 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11.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3 分) 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二)(10 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加点词。(3 分) (1)尝趋百里外(疾走,跑) (2)礼愈至(周到) (3)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行走。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 才兼备的人。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 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 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 习的勤奋刻苦。 (三)(14 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⑧尽落。……武留 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释】①白:禀告,报告。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 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 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⑦去:即“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 的饰物。 15.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吃) D.杖汉节牧羊(拿着)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 分) A.妻妾之奉  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别其官属常惠等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始以强壮出 17.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D )(2 分)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 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 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 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 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两者(如果)不可同时获得,(那么)我将放弃生存的(机会)而追求道义。 (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匈奴)让(苏武)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让他回来。 19.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4 分) 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乙文通过详细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的种种生活上的磨难,终 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四)(13 分)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②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 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⑤不听其所为?”冕因 去,依僧寺以居。夜潜⑥出,坐佛膝上,执策⑦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 小儿,恬⑧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 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有删改) 【注释】①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②窃:偷偷地,暗中。③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④ 挞:(用鞭子、棍子等)打。⑤曷:同“盍”,为什么。⑥潜:暗暗地。⑦执策:拿着书。⑧恬:安然, 坦然。 20.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 分)(1)辄默记(就) (2)冕因去(离开) (3)自被古冠服随车后(同“披”,穿戴) 21.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部分,错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曷不听其所为? 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2)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自己穿戴着古代的衣帽跟在车后。 23.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他后来之所以学有所成,你觉得原因是什么?(4 分) 品质:勤奋好学,孝敬母亲。原因:王冕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达到了入迷程度。 三、作文(50 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1)家庭里有亲人的陪伴,学校里有同学、老师的陪伴,大千世界里有朋友、书籍、花草等的陪伴。 请以“陪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请以“一次________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③文章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等;④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期中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戏谑(xuè) 熏黑(xūn) 执拗(ào) 呱呱坠地(ɡū) B.颓唐(tuí) 残垣(yuán) 绰号(chuò) 随声附和(hè) C.坍塌(dān) 驾驭(yù) 羼水(chān) 咬文嚼字(jiáo) D.荣膺(yīnɡ) 隐匿(lì) 喧嚣(xiāo) 如坐针毡(zhān) 【解析】A.执拗(niù);C.坍(tān)塌,羼(chàn)水;D.隐匿(n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蜗行  富娆  磨蹭  威风凛凛 B.疲惫  格局  魁梧  千钧之力 C.迷罔  拭去  俯身  无精打采 D.蠢笨  腻歪  顷刻  不屑质辩 【解析】A.娆—饶;C.罔—惘;D.质—置。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 分)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 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 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境  启迪  抚慰 B.困境  启发  抚恤 C.困难  启迪  抚恤 D.困难  启发  抚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 分) A.一阵秋风袭来,树叶片片飞落,月光、树影随风摇摆,发出沙沙的声响。 B.与功利阅读的“稻粱谋”不同,“公共阅读”是用来丰富我们的精神的。 C.春天的德溪公园绽露出大自然的清新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严格地履行和清楚地理解你对社会应尽的义务,这才是你真正的自由。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行了以《青春万岁》为主题的演讲活动。 B.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6.名著填空。(3 分)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吴敬梓(人名)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书中的 范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 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一生。小说将讽刺的锋芒寄寓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 述中,科举制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中心对象。 7.古诗文填空。(6 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 (2)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4)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衡阳中考)综合性学习。(6 分)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让我们一起 走进“酒香千古——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 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2 分) 感受: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或: 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2)【文学中的“酒”】 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 “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2 分) 诗文名句: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答出一句即可) 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答出一个即可) (3)【生活中的“酒”】 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 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2 分) 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出租车,好吗?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5 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描写,下阕运用了抒情,抒发了作者的思乡和渴望建功 立业的感情。(2 分) 10.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 分) 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有的风光;渲染了 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 (二)(孝感中考)(13 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 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 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 “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 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 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孙搴(qiān):人名。⑨勒:此处译为编辑。⑩庶几:或许, 差不多。 1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2 分) A.主人日再食  子墨子起,再拜 B.烨然若神人  不以为然 C.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 D.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解析】A.副词,两次;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形容词,对,正确;C.连词,表顺承/连词, 表转折;D.动词,依仗/动词,背。 1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C )(2 分)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年长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1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D )(2 分)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 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 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 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 己的目标。 【解析】乙文写自己年少时记忆力强,但由于“负此自放”,荒废在不勤奋上,所以后来用勤奋来弥补。 1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3 分) 同:都觉得勤奋很重要。异: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 秦观在少时记忆力突出而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用勤奋来弥补。 【参考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 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看 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求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 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搴说:“我精骑三千,足敌 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 的语句,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唉!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 用这个来补救吧。 (三)(恩施中考)(14 分)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 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 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 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 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 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 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 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 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 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 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 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 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 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 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 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 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 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 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 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 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7 期) 16.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2 分) 不见簪子→爷爷寻找→父亲寻找→田垄上找→菜地里找→老房子里找→找到簪子 17.文中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3 分) 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开。 18.“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19.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3 分) 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 陪伴老人的主题。 20.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示例一:不能删去。因为: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②深化了小说主 题;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__示例二:能删去。因为:① 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②仍有明确的主题;③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④结尾“奶奶的精气神全回 来了”照应前文。 (四)(威海中考)(13 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 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 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 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 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 对于那 3 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 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 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 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 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 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 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 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 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 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 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 武亦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 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 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 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 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 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 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有删改) 2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2 分) 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 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 22.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3 分) 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 23.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论证了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 变的观点。(2 分) 24.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3 分) 阅读能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阅读可以收获知识与智慧,让我们理解选择的意 义,能够坚定前行的意志;阅读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让 人有外在的改变) 25.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3 分) 曾有一段时间,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书中 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 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三、作文(50 分) 26.温暖是黑暗中一盏指路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温暖是沙漠里一片葱茏的绿洲,让我们 重燃生命的希望;温暖是我们摔倒时一双有力的大手,为我们送来强大的助力。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600 字,书写规范工整。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