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方县一中2019-2020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方县一中2019-2020高二政治9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方一中 2019 年下期高二 9 月份考试政治试卷 出题人:危从宏 审题人:高二政治组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52 分) 1.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鞭炮.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则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贺卡、 迎圣诞老人。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C.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D.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 2.近几年来.讲述中国故亊和中国人精神特质的国产电视剧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海外正在悄 然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华流”。由此可见( ) ①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济南章丘区白泉村将建设湿地公园,而白泉村内遗留的古建筑和古树都被保护了起来。之所 以要保护古建筑.是因为( ) 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④古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现了传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好评如潮的原创花鼓戏《茶树岭》,反映了新农村生活的变化,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通 俗易懂,语言风趣,还采用了地方曲艺中的“渔鼓”“碟子”“莲湘”等民间文艺形式。该节目的成 功在于( ) A.发挥了大众传媒文化创造、共享的功能 B.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内容和形式创新 C.立足社会实践融汇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D.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文化传播发展 5. 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 阔的舞台和丰富的素材。这表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C.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6.在“七七事变”81 周年之际,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抗战文物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 幕。本次展览以真实的物品见证历史,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这表明( ) ①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相应的物质载体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 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家风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 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会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③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④文化源于实践并塑造每个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诞辰 124 周年之际,社会各界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一位观 众在参观完徐悲鸿作品展后留言道:“他创作的历史巨作《田横五百士》 和《愚公移山》代 表了时代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使我为之震撼,并激励我 不断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这说明了( ) ①多参加文化活动就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审 美水平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③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 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 我国现 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③在继承传统基 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8 年 2 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 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 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 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 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习 近 平 认 为 : “ 文 化 自 信 是 更 基 本 、 更 深 沉 、 更 持 久 的 力 量 。 历 史 和 现 实 都 表 明 , 一 个 抛 弃 了 或 者 背 叛 了 自 己 历 史 文 化 的 民 族 , 不 仅 不 可 能 发 展 起 来 , 而 且 很 可 能 上 演 一 场 历 史 悲 剧 。 ” 这 给 我 们 的 启 示 是 ( ) ① 反 对 “ 历 史 虚 无 主 义 ” 和 “ 民 族 虚 无 主 义 ” ②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的 伟 大 复 兴 必 须 承 袭 传 统 文 化 ③ 在 民 族 文 化 的 沃 土 上 推 进 文 化 建 设 ④ 要 借 鉴 和 吸 收 外 来 文 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8 年春节晚会有个相声节目《我爱诗同》,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了诗同的魅力。诗、诗 歌魅力无穷,尤其是中国的古诗.甚至不少爱好诗词的中国专家学者自豪的说“诗是不可译的, 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但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缺憾,如果我们不创新形式走出去, 就会影响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华文化②重视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学习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促使东西方 文化相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 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 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14.某中学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活动中,结合学校的读书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 辛亥革命故事会、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知识竞赛、孙中山思想发展报告会等活动。从文化生活 的角度看,学校组织这些活动的理由是( ) ①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需要改造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很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 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 有人说,赞美是人生历程中的加油站,而批评是人生历程中的维修站,一个人,不能总是维 修,而要不断加油。不断加油,他就学会了自信。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②人的成长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③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优秀文化可以提升综合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7.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 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当莎翁遇上孔夫子——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也有“美 美与共”的文化共情。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民族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B.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要首先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D.全面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19. 近年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和工程突破,移动通信领域实现从“2G 跟 随”“3G 突破”“4G 并列”到“5G 引领”的跨越式发展,C919 大型客机首飞成功,有力地推 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这充分说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保证②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④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 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21. 我国不但掌握了完整的高铁技术,而且对高铁核心技术进行创新,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李克强总理表示,他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 “特别有底气”表明了( )A.文化发展提升了文化自觉 B.文化自觉繁荣了民族文化 C.自主创新增强了文化自信 D.文化自信促进了经济发展 22. 在东西方诗词的争论中,有人认为,和西方诗人相比,中国古代诗人是诗哲,任何一个都称 得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们追忆英雄豪杰,体味世事沧桑,感慨国家命运,抒发豪情壮志。 而西方诗人中能够有这样人生感受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因此,中国古代诗词是最美的诗词。这 种看法( )①陷入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②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 史虚无主义”倾向③强调要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反对文化竞争④没有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的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入现在的歌词中。如方文山的《青花瓷》、凤凰传奇的《荷塘月 色》。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B.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因时而变,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 24.放花灯,拜月亮,一轮明月,思念无限;品琼浆,吃月饼,一块月饼,合家团圆;赏桂花,猜灯谜, 一份牵挂,情谊相连。自古以来中秋佳节就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流传至今依然魅力无穷。 中秋节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 B.引领着现代文化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展现了各民族爱好和平的美好图景 25.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 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也传递真善美。他们来自草根,为草根服务。由此可见(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②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 大众文化③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④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中国是一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记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加以继承和发展 C.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文明并不矛盾 D.中国书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 二、材料分析题 27、2019 年 3 月,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长沙举行。 让我们跟随遗产保护志愿者小凡走进现场,一同感受长沙魅力。 材料一:论坛开幕式在铜官窑古镇精彩上演。来自 80 多个国家的 120 多名青年代表,游览铜 官窑老街,体验制陶乐趣,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山歌,共唱迈克尔•杰克逊的名曲《We Are The World》……全息影像与焰火场景交相辉映,浪漫唯美的画卷使世界青年深深沉醉在“天 下一家”的感动中。 (1)请你结合材料谈谈长沙主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重要意义。(12 分) 28、 2018 年 2 月 25 日,第二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文艺表演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 场举行。中国作为下届冬奥会主办国,奉献了《2022,相约北京》8 分钟文艺表演。舞台上,借 助轮滑运动员滑出的轨迹和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化,中国结、中国龙、凤凰、高速铁路、大飞 机、航天器等中国元素陆续展示。“北京 8 分钟”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相结合,既有 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表演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呈献,实现人工智能与演员共舞,通过互联 网与中国普通百姓互动,给人们呈献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用世界语境讲中国故事, 用科技感诠释中国变化。”让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世界上最大又最轻的熊猫木偶、可以与 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些新技术,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 8 分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北京 8 分钟”文艺表演惊艳平昌冬奥会闭幕式 原因。(12分) 29.材料一 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 年兴盛史、300 个声腔剧种和 5 万个 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 (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 之林。戏曲对于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 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 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 材料二 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 歌剧、音乐剧、芭蕾等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 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4 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8 分) 30、 材料 近年来,四川省文化强省战略取得新突破,深化了文化自觉与自信。始终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省级文化中心、 农民工文化驿站和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加快“幸福美丽乡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抓好藏 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省级文化集团;注重提高公民文明道德素质,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和全民阅读活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 融合发展;第五届国际非遗节成功举办,扩大了四川文化的影响力。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12 分)阅卷安排: 27 题 郭孟 28 题 黄友玲 29 题 李江青 30 题 危从宏 中方一中 2019 年下期高二 9 月份考试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 1-5 DDDBA  6-10 BADDD  11-15ABCCB   16-20DCAAA 21-26 CBBAC D 27 答案:(1)①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利于扩大 中外文化交流,提升长沙的国际影响力;③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带动文化旅游产 业发展;④有利于加强各国人民友好交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12 分) 28 答案: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表演“用世界语境讲中国故事” 让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②文化创新要着眼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表演结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陆续展示中国结、中国龙、 凤凰等中国元素,富含传统韵味。③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现代大众传媒是现代文 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表演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呈献,实现人工智能与演员共舞,通过互联网与 中国普通百姓互动,“用科技感诠释中国变化。”让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④人民群众是文化 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表演实现了人工智能与演员共舞,互联网与 中国普通百姓互动,成就了惊艳的“北京 8 分钟”。⑤文化创新要反映时代潮流。“北京 8 分 钟”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相结合,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特色。(12 分答对一点给 3分) 29 答案: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戏曲有着数千年历史、800 年兴盛 史,生生繁衍至今,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的唯一存活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其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 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 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各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 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蓄。②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 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 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等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④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 文化平等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 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体现了这一点。(8分) 30 答案:(12 分答对一点给3分) (1)必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 设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2)四川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3)加快四川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4)立足四川改革发展的实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的对外交流,扩大四川文化的国际 影响力。 (5)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