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答案 第 1 页 共 4 页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八市重点高中联盟
“领军考试”高三地理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时间计算。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已知北京时间 6 月 25 日 2
时9 分,即 120°E为 6月25 日2 时9 分,0 时经线在120°E 以西:2×15°+9/60×15°=32.25°,故为 87.75°
E 或者 87°45’E,6 时经线为 177°45’E,18 时经线为 2°15’W。6 月 5 日,太阳直射不到北回归线,故
北极圈不会出现极昼,A 错;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时,6 时经线恰好为 177°45’E ,B 貌
似正确,但是 6 月 5 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晨线倾斜方向不对,B 错;昏线与与赤道的交
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时,18 时经线为 2°15’W,且北半球昼长夜短,完全正确;D 混淆了 87.45°E 与
87°45’ E,87.45°E 等于 87°27’E,D 错。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 6 月 25 日到 10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半球移动,秋分后移至南半球,所以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反之。在
从 6 月 25 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京比悉尼昼长,过了秋分日后,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比悉尼
昼短,A 错;一定时间段内,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在该日期范围内,6 月 25 日,太阳直射
点纬度最高,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最大,北京和海口昼长差值达最大值,C 正确;西昌位于北半球,太阳直
射点向南移动,其昼长一直在缩短,D 错。
3.【答案】A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
材料可知撮罗子的选址,是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故是居民的牲畜
棚的可能不大,B 错误;外面还要覆盖才能遮风挡雨,故密闭效果较好,厨房的可能性不大,C 错误;路人
的避雨场所也不需要做的这么细致,D 错误;撮罗子是东北鄂温克等森林少数民族的住房。故选 A。
4.【答案】C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撮罗
子木杆和木骨架的造型和地形地势以及河流流向作用不大,①④不正确;木杆和木骨架的造型造型源于就
地取材的需要和遮风挡雨以及排水、排雪和保暖的需求②③正确。故选 C。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风蚀地貌的特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风沿着这
些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宽浅沟槽”可推知“ 沟槽走向与主导
风向一致”,A 正确;“裂隙越来越大”, 沟槽会越来越宽,B 错; 风力侵蚀导致沟槽越来越宽越深, 垄脊
越长越大,C 错;雅丹地貌主要为风蚀地貌,而非风积地貌,D 错。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丹地貌形成过程。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
出, 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干涸的湖底,定向风吹蚀形成,所以先有沉积物,再湖泊干涸,然后风力侵
蚀,这样只有 B、D 正确。结合景观图看,沟槽与垄脊相间,是风蚀地貌,故最后的地质作用为风力侵蚀,
只有 B 正确。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应对城市问题的对策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将城市
公园用地改为下凹式绿地、减少商业和住宅用地、将城市向周边郊区扩展都是不可取的;将城市污染严重
的工业迁出,可以腾出大量土地,用作城市绿地建设,同时可以减少城市污染。故选 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内涝的治理措施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下凹式
绿地远低于路面、居住区建筑地面,可以增加地表水的存储和下渗,具有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的
作用,所以城市下凹式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减轻城市内涝;城市下凹式绿地不会节约城市用地;对改善城
市交通条件的意义不大;改变土地利用性质不是目的。故选 B。高三地理答案 第 2 页 共 4 页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问题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城市下凹式绿地可
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补充地下水,从而减少城市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城市下凹式绿地可
以调节区域气候,但不可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也不会增加区域的生物物种;城市下凹式绿地对减轻雾霾
天气作用不大。故选 C。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风向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读图知道,横坐标表
示经度,纵坐标表示气压,实线表示 2019 年 1 月海平面平均气压沿 30°N 纬线的变化,虚线表示 2019 年
1 月海平面平均气压沿 48°N 两条纬线的变化,1 月份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甲位于 60°E,30°N
到 48°之间,气压在 1017hPa 和 1028hPa 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盛行东北风,A 错;乙位于
180°经线上,30°N 到 48°N 之间,气压在 1000hPa 和 1021hPa 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盛行
西南风,B 错;丙位于 48°N,60°E 到 90°E 之间,亚洲高压以西,盛行东南风,C 错;丁位于 48°N,
120°E 到 150°E 之间,亚洲高压以东,盛行西北风,D 正确。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风力大小判读。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读图知道,横坐标表示经度,纵坐标表示气压,实线表示 2019 年 1 月海平面平均气压沿 30°N 纬线的变化,
虚线表示 2019 年 1 月海平面平均气压沿 48°N 两条纬线的变化,1 月份在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甲位于
60°E,30°N 到 48°N 之间,气压在 1017hPa 和 1028hPa 之间,气压差为 11hPa;乙位于 180°经线上,30°
N 到 48°N 之间,气压在 1000hPa 和 1021hPa 之间,气压差为 21hPa,乙比甲气压差大,气压梯度大;丙 48°
N,60°E 到 90°E 之间,位于亚洲高压以西,气压在 1027hPa 和 1033hPa 之间,气压差为 5hPa,丁位于 48°
N,120°E 到 150°E 之间,位于亚洲高压以东,气压在 1018hPa 和 1033hPa 之间,气压差为 15hPa;丁气压
差大,气压梯度大;乙地区的地面距离约为:18×111=1998km;丁地区的地面距离约为:30×111×cos48°
=2220km, 丁比乙气压差小,地面距离远,故气压梯度小,所以乙地区气压梯度最大,B 正确。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湖泊水文及区域地理特征,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我国西北内陆河流汛期在夏季,故答案选 A。开都河位于湖泊上游,不具有排盐作用,B 错误。孔雀河位
于湖泊下游,对该湖不具有补给作用,C 错误。该湖为内流湖,D 错误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湖水盐度的因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
湖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相对干早,降水量少,但蒸发量大;流域内森林植被较少,植被覆盖率低;若
湖水下渗较快,会增加湖水盐度。故选 B。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湖水盐度变化的因素,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该湖近年来湖水盐度迅速增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即流域内农垦规模扩大,入湖淡水减少,盐度增
加;全球变暖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湖水蒸燕发量,影响湖水盐度,但不是主要原因;湖陆风和入湖河水盐
度对湖泊整体的盐度变化影响较小。故 A 合适。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
力。对人口迁移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因素,即文字材料中所说的“贫困”;而“暴力”是造成中美洲三国
移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即社会政治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生态破坏、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故答
案 C。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德克萨
斯州与墨西哥的边境线长、距离最近,且国境沿线自然条件好(地形平坦),从该州入境的移民多,应重点
部署军队。美墨接壤的其他三州,地形多为高原、高山,气候较干旱,自然条件恶劣,从那里入境的移民
少。故答案选 D。
17.【答案】C高三地理答案 第 3 页 共 4 页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移民以徒步的方式向美国挺进,对途经的国家而言,他们所到之处,交通堵塞,犯罪率上升,会给环境、
社会管理带来压力。材料中的“贫困”是移民选择徒步的主要经济因素,因此,对沿途国家的经济发展(或
消费无明显拉动作用。此次移民的目的地不在沿途国家,故 A、B 两项也不合理。故答案选 C。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南方城市沿
河分布,可获得充足的淡水,且河流是该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因此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分布,A 正
确;城区界处交通不便,山麓地带多洪涝,湖泊在城市外围,B、C、D 错。故选 A。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交通网的成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古代南方城市沿
河分布,结合图片资料可以判读主要街道和河流的走向以及地势的走向相吻合,D 正确;经济因素和政策
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但从图中看作用不大,A、C、错误;中国建筑讲究坐北朝南,中轴突出,左右对称,
从图中可以看出临安城并不没注重传统文化的应用,B 错误。故选 D。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
知识的能力。商品谷物农业城郊农业一般商品率较高;桑基鱼塘农业为混合农业,商品率也较高;②区域
种植业比例大,畜牧业比例小,商品率低,最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故答案 D。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农业的特点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由图示可知,①区域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差别不大,且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主要位
于墨累一达令盆地,该地降水较少,劳动力短缺,但土地面积广,租金低。故 C 正确。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
力。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区域畜牧业发达,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哈萨克斯坦地处内陆地区,气
候干旱、过度放牧容易加剧土地荒漠化问题。故 B 正确。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①处位
于大兴安岭附近,纬度高,冬季寒冷,整体环境不适合该品种羊生长。A 项正确。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特点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羊绒
是入冬后长出来的,以抵御风寒,春季自行脱落,牧民通常在春季羊绒脱落前后收取羊绒。A 正确。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畜牧业发展方向的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内蒙古草原面积虽大,但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草原产草量少,承载力较低,畜牧业整体规模小,
优质羊肉产量提升空间小。A 项正确。
26.【答案】
(1)入湖河流呈向心状,分布不均;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岸和北岸;西岸河流数量很少。(任答其中 2 点,每点 2
分,共 4 分)。
(2)径流汇入少,稀释作用弱;湖区地形封闭,湖水蒸发大,盐分富集;仅有地下水道与其他水域相连,湖水交
换不充分。(每点 2 分,共 6 分)
(3)冰川融化,碎屑物堆积于原来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1 分)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冰川融水
补给水量减少,大湖萎缩,水位下降;(1 分)由于湖盆中部地势高,出露为山丘,导致湖体一分为二。(1 分)
27.【答案】高三地理答案 第 4 页 共 4 页
(1)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对中西部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区域内以
郑州为核心的城市人口众多。(每点 1 分,共 3 分)
(2)城市等级提升;服务范围扩大;城市服务类型增加;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每点 1 分,共 4 分)
(3)缺少像郑州这样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差;人才短缺,科技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区域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大;各城市间交通联系不畅,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不完善。(每点 1
分,共 4 分)
28.【答案】
(1)亚丁湾面积在扩大;(1 分)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属于生长边界,(1 分)索科特拉岛和大陆做相离运动,可以
推断该海域面积扩大。(1 分)
(2)该岛远离大陆,除会飞翔的蝙蝠其他很难到达;(1 分)岛屿面积小,生物生存空间小,不利于物种进化;(1
分)地壳活动活跃,环境多变,不利哺乳动物生存和演化;(1 分)气候炎热干燥,环境恶劣。(1 分)(每点 1
分,共 4 分)。
(3)该岛四面环海,地处低纬度,蒸发旺盛,因此水汽充足;(1 分)处于索马里寒流流经区,在寒流作用下,低
层大气形成逆温,遇冷后难以扩散;(1 分)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把海域雾气逐渐不断送到该岛,因此形成浓
湿雾。(1 分)
(4)沟谷地区地势低,是地表水、地下水汇集地,水分条件好;(1 分)西南沟谷地带,有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
(1 分)沟谷地带,土层比较深厚。(1 分)
29.【答案】
(1)不利:油菜的蕾苔期,正值高原气候的旱季,降水不足,难以满足油菜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油菜的开花期,
正值高原气候的雨季,夜雨过多,使油菜花的花粉、花蕾易散落。(每点 1 分,共 2 分)
有利:6-9 月,夜雨多,地表水蒸发少,下渗较多,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1 分)
(2)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河谷平原地势低平;河谷两岸,泥沙沉积深厚,土壤
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河谷地带交通条件较好,便于产品运出;人口分布集中,劳动力充足。(每
点 1 分,共 5 分)
(3)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河谷近地面空气水汽含量大(1 分);夜晚山坡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
沿着山坡(山风)向河谷汇合(1 分);河谷暖湿的热空气被抬升到河谷上空,在抬升过程中,气温下降,空气
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对流雨(1 分)。
(4)支持:本区气温升高,油菜的生长期延长,利于提高油菜产量(1 分);冰川融水增加,灌溉水源增多(1 分)。
反对:本区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处于蕾苔期的油菜更缺水(1 分);夜雨量增多,土壤含水量增大,易渍
涝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