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ID:224981

大小:2.35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6-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枉然(wānɡ)  鲜妍(yán)  娉婷(pīng)  成吉思汗(hán) B.冠冕(miǎn) 风骚(sāo) 呢喃(nán) 分外妖娆(ráo) C.丰润(rùn) 嘶哑(sī) 折腰(shé) 红装素裹(ɡuǒ) D.摇曳(yè) 缥逸(yì) 忧戚(qī) 一代天骄(jiāo)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C.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D.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把“阶段 性”调到“取得了”后) 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市教 育局”调到“为了”前)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把“即使”改为“虽然”;或 把“但”改为“也”) 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取得”前加上“能否”) 4.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放眼望去,金黄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在山头侵占一寸寸土地,若是再等几天,满山遍野就会成为 它的国度。油菜花田将是一片金黄的花海,它是那么灿烂亮丽。试想,若是没有阳光,只是看着这 片花海都有仰天接受阳光的冲动吧。它是那么繁茂,整个天空都为之丰盈;它是那么绚烂,全世界似乎都失去了色彩。 A.文中加点的“在”是介词,“侵占”是动词,“满山遍野”是并列式短语。 B.“油菜花田将是一片金黄的花海。”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油菜花田是花海”。 C.“若是再等几天,满山遍野就会成为它的国度。”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 D.“它是那么绚烂,全世界似乎都失去了色彩。”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虽有不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②等到慢慢成熟了、懂得了,才恍然有所悟。 ③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 ④因此,人生必须学会做减法,人的一生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做一件成一件,做一件像一件。 ⑤年轻时,有很多梦想,总想有更多尝试,吸收更多东西,抓住更多机遇,但根本不可能抓住 每一个机会和境遇。 A.③⑤②①④ B.①⑤②④③ C.③①②⑤④ D.⑤②③④① 6.名著阅读。(5 分) 下面是小杰同学分享的一段《艾青诗选》阅读感悟,请你帮他把话说完。 我最喜欢《艾青诗选》中的一首短诗《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 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 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艾青诗歌作品“诗中有画”的特点。我们都知道,绘画是要考虑色彩搭配、 点 线 面 结 合 和 意 境 氛 围 的 营 造 的 , 而 这 首 诗 就 很 好 地 体 现 了 这 一 点 。 大 家 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0 分) (1)【诗句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 类的是(  )(只填序号)(2 分)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及诗人的名字。(3 分)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谜底)________ (3)【诗歌评价】同学们正在七嘴八舌地评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名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B.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中“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儿 密密层层,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彩 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啼叫声,其实,这是 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 (4)【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 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2 分)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 4 月 21 至 23 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 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 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8~10 题。(9 分)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_______》和《楚辞》中 的《__________》。(3 分) 9.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5 题。(17 分)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 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 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 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 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 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 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 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 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 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10 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 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 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 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11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 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12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 的救赎。 ○13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14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15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 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 “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16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 年第 5 期,有删改) 11.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 15 字以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 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 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12 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请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乡村听风 梁永刚 ①在乡间行走,踟蹰的脚步,一次次被风指引。恰好,穿村而过。 ②风过村庄,泥土、老井、草木与池塘,一切寻常的乡村事物,便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四合 的暮云,张开臂膀将村庄拥入怀中,于是,一天又接近了尾声。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诱人的饭香。 一道残阳,把最后的光束照射在村后浓黛的山顶,金色遍地。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 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 ③在乡村,农人熟稔风的秉性,风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农人能听到,也能看到。在打麦 场上,等风扬场是常有的事儿。焦急等待中,忽见一人指着杨树梢兴奋地喊:“树梢动了,开始干 活。”树梢是风与农人对话的一种方式,万物有灵,树比人更敏感,更懂风的心思。风从打麦场上 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 ④有风吹过,村庄便热闹起来。黄昏时分,通往村庄的小道上,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被田野 拥抱过、与庄稼亲吻过、让溪水洗涤过的风,携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唤儿吃饭的声音, 开始萦绕在村庄上空,轻盈细碎的风,便跟在孩子们的身后,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 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风也有顽皮的一面,看到戴着草帽的农人在田间锄草,也会偷偷溜到 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百无聊赖的时候,风 一次次去农人家中串门,如故人般无拘无束。看见院落里落叶遍地,风便将其归拢成一堆;看见家 中无人院门却敞开着,风用力一推,门“啪”的一声合住了。 ⑤待到夜色沉沉,月色溶溶,劳累了一天的村庄酣然睡去,风也在万籁俱寂中,变得蹑手蹑脚, 唯恐惊扰了一村庄的月光。无人陪伴,风也开始有些疲倦了,眼神迷离地打量着每一户人家、每一 座房子。斑驳的树影,朦胧的月色,让眼前的一切看上去影影绰绰,如一幅写意画。偶有农人晚归, 窄窄小巷中,便会传出零星的犬吠。风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一抬手将这声响拉得老长。犬吠和风 声,这对配合默契的搭档,忠诚地守护着静谧的村庄。 ⑥农人们常说,庄户人家缺啥也不能缺风,要是没了风,日子就寡淡无味。风是农家院落的命 脉,也是万物生长的养料。老家一带,乡村民居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比邻而建的两处房屋之间, 会留有一尺左右的间隙,人们称之为“风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风留的过道。窄窄风道,人 侧着身子也过不去,风却可以于其间自由穿行。⑦在城市小区里,负责园林绿化的物业人员,曾经煞费苦心地在楼间的狭窄空地上种下树木, 施肥、浇水、打药,几年过去了,成活的寥寥无几。一次,父亲进城。送父亲走时路过那片冷清的 空地,我问父亲:为什么这块地树木栽种不活,是土质问题,还是缺少什么肥料?父亲背着手来回 转悠了一圈,回答道:啥也不缺,就是缺风。的确,在高楼的层层包裹下,能有这么一小片泥土已 属难得,密不透风的空间里,哪儿还有风的穿插立足之地呀!一株得风的树木,就像被母亲充盈乳 汁喂养的婴儿,不愁长不大。春风来了摇一摇,夏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草木的根系就往土 里钻一点儿,钻来钻去,一株草木就在风中长出了尊严,挺起了胸膛。 ⑧一株草可以是故乡,一粒麦可以是故乡,一抔黄土也可以是故乡,哪怕是飘过村庄上空的一 缕风,都沾满了故乡的味道。在游子的心里,风是故乡最生动的意象,也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当 浪迹天涯的游子经历了舟车劳顿,终于站在故乡的村口时,第一个上前迎接的便是风。荣耀也好, 落魄也罢,风不在乎,也不计较,用古老淳朴的厚道和热情,帮每位归乡的人拂去满脸的风尘与心 底的忧伤。 ⑨归乡者无须言语,心有灵犀的风便会带你走街串巷,找寻一度失落的记忆和久违的亲人。其 实,风一年四季都在村口等着远行的人呢,它的心里明镜一般,从村庄走出去的人,有一天累了、 烦了,就会被村庄拉回来。风,比人更了解自己的村庄。 ○10 乡村听风,一遍遍默念着故乡的恩泽与深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 年 10 月) 16.第④段写出了乡村的风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有关句子进行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文章中找出最能概括第⑥⑦段内容的句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6 分) (1)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怎 样理解“虚实搭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 (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通过“乡村听风”,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风 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也会有风雨相伴,所以有了“风雨同舟”“风 雨兼程”“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劝勉和激励…… 请以“风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 字,诗歌不少于 20 行。答案: 1.B 2.B 3.B 4.C 5.A 6.示例:通红的夕阳、闪着金光的镰刀,色彩鲜明;孩子(竹篓、镰刀)是点,割草的路线是线, 草原是面,构图和谐丰富;整首诗将孩子的渺小与阔大、凄美的气氛相衬,情思动人。 7.(1)③ 【解析】③是思念亲人。 (2)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陆游 (3)C  【解析】“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说法有误。 (4)示例: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 结束 8.词牌名 国风 离骚 9.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10.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 惋惜之情。 11.示例一: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 示例二: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 示例三: 我爱在生活中读诗、听诗。 示例四:美好生活不能没有诗。12.示例:①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②在惩罚里听诗。③在门联、门楹上听诗。 13.(1)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累, 补充精神食粮,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2)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 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14.示例: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精 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15.示例一: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 示 例二: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16.①亲切(温柔)。如“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②调 皮。如“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 17.风是农家院落的命脉,也是万物生长的养料。 18.(1)把“炊烟”比作“狂草”,实写炊烟暗写风,通过描绘炊烟的形象表现了风的遒劲有力,突 出了风带给炊烟的灵动和诗意。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和感情,“温柔地摩 挲着”“满心欢喜地带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如同农人的知己,懂得农人的所想所需。 19.风是作者抒发热爱、怀念故乡之情的载体。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热爱、怀念之情,是通过风这 一形象来抒发的。在作者心中,故乡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风中有故乡的味道,有游子对故乡深刻 的记忆。 20.①对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深情赞美;②对城市高楼林立缺少自然之风的些许遗憾;③对故乡一 草一木、故乡味道的深切怀念;④对用厚道热情等待和迎接游子归来的故乡的无限感恩。 21.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读书这件事,并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慢火。每天心无旁 wù(  )地阅读一点,汲(A.jí B.xī) 取其中的养分,如此日积月累,不断积淀,必然收效。倘若急于求成,过于执拗(A.ào B.niù), 昼夜坐于书桌前,终日恍惚,言辞鲁钝,许是翻再多的书,也是 wǎng(  )然。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征引   行之有效   间不容发   断章取意 B.宽宥 矫揉造作 敬业乐群 自知之明 C.佝偻 李代桃僵 形消骨立 富丽堂皇 D.广袤 荡然无存 不可名状 轻尔易举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从中美两国首脑会晤来看,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国贸易争端的不二法门。 B.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C.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D.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我们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处在金戈铁马的求学期间,我 们更是相互帮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文明城市的评选,广大市民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弘扬。 B.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要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更要传授未来生存发展所需的知识和 能力。 C.几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社团建设,我们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了普遍提高。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 2020 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 2007 年增长大约 7 倍左 右。 5.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目的珍宝震惊了, 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________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 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________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 100 多万 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 都化为灰烬。 A.【甲】分号  【乙】冒号    B.【甲】分号  【乙】破折号 C.【甲】逗号  【乙】冒号 D.【甲】逗号  【乙】破折号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7.根据提示默写。(6 分) (1)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2)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____________________,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借景抒情,表达思乡念亲的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8 分) 光明中学汉服社正在举行以“亲近汉服,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 参加。 (1)请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田字格里。(2 分) (2)汉服社准备于 4 月 21 日下午两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的汉 服秀表演,想邀请汉服设计师王先生参加此次活动,请你代表光明中学汉服社写一封邀请函。(3 分) (3)近几年,很多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出现在马路上、公交车上,有些人投以异样的目光,认为 他们是哗众取宠,不值得提倡;有些人投以欣赏的目光,认为应该鼓励更多的人穿汉服,以彰显我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对此,你有何看法?(50 字左右)(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11 分) 谋生与乐生 梁丽娜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 “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它意味着忍受、付出、疲劳、无奈、受气、披星戴月、流泪流 汗……谋生是人之为“人”必需的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 人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教以各种谋生的必需素质。想想小时候学走路时摔倒,父母告诉我们要坚 强,要自己爬起来,这已是在训练我们的谋生能力。尔后,我们不停地读书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 知识技艺,领悟人生道理,这是在为日后的谋生做准备。参加工作后,努力地敬业、进取、适应、 忍耐,承受各种身不由己的事情,这是真正的谋生。 是的,当我们必须回报,必须担起各种角色所赋予的责任时,我们就被推到谋生的角斗场之中 了。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人生义务,每个人都必须履行。所以,不要怨恨和拒绝这一切,这是你应 该做的,除非你不想活了,而不想活是做人最不负责任的一种想法。 而“乐生”却是一个愉快的词语,它意味着情趣、品位、干净、爱音乐……乐生是属于精神层 次的,是一种心态,与物质没有多大关系。物质富裕的人不一定乐生,而贫穷的人也不一定不乐生。 如果你能热爱生活、博爱众生,放一轮明月在心中,那么,任何苦厄便都能从容面对,并从苦中掘 乐。 人的一生呀,烦恼总是如影随形。杨绛的《我们仨》中有一段文字:“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 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 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真是令人唏嘘啊!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心是烦恼的根源, 亦是快乐的根源。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 自己的内心,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学会了乐生,才不枉来人生一趟,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9.本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2 分) 10.本文的标题只是论题,你认为作者对“谋生与乐生”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人为什么要“敬业”。(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乐业”与“乐生”的关系。(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13 分) 欲通大道,绝智弃巧 ①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千多年以前的 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 无有”,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在我看来,老子的言论非但没有过时, 恰恰相反,在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而人心又如此浮躁的当下,老子这些言论无异于一泓清冽之泉, 有给狂热于智、巧者送去清凉,促其猛醒之效。只因人们在崇智尚巧的同时,逐步远离,甚至丧失 了心中的大道——纯粹美好的心灵。 ②喜取巧而远道。《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见一位老人正在田地 里挖地道通入井中,抱瓦罐汲水出来灌溉农田,极其用力而功效很小。子贡就对他说:“这里有一 种叫作桔槔的机械,一天能灌畦一百,用力甚少而功效多,您不想用它吗?”灌园老人气得变了脸 色,并嘲笑说:“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投机取巧之事的必然有投机 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在胸中,就不具备纯洁的品质;纯洁的品质不具备,就精神不定;精神 不定的,大道就不能和他相投合。我不是不知道那个机械,而是以用它为耻,所以就不用。”子贡 听了羞容满面,低头不语。我想,庄子之所以反对使用机械是因为它会败坏人心。的确,机械一方 面是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好处,但那只是蝇头微利;而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坏处,只因它 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人心既坏,则世界将会是何等世界?③秉拙诚而近道。既然取巧远离大道,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呢?西汉刘向在《说苑·谈丛》中说: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曾文正公也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何谓“拙”“诚”?一言以蔽之,质朴无华谓之“拙”,光明无 欺谓之“诚”。只因质朴无华,绝智弃巧,内心空明无羁绊,所以待人以“诚”,做事以“恒”。为 人处世,有诚意,有恒心,不成事都难! ④____________________。拙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然而,通大道仍然要切实去做。 那么,从哪里开始做起呢?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荀子也劝诫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显然,先贤们 告诉我们,欲通大道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件小事也许是将地上的垃圾拾起放进垃圾桶,也许是 公交车上见到老人让个座位,也许是捡到贵重的物品物归原主,也许是到饭店用餐珍惜粮食,不铺 张浪费…… ⑤总之,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选自《半月选读》2018 年第 15 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8 分) 母亲的快乐 丁立梅①入秋,街上第一缕烤山芋的香味飘起来的时候,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给我准备一袋子山芋 带过来。 ②母亲每年都会在地里种些山芋。从前山芋是当口粮的,现在不同了,家家都有大米吃,不吃 这东西了。但母亲还是会种一些。 ③母亲接到我这类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迭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 欣的,雀跃的。 ④隔一日,一袋子山芋已托人捎到城里来。不用倒出来查看,我便知道,那里面只只山芋,都 过母亲的手,细细挑选过。稍稍破点儿皮的,母亲肯定扔了。个儿不大的,母亲肯定扔了。长得不 齐整的,母亲肯定扔了。母亲认为不甜不粉的,也肯定扔了。 ⑤母亲的电话随后而至,母亲问我,山芋收到了?我答,收到了。母亲便又问,好吃吗?我笑, 你种的山芋,当然好吃。【甲】。母亲说,吃掉还有,吃掉还有,家里多着呢。我说,哦,吃掉我一 定回去拿。 ⑥事实上,我还未曾来得及吃,也吃不下那么多。但过一段日子,我肯定会再问母亲索要一次 山芋。不止山芋,我还索要菠菜、青菜、萝卜、香菜、大葱、豌菜头等蔬菜,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 【乙】。 ⑦最喜欢听母亲在电话里这么跟我说,梅啊,地里的黄瓜又能吃了,地里的香瓜也能吃了。这 个时候,我总是十分惊喜地说,啊,是吗,是吗!我的惊喜也总能激起母亲的兴奋,隔天,我准会 收到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大袋子的瓜果菜蔬。 ⑧母亲为我准备这些东西时,【丙】。父亲曾笑话她,说她嘴里还唱着歌的。我能想象出那样的 情景:屋檐下,母亲半蹲着,用手一一梳理着要带给我的东西;阳光碎碎的,落在母亲灰白的短发 上,母亲的心中,漾着甜蜜,哼着她才懂的歌,她在想,这一棵青菜是我女儿要的呢,这一只山芋 是我女儿爱吃的呢。母亲因此而幸福。 ⑨我单元楼里,也住着这样一位老母亲。老母亲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就她一个 人住,几乎无声无息。但一到秋天,她就变得忙碌起来,每日里楼上楼下跑,人仿佛变年轻了。也 听到她跟楼里的人打招呼了,声音亮亮的。有人笑问她,奶奶,又准备腌咸菜啦。老母亲遂响亮地 答,是哩是哩,我儿子女儿都打电话回来,说就是喜欢吃我腌的雪里蕻。改天,必看到楼前空地上, 晒着许多洗净的雪里蕻。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她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 ○10 女孩琳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她的母亲一直结实得像堵厚实的墙,为琳挡风遮雨。但等琳工 作了,去了外地,她母亲突然患了病,又是失眠又是头疼的。琳很着急,买了许多药寄回来,有些 药还是国外进口的,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有高人点拨琳,说她母亲或许是因为不适应她的突然离 开,内心空落才害的病。琳恍然大悟,再打电话回家,她就跟母亲要东要西,今天要母亲帮她缝件内衣,明天又要母亲帮她做双棉拖鞋,还要在鞋头上绣花。她在电话里对母亲撒娇,妈,商场里卖 的那些,都不如你做的好,我喜欢穿你缝的内衣,喜欢穿你做的棉拖鞋。她母亲一边责怪琳什么时 候才能长大,一边欢天喜地去买了布来,一针一线为琳缝着内衣,做着棉拖鞋。失眠和头疼,竟不 治而愈。 ○11 想来,要让一个母亲高兴,不但要记得买些东西给她,更要时不时地向她“索要”,告诉她, 你就是喜欢吃她做的糖糍粑,你就是喜欢穿她纳的棉布鞋。这比买什么补品给她都管用,她会因此 而快乐而健康而延缓衰老。因为,她要好好活着,她的儿女还需要她。 17.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的位置,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母亲就有多快乐 ②是无比快乐的 ③母亲就快乐得很了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18.请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 分) (1)母亲接到我这类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迭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 欣的,雀跃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她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从人物描写的角 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⑨段和第○10 段中的两位母亲各自因为什么“人仿佛变年轻了”“失眠和头疼,竟不治而 愈”?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21.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议论文。(50 分) 有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的素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 记说:“这里有一百个素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本珍贵的日记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 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素材是无 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素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收藏的成果。” 要求: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立意,题目自拟;②文体规范,观点鲜明,说理充分;③文中不得出现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答案: 1.骛 A B 枉 2.B 【解析】A.断章取义;C.形销骨立;D.轻而易举。 3.D 【解析】“金戈铁马”的意思是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 或军旅生涯。不能用来修饰“求学期间”。 4.A 【解析】B.语序不当,应把“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和“传授未来生存发展所需的知识和 能力”调换位置;C.搭配不当,“知识结构”与“提高”不能搭配,应把“知识结构和”删去;D.成分赘余, 应删去“大约”或“左右”。 5.B 【解析】甲处前文已经使用了逗号,与后文内容构成了并列关系,所以此处应用分号;乙处 解释说明文物的时代和件数,应用破折号。 6.D 【解析】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②⑤;③句 是对②⑤句的总结;①句是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 7.(1)晨起动征铎 (2)怜君何事到天涯 (3)一封朝奏九重天 (4)原驰蜡象 (5)露从今夜白 月是 故乡明 8.(1)书写工整即可。 (2)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先生: 您好!我校汉服社将于 4 月 21 日 14:00 在学校体育馆举办“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的汉服 秀表演,诚挚邀您在百忙中莅临指导。敬请光临! 光明中学汉服社 4 月 16 日 (3)略。【解析】无论持何种态度,观点一定要明确,理由一定要充分。比如,如果鼓励穿汉服,可 以从“汉服流传和发展了汉、唐等各朝代汉民族传统服饰,飘逸灵动、端庄秀丽,我们应当保留自 己民族的服装,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阐述。 9.总分10.对“谋生”所持的观点是:谋生是人之为“人”必需的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 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对“乐生”所持的观点是:乐生是属于精神层次的,是一种心态,与物质没有 多大关系。 11.谋生是人之为“人”必需的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谋生是一种每个人都必须履行 的人生义务。因此,人必须“敬业”。 12.“乐业”是“乐生”的一部分,是“乐生”的具体表现。“乐业”着重于从人生与事业的关系方面来谈, 而“乐生”则是从人生这一角度来阐述对待人生的一种正确态度。 13.欲通大道,绝智弃巧。(或“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14.首先提出了“喜取巧而远道”的观点;然后列举抱瓮灌园的故事进行论证;最后强调了喜取巧破 坏人心的坏处。 15.道理论证。通过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论证了“秉拙诚而近道”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 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16.积跬步而行道 17.C 18.(1)运用“欢天喜地的”、“欢欣的”、“雀跃的”三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接到“我”索要山 芋、菠菜、青菜等的电话时的喜悦、兴奋,表现出“我”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母亲对“我”的爱。  (2)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母亲守望雪里蕻时专注而快乐的神态,侧面写出她对儿女的爱。 19.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内容上:篇末点题,深化中心;告诉人们母亲的快乐其实很简 单,就是让她知道儿女们需要她的关爱,她在儿女们心中很重要;告诉我们作为儿女要关心父母, 常回家看看。 20.①单元楼里的老母亲因为儿子女儿都说喜欢吃她腌的雪里蕻,她感受到被儿女需要的存在感, 心中异常高兴,每日楼上楼下跑着照看雪里蕻,因此“人仿佛变年轻了”。②因为琳离开母亲外出工 作,母亲身边没有了需要关爱的对象,失去了生活的寄托,因而会失眠和头疼;后来琳经常打电话 告知母亲需要为她准备、操办的各种生活物品,偶尔撒撒娇,母亲感觉到自己是女儿的依靠,女儿 还需要她,失眠和头疼便不治而愈了。启示示例:天下母亲的快乐大多都建立在自己的儿女身上, 儿女的幸福喜悦就是她们的幸福喜悦。作为儿女的我们,平时也要多关心母亲,关注母亲的需求, 多花时间陪陪母亲。 21.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泉香而酒洌(liè)      朝晖夕阴(huī) 觥筹交错(gōng) 酿泉为酒(niàng) B.谪守巴陵(zhé) 日星隐曜(yào) 淫雨霏霏(fēi) 雾凇沆砀(hàng) C.薄暮冥冥(míng) 浩浩汤汤(tāng) 林壑尤美(hè) 心旷神怡(yí) D.铺毡对坐(zhān) 饮少辄醉(zhé) 岸芷汀兰(zhǐ) 皓月千里(hà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 C.作亭者谁 水落而石出者 D.湖中人鸟声俱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分)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玉盘珍羞直万钱 D.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野芳发而幽香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 分)A.先天下之忧而忧 B.前人之述备矣 C.名之者谁 D.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阅读下面语段,根据提示默写。(6 分)“乐”与“悲”,一直是古典诗文中重要的主题。“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是欧阳修 政事之余与民同游山水之乐;“云横秦岭家何在?(1)__________________”是韩愈进谏被贬,英雄 失路之悲;“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是刘禹锡贬谪归来的苦中作乐;“因思杜陵梦, (2)______________”是温庭筠客行异地的思乡之悲;“(3)______________,燕儿舞,蝶儿忙”是 秦观田园赏春之乐;“汉文有道恩有薄,(4)__________________”是刘长卿怀古思今,借先哲自 况之悲。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连续两句表现“乐”或“悲”之情的诗词名句: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要采取一定策略。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4 分) 阅读策略 《艾青诗选》 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水浒传》 关注章回目录、跳读 内容呈现 我最喜爱的诗歌:《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用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问题与理解 问题:请从《树》的语言或情感的角度,谈 谈你喜欢这首诗的理由。 我的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人 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请结合这三回的内 容,简要评述吴用的性格,思考:把有关吴 用的章回内容放在一起阅读有何意义? 我的理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5 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曹文轩近日表示,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人类对知识的崇 拜、贪婪的属性早已经使人们失去了对知识拥有的分辨与警惕。但是这些书对我们而言是否有价 值?”他认为,现在更特殊的问题不是是否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书的问题。要读就要读有文脉 的好书。在他看来,有文脉的书是指“打精神底子的好书”,比如鲁迅的作品。“而今天的书太多太 多是没有文脉的,这些书不利于我们成长。”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 20 个字)(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好书”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9~10 题。(4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简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表达效果。(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14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吾谁与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南极潇湘/初极狭(《桃花源记》) C.薄暮冥冥/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三、四两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五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一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全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15.文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包含高尚的政治抱负。下面 古诗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仁人之心”?请用作品原句回答。(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1 题。(17 分)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 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 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醒心亭记(节选)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 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 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峰回路转(曲折、回环)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意趣)C.或醉且劳矣(有的人) D.而名之以见其实(命名)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更欲久而忘归也 B.醒能述以文者 以见夫群山 C.而不知人之乐 使巩记之 D.往来而不绝者 又善者矣 1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2 分) 以 见 夫 群 山 之 相 环 云 烟 之 相 滋 旷 野 之 无 穷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文中写了哪三种“乐”?请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 醉 翁 亭 ” 的 名 字 来 源 是 ____________ ; “ 醒 心 亭 ” 的 名 字 来 源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由这两篇文章可知, 欧阳修的__________只是表象,__________才是实质。(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2~24 题。(10 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 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 诗往往在焉。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 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 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④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 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选自《成都文类》,有删改) 【注释】①揵: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 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沱江自岷而别        别:离开 B.而阔沟以导之 阔:使……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峙:耸立 D.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 2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 相似?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25.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1)请将题目《从来没有这样________》(幸福、勇敢、自信、忧伤……)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 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苏轼“亲射虎,看孙郎”;辛弃疾“沙 场秋点兵”……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答案: 1.C 【解析】“汤”应读 shāng。 2.B 【解析】A.探求/要求;B.都为“快乐”之意;C.……的人/句末助词,无实义;D.消失/绝妙的, 独一无二的。 3.D 【解析】A.“具”同“俱”;B.“属”同“嘱”;C.“羞”同“馐”,“直”同“值”。 4.C 【解析】A.景象/看;B.意趣,情趣/意思或愿望;C.都为“沸腾”;D.花/芳香。 5.B 【解析】A.名词作状语,在……之前;C.名词作动词,命名;D.名词作动词,下雪。 6.(1)雪拥蓝关马不前 (2)凫雁满回塘 (3)正莺儿啼 (4)湘水无情吊岂知 (5)示例一:最爱湖东 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示例二: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7.(1)示例:《树》中的树,从表面上看是孤独的,但是在泥土下,它们却紧紧纠缠在一起。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平实质朴,却有感动人的力量。 (2)示例:吴用智计百出、心思灵活。把 这三回放在一起有助于全面了解吴用机智、有谋略的性格特点。 8.(1)曹文轩表示要读有文脉的好书。 (2)示例一:好书是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如痴如醉;好书 是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好书是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 示例二:好书,让 我们感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惬意;好书,让我们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景;好书,让我们 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 9.示例: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10.点明酬赠之意,写出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表达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 神。 11.A 【解析】B.若夫/淫雨霏霏;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然则/何时而乐耶。 12.D 【解析】A.归依/返回;B.至、到达/极其;C.迫近/瞧不起;D.离开。 13.(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2)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14.A 【解析】“两种人的览物之情”理解有误,应该都是“迁客骚人”。 15.(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16.C 【解析】或:有时候。17.D 【解析】A.表并列/表承接;B.介词,用/连词,来;C.助词,的/代词,句中指文章;D.…… 的人。 18.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 19.(1)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2)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 上醒心亭眺望。 20.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文中用山水之乐、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与民同 乐的思想。 21.太守自谓也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醉 醒 【乙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边,欧阳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个名叫“丰 乐”的亭子,并亲自作记,以表明这个名称的由来。不久以后,又在丰乐亭的东面几百步,找到一 个山势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每逢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肯定要到丰乐亭喝酒。有时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 亭眺望,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 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据 这个缘故给亭命名为“醒心亭”,是取自韩退之的《北湖》诗。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 水之间寻找快乐,又用所见到的美景来给它命名吧,这就更有水平了。 22.A 【解析】别:分流。 23.(1)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2)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24.不相似。《岳阳楼记》重在抒怀,作者借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人生感怀。本文重在说理,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 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参考译文】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 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汉的土地,蜀郡因此富饶。现在成都二水,长江、沱江的 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江以前沿着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高骈刚开始开凿新渠时,从成都府北面经过,但仍然在原来的沟渠汇合。原来的沟渠,是合江 旧亭(的地址),是唐代人设宴饯别的地方,名人题的诗都在那里。荒废了好长时间没有修治,我命 人修葺它,作为船只(停留)、官员办事的地方。向下观赏水面,波澜壮阔,水面开阔,可以看到几 里远的地方。东山苍翠的树木,烟雾缭绕的树林和竹子排列、耸立在(合江亭)前面。水流声高低起 伏,海鸥、鸟儿飞来飞去。商船和渔船错落有致地游逛。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是作为塘边堵水的土堤用来储水, 所以积水的池塘水波荡漾的美景比别的地方少。如果能够了解储水的好处,那么蒲草、鱼类、菱角、 芡实丰富多产,并不会少于蹲鸱的帮助。古人大多因事来整饬,使(百姓)得到土地的好处,又可以 得到观赏游玩的快乐,难道不好吗?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 发的思考。 25.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拮据(jū)   阴晦(huì)   鄙夷(yí)   惘然(wǎng) B.褴褛(jiān) 寒噤(jìn) 撇嘴(piě) 恣睢(suī) C.发窘(jiǒng) 栈桥(zhàn) 撬开(qiào) 抽噎(yī) D.驱除(qū) 撅断(jué) 别墅(shù) 撩逗(li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为了达到惊喜的效果,妈妈一进门,我就郑重其事地说,我能帮您洗脚吗? B.三亚市公安局没有置之不理游客反映的天价海鲜、出租车宰客等问题,而是设立了旅游警 察支队,有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C.充沛的精力使人能从容不迫地担负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D.现场表演的魔术师能让完整的酒杯“穿越”酒瓶,这让观众都莫名其妙。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说起中国古代神话,你能想到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业大神”盘古?还是“炼五色石以补苍 天”的大母神女娲? B.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了压力,水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有了目标。没有压力和目标 的生活,不可能精彩。C.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 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D.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有一个最强 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4.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语病,请根据提示写出修改意见。(3 分)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①任何一个人,即使其命运多舛,只有他能保持良好的读书习惯、 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能排除人生旅途中的各种艰难困苦,拥有好运。②原因是因为读 书是一种“掘金”式的劳动。读书的过程就是和专家、学者对话的过程,书里凝聚了专家、学者的 知识精华。③通过读书,使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取专家、学者的经验,进而指导自己。 (1)①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②句用词重复累赘,应删去“________”一词。 (3)③句成分残缺,应删去“________”一词。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 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6.名著阅读。(4 分) 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A 道: “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 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A 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 一齐喝采。 A 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 选段中 A 是__________(人名),其绰号是“__________”。数日前 A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情 节名称)令众泼皮一起拜倒在地。选段中“墙外一个官人”是____________(人名)。 7.综合性学习。(10 分)杜小康在成长的历程中,战胜了孤独和恐惧;约瑟夫在成长的道路上,见证了世态的炎凉…… 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学校举行了主题为“话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 下列任务。 (1)如果这次活动由你主持,你的开场白会怎样说?(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几则关于成长的名言,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个方面解读成长的。(3 分) ①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②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 牺牲的血雨。——冰心 ③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沈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是一种感恩,也是一种成长。如下图,图一是中华孝行网标志,图二是“孝在心中”活动 标志。请任选一个图,介绍该标志的内容和寓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14 分)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 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家。刘 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 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 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 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 (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 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 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 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 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12 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 了上去。 ○13 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 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 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15 “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16 “关你什么事!” ○17 “我是你爹!” ○18 “起来!” ○19 父亲没动。 ○20 “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21 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 “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 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 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24 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 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8.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 分)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9.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4 分) 母亲购买旧车——(      )——(      )——父子骑车看病 10.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细读第○24 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16 分)回 家 徐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 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 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 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 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 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 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 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 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 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 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 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 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 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2.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4 分) (1)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 分)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6~20 题。(15 分) “压力山大”的灭菌术 ①超高压加工技术(UHPP)是当前备受各国关注的一项食品加工技术,主要用于冷杀菌。早在 19 世纪末,科学家就已经发现超高压的灭菌作用,但由于设备昂贵无法进入消费领域。20 世纪 90 年 代,日本明治屋公司首先将其应用于产品生产,最早是加工果酱。当时该技术引起了轰动,被认为 是新世纪的食品技术。 ②超高压灭菌是以水或其他流体传导压力的。一标准大气压大约是 0.1 兆帕,超高压灭菌的压 力一般是 100~1000 兆帕(即 1000~10000 个大气压),相当于一个指甲盖承受成吨的重量。在强大 的压力下,细菌的微观结构会发生变化。比如,大肠杆菌在 40 兆帕压力下长度会变长 5~10 倍, 导致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最终会破裂死亡。超高压还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变化,破 坏细菌体内的生物酶,进而破坏正常代谢功能以及 DNA、核糖核酸(R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导致 细菌死亡。③与传统热杀菌相比,超高压灭菌有很多优点。由于压力传导可以瞬间完成,且不受食物的形 状、大小限制,因此它高效、快速、杀菌效果均匀。 ④超高压灭菌技术最适合对果汁饮料、浓缩果汁和果酱等液体进行灭菌。以酸性果汁为例,引 起腐败变质的常常是酵母菌、霉菌和部分腐败细菌。在 400 兆帕压力下处理 10 分钟,酸性果汁(pH <4)便可达到商业无菌状态,即使在室温条件下存放数个月也无任何腐败变质现象。其他研究中, 草莓汁、菠萝汁、桑葚汁、荔枝汁、芒果汁、猕猴桃汁等,一般在 300~500 兆帕压力下就能达到 商业无菌标准。 ⑤食物常常在热加工面前“黯然失色”,超高压却不破坏食物中的天然色素。热杀菌工艺还会 改变食物的香味成分,而超高压处理则不会对食物的香味有影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维生 素类物质,容易在热杀菌过程中损失,而超高压处理则较少破坏食物的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 C 大 约能保留 95%。超高压处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色泽、风味和营养,这是它与超高温灭菌相比 最大的优势。 ⑥此外,超高压处理的能耗更低,且没有污染排放,更符合现代环保的要求。 ⑦超高压技术还可用于食物的快速冷冻和解冻,通过改善冰晶形成的过程,可以避免食物口感 变差。经过超高压处理的肉类会变得松软可口,可以起到一定的嫩化作用。超高压也能改变蛋白质 和多糖的凝胶特性。在淀粉类、奶酪等食品中已经有一些尝试性研究。总之,超高压技术的潜力还 没有完全被开发,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新进展。 16 . 第 ⑤ 段 加 点 的 “ 黯 然 失 色 ” 在 文 中 的 意 思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7 . 第 ⑤ 段 主 要 运 用 __________ 的 说 明 方 法 , 其 作 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18.阅读第②~⑥段,完成内容梳理。(3 分) 超 高 压 灭 菌 术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超 高 压 灭 菌 术 的 优 点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c.能耗低,符合环保要求。 19.下列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超高压灭菌术可杀死果汁中的酵母菌、霉菌及腐败细菌。 B.酸性果汁经超高压灭菌后可以在恒温条件下长期地存放。C.超高压技术只适合为酸性果汁灭菌且能确保到无菌状态。 D.该段在介绍事物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0.有人说文章第⑦段纯属多余,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21.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 分) (1)请以《成长路上,我为自己点赞》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我们便由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走进了花一般的青春年华,我们背起行 囊,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未来。当我们打开行囊,清点着自己的收获时,才发现自己的行囊里, 既有理想、憧憬、成功、责任,也有失败、忧愁、烦恼……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戏剧、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答案: 1.A 【解析】B.“褴”应读 lán;C.“噎”应读 yē;D.“撅”应读 juē。 2.B 【解析】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不去照顾。其后不能加宾语,使用错误。 3.D 【解析】A.选择问句中前一分句应用逗号,“盘古”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B.“喷泉……”句和 “水滴……”句是并列的分句,“压力”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C.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后。 4.(1)只有 只要 (2)原因(或“因为”) (3)通过(或“使”) 5.B 【解析】《故乡》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6.鲁智深 花和尚 倒拔垂杨柳 林冲 7.(1)示例:成长中的我们,感受了很多的爱,来自亲人、老师和朋友的;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 到坎坷和困难……这一份份爱,一次次痛,伴我们一步步长大,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话说成长”。 (2)①成长要有自信。②成长要不懈奋斗。③成长要有耐心。 (3)图一 示例:该标志以汉字“孝”的形状为基础进行设计,对字体进行造型。主体部分既是“子”也是“心”, 寓意子之心即为孝;主体部分上下结构为“关”“心”。寓意:“关心”是“孝”的内涵的基本体现;一大 一小的太阳象征着希望。有孝心就有希望。 图二示例:该标志整体上是一个“心”形,分开看由一 大一小两个人组成。以简洁、明快、活泼的风格,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孝老爱幼”图。寓意:突出了 “孝在心中”的主题内涵,传递出活力与精彩。 8.A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夏日的午后”“打着赤膊”“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等可以看 出是夏季;B.“寒风”可推断是冬季;C.“落叶”可推断是秋季;D.“细雨”可推断是春季。BCD 三项与 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不符合,所以答案选 A。 9.父亲生气砸车  刘伟挣钱买车 10.示例:⑦⑨两段都写了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的情节。这些重复动作蕴含着父母对儿 子的牵挂,突出了对孩子的爱;也为后文父子矛盾的解决做了铺垫。 11.①“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②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父亲的 信任与关爱;③“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④结尾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 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炼中获得了成长。 12.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 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 13.(1)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 (2)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 14.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 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 15.示例一: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儿子儿 媳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虑、恐惧、自责、欣慰的 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  示例二: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现,以及警 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 示例三: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小说通 过写苗苗爸妈即将回家时家里发生的故事,反映了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人聚 少离多;老人小孩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家庭成员对亲情的渴望。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令 人担忧,需要社会关注和思考。 16.热加工会使食物中的天然色素受到破坏,改变食物的香味成分 17.作比较 把热加工与超高压在灭菌中对食物造成的影响进行比较,突出超高压处理能最大限度 地保留食物色泽、风味、营养这一优势 18.①超高压灭菌术灭菌的原理 a.高效、快速、杀菌效果均匀 b.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色泽、 风味、营养 19.B 【解析】A.根据第④段内容,“醇母菌、霉菌及腐败细菌”应该是“酵母菌、霉菌和部分 腐败细菌”;C.依据第④段中的“以酸性果汁为例”可知,“超高压技术只适合为酸性果汁灭菌”的说 法是错误的;D.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不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0.示例一:不多余。第⑦段写的是超高压技术在快速冷冻和解冻食物加工方面的研究探索以及对 这一技术的未来展望,是对本文说明对象超高压的总结与展望。所以不多余。 示例二:多余。因 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超高压技术灭菌术,介绍说明的应该是超高压技术在灭菌方面的相关内容;而 第⑦段是关于在食物加工方面的内容,这与本文主要内容不一致,所以多余。 21.略。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彷徨(páng)   樵夫(qiáo)   脊梁(jǐ)   伦理(lún)B.遁词(dùn) 诘难(jí) 慨叹(kǎi) 肇事(zhào) C.咀嚼(jǔ) 汲取(jí) 玄虚(xuán) 滞碍(zhì) D.诓骗(kuāng) 诬蔑(wū) 恪守(kè) 豢养(h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腐草为萤   辨伪去妄   锲而不舍   轻而易举 B.走头无路 吹毛求疵 孜孜不倦 附庸风雅 C.随心所欲 豁然贯通 咬文嚼字 地大物搏 D.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根深帝固 随机应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努力,就一定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B.班长把同学们希望周六到野外秋游的想法报告给了班主任,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赢得了同 学们的赞赏。 C.《平凡的世界》初读时似平淡无奇,几章后却令人豁然贯通,拍手称赞。 D.他犯了罪,他的家人给法官送去一份厚礼,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4.下列复句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 钱置一所别墅。(递进复句) B.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转折 复句) C.微斯人,吾谁与归?(假设复句)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承接复句)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 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怎 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A.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 B.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6.古诗文默写。(6 分)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3)《商山早行》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水浒传》部分目录,完成题目。(6 分) 目 录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______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______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______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______ (1)目录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地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五台山   桃花村   瓦罐寺   野猪林 B.瓦罐寺 五台山 桃花村 野猪林 C.桃花村 五台山 野猪林 瓦罐寺 D.五台山 野猪林 桃花村 瓦罐寺(2)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有一百八样。”请结合第三回 至第八回的内容,简要评述鲁达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8 分) 材料一 《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 2017/2018 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 析》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 4~5 小时”以及“每 天玩 6 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 4~5 小时分别 是 18.8%和 8.8%,“每天玩 6 小时以上”分别是 18.8%和 8.2%。 材料二 一些留守儿童尽管意识到游戏的危害,但是依然主动选择玩游戏。“我最快乐的事, 就是能无拘无束地玩一天游戏。能和好友打游戏,就很快乐了。如果赢了,你就有面儿,就能在小 伙伴面前抬起头。我当然知道打游戏不好,影响学习,再说打游戏时间长了也无聊,但是我不知道 除了打游戏,我还应该干什么”。 材料三 漫画(见下图)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三则材料中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请你向学校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建议。(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9~12 题。(12 分)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 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其实,这些迷信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 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顿 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 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 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 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 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 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 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他说,伟大的发现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 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由此看来, “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 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 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 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 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 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 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 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真正的职 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⑧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所以,鼓励创 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 608 期,有删改) 9.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 出这四个事例。(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 B.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D.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6 题。(12 分) 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 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 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 但今天我真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这是猴子的通病, 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寓言是一种“悟”, 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这 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 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 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 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 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 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 他把自己的哲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不光是庄子、孔 子,甚至是释迦牟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度的寓言 书。 ④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 面别人惨淡的人生。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 ⑤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让寓言帮你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 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 也能磨成针,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 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 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 ②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 劲都没了。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 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转化成智慧。 ③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 不能做一个一无所为,就‘明辨是非’的人。”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这个依 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 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④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 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 ⑤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如果一个寓言能“普度” 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迷信?13.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是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  )(3 分) A.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B.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 C.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 15.“正方”材料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6 分) 流浪汉 侯发山 父亲去世后,小康就正式接管了店铺。店面不大,经营的不是金银珠宝,是相机专卖,尼康啦, 佳能啦,质量好的,也是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不亚于一台小汽车。 小康每天早上来到店门口,总能看到一个流浪汉蜷曲在店外边。他的年龄在六十岁左右,胳膊 腿健全,不残疾,长长的头发,像是被糨糊给糊住了,一绺一绺的,脸上黑一块紫一块,好似被紫 外线灼伤了的藏族同胞,身上的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类似时下流行的混搭,自打套在身上怕是没 脱下洗过,已经看不清本来的色彩……眼下是秋天,他却穿着羽绒服,还是女式的。走得近了,还 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刺鼻的味道。这个流浪汉也不傻,只要看见小康来,就知趣地走开了, 走得远远的,一整天都不见他的踪影。 难道这个流浪汉打算伺机偷盗?想到这里,小康着急了。然而,媳妇正在坐月子,母亲又有病, 他白天不在家,晚上总不能守在店里不回去啊?父亲活着的时候,也不是常常住在店里。有几个晚上,小康不放心,悄悄踅摸到店铺门口,每次都是看到流浪汉睡在门口,没有什么反常的行为。但 老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不能排除怀疑,还是把他撵走的好,免得夜长梦 多。 这天早上,小康来到时,流浪汉还在门口酣睡。小康也不理会,越过流浪汉,悄悄打开门,扫 地时故意把尘土往他身上扫,即便这样,流浪汉还没有醒,小康就用扫帚去撩拨流浪汉的脸,他这 才醒过来,讪讪着走开了。小康挥舞着扫帚,捂着嘴朝他叫道:“滚!滚得远远的。” 小康以为,他这一下,流浪汉肯定会流浪到别处去。第二天清晨,远远地,小康就看见那个流 浪汉还在店铺门口,靠着防盗门,半躺半坐,悠闲悠哉的,好像自己是店老板似的。小康便气不打 一处来,走到流浪汉跟前,抬脚去踢流浪汉,同时把手里半瓶矿泉水泼到流浪汉身上,一边怒吼着: “滚!滚!滚!”那架势,仿佛他跟流浪汉之间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流浪汉诧异地看着小康,他也并没有杀小康的父亲、夺小康的妻子,不明白小康为什么发这么 大的火气。 “看什么看?你聋吗?再不滚我揍死你!”小康把矿泉水瓶子朝流浪汉的脸上摔去。 流浪汉下意识地躲了一下,走了。 此后,小康再没见到过那个流浪汉。 大约过了半个月,小康的店铺被盗了,丢了五台索尼高档相机,每台都在一万元以上。 小康的脑海里立马出现了那个流浪汉的影子,他断定是流浪汉在报复。当警察赶到后,小康说 出了自己的直觉。 怀疑归怀疑,警察要的是证据。幸亏店铺对面有家面包房,人家在外面装了两个摄像头,有一 个刚好照到小康的店门口。 警察打开监控,根据监控拍到的画面,短短时间内便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交代,他 早就盯上了小康家的相机专卖店,因为流浪汉的缘故,才一直没有下手。 面包房的监控录像证明了犯罪嫌疑人所言不虚。小康一边看监控一边泪流不止:小偷光顾那几 次,每次来都是因为流浪汉睡在门口,他才没有得逞。有一个晚上,月黑风急,昏黄的路灯像是睁 着惺忪睡眼的醉汉,街上少有行人。那个小偷又鬼鬼祟祟地出现了,拿着刀子威逼流浪汉离开。流 浪汉头一低,不管不顾朝小偷身上撞去。不怕人横,就怕人不要命,这话不错。见此情形,小偷转 身逃了…… 流浪汉为什么要这么做? 面包房老板的话让小康如梦初醒:小康的父亲在世时,时常买面包给流浪汉!小康转遍了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没有找到那个流浪汉。 大叔,您在哪儿呢?店里清闲的时候,小康常常盯着门口自言自语。 1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对流浪汉外貌的描写,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为下文展现人物美好的心灵做了 铺垫。 B.小说中小康的父亲虽然没有出场,但是却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为小说留 下了含蕴不尽的想象空间,足以使读者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C.小说以流浪汉为报恩而暗中保护店面为明线,以小康对流浪汉的态度变化为暗线,双线交 织,行文错落有致,摇曳生姿。 D.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环环相扣,直到小说结尾才抖开包袱,使真相大白,实在是匠心独运, 与相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18.请分析“小康驱逐流浪汉促使其最终离开”这一情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小说内容谈一谈小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说以“大叔,您在哪儿呢”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 分) 恒,是追梦路上的执着,是身处困境的坚守,是成功的压舱石。恒,就是不忘初心一笔一画去 描绘心中的愿景。 请以《恒》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文体;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答案: 1.B 【解析】“诘”应读 jié。 2.A 【解析】B.走投无路;C.地大物博;D.根深蒂固。 3.B 【解析】为民请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属于大词 小用,与语境不符。 4.B 【解析】是并列复句。 5.C 【解析】根据第二空填“内涵”,可排除 A、D 两项;根据第四空填“境界”,可排除 B 项。再 将“炉火纯青”“出类拔萃”代入语段检查。 6.(1)山雨欲来风满楼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 乎山水之间也 7.(1)A (2)与其他梁山好汉不同,鲁达几番与人争斗,皆因打抱不平,为救金氏父女,打死镇关 西因而上五台山出家;为救刘太公女儿,痛打“小霸王”周通;为保护林冲,一路暗中相随,于野猪 林出手相救。他虽然性急,但心思缜密;虽然粗鲁,但心地善良;他疾恶如仇,是一个义薄云天的 真汉子。 8.(1)①留守儿童每天玩游戏时间过长,原因之一是缺乏父母陪伴、生活空虚(没有生活目标)。 (2) 该漫画中一个孩子双手被“手游”拉着,两腿被“家庭”“学校”“社会各界”拉着。该漫画寓意:手机游 戏正在和“家庭”“学校”“社会各界”争夺孩子。 (3)示例:①成立帮扶组织,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 和爱护;②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读书类、体育类、服务类等,让留守儿童找到生活的意义;③ 将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成立留守之家,在老师的带领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9.不能。因为作者认为“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去掉“据说”一词,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 10.“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 11.①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真实情况。②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的真实情况。③爱迪生在大量 的试错后才成为发明大王。④法拉第要做大量的实验才能有所发现。 12.C 13.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的这个寓言欺骗了“我”。 14.B 15.运用了反语、反问的修辞手法,嘲讽了那些怀疑一切寓言故事,想通过实践寻找现实根基的愚蠢行为。 16.示例一:我赞同正方观点。因为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读寓言的心 态。例如学习“夸父追日”的重点不在于关注他的结局,而应关注的是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意志。  示例二:我赞同反方观点。因为世界上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我们不应该盲从。青蛙的寓言故 事通过实验证明就是不可信的,所以相信寓言就变成了一种精神迷信。 17.C 【解析】明线与暗线颠倒。 18.①该情节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小康怀疑流浪汉是贼;启下:小康店面被盗。② 与父亲的形象形成对比。小康缺乏爱心,致使店面被盗;父亲关爱流浪汉,流浪汉怀着感恩之心为 两代人守护店面。③揭示小说主旨。小康的冷血使他驱逐了恩人,从而导致小店的损失,这就很鲜 明地揭示了人应该怀有一份悲悯之心,助人其实也是自助的小说主旨。 19.小康是一个缺乏爱心的人,他对流浪汉猜疑、驱赶,但最后知道真相后他对流浪汉的呼唤,又 体现出他内心深处的善良、慈悲。 20.①与前文照应,突出小康对流浪汉态度的巨大变化,由猜疑误解,到主动去寻找,去思念,表 现出小康灵魂深处的善的觉醒,从而使小康的形象富于变化,更加丰满。②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余味无穷。读者因为小康的呼唤,也会不自觉地去牵挂流浪汉的命运,从而让自身心灵得到净化。 这一结尾,无疑拓展了小说的表达空间,使小说意蕴更为丰厚深沉。③小康对大叔的呼唤,也是他 人性的一种回归。说明在内心深处,他真正继承了父亲生意人应以慈悲为怀的经营理念,在真正意 义上“接管了店铺”,暗示他的企业也有了新的起点。 21.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怨怅(cháng)  计较(jiào)  恁地(nèn)  不省人事(shěnɡ) B.窥望(kuī) 腆着(tiǎn) 带挈(chè) 箪食壶浆(dān) C.相公(xiàng) 撮起(cuō) 嗔怒(chēn) 面面厮觑(qù) D.聒噪(guō) 侥幸(xiáo) 拙病(chū) 不由分说(fēn)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忍气吞声  无可奈何  东张西望  顿开茅舍 B.狗血喷头 尖嘴猴腮 如雷贯耳 飞黄腾达 C.思贤如渴 死心踏地 痰迷心窍 万贯家私 D.经世奇才 喏喏联声 面如冠玉 迄无所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众军汉道:“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其实:实在,确实。) B.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晚生: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谦称自己。) C.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图:谋取。) D.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调停:安排处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 说。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古典短篇讽刺小说。 C.《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D.《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6.古诗词默写。(6 分) (1)倚东风,_______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面对挫折,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激励自己。 (4)后人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讴歌奉献精神, 这与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7.综合性学习。(9 分) 少年正是读书时,某校“亲近文学,走进经典”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你所在的九(1)班为分享 读书心得,准备开展名著读书汇报会。 (1)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要求汇报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参照“示例”设计了这样三种。(3 分) 示例:“读”三国,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这样一段。(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阅读名著选段,完成 8~10 题。(13 分)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在五台山寺中,不觉搅了四五个月。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明得好,智 深穿了皂布直裰①,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亭子上,坐在鹅项 懒凳上,寻思道:“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赵 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正想酒哩,只见远远地 一个汉子挑着一付担桶,唱上山来,上面盖着桶盖。那汉子手里拿着一个镟子②,唱着上来,唱道: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鲁智深观见那汉子挑担桶上来,坐在亭子上,看这汉子也来亭子上,歇下担桶。智深道:“兀 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那汉子道:“好酒。”智深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和 尚,你真个也是作耍?”智深道:“洒家和你耍甚么?”那汉子道:“我这酒挑上去,只卖与寺内 火工道人、直厅、轿夫、老郎们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 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现关着本寺的本钱,现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 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智深道:“洒家也不杀你,只要问你买酒 吃。”那汉子见不是头,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拿住匾担,只一脚,那汉子做一堆 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 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那汉子方才疼止,又怕寺里长老 得知,坏了衣饭,忍气吞声,哪里敢讨钱?把酒分做两半桶挑了,拿了镟子,飞也似下山去了。 只说鲁智深在亭子上坐了半日,酒却上来。下得亭子,松树根边又坐了半歇,酒越涌上来。智 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扇着两个膀子上山来。看看来到 山门下,两个门子远远地望见,拿着竹篦③来到山门下,拦住鲁智深便喝道:“你是佛家弟子,如 何噇④得烂醉了上山来!你须不瞎,也见库局里贴着晓示: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篦,赶 出寺去,如门子纵容醉的僧人入寺,也吃十下。你快下山去,饶你几下竹篦。” 鲁智深一者初做和尚,二来旧性未改,睁起双眼骂道:“直娘贼!你两个要打洒家,俺便和你 厮打。”门子见势头不好,一个飞也似入来报监寺,一个虚拖竹篦拦他。智深用手隔过,揸开五指, 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却待挣扎,智深再复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只是叫苦。智深 道:“洒家饶你这厮。”踉踉跄跄,攧入寺里来。 监寺听得门子报说,叫起老郎、火工、直厅、轿夫,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从西廊下抢出 来,却好迎着智深。智深望见大吼了一声,却似嘴边起个霹雳,大踏步抢入来。众人初时不知他是 军官出身,次后见他行得凶了,慌忙都退入藏殿里去,便把亮槅关上。智深抢入阶来,一拳一脚, 打开亮槅,三二十人都赶得没路,夺条棒从藏殿里打将出来。 监寺慌忙报知长老,长老听得,急引了三五个侍者直来廊下,喝道:“智深不得无礼!”智深 虽然酒醉,却认得是长老,撇了棒,向前来打个问讯,指着廊下对长老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 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 “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长老叫侍者扶智深到禅床上,扑地便倒了,齁齁地 睡了。 (节选自《水浒传》,中华书局 2009 年版,有改动) 【注释】①直裰:僧衣。②镟子:温酒器。③竹篦:一种刑具。④噇:吃,喝。多带贬义。8.在空格内依次填写一个动词。概括文中鲁智深与酒的几件事。(3 分) 想酒→________酒→_________酒→________酒 9.文中汉子的唱词有哪些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水浒传》,完成下面题目。(8 分) (1)鲁智深在上五台山之前所做的义事是(  )(2 分)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桃花村 C.火烧瓦罐寺 D.大闹野猪林 (2)鲁智深为何被称作“花和尚”?(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林冲或李逵相比,鲁智深的性格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举例具体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6 题。(17 分) 暖 李德霞 ①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 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②马兰花一惊:“出啥事了?”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 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 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④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 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 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⑤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 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 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⑥麻婶已经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女儿哭得眼泪一把, 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 几次,你咋就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⑦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 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 会赖咱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⑧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 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了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 里打转转。 ⑨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 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 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10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 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11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12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 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 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 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 ○13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吧。” ○14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 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 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 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每当想到这,我的心里都很暖。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 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 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 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15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1.选文中马兰花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请根据提示填空。(2 分) ①____________——气愤的泪——②____________ 1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马兰花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14 段详细地叙述了麻婶女儿来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马兰花、麻婶两家的故事温馨感人,她们虽是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但她们身上却 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请你用抒情的笔调赞美她们,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 17~19 题。(15 分) 《水浒传》中“血腥描写”的相关争论 《水浒传》中有关食人、虐杀与滥杀行为的“血腥描写”并不多,但因多附着于人物和情节之 中,所以显得刺目虐心,为许多读者所诟病,近今甚至成为某些学者以“暴力崇拜”否定《水浒传》 价值的主要根据。再加上《水浒传》被多次改编搬上银屏,其“血腥描写”的影响无可避免地被放大,从而引出 对《水浒传》影视的否定与批判,并延及对《水浒传》价值与传播的质疑。 【专家争议】 吴世昌动议禁演《武松》。1982 年 2 月 27 日,由山东电视台拍摄的十八集电视连续剧《武松》 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前四天,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红学家吴世昌致函中央电视台指出: 《水浒》这部小说中……最残暴、最野蛮、最无理的凶杀情节正是武松《血溅鸳鸯楼》这一回。除 了他的三个“仇人”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外,他还杀了……十七人。这被杀害的十七人,除夫 人外,都是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下等人”,而武松自己的出身却是“都头”(相当于警察局长),这 种故事,也算是“农民革命”吗?……在《血溅鸳鸯楼》这一故事中,武松宣布他的杀人哲学是: “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不是一种疯狂嗜血的杀人哲学吗?……因此,我紧急动议:立即停 止播映《武松》这类货色! 2010 年,基于以上基本相同的事实,长期旅居海外的刘再复称《水浒传》等为“中国人的地 狱之门”。2014 年,全国政协委员李海滨提议“禁播《水浒》”,认为《水浒》这样的电视剧和暴 力相关。《水浒》是旧时代的名著,与我们时代不适应。 潘知常等学者对《水浒传》也多有责难,认为《水浒传》描写的是“暴力盛宴”,要求踢出“鲁 提辖”,打倒“林教头”,撵走“武行者”,主张将《水浒传》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将《水浒传》 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因为在他们看来,读《水浒传》只会助长人们的暴力倾向,不利于社会的 稳定和谐。在他们眼中,像李逵等,不过是个嗜血者,最多是“淳朴的嗜血者”。 另有学者认为:读者阅读欣赏文艺作品,是以审美的感受为标准,而不是用科学和道德的标准 来接受和衡量的,不能用文化批判、道德批判代替审美批判。任何理解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以文本 为参照,而且是整个文本,而不是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必须是审美欣赏,而不是实用价值,否则 就是胡言乱语,无稽之谈,成为对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就像我们读《背影》不能只读出父亲“违 反交通规则”,读《水浒》也不能只盯着“暴力”“血腥”。 山东师大教授杜贵晨:《水浒传》中包括食人、虐杀与滥杀等“血腥描写”,既是历史的真实 反映,又是上古文化传统的产物,同时是当时小说写人艺术由“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之幼稚与蒙昧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进阶。读者只有以历史与美学的观点,对《水浒传》主旨、总体 构思及叙事写人艺术做全面具体的分析,才有可能对这些“血腥描写”产生历史的同情与审美的接 受。至于某些人以《水浒传》“血腥描写”是“宣扬暴力”的指责,则是非文学或不善读书及杞人 忧天的批评。《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当前,《水浒传》阅读与传 播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变化,需出现与时俱进的关于《水浒传》乃至其他古典小说的研究与批评, 以扶正纠谬,探幽烛隐,引导构建名著阅读与传播“新常态”。 【社会争议】网友“轻烟残月”:《水浒》中的一些情节的确过于暴力,即使不说禁播,起码要从名著中剔 除。这么一部把杀人狂、无良灭门者、开黑店卖人肉等恶人都歌颂成英雄,还脑补打败辽国,这种 负能量爆棚的(作品)跟其他三大经典并列名著,太亵渎其他经典了。 网友“影子”:《水浒》中的英雄个个杀人无数,血腥暴力,堪称恐怖分子中的杀人冠军军团, 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相差甚远。 网友“007”:我活了二十多年,也亲身拜读、受教过《水浒》,向来不知道这本书竟然能够引 导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如果这本小说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的话,我想社会也不至于演变成现在这个 样子。因“青少年犯罪率升高”就迁怒怪罪于这本书,那是否为了禁止早恋,就废止《红楼梦》; 怕老百姓学得有心眼儿,是不是也应该把《三国演义》焚毁了? 网友“郁崇幽”:如果《水浒》和时代不符,暴力情节太多,那么抗日游击战争中那么多的情 节和时代相符吗?这些都不暴力吗?代表们能不能关注点实在的问题!禁播《水浒》的提议,没有 文化真可怕。 《水浒传》的传播与接受确实受到了来自政治和道德伦理方面的严峻挑战,其所反映的是当下 中国文化发展与转型中一个有关古典名著理解与对待的严重困局。为此,有关《水浒传》“血腥描 写”的理解与评价,不能不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一要紧的话题。 17.下列表述与上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3 分) A.历年来,读者与专家对《水浒传》的质疑与批判,除了小说自身的“血腥描写”,也与电 视剧《水浒传》放大“血腥描写”有关。 B.那些直接或间接地批判与否定《水浒传》的专家与网友,其出发点和目标大多不在文学鉴 赏,而在于《水浒传》对现实社会政治的影响。 C.有专家认为《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定,所以应将《水浒传》 从四大名著中扫地出门。 D.有关《水浒传》“血腥描写”的理解与评价,成为当下为《水浒传》阅读与流传解困的第 一要紧的话题。 18.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在下面备选项中选择一位专家或网友的言论,分析他是如 何做到的。(4 分) 备选项:专家吴世昌  网友“00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你可能被小说的很多精彩之处所吸引,同时又困惑于书中的 一些“血腥描写”。有学者主张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你是否赞成?结合上文与自 己阅读《水浒传》的体验,亮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古典小说,遗产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它独放异彩,使中华文化列于世界民族之 林。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节选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这些小说虽然题材不同,风格 迥异,但都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 请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答案: 1.C 【解析】A.“怅”应读 chàng,“省”应读 xǐng;B.“挈”应读 qiè;D.“侥”应读 jiǎo,“拙”应读 zhuō 。 2.B 【解析】A.顿开茅塞;C.死心塌地;D.喏喏连声。 3.C 【解析】图:考虑。 4.A 【解析】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C.动宾搭配不当,“突破”改为“实现”; D.否 定词误用,去掉“不再” 5.B 【解析】“短篇”应为“长篇”。 6.(1)豪兴徜徉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7.(1)示例:品读百家经典,品悟百味人生。 (2)示例:①“演”水浒,体验《水浒传》中的英雄情 结。 ②“讲”西游,诉说《西游记》中的奇幻经历。 ③“阅”红楼,吟诵《红楼梦》中的绚丽诗歌。  (3)示例:璀璨的文学星河,孕育了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空虚冰冷的心得到慰藉。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体味文学经典的清新与淡雅,一同亲近经典,赏析经典。现在我宣布,文学名著交流会, 正式开始。 8.买 抢 闹 9.汉子的唱词进一步触发了曾为军官的鲁智深的豪情和他对当时处境的不满,更刺激了他的酒瘾。 10.(1)A  (2)因为他出家为僧,且脊背上有花绣,还因为他喝酒吃肉打人,不守戒律。 (3)示例: 与林冲相比,鲁智深办事更加果断干脆。例如,林冲在被奸人高俅陷害后一再隐忍退让,而鲁智深 为解救金氏父女,直接痛打了恶人郑屠。 11.委屈(或伤心)的泪 高兴(或感激)的泪 12.交代麻婶的热心和与马兰花的友谊,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钱的事做铺垫。 13.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诚恳老实,知恩图报;坚强,不妥协。 14.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男人得知马兰花没向麻婶提借钱的事后愤怒生气的心理。 15.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 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也表现了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 人的情;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从而升华文章的主旨。16.示例:马兰花像一株散发着幽香的兰花,高洁典雅而又超凡脱俗。 17.C 18.示例一:我选择专家吴世昌的言论,他是这样做到的:首先举了《水浒》中最血腥暴力无理的 典型例子武松“血溅鸳鸯楼”,再对比分析武松的身份,然后又引用武松宣布的杀人哲学,有理有 据;且用了两个反问句,更增强了论证的力量。示例二:我选择网友“007”的言论,他是这样做到 的:①他现身说法,联系自身的阅读体验。②联系实际,类比推理(假设推理)。③用反问句,更 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19.分层赋分:第一层:(7~8 分)观点鲜明,结合争论和自己的阅读体验,综合思考,有理有据, 条理清晰。 示例一:不赞成将《水浒传》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有其 存在的理由,读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是以审美的感受为标准,而不是用科学和道德的标准来接受 和衡量的。《水浒传》的一些血腥、残暴的描写没有引起读者的反感,反而让读者对草莽英雄复仇 的愤怒心情和鲁莽性格,引起了共鸣。何况《水浒传》通过有关描写已表示了对“血腥”行为的否 定。要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一删了之,消极逃避。 示例二:赞成将《水浒传》 从中学课本中彻底删除。有些专家与网友对《水浒传》中“血腥描写”的否定批判和强烈提议。《鲁 提辖拳打镇关西》非常具体地描述了鲁提辖无视司法程序对嫌疑人直接施暴的细节以及被打者的痛 苦感受,这样的暴力描写无疑远远超出了十二三岁初中生的承受能力,有可能对其人格造成严重的 不良影响,乃至于助长暴力崇拜。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社会的法律相差甚远,鲁提辖充满草莽精神的 “侠义行为”实质是以个人暴力来对抗他人之恶,有悖于我们今天追求的理性、文明、讲道理、崇 尚法治。 第二层:(4~6 分)有观点,能结合争论和自己的阅读体验,但理由不够充分。 第三层: (1~3 分)观点不清,思考单一,思路不清。 第四层:(0 分)没有观点,没有结合。 20.略。

资料: 215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