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四川绵阳平武县南坝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四川绵阳平武县南坝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多选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 ‎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水滴石穿 C.花香四溢 D.钻木取火 ‎2.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当摄入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肉类,有利于增强体质 ‎ B.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要避免摄入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 C.长期饮用硬水补钙 ‎ D.钙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要注意适量摄入 ‎3.2016年世界杯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保鲜 ‎ 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改善环境 ‎ C.普及家庭轿车,提高生活质量 ‎ D.开发新技术,寻找新能源 ‎4.地壳中含有的氧、硅、铝、铁。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容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 B.铁的原子序数为55.85 ‎ C.铝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3O2 ‎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能达到目的是(  )‎ 21‎ A.测定溶液的pH ‎ B.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 ‎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D.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6.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C.电器着火,马上用水灭火并报警119 ‎ D.厨房内煤气大量泄露,应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7.根据下列溶解度曲线和A物质的部分温度是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A物质 ‎20‎ ‎28‎ ‎45‎ ‎60‎ 21‎ A.由上图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均大于A 物质的溶解度 ‎ B.‎10℃‎时,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 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KNO3>NaCl>A ‎ D.‎20℃‎时,将KNO3、NaCl和A物质各‎30g分别配制成恰好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KNO3=NaCl ‎8.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 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9.由NaHS、MgSO4、NaHSO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a% B.1﹣‎1.75 a% C.(1﹣a%)4/7 D.(1﹣a%)3/7‎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0.(6分)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如图是篮球比赛中篮球架的示意图。‎ ‎(1)图中所标示的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钢制支架表面会刷一层油漆,这样做可以防止钢铁生锈,钢铁生锈主要与空气中的   有关,铁锈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工业上可用   去除铁锈。‎ ‎(3)玻璃钢具有诸多优点,是理想的材料。请写出玻璃钢材料的优点   。‎ 21‎ ‎11.(9分)工业上用优质石灰石(含一定量SiO2)作原料制备高纯碳酸钙的过程如图所示。‎ ‎(1)“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SiO2中硅元素化合价为   。‎ ‎(3)“转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   (填序号)。‎ A.CaCl2 B.NH‎3 C.CO2 D.H2O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12.(8分)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准备用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   ,如何验满?   ‎ ‎(4)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最佳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21‎ 当打开A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活塞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③G烧杯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出F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6)小海用如图G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13.(8分)实验室有一包固体药品,可能含有BaSO4、Na2CO3、CuSO4、NaCl、C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 ‎[定性探究]‎ ‎(1)称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实验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原固体的成分,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 21‎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   ‎ ‎   ‎ 原固体中不含NaOH 其中,步骤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除了检验一定含有的物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 ‎(3)再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 同学们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但是老师指出这个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填序号)。‎ A.滤液中含有Na2CO3,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 B.滤液中的NaCl可能是由原固体中的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 ‎[定量探究]‎ ‎(4)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精确称量了‎10g原固体,进行如图2实验:‎ 同学们认为,根据“沉淀全部溶解”的现象可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其中,操作X的名称是   ,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 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   。‎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14.(7分)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3)生成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CaCO3)的含量,现称取 ‎24.0g 石灰石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操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 ‎21.6g ‎19.2g ‎15.2g ‎15.2g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1‎ ‎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多选题(共9小题,满分27分,每小题3分)‎ ‎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水滴石穿 C.花香四溢 D.钻木取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滴石穿过程是指滴水产生的力在不断的作用在石头上,时间长了和碳酸钙、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使石头上出现了小孔,有新物质生成,既属于物理变化又属于化学变化。‎ C、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适当摄入水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肉类,有利于增强体质 ‎ B.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要避免摄入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 C.长期饮用硬水补钙 ‎ D.钙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要注意适量摄入 ‎【分析】A、从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肉类中富含蛋白质,均衡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去分析解答;‎ B、根据纤维素的作用来分析;‎ C、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D、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解答】解:A、水果、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肉类中富含蛋白质,均衡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故A正确;‎ B、纤维素虽然不能被人体吸收,但是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错误;‎ C、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错误;‎ 21‎ D、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错误。‎ 故选:A。‎ ‎【点评】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016年世界杯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保鲜 ‎ B.禁止使用化肥、农药、改善环境 ‎ C.普及家庭轿车,提高生活质量 ‎ D.开发新技术,寻找新能源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解答;‎ B、根据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私家车出行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进行分析;‎ D、开发新技术,寻找新能源,改善现在的能源危机.‎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它失去生理功能,所以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保鲜,故A法不符合;‎ B、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否则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故B法不符合;‎ C、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使得公民的出行便利,扩大了出行的范围;但私家车出行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故C做法不符合;‎ D、只有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落后的技术装备才是节约能源的主要措施,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保护环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故D做法符合。‎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属于基础题型,结合实例解答.‎ ‎4.地壳中含有的氧、硅、铝、铁。结合如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21‎ A.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容易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 B.铁的原子序数为55.85 ‎ C.铝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3O2 ‎ D.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分析】A、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D、根据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6,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能达到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 ‎ 21‎ B.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 ‎ C.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 D.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C、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B、图中实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D、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故选项能达到目的。‎ 故选:D。‎ ‎【点评】‎ 21‎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6.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C.电器着火,马上用水灭火并报警119 ‎ D.厨房内煤气大量泄露,应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分析】A、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电器着火,为防止触电,先应切断电源。‎ D、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爆炸,打开换气扇会产生电火花,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根据下列溶解度曲线和A物质的部分温度是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A物质 ‎20‎ ‎28‎ ‎45‎ ‎60‎ 21‎ A.由上图可知,KNO3和NaCl的溶解度均大于A 物质的溶解度 ‎ B.‎10℃‎时,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 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KNO3>NaCl>A ‎ D.‎20℃‎时,将KNO3、NaCl和A物质各‎30g分别配制成恰好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KNO3=NaCl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A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将40gNaCl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将‎30℃‎时NaCl、KNO3、和A物质的饱和溶液各降温至‎10℃‎,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NaCl>A>KNO3,故C错误;‎ D、‎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将KNO3、NaCl和A物质各‎30g分别配制成恰好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为A>KNO3=Na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 g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 21‎ 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 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活动性锌>铁>铜,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 g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当锌把硫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含有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于金属活动性锌>铁>铜,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x g锌粉,锌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当锌把硫酸铜中的铜完全置换出来,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可能含有锌。‎ A、由于有置换出的铁,滤液中可能存在Fe2+,溶液可能呈蓝色,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可能存在Fe2+,故B正确;‎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故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当同一种金属置换比它弱的两种金属时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9.由NaHS、MgSO4、NaHSO4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a% B.1﹣‎1.75 a% C.(1﹣a%)4/7 D.(1﹣a%)3/7‎ ‎【分析】根据NaHS、MgSO4的化学式,可以发现NaH相对原子质量和为24,可以看成与Mg是等同的;即可以把NaH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通过硫的质量分数求镁的质量分数,余下的就是氧元素质量分数。‎ ‎【解答】解:可以把钠元素和氢元素放在一起看做镁元素(23+1=24),这样两种物质相当于是MgS、MgSO4,此时两种物质中镁和硫的个数比都是1:1;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所以镁元素和硫的质量分数为1﹣a%,则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 故选:C。‎ ‎【点评】‎ 21‎ 本题有一定难度,把把NaH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看成与Mg是等同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10.(6分)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如图是篮球比赛中篮球架的示意图。‎ ‎(1)图中所标示的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 钢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涤纶 。‎ ‎(2)钢制支架表面会刷一层油漆,这样做可以防止钢铁生锈,钢铁生锈主要与空气中的 水和氧气 有关,铁锈的主要成分为 Fe2O3  (填化学式)。工业上可用 稀盐酸 去除铁锈。‎ ‎(3)玻璃钢具有诸多优点,是理想的材料。请写出玻璃钢材料的优点 硬度大、密度小 。‎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锈蚀因素、除锈方法来分析;‎ ‎(3)根据复合材料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解:(1)钢是一种铁合金,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钢;涤纶;‎ ‎(2)钢铁的锈蚀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所以可用稀盐酸来除铁锈,故填:水和氧气;Fe2O3;稀盐酸;‎ ‎(3)玻璃钢具有硬度大,材料轻便等优点,可以作为替代金属和塑料的理想材料。故填:硬度大、密度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铁锈蚀的因素、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和材料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 ‎11.(9分)工业上用优质石灰石(含一定量SiO2)作原料制备高纯碳酸钙的过程如图所示。‎ ‎(1)“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SiO2中硅元素化合价为 +4 。‎ 21‎ ‎(3)“转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 ABCD (填序号)。‎ A.CaCl2 B.NH‎3 C.CO2 D.H2O ‎【分析】(1)“酸溶”过程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3)“转化”过程中是酸溶后的生成物和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和碳酸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酸溶”过程中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3)“转化”过程中是酸溶后的生成物和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和碳酸钙,参加反应的物质有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氨气。‎ 故答案为:‎ ‎(1)CaCO3+2HCl ═CaCl2 +H2O+CO2↑ ;‎ ‎(2)+4;‎ ‎(3)ABC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用优质石灰石作原料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化合价的原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8分)‎ ‎12.(8分)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实验室准备用氯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BE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21‎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收集装置 D ,如何验满?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 ‎(4)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的最佳装置组合是 BF 。(填字母)‎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组合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A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活塞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 ‎③G烧杯中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 。‎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的化学式 H2CO3 ;写出F处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6)小海用如图G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②③①④③ (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b端通氮气 ‎②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③从a端通二氧化碳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21‎ ‎【分析】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答】解:(1)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填:BE;2KClO3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验满方法: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D;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F装置收集。‎ 故填:BF。‎ ‎(5)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2H2O22H2O+O2↑。‎ 21‎ ‎②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③G烧杯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填:密度比空气大。‎ ‎④E处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同时,同时的化学式是H2CO3;‎ F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H2CO3;Ca(OH)2+CO2═CaCO3↓+H2O。‎ ‎(6)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从a端通二氧化碳,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从b端通氮气,排出二氧化碳,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从a端通二氧化碳后,纸花变红色,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纸花变红色。‎ ‎ 故填:②③①④③。‎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8分)实验室有一包固体药品,可能含有BaSO4、Na2CO3、CuSO4、NaCl、C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 ‎[定性探究]‎ ‎(1)称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由实验现象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CuSO4 。‎ ‎(2)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设计实验继续探究原固体的成分,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并回答问题。‎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Na2CO3 ‎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 酚酞溶液 ‎ ‎ 溶液不变色 ‎ 原固体中不含NaOH 其中,步骤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除了检验一定含有的物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除尽碳酸钠 。‎ 21‎ ‎(3)再取(1)中得到的滤液少量,进行如图1所示操作:‎ 同学们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但是老师指出这个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B (填序号)。‎ A.滤液中含有Na2CO3,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 B.滤液中的NaCl可能是由原固体中的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 ‎[定量探究]‎ ‎(4)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精确称量了‎10g原固体,进行如图2实验:‎ 同学们认为,根据“沉淀全部溶解”的现象可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碳酸钙 ,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硫酸钡 ;其中,操作X的名称是 过滤 ,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钠离子 。‎ 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计算原固体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 11.1% 。‎ ‎【分析】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钠,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 稀硝酸不能和硫酸钡反应,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这是因为如果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溶液是蓝色溶液,如果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产生沉淀,则沉淀是蓝色沉淀。‎ 故填:CuSO4。‎ ‎(2)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原固体中不含NaOH 21‎ 其中,步骤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除了检验一定含有的物质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除尽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故填:除尽碳酸钠。。‎ ‎(3)A.滤液中含有Na2CO3,也能和AgNO3反应生成沉淀,产生的沉淀能和稀硝酸反应而溶解,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的NaCl可能是由原固体中的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B。‎ ‎(4)根据“沉淀全部溶解”的现象可确定白色沉淀的成分是碳酸钙,这是因为碳酸钙能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而硫酸钡不能和稀硝酸反应,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钡;‎ 其中,操作X的名称是过滤,无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钠离子;‎ 设氯化钙质量为x,‎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加入水溶解时,氯化钙完全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 111 100‎ ‎ x ‎‎1g ‎=,‎ x=‎1.11g,‎ 原固体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是:×100%=11.1%,‎ 故填:碳酸钙;硫酸钡;过滤;钠离子;11.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7分,每小题7分)‎ ‎14.(7分)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3)生成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CaCO3)的含量,现称取 ‎24.0g 石灰石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操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 ‎21.6g ‎19.2g ‎15.2g ‎15.2g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 ;‎ 21‎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0g﹣‎15.2g=‎‎8.8g 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 CaCO3CaO+CO2↑‎ ‎100 44‎ x ‎‎8.8g ‎=‎ x=‎‎20g 答:(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20g。‎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