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
一、单项选择题
三沙市是中国领土最南端,第二个以群岛设市的行政区。读三沙市区域图,回答1~2题。
1.三沙市隶属( )
A.台湾省 B.海南省
C.广东省 D.广西壮族自治区
2.三沙市的成立,其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
A.观察南海周边形势变化
B.促进海南省城市化进程
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
D.开发南海资源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和后5位的省级行政区及人口数表格(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3~4题。
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亿)
省级行政区
人口数(亿)
广东省
1.043
西藏自治区
0.030
山东省
0.958
青海省
0.056
河南省
0.940
宁夏回族自治区
0.063
四川省
0.804
海南省
0.087
江苏省
0.787
天津市
0.129
3.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
A.粤、鲁、豫 B.藏、青、宁
C.津、琼、宁 D.川、豫、鲁
4.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7
B.都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西北部
C.多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东南部
D.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5~6题。
5.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省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属于不同的经济地带 ②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 ③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 ④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省陆路交通居首位 ②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 ③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 ④丙、丁两省有色金属、粮食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和面积柱状图,回答7~8题。
7.图中各省级行政单位从左向右按照我国区域划区排序正确的是( )
A.华北、东北、南部沿海地区、华中、华南、西北内陆、港澳台
B.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三省、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西北内陆、港澳台
C.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港澳台
D.北部内陆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部内陆地区、港澳台
8.图中①~④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7
B.图中②是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C.图中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
D.图中④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但人口密度可超过16 000人/平方千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是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和人口数柱状图,据此完成9~10题。
9.甲、乙、丙、丁四省(市、区)依次是( )
A.上海 湖北 四川 西藏
B.四川 上海 湖北 西藏
C.湖北 西藏 四川 上海
D.西藏 四川 湖北 上海
10.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对各地区所带来的影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有所减轻
B.乙地区性别比趋于更加合理
C.丙地区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D.丁地区人口总量急剧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下面四幅图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四种民居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所示的建筑格局反映了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
B.②图所示民居反映了干热的自然地理条件
C.③图所示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
7
D.④图所示民居体现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矛盾冲突
12.图中②和④,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居风情,下列选项中与图片所代表的民族及其传统节日组合正确的是( )
A.②傣族——泼水节,④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B.②土家族——对歌节,④蒙古族——摔跤节
C.②纳西族——火把节,④哈萨克族——赛马节
D.②苗族——亚努节,④维吾尔族——古尔邦节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线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2)C地所在国( )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最典型的国家
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3)该线穿过的省区有( )
A.云、桂、粤、台 B.桂、粤、台
C.琼、桂、台 D.粤、台
(4)简述A点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4.我国老龄人口将快速增长,到2010年,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1.7亿,约占总人口的12.5%。读我国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11个省市(其中上海居首)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7
(1)我国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11个省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是________。
(2)图上11个省市(除直辖市外)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省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简称)
(3)A和B分别为老龄化水平全国最高和最低的省级行政区,下图两点分别表示A市和B区的人口年龄结构。请将字母A和B标注在图中相应的点旁。
(4)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现已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答案
1.B 2.C 三沙市隶属海南省,其设立可加强我国对南海岛屿与海域的管理。
3.B 4.C 第3题,后三位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西藏、青海和宁夏,简称分别是藏、青、宁。第4题,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中,四川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人口界线为黑河—腾冲线,5个省区大部分位于该线东南部;广东省、四川省及江苏省南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7
5.A 6.D 第5题,甲、乙两省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甲(陕西)省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而乙(山西)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丙省和丁省都属于亚热带地区,且都在中部经济地区。第6题,陕西和山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水运条件不佳,以陆路交通为主;湖南和江西的钨、锑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同时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丰富。
7.C 8.D 第7题,应包括我国六大区和港澳台共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渝、川、黔、滇、藏为大西南。第8题,河南人口密度不是最大的;新疆才是我国邻国最多的(②为西藏);③是新疆,但人口密度比②大。④是澳门面积最小,人口密度大。
9.A 10.A 第9题,根据人口、耕地对比可以确定甲、乙、丙、丁分别是上海、湖北、四川、西藏。第10题,甲省区(上海)人口老龄化、自然增长率低,通过“单独二胎”增加出生率,从而缓解人口结构老龄化。选A。“单独二胎”与性别比例、人口死亡率无关。所以B、C错;丁为西藏相对地广人稀,“单独二胎”,不会导致人口总量急剧增加而加重养老负担,D错。
11.C 12.A 从图中民居建筑的特点,可判断①图是陕北窑洞,是当地居民结合气候、土壤等条件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民居,反映了当地干燥少雨的气候和黄土特性;②图是我国云南一带的傣族竹楼,反映了湿热的环境,傣族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③图是具有北方“深宅大院”特点的宅院;④图是蒙古包,反映了当地游牧生活的民居,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13.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世界海陆轮廓的认识和对我国有关地理知识的了解。首先应根据题中的已有信息(经度度数向东增大),可知东边的经线是120°E,由于120°E经过海洋,可判断该条纬线是北回归线,因为120°E在南回归线附近穿过澳大利亚大陆。再根据对我国地理位置的了解,可判断出该段北回归线正好横穿我国南部地区的广西、广东和台湾,A点以西是广东,B点以东是台湾。然后可根据对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的了解回答第(2)题和第(4)题。
答案:(1)A (2)A (3)B (4)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使我国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有利于同海外各国进行友好交往。
14.解析: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过多或过少都是人口问题的重要表现。本题以人口老龄化为考查对象,着重考查学生的读图绘图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时一方面要读清图示中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省市的分布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我国经济不平衡的区域表现及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且要掌握分析三角坐标图的方法与技巧。
答案:(1)东多西少(或地区分布不平衡)
(2)辽 鲁 苏 浙
(3)
7
(4)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重,社会需求不旺,养老保险的压力增大,医疗保健压力加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