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时间:5分钟 满分:12分)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
A.棹数小舟 棹:划船
B.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C.渐激渐深 激:猛烈
D.转转不已 已:停止
导析:“激”是冲刷、侵蚀的意思。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
A.求二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导析:A项,两个都是“介词,在”;B项,连词,因为,原来是/副词,竟然;C项,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不翻译; D项,代词,他的/语气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3.对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 (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的呢?
导析:注意关键词的准确翻译:尔辈,你们这些人;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为,被;暴涨,突然上涨的大水;去,离开。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然后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导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知,D项不正确,讲学家只是提出了石兽埋在沙里只能越来越深的看法,并未盲目采取行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