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答案·第 1 页( 共 2 页)
杭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B 2.D 3.B 4.B
5.①传统剪纸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求 ②新兴剪纸还借用其他艺术形式 ③若能顺势应变,与时俱进
(3 分。每项 1 分,意思符合即可)
6.(1)碎片化、功利性(2 分。每点 1 分)
(2)示例 1:碎片化和功利性,使得学生阅读范围十分狭窄,缺乏深度思考,不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
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影响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示例 2:当下高三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
明显的碎片化、应试化倾向,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紧和考试压力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语文老师很
难奏效,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措施。
(4 分。评论合理 3 分,语言表达 1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10 分)
7.B 8.D
9.①狂欢节、选秀节目、足球赛、“双十一”购物节等活动。
②示例 1:“双十一”购物节,人们疯狂购物,甚至透支消费,颠覆了传统“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消
费理念。它又是调节器:较多的购物折扣,释放了平日被压抑的购物欲,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物质需求。
示例 2:当下,不少人热衷于“抖音”等短视频社交软件,这就具有狂欢精神:各种人、各种视频、
各种评价充斥其间,似乎充满了非理性的“狂欢”;背后却潜涵着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的理性目的。
(4 分。列举现象 1 分,举例及分析 3 分)
(二)(20 分)
10.开始我认为居民完全不懂政治,提议“每天选举参议员”非常荒唐。后来明白了只有参议员选举时
路灯才会点亮的事实,才真正理解居民。 (4 分。每点 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11.①描写环境:以时间为序,完整再现街坊们一天的生活,突出了他们生活的贫穷、混乱和悲惨。②
照应情节:承接上文“这条街也真怪”“咱们的街坊都疯了”,为街坊们希望通过选举点亮路灯改善生
活的内容作铺垫。③突显主题:街上居民生活如此困顿、混乱,与前文关心参议员选举形成对照,很
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4 分。每点 2 分,写出两点 4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2. 不同意。①“我们的街”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文章中心事件是围绕“路灯”展开的。②“路灯”象
征底层民众的政治诉求。“街”揭示底层民众生活的现实环境:混乱、拥挤、贫穷。③题目新颖,有
悬念,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同意。①“选举”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②“每天选举参议员”的提议,反映了
底层人民恶劣的生存环境,及对改变现状的迫切需求;③只有选举参议员才能点亮路灯,讽刺了选举
制度的荒谬和社会的黑暗。(酌情给分,最多不超过 3 分)
13.①叙述视角:小说选用了有限视角,让故事逐步展开,引发读者的探究兴趣。②叙述人称:以大街
居民的身份,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叙述,真实亲切,让读者有代入感。③叙述顺序:主体部高三语答案·第 2 页( 共 2 页)
分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流畅自然;有关街道居民生活和路灯的内容,则采用补充叙述的方式,对前
文进行交待,方便读者理解,并体现主题。④叙述腔调:以幽默诙谐的拉家常式的腔调讲述,表面轻
松有趣,更能体现主题的沉重。通过“我”的讲述,使读者了解“路灯和我们的街”,流露了“我”
对街坊的情感变化。
(6 分。每点 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20 分)
14.A 15.B 16.A
17.自寇之入/人皆忧将之不选/兵之不练/赋调之不给而已/若如议者拘挛之见/非惟税无所出/将尽驱
东南之民以从贼 (3 分。划对两处 1 分,错划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18.(1)您时间到了即将离去,可是几千个官吏和百姓跪在台阶上向天子上书希望您留任。
(2)那时候议事的人还拿国家大计作为说辞,可是海上作战急需的就是财物,(他们)一听到减赋
的话,总是相互看着,暗自嘲笑。
(8 分。第一句 3 分,第二句 5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二)(8 分)
19.身世之悲、失职之悲、战乱之悲(3 分。每点 1 分)
20.①先写植物之景,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身世之悲。②再借写鸟类,暗示自己不与谋利小人同流合
污,以至像江鹳一样耿介坎坷、孤苦无依之悲。③最后总括秋色、战乱,又借用宋玉的典故,写
出自己对于时局、仕途、岁月的无奈之悲,收束全诗。
(5 分。第一点 1 分,第二三两点各 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三)(6 分)
21.言过其行,言行不一。(2 分)
22.①孔子强调言行一致,反对言过其实,是正确的。②对于“讷于言而敏于行”,有轻视语言表达
的倾向。在今天“敏于行”固然重要,但“敏于言”也不可忽视。
(4 分,第一点 1 分,第二点 3 分。意思符合即可)
(四)(6 分)
23(1)钻之弥坚 忽焉在后 (2)历职郎署 不矜名节
(3)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5)游人只合江南老 画船听雨眠
(6 分,每空格 1 分。有差错不得分)
四、作文(60 分)
24. 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五等评分。
一等:51——60 分 二等:45——50 分 三等:39——44 分
四等:33——38 分 五等:32 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