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古代西方政治、文化
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15*4=60分)
1.梭伦时期曾规定,“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一切政事的决策不以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由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全体的意志所左右”。这反映出古希腊民主
①突出公民对城邦的义务
②注重保护公民个人利益
③用法律来强化公民意识
④公民大会受理全国案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2.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赋予公民思想自由
B.人文主义思想滥觞
C.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D.城邦制度日渐衰落
8
【答案】A
【解析】
【详解】
3.由于城邦邦小民少,军事力量难以与大国相比,于是当马其顿南下及罗马向东挺进时,雅典民主制度就随雅典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这段材料揭示了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是
A.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
B.小国寡民政治基础
C.公民的集体主义意识
D.没有强大的邻邦
【答案】D
【解析】
【详解】
雅典城邦邦小民少,无法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故排除A项;小国寡民是雅典城邦政治的特点,小国寡民的城邦也是运行的条件之一,但材料主旨强调的是邻邦的威胁因素,而非小国寡民的政治基础,故排除B项;公民的集体意识也是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条件之一,但在题意中无从体现,故排除C项;根据“当马其顿南下及罗马向东挺进时,雅典民主制度就随雅典的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可知没有强大的邻邦和外来威胁是雅典城邦民主制得以运行的条件之一,故选D项。
6.富人抗议说,梭伦的措施就是赤裸裸的非法没收;激进分子则抱怨说,梭伦没有重新分配土地。但是人们都一致同意,梭伦的改革将雅典从革命中拯救了出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富人”指的是通过海外贸易获得财富的工商业奴隶主
B.梭伦用中庸之道的变法化解了暴力革命
C.梭伦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此确立
D.土地问题是梭伦改革的核心问题
【答案】B
8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梭伦的改革将雅典从革命中拯救了出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用中庸之道的变法化解了暴力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富人”是指奴隶主贵族,故A项排除;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以确立,故C项排除;梭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故D项错误。
7.亚里士多德总结雅典城邦政治时说:“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公民直接参政是民主的最高体现
C.雅典城邦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增强
D.城邦制度推动了公民政治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8.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
A.保护贵族的私有财产
B.注重限制贵族特权
C.阶级对立已完全消除
D.注重调节财产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
8
9.在古代雅典,僭夺城邦国家的唯一权方并无视任何先前存在的根本法而占有这一权力的人,被称为“僭主”,他们大多数是下层平民利益的代表,而且普遍卓有成就且政绩辉煌,但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僭主”的这一结局可以表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已深入人心
B.注重维护城邦平民利益
C.民众失去了政治热情
D.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
“僭主”大多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普遍卓有成就且政绩辉煌,但都没有好下场,说明“僭主”无论是上台还是下台都受到公民的影响,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深入,故选A项;“僭主”都没有好下场不一定是因为维护城邦平民的利益,故排除B项;“僭主”上台和最终没有好下场,都体现了公民的影响,说明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较高,故排除C项;题意中没有体现当时雅典政治生活的法治基础,故排除D项。
10.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该法案
A.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B.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C.彻底化解了雅典当时的社会矛盾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
8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指的是“解负令”。 “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从而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B项正确;雅典的直接民主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解负令”缓和了雅典当时的社会矛盾,不能彻底解决,故C项错误;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D项错误。
14.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士》、《利汁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据此可知,古希腊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B.人文主义思想发达
C.开始重视体育锻炼
D.雕塑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因此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体现出民主政治,A错误。C项的“开始”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对比希腊和世界雕塑水平,故D项错误。
15.(加试题)人类历史往往以螺旋式重复为发展的形态。西方人文主义在古代和近代分别经历了从自我意识觉醒、道德理性觉醒到社会政治理性觉醒的螺旋轨迹。与上述轨迹比较吻合的排列是:
A.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智者学派和彼特拉克、莎士比亚、宗教改革家
B.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和薄伽丘、莎士比亚、启蒙思想家
C.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但丁、马丁·路德、孟德斯鸠
D.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和薄伽丘、莎士比亚、康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
8
【点睛】
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斯多亚学派则首先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主张。
二、非选择题(2题=4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公元前594年,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执政的背景,并推测他执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过程和这一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1)背景: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壮大;各派别的共同愿望。(三点即可)特点:不偏不倚(兼顾各方)
(2)过程:1688年“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政治基础;1689年《权利法案》为君主立宪制奠定法律基础;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使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影响:营造了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推动了启蒙运动,促使英国社会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解析】
【详解】
8
(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英国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1688年的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等奠定基础的标志性事件。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完善了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政治前提,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政治实践等。
2.法律是政治生活中亘古永存的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
(1)材料一所叙述的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
材料二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答案】(1)陪审制度;律师制度;
(2)同:体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重视法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异: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民主共和制。
【解析】
【详解】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