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高分提升训练(共5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世界现代史专题总结 一、以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 ‎1.(2018·山东济宁模拟)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这说明唐朝 (  )‎ A.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完善 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C.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D.统治者重孝道治天下 解析: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中国并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故A项错误;题目中提到的是对老人的赋役优待,并未出现相应的数字比例说明唐朝人口老龄化问题,故B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牵涉到老人,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老人的赋役优待,体现了统治者以孝道治天下,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7年伊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 5‎ A.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主流认识往往是最具有科学性的 C.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期性 D.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解析: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也会达成一些共识,并非难有定论,故A项错误;主流认识如果不能求真求实,也不具有科学性,故B项错误;“十四年抗战概念”相比八年抗战,更加突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长期性,故C项正确;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只是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以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 (  )‎ 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 B.西方法治精神影响重大 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5‎ D.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解析:开始探讨国籍法的问题反映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兴起,故C项正确。‎ 答案:C ‎4.在中外历史上,大国、强国先后崛起。如战国末期的秦国,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以来的美国,19世纪末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相同因素是 (  )‎ A.制度创新 B.武力掠夺 C.和平崛起 D.民主强国 解析:秦国的郡县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1978年以来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都是制度变革创新,故A项正确;这些国家大多是先走向强大,后武力掠夺,而非先武力掠夺,后走向强大,故B项错误;这些国家大多对外发动战争,故C项错误;秦国不是民主强国,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8·皖南八校联考)现在中国政府的理念是:猫的颜色确实重要,现在的目标是找到一只绿色的猫、一只透明的猫。“绿猫”指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之后的中国,面临新的发展起点,过去的发展理念要适时调整。“绿猫”观念主要体现的是 (  )‎ A.经济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化 B.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之路 C.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D.抛弃旧理念,开创新理念 解析:“绿猫”不同于原来的“黑猫”“白猫”的地方是: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环境保护,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绿猫”观念主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故C项正确。‎ 答案:C 三、以家国情怀隐性考查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的实践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畋不掩群,不取麇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汉代淮南王刘安指出:“‎ 5‎ 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甚至“断其手”。秦汉以后,山林川泽归少府管理,具体分管的有林官、湖官、陂官、苑官和畴官等。宋太祖下“禁捕诏”,宋真宗下“禁捕山鹧诏”。明清时期,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煤得到广泛使用,煤燃烧时释放的滚滚浓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工业革命特色。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不久就发明了将氯转化为漂白剂的技术。钢铁业的发展,导致英国砍伐大量的树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排水沟设施不全,各种疾病困扰着人们。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调查委员会,倾听社会声音。在各地设立卫生医官,负责治理地方环境。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 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导致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异同。‎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内容,材料一“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合理利用大自然,不过度索取;“制天命而用之”,顺应自然规律;明清时期“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利用宗法力量。第二小问背景,从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经济上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上儒家思想的演变等方面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原因,材料二“煤得到广泛使用”“纺织业的发展带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业的发展,导致英国砍伐大量的树木”“随着工业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密集,排水沟设施不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设施及管理不健全。第二小问异同点,相同点从立法和设置机构管理两方面分析;不同点从经济上看,体现出服务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不同目的;政治上看,材料二英国“倾听社会声音”,体现出古代中国专制制度与近代英国民主制度的差异。‎ 答案:(1)内容:合理利用大自然,不过度索取;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宗法力量。‎ 5‎ 背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政府贯彻重农抑商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答出三点即可)‎ ‎(2)原因:煤炭的大量使用及化工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助推了砍伐树木的现象;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设施及管理不健全。(答出三点即可)‎ 相同:利用法律加强管理,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专门设置管理环境的人员。‎ 不同:古代中国以服务农业发展为目的,带有浓厚的“农本”色彩;近代英国以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目的,具有强烈的“工业化”特征。古代中国完全由政府专制;近代英国除由政府主导外,还听取社会人员的建议。(答出三点不同即可)‎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