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前验收卷(山东省济宁市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考前验收卷(山东省济宁市附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济宁市2019年高中段学校招生考试考前验收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阅卷人 得分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魄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估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封建士大夫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习气/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到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一批文人士子(意气/义气)消沉,为逃避现实,遁隐竹林,借竹之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山青水秀的江南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______,______,______,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契合(qiè)    遁隐         ‎ B.自诩(yǔ)    山青水秀 C.尘嚣(xiāo)  待价而估   ‎ D.迷惘(wǎnɡ)  始作俑者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习气  意气 B.风气  意气 C.风气  义气 D.习气  义气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 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 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 B.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 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 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 C.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 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 ‎ 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 D.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 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 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不甚了解。‎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老师宣讲考试规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C.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D.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新医改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而现状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冷清无人问津,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 B.能否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彩,关键是自己要有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C.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D.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约定 B.相委而去    委:舍弃 C.下车引之    引:拉 D.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7.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下车引之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远近称之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中“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甲文中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甲文中“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乙文中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4分)‎ 野 步 赵 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有人认为,诗中“野步”之人是老者,这从本诗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写秋风,作者寄予其间的情意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4)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5)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 三、语言运用(共5分)‎ ‎13.为了让学生感受传统戏剧的博大精深,学校举办了以“舞台小天地,戏剧大舞台”为主题的校园戏剧节,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甲】 经过长期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乙】 北京的京剧雍容华贵,河南的豫剧高亢激越,江浙的越剧委婉悠扬,河北的评剧通俗亲切,安徽的黄梅戏淳朴流畅。【丙】它们与其他各类剧种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1)上面是一则与戏剧相关的材料。下面一句话:各剧种因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你认为这句话应补在【甲】【乙】【丙】哪个位置上最为恰当?(2分)‎ ‎________________‎ ‎(2)戏剧节征集贴画活动中,下面两幅贴画脱颖而出。请你选择一幅最能体现戏剧节特点的贴画,并说明其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10分)‎ 阅读是生命的化妆 孙琳琳 ‎①不读书死不了人。‎ ‎②不读书,你照样可以刷微博、微信、公众号。你被早安帖、晚安帖闪闪发光的句子惊艳到,你被公众号文章一套一套的说辞打动。你转发、点赞、收藏,然而你收藏的只是小编们从经典书籍的瀚海中舀出来的点滴。那些让你感到惊艳的句子和说辞,在经典书籍里密集地排列着,还有成千上万躺在图书馆里、书店里,然而你不知道,你永远无法亲手打捞那些好东西。‎ ‎③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专门写过一本《读书人》来教人读书。他自认不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花费半生来阅读的人。他人生阅读的起点,是9岁时母亲让他读的鲁迅作品。2006年,大江健三郎来华访问6天,做了3场演讲,全是关于鲁迅的。“12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而鲁迅一生阅读过4233种书 (见金纲《鲁迅读过的书》)。通过读书,扎根本土的鲁迅与希腊、英美、德国、日本、苏联、东欧的文明神交。‎ ‎④你去旅行,在巴黎逛卢浮宫,在伦敦逛大英博物馆,在五大洲看名胜古迹——你的耳朵能听到的,只是导游的仓促介绍;你的眼睛能看到的,只是标签上的介绍文字,你对它们的前世今生都说不出口;你的头脑中如同白纸——如果之前你不曾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在发完朋友圈之后,附着在那个地方上的光环,就从此与你没有一毛钱关系。‎ ‎⑤当一般旅行者热衷于去巴黎时,如果你去的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巴黎生活场景”的街道,吃到的是大仲马《烹饪大辞典》中点评过的美食,光顾的是海明威《流动的盛宴》中推崇的莎士比亚书店,那么你所经历的将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巴黎——阅读中的世界更加私人、更加迷人。‎ ‎⑥再精湛的医学美容,也无法像读书一样,令你整个人都脱胎换骨。‎ ‎⑦作家林清玄干脆直接将阅读描述成“生命的化妆”。的确,“生命的化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可以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⑧宋代文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有了阅读,便有李白与你对酌,苏东坡为你画眉,徐霞客陪你旅行,曹雪芹为你挑衣,袁枚为你做饭。“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读什么书,就有什么气场。‎ ‎⑨越读书,你就越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越知道它的复杂性,也就越是会对人宽容。越读书,你就越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各在什么地方,扬长避短,凸显好的一面。‎ ‎⑩所以,阅读就是对生命的化妆,它能够帮助你独善其身,让你跟这个世界更友好地相处,和这个世界一起玩。‎ ‎(选自《青年博览》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4.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第③段所列举的两个例子侧重点各是什么?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12岁时阅读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一直存活在他的身体里。”你能想到鲁迅先生《故乡》中关于“希望”的哪句话?简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0题。(共15分)‎ 埋在土里的爱 马万里 ‎①我从小是吃着娘捂的豆瓣酱长大的,那种味道是娘独特的味道。‎ ‎②小的时候,娘每年都会在秋天豆子成熟时节,去附近的农村捡拾豆子。然后放起来留待第二年的五黄六月天给我们捂豆酱吃。娘会在西红柿下来时,买许多便宜的西红柿下豆瓣酱,最奢侈的是买几个便宜的西瓜下西瓜豆瓣酱。那时,娘总爱在暮色四合时站在街口等卖西瓜的人最后降价,然后买一些小瓜蛋蛋,抑或被人退回来的生瓜。第二天她会派爹跑到附近的农村采摘一些桑叶或者梅豆的叶子:把叶子一片片用清水洗净,控干水分后在阴凉处晾着。在一张干净的牛皮纸上先撒上一层白面粉,然后将煮好的黄豆均匀地摊在上面,下手把面粉裹匀,放到她里间屋里的方桌上,在上面先盖一层桑叶,再盖一层小棉被:四五天就会长出绿毛毛来,这时屋子里就会弥漫岀一种浓浓的霉味,娘就把小被子、桑叶撤掉,把豆瓣转移到大锅排上自然风干,最后再把绿毛毛用手掰开,一颗颗胖胖的黄豆就像身怀六甲的孕妇一样充满了喜气。娘就开始往备好的瓮里下,最后再放入西红柿或西瓜,里边放盐、花椒、大料,偶尔还会放一些花生粒,最后娘用干净的白布将瓮口密封严实,再盖上盖子。西瓜豆瓣酱和西红柿豆瓣酱是不能放在一起捂的,那样会串味。一般娘喜欢放在煤火边上温,天气好、日头毒的时候也会放在当院里让太阳照晒。但夏天雨水多,豆瓣酱最忌淋雨,一旦瓮里进了雨水,一瓮上好的豆瓣酱就彻底毁了。‎ ‎③生过孩子后,我依然爱吃娘做的豆瓣酱:每每领儿子回娘家,娘就会在煤火边提前给我炕像锅巴一样的酱饼,又焦、又咸、又香,每次只需咬一点点,就满口酱香了。儿子一进屋就能闻见那种霉味,他说是脚臭味,他往往会皱眉苦脸,捏着鼻子拒绝吃。我便笑他不懂。我们小时候吃饭,用筷子夹一点点豆瓣酱,放在糊涂里可以喝下一大碗的糊涂。娘为了让我们能多吃饭,让我们长高、长胖,她会变着花样给我们烙烙馍吃,烙馍蘸酱、蒸馍蘸酱、糊涂蘸酱、甜面叶蘸酱都很好吃。那时生活清苦,豆瓣酱为我们的粗茶淡饭增加了许多美味。[‎ ‎④本以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天长地久,本以为能永远享受到娘的这种美味。然而,突然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在我身后戛然落下,娘温暖的目光没了,我们像断了翅膀的小鹰一下子失去了依靠。娘生病了,并且是绝症。娘在医院经受化疗、放疗的痛苦,她曾大把大把地吞食黑色的药粒。以致她的舌头到喉咙部都浸染成黑色。但依然没能挽救住她的生命。娘许是猜测到时日不多了,她在化疗第二个疗程后回家,就开始给我们做豆瓣酱,她依然精心地做,捂好后给我们姊妹五个每人分了一饭盒,让我们带回各自的小家吃。娘特意多给了我一份,让我留着慢慢吃:我的泪水像海潮似的溢出了眼眶,随便说了一句,娘啊,这以后该咋弄啊,没豆瓣酱我吃不下饭啊!在最冷的冬至到来的前一天,我骨瘦如柴的娘走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⑤娘走之后,我的日子就很惨淡了。我一直想念娘,想念她的豆瓣酱,那一年我的体重迅速下降,由120斤跌至96斤。爱人心疼我,曾去超市里买豆瓣酱,但超市里的豆瓣酱没有黄豆,即便有也是少得可怜,不耐嚼,不好吃,不像娘做的那样有风骨。爱人也曾去问会做豆瓣酱的同事索要过,但拿回家的味道还是不一样。有一天在我们家附近的月季农贸市场里,我突然发现有一家“杨大娘腌菜”,她做的豆瓣酱和我娘做的很像,重要的是她的摊位上写着“杨大娘腌菜”里边有个娘字,我总以为肯定是我娘在冥冥之中还关爱着我,特意派她给我送豆瓣酱来了,就开始买她的豆瓣酱吃,但依然不是娘的味道。‎ ‎17.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你对第④段中“冰冷的铁门”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回答问题。(4分)‎ ‎(1)以致她的舌头到喉咙部都浸染成黑色。(“浸染”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泪水像海潮似的溢出了眼眶,随便说了一句,娘啊,这以后该咋弄啊,没豆瓣酱我吃不下饭啊!(说说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既然杨大娘的豆瓣酱依然不是娘的味道,为什么“我”还要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共4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契—qì;B.诩—xǔ,山青水秀—山清水秀;C.待价而估—待价而沽。‎ ‎2.B 【解析】 习气:指逐渐形成的不好的习惯或作风。风气:风尚习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风度。意气:意志、勇气;意态气概。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根据句意B项正确。‎ ‎3.C 【解析】 三个句子在内容上存在递进关系。‎ ‎4.D 【解析】 自命不凡:指自认为自己了不起,贬义,与语境不符。‎ ‎5.C 【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看病难、看病贵”之后加上“的问题”;B.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D.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梦不仅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而且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 ‎6.A 【解析】 A.期行:相约同行。‎ ‎7.D 【解析】 例句中的“之”是代词,他。A.结构助词,的;B.代词,指学问和事业;C.代词,指老师;D.代词,他。‎ ‎8.B 【解析】 “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与原文内容不符。‎ ‎9.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之后那个朋友才到。‎ ‎10.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1.(1)倚杖,白人头。 ‎ ‎(2)本诗“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把秋风拟人化,说是秋风管闲事,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表现秋风之猛烈,吹破了诗人的茅屋,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的怨愤之情。‎ ‎12.(1)提携玉龙为君死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三年羁旅客[‎ ‎(4)晓驾炭车辗冰辙 ‎(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13.(1)【乙】 处。‎ ‎(2)示例1:选择图一。‎ 理由:这幅画用汉字“戏”和脸谱组成,体现了戏剧节中突出的中国戏曲元素。‎ 示例2:选择图二。‎ 理由:这幅画由两张哭笑人脸上下交错构成,体现了戏剧节表现的戏剧演绎百态人生的特点。‎ ‎14.阅读是生命的化妆。或者阅读就是对生命的化妆,它能够帮助你独善其身,让你跟这个世界更友好地相处,和这个世界一起玩。阅读可以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就会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15.大江健三郎的例子侧重于论证阅读起点要早、花费时间要多、要读名人的著作,鲁迅的例子侧重于论证阅读要广博。两个例子全面而有力地论证了阅读对成就人生的重要性。‎ ‎16.“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把希望比作是地上的路。意思是,有希望而不去奋斗不去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为之奋斗、实践的,希望便“无所谓无”。只要努力去追求去奋斗,希望就可能会变成现实。‎ ‎17.总领全文,交代了具体事件及个人情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18.指娘生病且很突然,阻挡了娘给予我们的关爱与依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9.(1)“浸染”本身含义指逐渐沾染,这里指娘吃药多且时间长,以致舌头到喉咙部都逐渐地被感染成黑色,说明娘病之重、痛苦之大。‎ ‎(2)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面对娘做的豆瓣酱,“我”的泪水之多、之猛,也写出了“我”对娘的留恋与不舍。‎ ‎20.杨大娘的豆瓣酱与娘做的很像,摊位名字也有“娘”字,能以此为寄托,联想到是娘仍在关爱自己,表达对娘的怀念。‎ ‎21.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