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后提分训练
基础夯实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到沉重的打击,苏联经济发展却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面貌,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危机打击下,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
B. 经济危机中,德国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摆脱危机,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渡过危机
C. 苏联经济风景独好的原因是苏联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几乎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D. 苏联风景这边独好的表现是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①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
② 1933年希特勒上台
③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④ 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打击德国共产党的事件是()
A. “国会纵火案”
B. 迫害犹太人
C. 慕尼黑阴谋
D. 突然进攻波兰
4.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法西斯暴行 B. 纳粹的暴政 C. 战场的残酷 D. 种族的灭绝
6
5.20世纪30年代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确立的相同因素中不包括()
A. 阶级矛盾的尖锐
B. 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 民族复仇情绪的影响
D. 经济危机的打击
6.1933年,一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中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其中有一篇报道错误的是()
A. 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 美国推行新政避免了经济危机
C. 德国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
D. 中国正经历国内战争与外敌入侵
7.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下列事件与它无关的是()
A.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D. 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8.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以上,贸易总额缩减,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A.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 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
C.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 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能力提升
材料解析题
9.九年级(1)班同学,以“危机与应对”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29-1933年工业生产下降比例表
国家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意大利
工业生产下降比例
40.2%
20%
31.9%
37.4%
33.2%
(1)指出材料一表格数据变化情况?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罗斯福实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6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试验性疗法”是什么?罗斯福实行这一“试验性疗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世界近現代史精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德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德国的这一措施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美国和德国应对危机的方式中你能得到了什么启示?
6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C
解析:本题考查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相关史实,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史实的识记辨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之时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而不是受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危机中,美国和德国遭受严重打击,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危机,而德国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摆脱危机;1928年至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所以ABD不正确。故选C。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3.A
解析:本题考查了国会纵火案的相关知识。国会纵火案,是德国建立纳粹党独裁政权的关键事件,发生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籍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力量的阴谋事件,希特勒通过此次事件成功解散了德国共产党。故选A。
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西斯暴行。据三幅图片“日军刺杀中国人”“《格尔尼卡》”“纳粹迫害犹太人”可知,题干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法西斯暴行。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德国法西斯地毯式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德国法西斯政权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希特勒执政期间,一步步加紧对犹太人的迫害。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C
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最先发生在美国,之后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又引发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德日两国的政府都无力解决危机,之后法西斯势力上台,通过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来克服危机,故AB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民族复仇情绪的影响”不符合日本,符合题意。故选C。
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发生在1933年的世界重大史实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是1928年—1937年,苏联进行两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是因为美国也爆发了经济危机,但并不是避免了经济危机;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德国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当时,中国正经历国内战争(长征)与外敌入侵(抗日战争)。B符合题意。所以ACD不对,故选B。
7.A
解析:本题考查了经济大危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意大利是在一战的影响下建立法西斯统治的,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在1922年,此时经济大危机尚未爆发,故A符合题意;严重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引发了社会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为摆脱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1936年日本也建立了法西斯专政,BCD都与经济大危机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8.B
解析:本题以1933年与1922年相比,考查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政权建立的知识点。据“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以上,贸易总额缩减,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可知,这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苏联形成斯大林模式,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属于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爆发,迅速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经济萧条,政治动荡。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建立法西斯政权,并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进一步强化,入侵了埃塞俄比亚。美国进行改革,罗斯福实行新政。故选B。
能力提升
6
材料解析
9.本题综合考查了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德国实行法西斯专制、美国和德国应对危机方式中得到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大危机爆发。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实在没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可知“试验性疗法”是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罗斯福实行这一“试验性疗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结合所学可知德国采取的措施是德国实行法西斯专制,对外侵略扩张;德国的这一措施对世界发展产生的影响体现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4)从美国和德国应对危机的方式中能得到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和制度创新是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侵略扩张,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不是应对危机的明智之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