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典例
1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是
(
)
A.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不改变制度
,
灵活借鉴
D.
改变制度
,
灵活创新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
,“
新经济政策
”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不改变制度
;
适当采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罗斯福新政
”
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使美国平稳渡过了危机
,
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改变制度
,
灵活借鉴
,
故选
C
项。
【答案】
C
典例
2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
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相同背景是
(
)
A.
《凡尔赛条约》的制裁
B.
《九国公约》的限制
C.
军部势力的急剧膨胀
D.
经济、政治危机加剧
【解析】
本题考查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背景。意大利在一战后国内经济、政治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
德国和日本都是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下
,
国内政治危机加剧
,
为法西斯的上台提供了契机。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典例
3
20
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
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
,
不正确的是
(
)
A.
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
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解析】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C
项表述不正确
,A
、
B
、
D
三项都是相同点。
【答案】
C
1.
关于罗斯福在美国新政期间的历史作用
,
描述错误的是
(
C
)
A.
罗斯福主持新政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B.
没有罗斯福也可能有其他人来主持新政
C.
有了罗斯福才可能有美国的新政和经济危机的消除
D.
罗斯福在美国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重要作用
2.
美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
1929
年的
104.9
下降到
1932
年的
48.2,
下降了
54%
。在世界市场上
,
小麦批发价格下跌了
70%,
大豆、棉花、黄麻、咖啡等跌价
50%
以上。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A.
经济危机
B.
罗斯福新政
C.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D.
世界大战的破坏
3.
面对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
而德国则
(
C
)
A.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发生内战
C.
走上法西斯道路
D.
实行新经济政策
4.
刘辉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
“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
。他查找的应该是
(
A
)
A.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
萨拉热窝事件
C.
诺曼底登陆
D.
柏林战役
5.
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C
)
A.
萨拉热窝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巴黎和会
——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C.
世界经济大危机
——
新经济政策
D.
《联合国家宣言》
——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9.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
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
“
√
”;
错误的打
“×”,
并加以改正。
【
×
】
( 1 )20
世纪
30
年代
,
林肯政府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
加强了国家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改正
:
“
林肯
”
改为
“
罗斯福
”
【
√
】
( 2 )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
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改正
:
【
×
】
( 3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改正
: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改为
“
莫斯科保卫战
”
【
×
】
( 4 )1942
年
1
月
,
为打败法西斯
,
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改正
:
“
《联合国宪章》
”
改为
“
《联合国家宣言》
”
10.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
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24
年初列宁逝世后
,
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
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
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
,
摆脱粮食供应困难
,
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被称为
“
苏联模式
”
。
材料二
1933
年
,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
宣布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
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
,
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到
1939
年
,
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
,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
对外贸易趋向活跃
,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
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
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
,
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
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 1 )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斯大林时期国家经济政策发生的变化。简析苏联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变化
:
①
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
;
②
优先发展重工业
;
③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
④
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
:
①
新经济政策实施
,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
②
列宁逝世
,
斯大林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
③
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
;
④
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 2 )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
谈谈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
调整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
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影响
:
①
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
,
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
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②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
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
③
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
,
走出经济危机
;
④
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
⑤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发展
;
⑥
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
⑦
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3 )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
你认为苏联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有何相同点
?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相同点
:
①
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②
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
③
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启示
:
①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要随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的调整
;
②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
;
③
不同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