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带解析共20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题(带解析共20套新人教版)》 共有 2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章 酸和碱》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  )‎ 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 ‎ C.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 ‎2.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从化学的视角,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的选项(  )‎ A.CaCO3→Ca(OH)2→CaO→CaCO3 ‎ B.CaCO3→CaO→Ca(OH)2→CaCO3 ‎ C.CaCO3→Ca(OH)2→CaCl2→CaCO3 ‎ D.Ca(OH)2→CaCO3→CaO→CaCO3‎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4.某同学从资料中获悉,一些紫色的叶或花瓣浸出液具有类似石蕊试液的性质.如果他想知道紫色喇叭花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应把花瓣浸出液分别滴入下列哪组物质进行观察(  )‎ A.食醋,碱性肥皂水 B.食醋,酸奶 ‎ C.糖水,酸奶 D.食醋,食盐水 ‎5.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 ‎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C.滴有品红的水通过活性炭后变无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 29‎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7.氢氧化钙俗称(  )‎ A.烧碱 B.纯碱 C.熟石灰 D.石灰石 ‎8.下列四种叙述均用图中所对应的图象表示,其中图象正确的是(  )‎ A.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其导电性与加入量的关系 ‎ B.表示向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 C.表示一定量的KMnO4加热制O2的过程中,MnO2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 D.表示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与加入量的关系 ‎9.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如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29‎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 C.发生了中和反应 ‎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0.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 A. B. ‎ C. D.‎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某固体样品中除了含有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CaCO3、Ca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m‎1g,经高温充分煅烧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原样品中无CaCO3 ‎ B.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aCO3 ‎ C.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aO ‎ D.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无CaO ‎12.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中,能使试液变蓝的是(  )‎ A.氢氧化钾 B.石灰水 ‎ C.食盐水 D.溶有CO2的水 29‎ ‎13.若将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则可以肯定它们(  )‎ A.质量都增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 C.溶液的酸性都增强 D.溶液的pH都增大 ‎14.把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终有沉淀残留的是(  )‎ A.Ba(NO3)2、Na2CO3 B.BaCl2、H2SO4 ‎ C.KNO3、AgNO3 D.FeCl3、NaOH ‎1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C.用等质量、等溶液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 D.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目前轻质碳酸钙的生产主要是碳化法,工艺流程如图:‎ 29‎ 请分析轻质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 ‎(2)在A→B之间,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 ‎(3)在B+C→CaCO3的过程中,应控制物质C的流量,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产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很多请再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放炭火时,墙壁反而变潮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18.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在生活中,人们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粉刷后的墙壁在空气中生成碳酸钙而变得坚硬,起到保护墙壁的作用.请写出上述三个变化中的任意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   ;(2)   .‎ ‎19.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见图)。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生变化,请回答:‎ ‎(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试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 ‎(2)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石蕊试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若纸蝴蝶变蓝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 ‎(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20.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   B(填“<”“>”或“=”,下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质量分数为B,则A   B.‎ 29‎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表.‎ 植物的汁液 在酸性溶液中 在水中 在碱性溶液中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玫瑰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1)上述植物的汁液不能用来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   .(填植物的名称)‎ ‎(2)手工制作一朵纸玫瑰花,用pH=12的某种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瑰的汁液均匀的涂在纸玫瑰花上,纸花会变成   色.‎ ‎(3)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   .(填植物的名称)‎ ‎22.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 ‎【准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 ‎【配制流程】‎ ‎(1)下列是制汽水的操作或现象的相关问题,请选择Ⅰ或Ⅱ进行解答   。‎ Ⅰ.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汽水?‎ Ⅱ.步骤③旋紧瓶塞后,为什么汽水中的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 ‎(2)制汽水时,小苏打中的HCO3﹣与柠檬酸溶液中的H+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   。为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进行验证(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镁带 b.铜片 c.食盐 d.鸡蛋壳 e.石蕊溶液。‎ ‎23.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用仪器X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X的名称是   。‎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试液由   顺序先后变成   ‎ 29‎ 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是   。‎ ‎(4)张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4.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 ‎(2)当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质量为   g。‎ ‎(3)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六.推断题(共2小题)‎ ‎25.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 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 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的化学式:‎ A   ;B   ;C   .‎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 29‎ ‎26.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 ‎(2)根据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7.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 ‎ 实验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物质的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3‎ 第3次 ‎10‎ ‎1.6‎ 第4次 ‎10‎ m ‎(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   g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8.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石蕊遇酸变红)‎ 29‎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 ‎(2)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给实验Ⅳ反应后的纸花加热,则可以看到   ,化学方程式为   .‎ 29‎ ‎2019年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章 酸和碱》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  )‎ 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 ‎ C.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 ‎【分析】解:根据千锤万击出深山的是石灰石;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粉身碎骨浑不怕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这个反应分析.‎ ‎【解答】解:千锤万击出深山的是石灰石;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粉身碎骨浑不怕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答案选B。‎ ‎【点评】要熟练掌握碳酸钙高温煅烧、氧化钙和水反应、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这三个反应,并且学以致用.‎ ‎2.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你从化学的视角,找出符合诗句中物质变化顺序的选项(  )‎ A.CaCO3→Ca(OH)2→CaO→CaCO3 ‎ B.CaCO3→CaO→Ca(OH)2→CaCO3 ‎ C.CaCO3→Ca(OH)2→CaCl2→CaCO3 ‎ D.Ca(OH)2→CaCO3→CaO→CaCO3‎ ‎【分析】根据诗句提供的信息,千锤百凿出深山属于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高温煅烧石灰石,粉身碎骨浑不怕是指将生石灰与水反应,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千锤百凿出深山,是开采石灰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烈火焚烧若等闲: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9‎ CaO+CO2↑;‎ 粉身碎骨浑不怕: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物质变化顺序是CaCO3→CaO→Ca(OH)2→CaCO3。‎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诗句的含义、碳酸钙与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分析】根据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去做.‎ ‎【解答】解:A烧杯不能直接燃烧,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 B试管能直接加热,故正确;‎ C量筒不能加热,故错误;‎ D集气瓶不能加热,故错误。‎ 故选:B。‎ ‎【点评】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 ‎4.某同学从资料中获悉,一些紫色的叶或花瓣浸出液具有类似石蕊试液的性质.如果他想知道紫色喇叭花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应把花瓣浸出液分别滴入下列哪组物质进行观察(  )‎ A.食醋,碱性肥皂水 B.食醋,酸奶 ‎ C.糖水,酸奶 D.食醋,食盐水 ‎【分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想要怎么紫色喇叭花是否有此性质,就要把喇叭花的浸出液滴入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 ‎【解答】解:A、食醋呈酸性,碱性肥皂水呈碱性,能验证喇叭花的变色情况,此项正确;‎ B、食醋和酸奶都呈酸性,不能验证喇叭花遇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此项错误;‎ C、糖水呈中性,酸奶呈酸性,不能验证喇叭花遇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此项错误;‎ D、食醋呈酸性,食盐水中性,不能验证喇叭花遇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29‎ 指示剂遇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会变色,注意显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盐溶液.‎ ‎5.下列对实验现象和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瓶口产生白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 ‎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C.滴有品红的水通过活性炭后变无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C、根据活性碳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有白雾出现,而不是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滴有品红的水变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可正确解答本题。‎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分析】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组成元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列举例子来判断.‎ ‎【解答】解:A、H2O、NaOH、NaHCO3等物质中都含有H元素,但都不是酸,所以A不正确。‎ B、紫色石蕊试液与碱性溶液变蓝色,这是碱性溶液的共性,所以B正确。‎ C、CuO+2HCl═CuCl2+H2O,CO2+2NaOH═Na2CO3+H2O都是有盐和水生成,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所以C不对。‎ D、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反应很多,如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等,但反应物都不是碳酸盐,所以D不正确。‎ 29‎ 故选:B。‎ ‎【点评】解题首先要分析题型,然后确定解题方法.本题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进行判断,同时本题是通过具体事例考查对概念的理解,所以也可以通过列举例子的方法进行排除.‎ ‎7.氢氧化钙俗称(  )‎ A.烧碱 B.纯碱 C.熟石灰 D.石灰石 ‎【分析】此题考查化学中一些酸碱盐的俗称,根据物质的俗名进行判断.‎ ‎【解答】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故A不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B不正确。‎ 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C正确。‎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酸碱盐的俗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氧化钙俗称是生石灰,碳酸氢钙俗称是小苏打.学生常常会混淆,熟记是作对此题的关键.‎ ‎8.下列四种叙述均用图中所对应的图象表示,其中图象正确的是(  )‎ A.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其导电性与加入量的关系 ‎ B.表示向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 29‎ C.表示一定量的KMnO4加热制O2的过程中,MnO2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 D.表示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与加入量的关系 ‎【分析】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根据所发生反应的规律或特点,分析反应对相关因素的影响,结合表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 ‎【解答】解:A、表示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二者反应生成两种沉淀,其导电性不会增加,只会降低,与图形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表示向一定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Ca(OH)2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故图形B符合题意;‎ C、MnO2在KMnO4加热制O2过程中是一种生成物,因此在反应没有开始时,固体中并没有MnO2,故曲线C所表示的残留固体中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因起点不对而属于错误图象;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开始时溶液的pH不会小于7,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根据曲线的纵横坐标轴的说明,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分析时要抓住图象的三个关键点,起点、终点、转折点,此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9.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如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 29‎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 C.发生了中和反应 ‎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考虑,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OH﹣和H2O,盐酸中含有H+、Cl﹣和H2O,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解答】解:‎ A、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反应后溶液中的H+和OH﹣没有剩余,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7,此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此项正确;‎ C、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此项正确;‎ D、氢氧化钠是由Na+、OH﹣构成的,此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从微观粒子角度考查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 ‎10.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 A. B. ‎ C. D.‎ ‎【分析】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pH也就随之减小。溶液逐渐接近中性,但溶液始终为碱性溶液,即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永远不能到达7。‎ ‎【解答】解:A、图中所示曲线起点的pH小于7,应为酸性,与题目所述pH=10的溶液不符。故不选。‎ B、图中所示曲线起点虽大于7,溶液呈碱性,与题中pH=10的溶液相一致,但随水量的增加,pH=7甚至到达小于7,即溶液变成了酸性,这与向溶液中加水的结果矛盾。故不选。‎ C、图中曲线一直处于7以下,即溶液始终为酸性溶液,与题中所述pH=10的溶液不相符。故不选。‎ 29‎ D、图中曲线所示溶液pH不断减小,且无限接近7而永远不等于7,符合题目中所述溶液变化情况。故选此项。‎ 故选:D。‎ ‎【点评】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酸碱性会随着稀释而减弱,但不会使酸碱性变成中性,更不可能使酸性变为碱性或碱性变为酸性。‎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某固体样品中除了含有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CaCO3、Ca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固体的成分,称量样品m‎1g,经高温充分煅烧并在干燥的保护气中冷却,至质量不再减轻为止,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g.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原样品中无CaCO3 ‎ B.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aCO3 ‎ C.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有CaO ‎ D.若<m2<m1,则原样品中一定无CaO ‎【分析】根据碳酸钙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质量减轻,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差量法进行解题.‎ ‎【解答】解:A、m1=m2说明无质量改变,进而得出无碳酸钙分解,A正确;‎ B、m2<m1说明质量减少,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致,B正确;‎ C和D、若样品全部为碳酸钙,最终固体质量为,反应后<m2<m1,不能得出是否含氧化钙的结论。‎ 同时由于氧化钙本身不分解,所以不会引起质量变化,所以无论m1和m2是什么关系,都无法确认是否存在氧化钙。‎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以及运用差量法进行解题的能力,最后两选项难度较大.‎ ‎12.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中,能使试液变蓝的是(  )‎ A.氢氧化钾 B.石灰水 ‎ C.食盐水 D.溶有CO2的水 ‎【分析】根据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遇到了碱性的溶液解答。‎ ‎【解答】解:在四种物质中烧氢氧化钾的溶液和石灰水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食盐水中性,溶有CO2的水显酸性,均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故选:AB。‎ 29‎ ‎【点评】本题考查了指示剂酚酞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利用了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知识。‎ ‎13.若将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则可以肯定它们(  )‎ A.质量都增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 C.溶液的酸性都增强 D.溶液的pH都增大 ‎【分析】从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溶液变稀;而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放置于空气中会不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变稀的相关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解: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盐酸挥发,浓硫酸吸水。‎ A、浓盐酸质量减小,浓硫酸质量变大,故A错误。‎ B、浓硫酸吸收了水分溶液变稀,浓盐酸挥发了溶质溶液也变稀,故B正确。‎ C、浓硫酸与浓盐酸的酸性都会减弱,故C错误。‎ D、浓硫酸与浓盐酸的酸性都会减弱,溶液的pH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是对浓盐酸浓硫酸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它们性质的了解,知道其挥发性与吸水性的特性,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4.把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最终有沉淀残留的是(  )‎ A.Ba(NO3)2、Na2CO3 B.BaCl2、H2SO4 ‎ C.KNO3、AgNO3 D.FeCl3、NaOH ‎【分析】硝酸具有酸性和氧化性,加足量的稀硝酸,仍有沉淀存在,说明沉淀不溶于硝酸,常见的有BaSO4、AgCl等,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Ba(NO3)2、Na2CO3混合反应生成BaCO3,与盐酸反应,可溶于酸,故A错误;‎ B.BaCl2、H2SO4混合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盐酸,故B正确;‎ C.KNO3、AgNO3不反应,AgNO3无现象,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C正确;‎ D.FeCl3、NaOH混合反应生成Fe(OH)3,与盐酸反应,可溶于酸,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硝酸的性质,注意常见不溶于硝酸的难溶物,把握物质的相关性质,题目较为基础,为高考高频考点,难度不大.‎ ‎1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9‎ 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C.用等质量、等溶液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 D.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 ‎【解答】解:A、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65 2 56 2‎ 29‎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加入的锌和铁的质量相等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在有催化剂时分解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得到的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7,再到大于7,但曲线不可能一直增大,故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目前轻质碳酸钙的生产主要是碳化法,工艺流程如图:‎ 请分析轻质碳酸钙的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Ca(OH)2 ;‎ ‎(2)在A→B之间,过滤操作的目的是 除去石灰石中原有的难溶性杂质 ;‎ ‎(3)在B+C→CaCO3的过程中,应控制物质C的流量,原因是 CaCO3+CO2+H2O=Ca(HCO3)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生产轻质碳酸钙的方法很多请再设计一种制备方法 Na2CO3+CaCl2=CaCO3↓+2NaCl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石灰石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石灰石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A是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1)B是氢氧化钙,故填:Ca(OH)2;‎ 29‎ ‎(2)进行过滤操作能除去石灰石中原有的难溶性杂质,故填:除去石灰石中原有的难溶性杂质;‎ ‎(3)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故需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流量,故填:CaCO3+CO2+H2O=Ca(HCO3)2;‎ ‎(4)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7.为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放炭火时,墙壁反而变潮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所以墙壁反而更潮湿了 、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这是一道信息方程式的书写题,要认真分析信息,从中提炼出所发生的反应.‎ ‎【解答】解:炭火盆中的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水,墙壁反而更潮湿了,显然是有水生成的缘故,故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水,所以墙壁反而更潮湿了;Ca(OH)2+CO2═CaCO3↓+H2O.‎ ‎【点评】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中考的必然举措,当然对基本知识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18.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在生活中,人们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粉刷后的墙壁在空气中生成碳酸钙而变得坚硬,起到保护墙壁的作用.请写出上述三个变化中的任意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 CaCO3CaO+CO2↑ ;(2) CaO+H2O═Ca(OH)2 .‎ ‎【分析】根据题意,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用石灰浆粉刷后的墙壁在空气中生成碳酸钙而变得坚硬,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取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石灰浆吸收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钙(CaCO3)和水(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CaCO3CaO+CO2↑;(2)CaO+H2O═Ca(O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9‎ ‎19.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见图)。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生变化,请回答:‎ ‎(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试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浓氨水 ;‎ ‎(2)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石蕊试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浓盐酸 ,若纸蝴蝶变蓝色,烧杯中的溶液是 浓氨水 ;‎ ‎(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浓氨水显碱性、浓盐酸显酸性,它们又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或紫石蕊溶液变色 。‎ ‎【分析】仔细阅读题干所给信息,滤纸折的蝴蝶喷上某种试剂后是白色的,说明该试剂是无色的,已知石蕊试液是紫色的,从指示剂的变色来进行考虑,以及浓氨水浓盐酸有挥发性。‎ ‎【解答】解:(1)无色的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体遇到试剂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无色的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2)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体遇到试剂中的水形成盐酸,盐酸呈酸性,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体遇到试剂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3)浓氨水显碱性、浓盐酸显酸性,它们又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或紫石蕊溶液变色。‎ 故答案为:(1)浓氨水;(2)浓盐酸;浓氨水;(3)浓氨水显碱性、浓盐酸显酸性,它们又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或紫石蕊溶液变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指示剂以及浓盐酸、浓氨水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20.浓盐酸的质量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其质量为B,则A > B(填“<”“>”或“=”,下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质量分数为B,则A > B.‎ ‎【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解决此题.‎ ‎【解答】‎ 29‎ 解: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溶质,故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吸水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答案为:>;>.‎ ‎【点评】该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主要考查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要掌握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表.‎ 植物的汁液 在酸性溶液中 在水中 在碱性溶液中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玫瑰 浅红色 浅红色 绿色 ‎(1)上述植物的汁液不能用来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万寿菊 、 胡萝卜 .(填植物的名称)‎ ‎(2)手工制作一朵纸玫瑰花,用pH=12的某种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瑰的汁液均匀的涂在纸玫瑰花上,纸花会变成 绿 色.‎ ‎(3)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 牵牛花 .(填植物的名称)‎ ‎【分析】(1)四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胡萝卜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 ‎(2)玫瑰花汁遇碱会变成绿色.‎ ‎(3)利用石蕊遇酸碱的变色情况分析即可.‎ ‎【解答】解:‎ ‎(1)由表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四种花的花汁在稀酸和稀碱中胡萝卜万寿菊的汁液颜色不变,因此不可做指示剂.‎ ‎(2)利用表中的变色情况可以判断玫瑰花汁遇碱会变成绿色.‎ ‎(3)利用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变色情况与牵牛花相似.‎ 故答案为:‎ ‎(1)万寿菊、胡萝卜;‎ ‎(2)绿;‎ ‎(3)牵牛花.‎ 29‎ ‎【点评】此题是对指示剂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然后再结合所学的指示剂知识解决即可.‎ ‎22.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 ‎【准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 ‎【配制流程】‎ ‎(1)下列是制汽水的操作或现象的相关问题,请选择Ⅰ或Ⅱ进行解答 Ⅰ.凉开水温度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Ⅱ.旋紧瓶塞后,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 Ⅰ.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汽水?‎ Ⅱ.步骤③旋紧瓶塞后,为什么汽水中的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 ‎(2)制汽水时,小苏打中的HCO3﹣与柠檬酸溶液中的H+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 。为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de 进行验证(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镁带 b.铜片 c.食盐 d.鸡蛋壳 e.石蕊溶液。‎ ‎【分析】(1)Ⅰ.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解答;‎ Ⅱ.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解答;‎ ‎(2)根据小苏打中的HCO3﹣与柠檬酸溶液中的H+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解答;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解答。‎ ‎【解答】解:(1)Ⅰ.凉开水温度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步骤②中要用凉开水制汽水;‎ Ⅱ.旋紧瓶塞后,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2)小苏打中的HCO3﹣与柠檬酸溶液中的H+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a、镁带在氢的前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b铜在氢的后面,不与酸反应;‎ c、食盐与酸不反应;‎ d.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9‎ ‎ e.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为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ade;‎ 答案:‎ ‎(1)Ⅰ.凉开水温度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Ⅱ.旋紧瓶塞后,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增大了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2)二氧化碳;ade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用途的理解,要认真分析辨别真伪,搞清事物的本源。‎ ‎23.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1)用仪器X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X的名称是 胶头滴管 。‎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试液由 CBA 顺序先后变成 红 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在不断的运动 ,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其作用是 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 ‎(4)张华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棉花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上,而浓氨水滴到了滤纸条上 。‎ ‎【分析】(1)根据在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常用胶头滴管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使现象更明显进行分析;‎ ‎(4)根据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所以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解:(1)在实验室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常用胶头滴管;‎ ‎(2)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先后顺序为:CBA,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滴加了浓氨水的脱脂棉没有变红色而是试管内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变红色,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3)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 ‎(4)做实验时,如果试管内没有变化,而试管口塞的棉花却变成红色,则可能是把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上,而浓氨水滴到了滤纸条上。‎ 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 29‎ ‎(2)CBA,红,在不断的运动,浓氨水;‎ ‎(3)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4)酚酞溶液滴到了棉花上,而浓氨水滴到了滤纸条上。‎ ‎【点评】本题考查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理解微粒观点的应用。‎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4.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Na+、H+、SO42﹣ 。‎ ‎(2)当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质量为 ‎0.8 ‎g。‎ ‎(3)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溶液的pH、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3)根据稀H2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方程式,由NaOH的质量求出稀H2SO4的溶质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再求出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 ‎(4)根据上述数据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在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加入的NaOH完全反应,有剩余的硫酸,所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Na+、H+、SO42﹣;‎ ‎(2)由图示可知,在溶液的pH等于7,消耗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溶质的质量为:‎16g×5%=‎0.8g;‎ ‎(3)‎10g稀硫酸样品含有H2SO4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钠的指令为y ‎2NaOH+H2SO4═Na2SO4+2H2O 29‎ ‎80 98 142‎ ‎0.8g‎ x y ‎ 解得:x=‎0.98g y=‎‎1.42g 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9.8%;‎ ‎(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5.5%。‎ 故答为:(1)Na+、H+;(2)0.8;(3)稀H2SO4的溶质质量分数是9.8%;(4)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5%。‎ ‎【点评】此题是一道结合图象的计算题,解题时找到pH=7的恰好反应点,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解决是解题的突破口。‎ 六.推断题(共2小题)‎ ‎25.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 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 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的化学式:‎ A NaOH ;B CuCl2 ;C Na2CO3 .‎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分析】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跟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反应.通过框图我们可看出A、C是金属氧化物或盐或碱中的两种,而B是由盐酸反应得到所以B是一种盐或酸.‎ ‎【解答】解:(1)由酸的通性我们可假设A为一种碱设A为氢氧化钠,则C为盐或金属氧化物,则B为硝酸或盐.‎ 故答案为:NaOH、CuCl2、Na2CO3 或NaOH、HNO3、Fe2O3等.‎ ‎(2)假设A为一种盐,设A为碳酸钠,则C为稀盐酸.故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9‎ 故答案为:‎ ‎(1)NaOH、CuCl2、Na2CO3 或 NaOH、HNO3、Fe2O3等;‎ ‎(2)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OH+HCl═NaCl+H2O 或2NaOH+CuCl2═Cu(OH)2↓+2NaCl或Na2CO3+CuCl2═CuCO3↓+2NaCl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盐酸的化学性质方面的问题,在物质推断中,主要要综合权衡彼此的反应关系.该题有多种答案,在做这类题时,将自己最为熟悉的一个答案填上即可.‎ ‎26.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CO2 。‎ ‎(2)根据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Ca(OH)2+2HCl=CaCl2+2H2O ; ② Na2CO3+Ca(OH)2=CaCO3↓+2NaOH 。‎ ‎【分析】(1)根据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酸反应,碱能与盐反应,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可解答此题;‎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因为我们学过碱的化学性质,碱能与酸反应,碱能与盐反应,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因为盐酸属于酸,碳酸钠属于盐,就少了酸性氧化物反应这种类型,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学过的最常见的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①Ca(OH)2+2HCl=CaCl2+2H2O,②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CO2;‎ ‎(2)Ca(OH)2+2HCl=CaCl2+2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是中考考试的重点,侧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考查系统全面。‎ 七.解答题(共2小题)‎ ‎27.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 29‎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 ‎ 实验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物质的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3‎ 第3次 ‎10‎ ‎1.6‎ 第4次 ‎10‎ m ‎(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 ‎1.6 ‎g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80% .‎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本题属于表格型计算题.此类题目形式多样,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遇到差值求气体;二是减少的质量正好是参加反应的固体质量.本题属于第二种类型,只要认真分析表格的数据,前三次加入盐酸,应该都是减少‎2.5g,而第三次是‎1.4g,说明第三次盐酸有剩余,碳酸钙已经全部反应;前两次盐酸全部反应,可以任选一次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经分析杂质的质量是‎1.6g,碳酸钙质量就是‎6.4g.只要上下联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解答】解:(1)前三次加入盐酸,样品消耗的质量分别为2.5、2.5、1.4,而每次加的盐酸的量相同,由此可见第三次加入盐酸后,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所以m=‎‎1.6g ‎(2)由表中信息可知,剩余的1.6克为杂质的质量,则碳酸钙的质量为8g﹣1.6g=6.4g;×100%=80%;‎ 故答案为:80%‎ ‎(3)由于只有前两次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算盐酸的质量可以用第一次或前两次按照第一次算:【注意: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比为1:2】,所以:‎ ‎ 解: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 ‎ CaCO3+2HCl=CaCl2+CO2↑+H2O ‎ 100 73‎ ‎ ‎8g﹣‎5.5g x ‎ =‎ 29‎ ‎ 解得x=‎‎1.825g 所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8.25%.‎ ‎【点评】本考点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属于表格型计算题.近几年的中考计算题,题型多样,主要有表格题、图象题、标签题、图象和表格相联系的综合题以及与文字叙述题等,从不同的方面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学们要认真把握.‎ ‎28.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提示:石蕊遇酸变红)‎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纸花不变色 ;Ⅲ、纸花不变色;Ⅳ 纸花变为红色 .‎ ‎(2)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 ‎(3)若给实验Ⅳ反应后的纸花加热,则可以看到 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 ,化学方程式为 H2CO3CO2↑+H2O .‎ ‎【分析】石蕊试液遇酸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解答】解:(1)水显中性,石蕊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色,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所以本题答案为:纸花不变色,纸花变为红色;‎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本题答案为:CO2+H2O═H2CO3;‎ ‎(3)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酸性消失,‎ 故本题答案为: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H2CO3CO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结合题干叙述的内容进行.‎ 2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