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30.鱼我所欲也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我(同“德”,感恩、感激;同“欤”,语气词)
4.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二、古今异义
1.一箪食,一羹
2.万于我何加焉
3.是亦不可以乎
4.非独贤者有心也
三、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我与(同“德”,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恩、感激)
四、一词多义
得
五、重点实词
1.鱼,我也(想要的东西)
2.,亦我所欲也(生命)
3.,亦我所欲也(大义)
4.故不为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死亦我所(讨厌,憎恨)
6.则生而有不用也(因此)
7.所欲有甚于生者(这是因为)
8.非独贤者有心也(这种)
9.贤者能勿耳(丧失)
10.一豆[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
浓汁的食物]
11.尔而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给)
12.尔而与之(踩踏)
13.乞人也(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3
14.于我何焉(优厚的俸禄;益处)
15.妻妾之(侍奉)
16.今为宫室之而为之(华丽)
17.亦不可以乎(这;停止,放弃)
18.此之失其(叫作;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六、虚词意义及用法
1.为
2.于
3.而
4.与
5.之
七、特殊句式
倒装句
1.万钟于我何加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万钟于我加何焉”的倒装)
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介宾短语后置,是“是故所欲于生者有甚”的倒装)
八、重点句子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
3.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人人都有,只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踩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因受轻视而不肯接受。
九、问题探究
1.(2015·丽水)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
贫贱不能移。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3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或“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如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当二者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又如作者列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要吃嗟来之食,不要丧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