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热考大题练(人教版9套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019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3)‎ 李仕才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自宣德以后,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规模巨大的流民浪潮。这些流民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皇族、勋戚、官僚地主通过赐田、投献、圈占等手段,侵占小农土地;苛重的赋役,使农民不堪重负而逃亡。其直接诱因是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不时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迫使无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汇集成一股洪流,对当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洪流影响。在此基础上,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分化,传统的四民之说已经无法规范社会大发展下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新变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明人姚旅才重新提出了“二十四民”之说。 所谓“二十四民”,就是在士、农、工、商、兵、僧之外,新添了“十八民”,有道士、医者、卜者、星命、相面、相地、小唱、优人等。这新增的“十八民”,全都是“不稼不穑”之民。“四民”或“六民”向“二十四民”的转化,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大流动的一种格局。‎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社会流动性初探》‎ 材料二 英国在16-18世纪是一个社会流动尤其显著的社会。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这种频繁社会流动的一个主要表现是贵族构成发生变化。伊丽莎白统治时期,一共任命了18人,虽然贵族的总数基本不变,但是贵族的构成却发生了变化。伊丽莎白任命的18名贵族中,只有两人出生于老贵族家庭,绝大部分贵族都是新贵族。他们由非贵族阶层跻身贵族阶层,甚至一跃而成贵族。‎ ‎——摘编自刘贵华《近代早期英国的 大学教育与社会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及引起人口流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人口流动对中英两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 从阶层、行业、流向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商业发展、经济制度、人身依附关系、科举制、自然灾害等方面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及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民族国家、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答。‎ 答案:(1)特点:社会分化明显,多阶层出现; 行业特征突出; 主要从农业流向商业、手工业等部门; 双向流动;从事农业人口逐渐减少;由农村逐渐向城镇流动。‎ 原因: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的发展); 政府的控制放松(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赋役沉重; 土地兼并加剧;科举制度的推动;自然灾害频繁等。(答出其中4点即可)‎ 补充答案:重农抑商政策松动(亦可给分)。其余答案一律不得分。‎ ‎(2)原因:近代早期民族国家兴起, 孕育了大量职业官僚人员;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新航路开辟, 产生大量富有的商人、资产阶级新贵族; 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形式的文化运动, 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分子;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共同影响:促进新的经济因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推动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推动阶层流动。补充答案:推动社会变革(亦可给分)。‎ ‎2.(2018·河北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广州及其附近地区盛产榨花和蚕丝,且质量上乘,逐渐发展兴起织造业。到了清代,西关(广州城垣以西)逐渐形成繁华的商贸区和居住区。晚清时期,西关住宅区内居民主要有商贾、政要、医生、教师、名伶、侨属侨眷、外商买办等。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最终导致了1840年和1856年的两次鸦片战争,广州终于由和平贸易的口岸演化为国家纷争的竞技台,但广州仍然是西方资本登陆的地区之一。1845年,英国大英轮船公司开始在黄埔开办船厂。随后的60年间,广州先后出现过各种工厂约30家,但已远不如当时的上海……‎ ‎——据邓大情《广州与上海:‎ 近代小说中的商业都会》等整理 材料二 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农业发达的东南地区,尤其是英格兰南部。工业革命导致工业向英格兰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转移。伯明翰凭借丰害的煤、铁资源迅速发展起庞大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一跃成为当时铁路机车、蒸汽机和船舶的制造中心,迅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中心,享有“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伯明翰工业革命的浪潮引起其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促进周边地区大量的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工业革命期间,伯明翰的居民增加了5倍多。伯明翰是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地处英国的中心位置也是运河网络的中心枢纽所在。‎ ‎——摘编自姚圣《中国广州和英国伯明翰 的历史街区形态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广州地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的广州和18世纪的伯明翰在经济上的差异,分析伯明翰工业化的浪潮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从贸易地位、自然经济、发展速度、居民群体社会构成等方面,迁移所学概括;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从列强侵华对广州经济贸易及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对广州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二信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从经济性质、经济侧重点及发展程度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信息从英国经济中心、近代工业化进程、人口的转移、城市化进程及工业辐射作用等方面归纳。‎ 答案:(1)变化:贸易地位下降;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型,但发展速度不及上海;居民群体社会构成日益多元化。‎ 主要原因: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广州城市受到了破坏;鸦片战争后,广州失去了以前通商时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传统手工业的衰落;西方国家投资重点的转移,西方生活方式与文化对广州的影响加深。(答出三点即可)‎ ‎(2)差异:经济性质不同:广州的经济是自然经济背景下的传统工商业经济;伯明翰的经济是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近代工业经济。经济侧重点不同:广州对外贸易发达;伯明翰工业制造业发达。‎ 影响:推动着英国经济中心的转移,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的技术革命加快了英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推动人口的转移,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地处英国及运河的中心位置,有利于提高工业的辐射作用。‎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社会保障法产生和初期发展阶段。‎1881年11月17日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进行过火行为的镇压,而且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并说改善工人福利,是为了“和破坏性的社会民主党的企图进行斗争”。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德国1883年制定的劳工疾病保险法规定某些行业中工资少于限额的工人应强制加入医疗保险基金会,基金会强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应缴纳的基金,这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1884年又颁布《劳工伤害保险法》,1889年颁布《残废和老年保险法》。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一时间成为各国仿效立法的楷模。‎ ‎——摘自史探径《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起源和发展》‎ ‎《外国法译评》1999年02期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启动。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公费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1951年初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使劳保医疗制度得以建立。随着土地革命的结束,农村互助合作风起云涌,不少地方由群众自愿筹资成立了保健所、医疗所等医疗互助组织。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高级农村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合作社的社员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医疗给予了明确规定。不久,全国普遍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 ‎——摘王晓玲《中国医疗市场政府 管制的历史演进及制度反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徳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徳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中提供的时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归纳;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从形式、推广实施等方面归纳特点。第(2)第一小问类型,根据材料二“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1953年1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正的决定》”和“全国普遍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具有互助互济性质的农村合作医疗”得出;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社会保障的措施及效果,从二者的社会制度、具体的措施有所不同及共同作用方面评价。‎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造成了贫困、疾病、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自上而下的统一道路使德国阶级关系复杂,工人阶级和工人政党的斗争催生了社会保障立法;进步的社会理论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特点:强制推行、立法保障;普遍共享、互济互利。(任答1点即可)‎ ‎(2)类型: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评价:德国与中国的社会保险立法虽然处于不同阶段,社会制度和发展程度也不同,但两国的社会保险立法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一项文明立法,在保护劳动者和公民权利,安定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