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高三语文期末检测题(石景山区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t.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8.1高三语文期末检测题(石景山区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1高三语文期末检测题(石景山区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石景山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 ‎ 语 文 2018.01‎ 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5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请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持续时间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几分钟。这样的特征使得在目前观测条件下,不仅是中国,即使是世界发达国家,对于强对流天气信息的捕捉也还不够全面。‎ ‎2012年7月21日的北京,暴雨肆虐,雨量历史罕见。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灾害发生后有民众质疑,北京市气象局预报的是暴雨,平均大约100毫米。但实际降雨级别远远超过预报程度,高达190毫米。事后有专家表示,气象部门在此次特大暴雨的预报服务过程中,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同时专家也回应了质疑:气象部门预报的是暴雨,但是没想到此次雨势猛烈而集中。而且北京当地有很多因素(如三面环山的地形)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天气的影响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到气象预报。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预报员做出天气预测非常困难。记者在采访时也注意到,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世界性问题。在我国,天气预报中的 ① 预报准确率超过80%,而 ② 预报准确率则在20%左右。‎ 对近年发生的极端天气灾害,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气象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这些说法都不是由气象部门发布的。我国的气象观测网络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建立完善的,很难与百年甚至千年以前的观测资料进行比较,而通过推算的方式得出的更早之前的数据也并不完全准确,气象部门通常的表述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夸大灾害有可能是媒体的误读,或是某些人受利益 ③ 造成的。面对气象灾害,气象部门会用科学技术来预报分析,全社会也应该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由于导致强对流天气的系统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很难被常规气象观测网 ④ 到,因此非常规观测资料及其融合同化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资料是进行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的主要资料基础。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在攻克强对流天气预报这一世界性难题上,气象工作者正努力探索。‎ ‎ (取材于许腾飞、吴越、贾敏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不属于强对流天气典型特征的一项是(2分) ‎ A.局地性强 B.移动速度快 C.持续时间长 D.影响强度大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 ①②③④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定性 定量 驱动 捕捉   B.定性 定量 推动 观察 C.定量 定性 推动 观察   D.定量 定性 驱动 捕捉 ‎3.关于“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说法不科学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气象观测网络还不完善 B.观测资料不具有可比性 C.推算出的数据不尽准确 D.媒体为逐利而有意曲解 材料二 天气雷达属于主动式微波大气遥感设备,与气象自动站和卫星相比,天气雷达是监测强对流天气最有效的手段。越强的对流天气发展速度越快,空间尺度越小,对监测设备的时空分辨率要求越高。我国气象自动站已经很密集,但仍不足以观测强对流天气过程。而且自动站观测到的是一个点,而对流天气系统是三维的。卫星监测范围虽然比雷达更广,但其观测数据空间分辨率较低,而雷达可达1000米。卫星对于对流云上部的监测较为有效,雷达则不仅可以观测对流系统的底部、中部、上部,还可以观测系统内的风场及强度。目前,我国在网天气雷达数据每6分钟更新一次,大大增强了对强对流天气系统的探测和预警能力,为开展短时灾害性天气系统及洪涝灾害的监测、预警和精细化短临预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波段,气象雷达可以分为K波段雷达、X波段雷达、C波段雷达、S波段雷达和L波段雷达。各种波段雷达探测大气目标的性能和其工作波长密切相关,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C、S和X波段雷达被称作天气雷达。‎ 与常规天气雷达相比,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增加了一项新技能——捕捉风场信息。它能有效地监测和预报热带气旋、风切变等灾害天气,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进行有效监测,对降雨进行较准确估测。S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显著增强对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降水预报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实现降水预报的定点、定量、定时。X波段天气雷达技术优势并不明显,但在我国天气雷达发展早期,对于提前云雨监测时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由于X波段天气雷达造价低,气象部门也常利用它进行强对流天气系统的补充观测。‎ 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已全部升级为能够监测降水粒子相态的双偏振雷达,我国北京、上海等地也正在进行相同雷达的业务升级试点。另外,我国自主研发的相控阵天气雷达也已投入使用,对与大风有关的对流系统的监测预警效果显著提升,有望成为下一代天气雷达。‎ ‎ (取材于《中国气象报》的有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天气雷达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有效监测强对流天气 B.监测范围更广 C.监测精度更高 D.其功能和波长密切相关 ‎5.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天气雷达作用的一项是(3分)‎ A.防微杜渐 B.防患未然 C.杜绝后患 D.居安思危 ‎6.不同波段的天气雷达协同作战,如果用诗文来描述这一情况,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材料三 天气预报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预报、描述性预报向数字化、网格化预报的变化。我国气象部门原来发布的城镇天气预报,内容只包括2400多个城镇的天气现象、高低温和风速风向预报,频次也只是一天三次,预报的时间精度和空间精度不够高。2012年,国家气象中心推出了大城市精细化预报,每6小时开展一次预报,降水量预报到毫米,但依然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于是,“网格预报”这一概念被引入到精细化预报业务中。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我们可以把全国分解成若干5公里见方甚至1公里见方的网格,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会有所差异,而公众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个网格中。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拿北京来说,原来的预报只是以南郊观象台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要素来代表全市的天气情况,而借助网格化预报,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网格的天气情况可以精细地得到反映。‎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程度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每天以更高频次更新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预报。公众随时随地都能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未来的气温、降水、风速风向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2017年6月21日到24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达92毫米。但几乎同时收到预警的人,身边的暴雨却并未同时抵达。21日晚,河北、天津、北京南部率先降雨;22日深夜,暴雨才终于降临北京大部地区。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天气预报是准确的,但天气预报与公众的需求和感受并没有完全契合。与公众的需求和感受相契合,正是智能网格预报业务要解决的问题。‎ 智能网格预报的初步目标是把全国分成5公里见方的网格,在这个基础上每隔1小时更新一次结果,如果遇到重大天气过程,更新的频率还会提高。未来,身在北京任一角落,都可以得到所处5公里网格范围内的天气预报。在北京南部的某个“网格”里,和在北京北部甚至距离不远的西南部、东南部某个“网格”里收到的天气预报是不一样的。‎ 随着网格预报的发展,气象信息的内容会越来越全面、丰富。中央气象台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基础产品提供给各级气象部门。各级气象部门再结合基于位置的网络、移动终端等服务手段,为公众提供距离最近、最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产品。‎ ‎(取材于宗志平、薛峰等的相关文章)‎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网格化预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是更契合需求的“多点化”天气预报 B.其精细度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C.便于公众随时随地了解多种天气信息 D.难以解决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难题 ‎8.为了应对强对流天气,提升未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社会各界应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概述。(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 ‎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时期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王之氓社稷也 氓:通“泯”,灭,死。‎ B.则臣离上而下比周 比:接近,勾结 C.家务相益 务:任务,事务 D.而信下为之也 信:放任,听凭 ‎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而齐以亡 以毁为罚也 B.此亡之本也 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 C.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 则上尊而不侵 D.比周以相为也 大臣务相尊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 ‎ ‎(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 B.今若以誉进能 现在如果按名声选用人才 C.故忠臣危死于非罪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因此忠臣遭遇危难而死,这不是罪过 D.巧匠目意中绳 ‎ ‎ 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度”意指国家治理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于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14.文中韩非子围绕“以法治国”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你认为他的治国理念有哪些可取与不可取之处?请分别列出并简述理由。(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离亭燕 ‎ 张昪【1】‎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2】。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1】张昪(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2】低亚:低垂。‎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先对金陵景物作一番鸟瞰,概括地写出了疏朗清丽的山水之美。‎ B.水草丛中隐现的茅舍展现了世俗的生活,为下阕诗人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C.客帆高挂,酒旗低垂,云烟弥漫,作者伤秋悲老的寂寞与孤独溢于言表。‎ D.“六朝兴废”“渔樵闲话”两句,作者发思古之幽情,透露出内心的隐忧。‎ ‎16.本词结尾“寒日无言西下”一句,以引人遐想的画面作结。下列各诗的结尾方式与此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王维《竹里馆》)‎ 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张昪《离亭燕》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都借秋景抒情,二者描绘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同是描写秋景,张昪描绘的是秋日黄昏,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则着力描写月夜秋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可谓各尽其妙。‎ ‎②同是写金陵风物,杜牧的《泊秦淮》则着意于讽刺,其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 ‎③同为怀古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长于用典,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又如“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徜徉孔林 赵汀生 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 ‎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  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  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物。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雅”,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 ‎  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表明这里是不允许烧香照烛的。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  孔子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后来演化为儒教的儒家学派,极大地弘扬和提升了中国文化,还在于他倡导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其“救世”的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当今世界所瞩目。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出口的并不多,被外国人所推崇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格局下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孔子以“仁”为本、以“爱人”为内核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及“有教无类”的平等理念,无疑是一剂构建和谐世界的良方。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后还在引导着世界潮流,其对人类影响的恒久性令人叹服。‎ ‎  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抑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 ‎  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 ‎  枯树上鹭鸶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牌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为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政治不怎么清明时,确实不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 ‎  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度。换一句话说,孔学儒教使中华文化深厚而精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正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化把太多心思用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轻视了对物质文明的推进。这显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无论如何,孔子终归是圣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终究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  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 ‎  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 ‎19.下列对文中黑体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立:“伫”读chù,“伫立”意为长时间地站立。‎ B.折戟:“戟”读jǐ,“折戟”用来形容失败惨重。‎ C.不一而足:在文中指孔子许多后人担任文官,无法列举齐全。‎ D.之乎者也:全由文言虚词组成,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孔林“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暗示此处更契合孔子的精神气质。‎ B.对妇人出租自行车的描写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和浮躁。‎ C.由孔尚任墓葬引发的联想传递出作者对文人命运被权贵操控的痛惜之情。‎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D.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工”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无关系。‎ ‎21.请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22.文中3次写到鹭鸶,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23.在“徜徉孔林”的过程中,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6分)‎ ‎24.孔子倡导以“仁”为本,下列人物的行为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一项是(3分)‎ A.《边城》中老船夫用过渡人强塞的钱备下草烟和茶叶,茶水供过渡人随意饮用,草烟慷慨赠与需要的人。‎ B.《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惩违规者,并以身作则,树立了威权。‎ C.《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县立高中读书时,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曾经当众羞辱他的同学侯玉英。‎ D.《红岩》中的黄以声将军在监狱艰苦的环境中,尽心尽力教“小萝卜头”识字、读书,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徜徉孔林》中作者提到: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的传统与近代中国科学技术 落后有很强的关联度。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 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 ‎②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扶”,在文学经典中,次要人物也往往呈现出别样的色彩,‎ 令人难忘。请从船总顺顺、王满银、假洋鬼子、尤三姐和薛蟠几个人物中选择一位,‎ 描绘最能突出其特点的一个场景。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③请以“最美”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你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感 受。要求:从《红岩》《老人与海》《红楼梦》《边城》中选材立意,可选一部,也可 选多部;主题明确,有感染力。‎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论语•子路》篇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句。你对这则语录有怎样 的认识和思考?请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请以“昔日重来”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有描写。‎ 石景山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 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C 2.A 3.D 4.B 5.B 6.C 7.D ‎8.【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气象部门:利用智能网格预报等技术,提供契合公众需求的气象服务和产品。②科研人员:持续研发准确预报天气的新技术。③媒体:立场客观,准确报道。④民众: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态度,理性接受信息。(答出1点得2分,最多得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C 10.A 11.C ‎ ‎1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4分)②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2分)‎ ‎13.B ‎14.【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可取之处及理由:①国家治理应以法律为准绳,选拔和评价官员均应有明确标准。这样能够使官员专注于本职工作,提高行政体系的效率。②执行法律要客观公正。这样能够制止恶行,保证社会稳定。(答出1点得2分,共4分)‎ 不可取之处及理由:着眼于维护统治者权威,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因为法制不仅应该维护公平正义,也需要保障人权和自由。(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C 16.D ‎17.【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①景象之异:《天净沙•秋思》写秋日黄昏满目凄凉的萧瑟景象;《离亭燕》写明净而爽朗的秋江晚照。(每点1分)②抒情之异:《天净沙•秋思》抒发离家漂泊的旅人思归不得的凄苦心境;《离亭燕》抒发作者对国运的忧思与无奈。(每点1分)。③结合具体诗句作答,每诗1分。‎ ‎18.【答案及评分标准】①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江犹唱后庭花 ③人道寄奴曾住 封狼居胥 (每句1分,共6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A 20.B ‎21.【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献花祭拜孔子比作让孔子穿上西装,突出了在此处采用这一现代祭拜方式的不得体。这种方式略显浮躁,与孔子厚重的人格魅力、博大的文化境界不匹配,不如伫立在墓前默默感受孔子精神,表达缅怀与敬意。(4分)‎ ‎2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以羽毛洁白、身姿高雅的鹭鸶赋予孔林这片墓葬朴素的生机,与鸦影绰绰、灰暗死寂的孔庙形成对比。暗示孔林更多保留了孔子的生命气息。②以“鹭鸶的轮廓已快被夜幕吞噬”营造了黄昏时分的凄清氛围,为下文孔尚任的遭遇做铺垫。③由鹭鸶悄悄地落下呼应上文,烘托出孔林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孔子的敬意,借此引出了不要惊扰圣人的题旨。(每点2分,共6分)‎ ‎23.【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孔子墓保持了固有的朴素面貌,更符合作者认同的孔子形象。②孔伋墓与孔鲤墓的鲜明对比,表明国人并未摆脱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③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对人类有恒久的影响。④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收获内心的安宁,远离喧嚣浮躁。⑤中国古代文人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令人慨叹。⑥应该客观、全面、历史地看待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⑦由衷地表达了对孔子的缅怀与敬意。(答出1点得1分,最多得6分)‎ ‎24.B ‎【文言文阅读《有度》译文】 ‎ ‎  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大,也不可能永远衰弱。君主依法办事,国家就强大;君主不依法办事,国家就衰弱。楚庄王曾并吞二十六个国家,开拓三千里疆域;楚庄王抛下国家死亡之后,楚国便随之衰弱。齐桓公吞并了三十个国家,开辟了三千里疆土;齐桓公死后,齐国因此衰弱。燕襄王以黄河作为国界,以蓟城为国都,攻破了齐国,消灭了中山国,得到燕国支持的国家威望就重,没有燕国支持的国家威望就轻;燕襄王死后,燕国也因此衰弱。魏安釐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回了河东魏国的故地;攻占了韩国的管地,又在淇水下游取胜;魏国的军队遍布天下,威风传遍中原文明的国家;魏安釐王死后,魏国随之衰弱。所以有了楚庄王、齐桓公,楚、齐就可以称霸;有了燕襄王、魏安釐王,燕、魏就可以强盛。如今这些国家都衰败了,是因为群臣官吏都去干那些使国家动荡而不是使国家安定的事情。这些国家本已经混乱衰弱了,他们的群臣又都丢掉国法而营私舞弊,这好比背着干柴去救火,国家会更加混乱和衰弱。‎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国家能够除掉奸邪谋私之行而遵循国家法令的,老百姓就能安宁并且国家就能安定;能杜绝图谋私利的行为而实行国家法令的,军队就会强大而敌人相对弱小。所以明察得失又有法度的规定,用来驾驭群臣,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可能被臣下欺诈;明察得失而又以法度作为标准以了解远方的事情,那么君主就不可能被天下轻重颠倒的事所欺骗。现在如果按声誉选用人才,那么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紧密勾结;如果根据朋党的关系来推荐官员,那么老百姓就会致力于结党勾结而不求依法办事。以虚假的名声为依据奖赏,以诽谤的流言作为依据施行处罚,那么喜欢奖赏而厌恶处罚的人,就会丢掉国家法定的职责,玩弄个人手段,互相包庇利用。因此忠臣无罪却遭遇危难而死,奸邪之臣没有功劳却坐享安乐利益。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本原因。如果像这样,群臣就会废弃法度而设法捞取个人权势,不把国家的法令当回事了。屡次进出奸臣的家门,一次也不到君主的朝廷去;天天想着自己的好处,一点也不考虑君主国家的利益。君主的下属官吏虽然很多,但都不是朝廷所需用来尊崇君主的;各种官员虽然一应俱全,但却不是君主所需用来承担国家大事的。所以下臣我说:衰亡的国家朝廷中没有人。朝廷里没有人,不是朝廷中的臣子少了;私家致力于互谋私利,不致力于富强国家;大臣们致力于相互推崇,不致力于尊崇君主;小臣们拿国家的俸禄去培养私交,不把官员职责当回事。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君主在上面不依法决断政事,而听凭下面的大臣胡作非为。所以圣明的君主用法制来选拔人才,不凭自己的意愿来用人;按法制来考核臣下的功绩,而不靠自己的主观来推测。有才能的人不被埋没,坏人坏事无从掩饰,徒有虚名的人不能进用,遭受诽谤的人不被免职,那么君主就能明辨臣下的功过是非而国家就容易治理,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 所以说:高明的木匠用肉眼测度木材也合乎绳墨的标准,但首先一定要用规和矩作为标准;智慧极高的人虽很快就把事情做得合乎要求,但必须用先王的法制作依据。所以用法令来治国,就是用法令作为标准衡量事物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绳墨不迁就曲木。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争辩。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所以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下面的奸邪,治理混乱而判断谬误,统一人们的行为使其合乎规范,没有比法令更好的了。整治官吏而威慑民众,遏止过于懈怠的行为,制止诈伪的发生,没有比刑罚更顶用的了。刑罚严厉,臣下就不敢凭地位高轻视地位低的人;法令严明,君主就能受到尊崇而不受侵犯。君主得到尊崇而不被侵犯,那么君主就会强势而掌握治国的要领,所以先王把法令看得很重并将它传下来。君主如果放弃法制而用私意办事,那君臣就没有区别了。‎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 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6.(50分)‎ 第①题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突出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第②题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描写充分、细节典型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二类卷 ‎(33—41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描写较充分、细节能表现主题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三类卷 ‎(25—32分)‎ 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描写不充分、细节较少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四类卷 ‎(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没有描写、没有细节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4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没有抄写题目,扣2分。错别字3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 高三语文试卷 第15页(共10页)‎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