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辽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 史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湖南中学月考)《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2.(2019湖北省孝感市应城一中联考)早期社会主义者相信能说服特权者为了大众而放弃自己的权力,鼓励工人组成工会,以便穷苦人之间能够自助,终结不公正的制度。据此可知,早期社会主义者 A.看到工人阶级主体意识觉醒 B.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抨击 C.其改造社会的方案不切实际 D.承认工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3.(2018北京朝阳区中学月考)下图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幅漫画。根据所学知识,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全世界的无产者站在岸边,在马克思的指引下,准备登上标志着他们的要求的船。‎ A.马克思领导着第一国际 B.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主流 C.无产阶级要求暴力夺权 D.工人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4.(2018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阶段性检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西方引发了一股“马克思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这一现象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A.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 C.必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大力提高经济的国有化程度 ‎5.(2019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A.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D.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 ‎6.(2018思南中学月考)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交通工具和武器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重大 ‎7.(2018广东省汕头市)据1844年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1:46(即平均每46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 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 ‎8.(2018乐山市高中)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宣言》修正观点的依据是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德国立宪政体的完善 C.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D.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 ‎9.(2018安徽省江淮十校联考)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 A.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 D.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10.(2018太原五中月考)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11.(2018东桓中学月考)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12.(2018扬州中学月考)“十年文革不讲法制,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1980年邓小平提议修改宪法。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学者称“八二宪法”是建国后“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该学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13.(2018高考专题)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项目合计约20000个,投资额约110亿美元,年平均项目约3000个,金额约18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B.对“一国两制”构想达成共识 C.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D.对“坚持一个中国”达成共识 ‎14.(2018扬州中学月考)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15.(2018山西省康杰中学月考)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A.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 ‎16.(2018安阳中学月考)“一国两制”构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 A.都是伟大历史人物提出的 B.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C.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D.都是为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 ‎17.(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 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93%下降到28.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 A.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B.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18.(2018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月考)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19.(2018辽宁实验中学月考)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立法权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与之前相比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0.(2018辽宁中学月考)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 企业(个)‎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1735‎ ‎57.30‎ ‎13.90‎ ‎54.60‎ ‎1992‎ ‎6430‎ ‎270.60‎ ‎55.43‎ ‎298.70‎ ‎1993‎ ‎10945‎ ‎70.20‎ ‎99.03‎ ‎79.90‎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21.(2018唐县三中月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22.(2018安康中学月考)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 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B.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 C.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 ‎23.(2018山东中学联考)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 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 乡镇、市 ‎1998~1999年 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 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 ‎100‎ ‎2001~2002年 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 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 ‎2003~2004年 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 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 ‎143‎ ‎2005~2008年 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 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 ‎7‎ 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 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 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 ‎24.(2018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历史下表为近代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此可知 A.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 B.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治受到挫折 C.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 D.知识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量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25.(2018遂宁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 《唐律疏议·名例》在其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春秋阴阳相须而成者也。”从概念上讲,“德礼”是儒家的,“刑罚”是法家的,“昏晓春秋阴阳”是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自西汉以降中国法律发展到唐代逐渐“臻于完善”,并成为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法律原理结构(如下图示)。中华法系强调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趣的是,罗马法系也多次出现“自然界”一词,这似乎提醒我们,两者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系的原理及哲学》‎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以习惯法为基础,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等条款,这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孟子说:杀人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蒙古人带有原始草原部落的传统入主中原,因此元朝法律还有,子殴死杀父仇人,不但无罪,还能得到仇家五十两丧葬费的赔偿。‎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方法律的相同点。(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分)‎ ‎26.(2018上饶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 时间 事件 ‎17-18世纪 清朝处于鼎盛时期;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19世纪中后期 两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1900-1949年 清政府时期:签订《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政府时期:签订“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抗日战争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十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社会兴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8年以来 实施改革开放,陆续开放一些沿海城市;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据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对外政策的历史变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7.(2018河南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日本全面侵华后尽管国民政府一再积极寻求援助,美国依然采取了中立和不干涉的政策,双方关系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被迫卷入,共同的敌人使双方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盟友,中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对国民政府的援助和支持,美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 ‎——摘编自董岩《论抗日战争时期影响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因素》‎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越南战争时期,是中美关系发生重大的时期。中国援越抗美,中美之间自朝鲜战争后以间接方式进行了又一场军事较量。但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中美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双方以务实的态度去处理国际问题,共同的国家安全利益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提供了现实基础。‎ ‎——摘编自黄英、王珊珊《越南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 中美关系的发展虽然曲折,但却拥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共同点,中美整体关系将趋于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世界上的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即便是面对中美关系的暖春期,中国政府也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免受美国的牵制。而面对中美之间的矛盾,我们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对方的理解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摘编自《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7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简析中美关系的现状,并概括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态度。(9分)‎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 史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学说,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可知通过这些实践使马克思分析到阶级斗争理论的成因,符合题意的是B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C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解析】据材料可知,早期社会主义者意图说服特权者主动放弃特权,分析可知这种改造社会的方案具有空想性,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可知,早期社会主义者希望通过特权者自愿放弃权利,工人自助,从而终结不公正制度,并未看到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主体意识的觉醒;B选项错误,据材料“终结不公正的制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早期社会主义者同样批判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推翻要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并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据材料可知早期社会主义者并未承认工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3.【解析】根据题意此漫画的时间为19世纪末期,可以判断出A项错误。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1876年第一国际就已经解散;马克思主义指引无产阶级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从漫画内容并不能看出无产阶级要求暴力夺权,所以C项错误;根据“全世界的无产者站在岸边,在马克思的指引下,准备登上标志着他们的要求的船。”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并且工人阶级的要求得到了满足,所以可以得出工人运动推动社会变革的结论,所以D项正确。‎ ‎【答案】D ‎4.【解析】西方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西方国家开始研究马克思,并到马克思的理论中去寻找解决的借鉴,恰恰说明经济危机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克服,故选B;‎ 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都是属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模式或者手段,但未必一定适合西方国家,也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缓解危机的手段,但不是根据题意能推论出的必然结论,故排除C。‎ ‎【答案】B ‎5.【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扩大,对《共产党宣言》的需求就越增长,越需要《共产党宣言》对工人运动进行指导,这说明了《共产党宣言》为社会主义运动提高了思想武器,D项正确。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来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会议上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的口号,排除B。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6.【解析】从材料内容可判断《全球通史》旨在强调《独立宣言》和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共产党宣言》对世界的影响。《独立宣言》和《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理性主义,它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共产党宣言》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材料主旨是说全世界既可以感受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进步,也同样可以感受到思想的进步,这是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才可以做到的,所以答案选A项。BCD都只说到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故排除。‎ ‎【答案】A ‎7.【解析】英国工业城市死亡率较高说明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恶劣,阶级矛盾尖锐,这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故选A;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逐渐放弃黑奴贸易,排除B;材料现象根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牺牲环境,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英国不适当的医疗政策,排除D。‎ ‎【答案】A ‎8.【解析】由“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工人阶级不能简单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1848年以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使修改者认为1848年版本的一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故A项正确;德国立宪政体的是否完善、英国议会制度、世界市场体系均与《共产党宣言》的修改无关,故BCD项排除。‎ ‎【答案】A ‎9.【解析】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矛盾激化,面对此种情况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1832 年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是二战之后的事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可知马克思认为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排除C。所以选D ‎【答案】D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圣西门思想是典型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其实“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说是空想,并不是因为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也不是因为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而是因为该学说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对社会主义缺乏一个理性的、完整的、系统的认识,所以说,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只可能是选项C。‎ ‎【答案】C ‎12.【解析】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新时期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驾护航,为此对1954年的宪法进行修订,产生了修订的1982年宪法,故C项正确;“八二宪法”主要是为改革开放服务,五四宪法主要是三大改造服务,二者的性质并不是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B项错误;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D项错误。‎ ‎【答案】C ‎13.【解析】结合材料中时间特征“从1992年到1997年”,联系教材内容可知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对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故D项正确;A项出现在197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1987年解除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D ‎14.【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可以看出周恩来不主张联邦制,联邦制会增加民族纠纷,故D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排除A;题干没有提及文化的交流,排除C;题干没有 提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B。‎ ‎【答案】D ‎15.【解析】材料中对民主主体的定义上是包含资产阶级的,这说明在当时中国的民主具有很宽广的范围,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在此时是被团结的对象;C选项与事实相悖;D选项错在本题与政治协商无关。‎ ‎【答案】A ‎16.【解析】“工农武装割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的构想尊重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两者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故答案为B项。A、D项并非内在一致性的表现,排除;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 ‎【答案】B ‎17.【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史实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后取得了显著地成效,这也表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逐渐完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C选项错在“观念”上;D选项错误,与题意相悖。‎ ‎【答案】A ‎18.【解析】从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来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临时约法》没有能够成为现实,是因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民主政治取得成果的前提,故答案为B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建设与阶级斗争关系不大、不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结果,排除AC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借鉴吸收欧美民主的精华,排除D项。‎ ‎【答案】B ‎19.【解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结束,只能转变为变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故C正确;《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立法机关,A错误;政协各党派是参政党,B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错误。‎ ‎【答案】C ‎20.【解析】由题干中的表格看,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在1992年和1993年都大大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九二共识的达成,故B项正确;‎ A中的“一国两制”方针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排除;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于1987年,故C项排除;海峡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年,故D项排除。‎ ‎【答案】B ‎21.【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可知,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都是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的政策,故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故C项正确;搁置分歧,适用于领土和主权的争端,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独立自主与国家主权相关,与民族自治区等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平等共繁荣,不符合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故D项错误。‎ ‎【答案】C ‎22.【解析】数轴显示文革时期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最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有关法律文献增长速度最快,说明我国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故B项正确;数轴体现出民主政治法制化,并不能说明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故A项错误;以法治国的正式确立是1992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故C项错误;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属于民间选举形式,故D项错误。‎ ‎【答案】B ‎23.【解析】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从直接选举的乡镇数量来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24.【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期间,民主党派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故可知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A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没有体现民主政治受到挫折,排除B。表格信息没有涉及重庆与其他地方民主程度的比较,故无法推断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排除C。表格信息中没有涉及各民主党派成员的来源,故无法推断知识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量,排除D。‎ ‎【答案】A 第II卷 ‎25.(18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儒家的……法家的……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德主刑辅、儒法道的融合、逐步完善、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 ‎(2)本题根据材料二“以习惯法为基础,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等条款,这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可从强调“自然”、有习惯法的痕迹等方面指出中西方法律的相同点。 ‎ ‎(3)本题据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即可从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的角度回答这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再从年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史实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答案】‎ ‎(1)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儒、法、道三家思想的融合;逐步完善;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 ‎(2)都强调“自然”;都有习惯法的痕迹(“同态复仇”)。‎ ‎(3)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 实践:1982年通过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入宪法。‎ ‎26.(15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对外政策的演变。从统计表的17-18世纪、1900-1949年和1978年以来三个时间段的文字信息可提取出“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实后盾”这一论题。再结合表格中的信息和中国近现代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阐述论题。‎ ‎【答案】‎ 示例论题: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实后盾。‎ 阐述:一战后中国虽作为战胜国,但由于中国国力薄弱,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二战时期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薄弱,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要求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等。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成功收回香港和澳门。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上中国越来越具有话语权。总而言之,弱国无外交,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推动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7.(19分)‎ ‎【解析】‎ ‎(1)因素:根据“国民政府一再积极寻求援助”得出国民政府的积极争取;根据“共同的敌人使双方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盟友”得出日本成为中美共同的敌人。‎ ‎(2)变化:根据“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越南战争时期,是中美关系发生重大的时期”,结合所学得出,由对抗走向缓和。‎ 原因:根据“双方以务实的态度去处理国际问题,共同的国家安全利益为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提供了现实基础”分析得出务实的态度,共同的国家安全利益。‎ ‎(3)现状:根据“中美关系的发展虽然曲折,但却拥有越来越多的利益共同点,中美整体关系将趋于健康稳定的发展”得出中美关系出现曲折反复,但总体是健康稳定的发展。‎ 态度:根据“世界上的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得出强调国家利益;根据“中国政府也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得出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对中美之间的矛盾,我们则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对方的理解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得出正确处理两国的矛盾。‎ ‎【答案】‎ ‎(1)因素:国民政府的积极争取;日本成为中美共同的敌人。‎ ‎(2)变化:由对抗走向缓和。‎ 原因:务实的态度;共同的国家安全利益。‎ ‎(3)现状:中美关系出现曲折反复,但总体是健康稳定的发展。‎ 态度:强调国家利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正确处理两国的矛盾。‎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