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提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2.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几千年的中 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工商食官”满足了社会需要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顽强抵制 C.农民贫困难以形成有效需求 D.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强力实行 ‎3.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 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 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 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 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 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 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 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 ‎5.新文化运动期间,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反映了(  )‎ ‎ A.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 B.胡适思想方面守旧落后 ‎ C.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 D.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 ‎6.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理学) 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理学 ‎ A.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B.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7.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 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 C. 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 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8.西汉海昏候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这种现象说明 ‎ A. 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 B. 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 ‎ C. 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 D. 《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 ‎9.梁启超、唐才常等在要求学生“熟读《噩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等书”之后,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这一做法意在 A.革除传统儒学教育的弊端 B.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 C.增强学生的政治民主认知 D.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 ‎10.陈独秀认为:“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世界上绝没有“空间上人人必由之道,时间上万代不易之宗”。陈独秀意在 A. 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 B. 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 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D. 说明中外思想的相通性 ‎11.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下列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体现了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 ‎12‎ ‎.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13.《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C.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14.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A. 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 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 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 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15.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 A. 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 B. 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 C. 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16.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 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17.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 A.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18. 江晓原在《科学史十五讲》中写道:“明代中国数学的发展表现得非常特殊。一方面,对理论数学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甚至连宋元时期已经取得的成果也逐渐被人遗忘;另一方面,实用数学的普及程度超越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对这一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明代实用数学的普及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 ‎ B. 明代理论数学的衰退与宋明理学的盛行有关 ‎ ‎ C. 明代数学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科技的普遍特征 D. 明代科举考试的改革促进了实用数学的普及 ‎19.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 月3‎ 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事情。这主要说明()‎ A.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 B.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 C.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 D.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 ‎20.以下是中国某些政治阶层在近代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作用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末明,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 ‎21.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 ‎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22.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23.达尔文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进化理论在科学领域之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在生物学等领域内的影响。以下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进化论成为马克思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B.进化论为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进化论为西方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武器 D.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4. 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这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弊端,并对之进行了剖析和强烈批判。下列作品属于这一风格的是 ‎ A. 《悲惨世界》 B. 《红与黑》 C. 《海燕》D. 《百年孤独》‎ ‎25.下图是法国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1841-1895年)借助了当 ‎ 时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创作的《少女与狗》。‎ ‎ 这幅画 ‎ A. 捕捉了光和色之下的瞬间情态 ‎ ‎ B. 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心灰意冷 C. 强调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表现 ‎ D. 刻画了法兰西民族的现实生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25题22分,26题18分。)‎ ‎26.(22分)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父亲得知后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启蒙学者主张人的理性是检验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否认现在的一切外界权威,把封建的政治制度、宗教、传统的理论,都押上理性的法庭,使它们受到无情的批判。理性论者认为,以往的历史是谬误和偏见的统治,现在,应该抛弃一切违背人类理性的东西,根据他们发现的理性原则重新建立社会制度。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性的王国”。在对理性内容理解上有相同点,他们都认为封建专制、等级特权、宗教迷信是违背理性的,而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和科学则是符合理性的。——《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最初的表现形式,并写出一位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27.(18分).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 CBADD 6-10 AAACA 11-15 DDBCD 16-20 DADDD 21-25 BCCBA ‎26.(22分)‎ ‎(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共通: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27.(18分)‎ ‎(1)理念:①为政以德;②为国以礼。‎ 理由:①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②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 ‎(2)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其主要思想观点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观点有:将三纲五常与天理对应起来,“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哲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问题:①理学走向僵化;②思想文化专制。‎ 发展:①追求个性解放;②批判君主专制;③提倡工商皆本;④经世致用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