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市2017-2018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烟台市2017-2018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自主练习 高一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道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数九又称冬九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根据资料回答1~2题。‎ ‎1.“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里及移动方向是 A.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B.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C.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 D.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 ‎2.“数九”期间,我国北方 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 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D.日落时间不断延后 下图是四地6月22日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3~4题。‎ ‎ ‎ ‎ ‎ ‎ ‎ ‎ ‎ ‎ ‎ 北京时间 ‎3.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相同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4.当丁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中时区区时)是 A.5时 B.12时 C.20时 D.22时 右图中的M岛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读图回答5~6题。‎ ‎5. M岛地形雨主要分布在岛屿的 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6. M岛纬度较低,但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其原因最可能是 A.受信风影响 B.受西风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雾霾影响 湖陆风是在大气相对稳定情况下,沿湖地区在湖泊和险地之间形成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读某沿湖地区的湖陆风垂立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7.若图示时间为当地午时,则 A.①处气压低于③处 B.②处气压高于①处 C.③处气压高于④处 D.④处盛行上升气流 ‎8.湖陆风能使沿湖地区的 A.空气湿度下降 B.热岛效应增强 C,昼夜温差减小 D.大气污染加且 读下图完成9~10题。‎ ‎ ‎ ‎ ① ② ③ ④‎ ‎9.图中所示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主要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 ②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C.③主要分布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D. ④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右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冬季高效利用太阳能提升室内温度的房屋模型。读图完成11~13题。‎ ‎11.冬季的白天,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B.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C.暖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 D.冷气流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12.该同学设计的房屋模型能够提升室内温度所利用的地理知识是 A.气流辐合下沉 B.大气环流 C.气流辐合上升 D.热力环流成 ‎13.玻璃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空气流动 B.雨季及时排水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节约建造成本 读某地稳定风向受力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示意南半球近地面风向 B.该图所示为高空风 C. 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D. b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15. 高压位于o点的 A. 东南方向 B. 北方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中国北方每年冬季都需要供暖,每年此时,也随之进入“雾霾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6~17题。‎ ‎ ‎ ‎16.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 A.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反射 大气辐射 B.太阳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17.出现雾砚时,会导致 A. 甲增强 B. 乙减弱 C.丙增强 D.丁增强 读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 D.大气降水减少 ‎19.下列属于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 消除城市热岛效应 B.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D.缓解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回答20~21题。‎ ‎ ‎ ‎20.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温带草原带 ④温带荒漠带 ‎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1.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A. 垂直分异规律---气候 B. 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C.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热 D. 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图回答22~23题。‎ ‎ ‎ ‎22.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玄武岩 B.花岗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3.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最可能是 A.生物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 右图所示为某地12个月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各月的气温及降水量。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5.该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4道题,共50分。‎ ‎2.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区域内,写在试卷上答案不得分。‎ 二、综合题(共4个小题,50分)‎ ‎26.下图中,图一为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图二为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 ‎ ‎ 图一 图二 ‎(l)图二属于_____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图二中M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气流____________(上升或下沉),该气压带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形成的。(3分)‎ ‎(3)图二中a处是__________风带,与图一中____________处(甲乙丙丁)的风向一致。(2分)‎ ‎(4)根据图一中所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我国是_________季(季节)。在此时段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分)‎ A.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 B.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进入最佳时期 C.地中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7.(14分)下面左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 ‎ ‎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M处的岩石与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相一致;丁处为变质岩,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乙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其成为山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甲或乙)处地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图一中水循环②环节为_________________。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该环节在夏季输送量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8.(12分)图甲为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珠穆朗玛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 图甲 图乙 ‎(l)图甲中自然景观A→B→C→D→E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K表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图甲中表示自然带相同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____,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珠穆朗玛峰南坡自然带谱丰富,垂直地域分异明显,分析其原因。(4分)‎ ‎29.(11分)‎2017年12月24日全国各地出现大幅度降温.读该日2:00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 ‎ ‎(l)按气压状况分,A处为__________中心,该系统的形成切断了___________气压带。(2分)‎ ‎(2)按气流状况分,B处天气系统为___________,甲、乙两地中,天气晴朗的是_________地,气压将明显升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地。(3分)‎ ‎(3)杭州和北京两城市比较,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灾害性)天气。(4分)‎ ‎(4)图中的M点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2018学年度高一期末自主练习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D B B C D C B B B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D B D C D C D A B 二、综合题(共4个小题,50分)‎ ‎26.(13分)‎ ‎(1)南半球(2分) 风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2分) ‎ ‎(2)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 下沉(1分) 动力原因(1分)‎ ‎(3)西风(1分) 丁(1分)‎ ‎(4)冬季(2分) B(2分)‎ ‎27.(14分)‎ ‎(1)B(1分) 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2分)‎ ‎(2)向斜(1分)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分)‎ ‎(3)甲(1分) 甲处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结构稳定,不易积水(2分)‎ ‎(4)水汽输送(1分) 此季节盛行东南季风,水汽输送量大;台风频发,带来大量水汽。(4分)‎ ‎28.(12分)‎ ‎(1)从赤道到两极(1分);热量(1分)‎ ‎(2)温带荒漠带 (1分) 深居内陆,降水少(2分)‎ ‎(3)E F(1分)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分)‎ ‎(4)相对高度大;基带纬度低,温度高;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4分,答对两点即得4分)‎ ‎29.(11分)‎ ‎(1)高压 (1分) 副极地低压带(1分) ‎ ‎(2)气旋(锋面气旋)(1分) 乙(1分) 甲(1分)‎ ‎(3)北京(1分)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速大(2分) 寒潮 (1分) ‎ ‎(4)东北风(偏北风) (2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