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有答案重点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陕西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有答案重点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高三重点班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58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 )‎ A.一切生物都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 B.生物不是不变的,会发生变异 C.生物界现存的物种没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D.生存竞争的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2、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A.杂交水稻 B.青藏铁路的开通 C.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 D.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4、1937年在杭州落成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  )‎ A.华罗庚 B.苏步青 C.李四光 D.茅以升 ‎5、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6、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项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7、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 A.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D.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 ‎8、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科学家: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人物是( )‎ A.袁隆平 B.瓦特 C.爱迪生 D.达尔文 ‎9、20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中,正确的排序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10、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11、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入宇宙飞船是在( )‎ A、1980年月10月 B、1999年10月 C、2003年10月 D、2005年10月 ‎12、下列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 ‎① 中国科学院成立 ‎ ‎②《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 ‎ ‎③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④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13、下列对牛顿力学体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牛顿力学体系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 ‎ B.牛顿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C.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 D.牛顿力学体系不能适用于整个客观世界,相对论兴起后,应该否定 ‎14、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后来驱散这“两朵乌云”的重大科学发现是①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②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③玻尔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论 ④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 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 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 C.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 D.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16、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能够研制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②外国先进技术的运用 ‎③日益强大的国力的支撑 ④科技人才的刻苦攻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成果的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中近程导弹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 B. ③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建成 C. 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籼型杂交水稻问世 D. ⑤时期:人工结晶牛胰岛素合成、超级计算机诞生 ‎18、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评论说:“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其影响还要重大,这位先生把旧科学概念一起推翻。”材料中“旧科学概念”是指(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B.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D.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19、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A.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B.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D.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 ‎20、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http://www.zk5u.com/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1、“两弹一星”是指 ‎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 ‎22、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 A. 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 B.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3、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升空 ‎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24、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评论的是我国( )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 ‎25、1954年,毛泽东询问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  )‎ A.核武器虽然有很大威慑力,但中国不必有核武器 B.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 C.体现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D.中国当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 ‎26、超级计算机即高性能或巨型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标志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果是 ‎ A.“银河—Ⅰ号”问世 B.“银河—Ⅱ号”问世 ‎ C.1957年的第一台模拟式计算机 D.曙光2000机 ‎27、2008年3月29日,“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在中国北京大学世纪大讲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28、以下是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活动中的一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王珩  D.杨利伟 ‎29、2008年,中国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获颁“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后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下列有关他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他是科学家袁隆平,人称“杂交水稻之父”  ‎ ‎②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 ‎③他的成功启示人们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④他的成就进一步阐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42分)‎ ‎30、材料一 中国戏曲种类极为丰富,应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与发展,鼓励各种戏曲形式的自由竞赛,促成戏曲艺术的“百花齐放”。地方戏尤其是民间小戏,形式较简单活泼,容易反映现代生活,并且也容易为群众接受,应特别加以重视。今后各地戏曲改进工作应以对当地群众影响最大的剧种为主要改革与发展对象。(10分) ‎ ‎ ——周恩来《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951年5月5日) 材料二 1953年,郭沫若与范文澜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当时任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的陈伯达就此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表示要“百家争鸣”。 材料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不晓得是谁提出来的。人们要我写字,我就写了这两句话:“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的事实,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毛泽东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几个口号是怎样提出来的呢?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1)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最初分别是针对什么具体问题提出的?在材料三、四中有何发展? (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双百方针”的时代背景及主要目的。‎ ‎31、材料一: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10分)‎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 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请思考:‎ ‎(1) 60年代我国制定“两弹一星”科技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 ‎(2)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有那些新突破?我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维护世界的主要做法如何?‎ ‎32、材料1: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2: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材料3: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的时间 美国:7年零4月 前苏联:4年 英国:4年零7个月 中国:2年零8个月 请回答:(12分)‎ ‎(1)根据材料1的内容判断这是党中央为哪一试验发去的贺电?‎ ‎(2)材料2所指是哪一事件?简述这一事件的意义。‎ ‎(3)材料3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它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 “神舟6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达尔文认为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故答案为C。‎ ‎2、【答案】D ‎ ‎【解析】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的能力。中国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4、【答案】D ‎【解析】‎ ‎5、【答案】C ‎【解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宣告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6、【答案】C ‎【解析】题干中“东方红”隐喻“东方红一号”卫星。‎ ‎7、【答案】B ‎【解析】‎ ‎8、【答案】A ‎【解析】注意引文“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9、【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时间顺序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①是在1970年;②是在1983年;③是在1964年;④是在1973年。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D ‎【解析】爱因斯坦只是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但是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理论,因为该理论是当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的时候适用的一种理论,因此牛顿力学体系是相对论的一种特殊情况。牛顿提出的关于物体运动三大定律,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牛顿所创造的概念仍指导着今天的物理学思想。故答案为D。‎ ‎14、【答案】D ‎【解析】牛顿的经典力学对于高速,微观的物理现象无法作出解释,所以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危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出现,掀起了物理学革命。‎ ‎15、【答案】B ‎【解析】相对论是对经典力学的发展而非否定,C项错在“彻底解决”,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进入微观世界的是量子理论。故答案为B。‎ ‎16、【答案】 C ‎【解析】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和“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分别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客机和首列国产化时速300公里的列车,与外国先进技术关系不大。‎ ‎17、【答案】C ‎18、【答案】B ‎【解析】材料中“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是指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19、【答案】A ‎【解析】现代中国的科技进步,考查识记能力。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以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20、【答案】C ‎【解析】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C。‎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D ‎24、【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 ,A出现于1964年,B出现于1970年,D出现于1984年,而C出现于21世纪初,这与题中的“中 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苏联不愿意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它不愿意看到强大的中国威胁到自己在社会主义阵营的霸主地位,由此也可看到中国与苏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裂痕,那么中国要想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就要研制和拥有核武器。‎ ‎26、【答案】A ‎27、【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研究出杂交水稻。‎ ‎28、【答案】B ‎29、【答案】C ‎【解析】【相关知识】有关袁隆平的知识点,以及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整体成就。 ‎ ‎【解题思路】通过袁隆平的巨大声望和贡献,误导学生选择“中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这是个陷阱,必须要排除,从而提醒学生注意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二、 非选择题 ‎30、【答案】(1)问题:戏曲艺术改革工作和历史研究工作。 发展:“双百方针”成为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总体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时代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党和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的迫切任务;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强调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科学文化领域给予一定的创作自由。主要目的:总结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解析】第(1)问较为简单,从材料一、二的内容中即可直接提取。在材料三和四材料四中毛泽东正式提出并阐述了“双百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第(2)问关于时代背景的分析难度较大,因为需要运用到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识,回答时扣住1956年的主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论十大关系》发表,中共八大召开,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至于“主要目的”,从材料四当中的内 容概括回答即可。‎ ‎31、【答案】(1) 第一,党和政府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第二,“两弹一星”计划的重大成果。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第一枚中国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教师应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在核科学的发展中,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为人类造福的一贯立场。‎ ‎(2) 突破:中国在“两弹一星”之后,不断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上硕果累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神舟”5号飞天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举措:对核的研究应用于和平事业,如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并网发电,表明了中国一贯坚持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解析】‎ ‎32、【答案】(1)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00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 意义:①标志着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②是我国科技史上的又一个光辉里程碑。③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3)现象:中国核武器研制速度最短。‎ 原因:①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②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这是对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一个有力打击”可知应是原子弹试验成功;第(2)问要注意材料所说时间和走到欧洲,日本前面的成就;第(3)问要从材料中时间研制的长短得出结论。‎ ‎33、【答案】(1)国家:美国和苏联。国际格局:两极格局。‎ ‎(2)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政治,材料二侧重于经济。原因:材料一,从国内看,处于“文化大革 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从国际看,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二,从国内看,处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亦可)‎ ‎【解析】第(1)问中的“国家”可依据材料一中“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等信息进行判断,“国际格局”可联系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局势进行思考;第(2)问中的“侧重点”应联系材料一、二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等信息进行分析,“原因”应结合20世纪70年代和当今的国内外形势进行说明。‎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