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题组一 聚焦河南中考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10,1分)在这场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中,新中国领导人更坚定了加快国家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决心,随后新中国( )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C.制定了“863”计划
D.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
2.(2017河南,8,1分)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3.(2016河南,8,1分)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 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
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8
4.(2012河南,9,1分)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集体化 D.大包干
二、非选择题
5.(2013河南,23,2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图2所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2分)
题组二 模拟创新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开封一模)郑州火车站始建于1904年,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行包中转站之一。1953年郑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动工,1956年投入使用。与郑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时间有关的历史背景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运动
2.(2018安阳二模)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开幕词中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是指( )
A.制定了《共同纲领》
B.通过了“一五”计划
C.实行土地改革
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2018郑州二模)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大跃进”的推动
4.(2018平顶山一模)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
8
A.劳动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B.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
C.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D.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
5.(2018洛阳一模)下表是我国《1952—1957年国民经济比重表》。造成表中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组成部分
1952年所占比重
1957年所占比重
国营经济
19%
33%
合作社经济
1.5%
56%
公私合营经济
0.7%
8%
个体经济
71.8%
3%
资本主义经济
7%
1%以下
A.土地改革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6.(2018安阳一模)下图是1956年阳泉市公私合营贸易业同合商店的领息凭证。作为实物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金融股票投资
7.(2017平顶山一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社会主义创业时期涌现了许多模范人物和事迹。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王进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贡献巨大,被称为“铁人”
B.焦裕禄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C.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D.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8.(2017平顶山一模)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见下图)。“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不包括( )
8
A.当地自然资源丰富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D.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兴起
9.(2017安阳一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哪一次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2017平顶山三模)下图是小明同学列出的中国现代历史部分线索,在空白方框中应填写( )
A.“大跃进”运动 B.开国大典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1.(2017安阳一模)一位西方学者评价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这个国家正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迈进,在工业方面,这个国家作出的成就,超过了任何其他地方所能做到的一切”。这种难以置信的速度是由下列哪个因素促成的( )
A.“一五”计划的开展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2.(2017许昌一模)畅销书是指那些符合当下大众需求、受到社会大众欢迎且销售量出色的书籍。下列书目中,最有可能成为1957—1966年中国畅销书的是( )
A.《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 王铁人》
B.《邓小平文选》
C.《批林批孔文章汇编》
D.《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
二、非选择题
13.(2018安阳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材料三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8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的问题。他们所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指出现在我国工业化之路的特点。(1分)
14.(2017洛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824
859
911
1 029
1 069
年度增
长率(%)
21.4
4.2
6.1
13
3.9
材料二
1978—2012年间部分年份中国国民经济情况简表
年 份
1978
1990
1992
2000
2012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3 645
18 668
26 923
99 215
519 322
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
收入(元)
343
1 510
2 210
6 280
24 565
农村居民
家庭人均
134
686
1 023
2 253
7 917
8
纯收入(元)
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涉及的领域、人员和取得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在改革中获得进步,在开放中有了更大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总体状况。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3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加大力度的具体表现。(2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改革开放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1分)
答案精解精析
题组一 聚焦河南中考
一、选择题
1.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军事较量”指抗美援朝(1950—1953年)。1953年,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A项符合题意;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排除B项;198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排除C项;科技强军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D项。
2.B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电力、军工、机械工业、钢铁等重工业项目占据绝对优势。故选B。
3.C 1953—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干中武汉钢铁公司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正体现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的优势,故选C项。A项题干无法体现,排除;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D两项错误。
8
4.D 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采取成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走集体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大包干是1978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不能反映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历史事件,故应选D项。
二、非选择题
5.答案 (1)图1: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或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大跃进”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分)
图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改革开放时期)。(1分)
题组二 模拟创新预测
一、选择题
1.C 依据题干中“1953年郑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动工,1956年投入使用”,结合所学知识“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7年,可知与郑州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时间有关的历史背景是“一五”计划,C项正确。A项抗美援朝起止时间为1950—1953年,B项土地改革起止时间为1950—1952年,D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A、B、D三项。
2.D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这次里的“里程碑”指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D。
3.C 依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实际上已不存在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故选C。
4.C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C。
5.B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到1957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这主要是因为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故选B。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是1950—1952年,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C、D。
6.A 依据材料关键信息“1956年”“公私合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故选A。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金融股票投资都出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排除B、C、D。
7.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创业时期英雄模范人物有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袁隆平。故选C。
8.D 根据题干中“‘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在东北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不包括”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B、C不符合题意。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兴起于上海、广东等沿海城市或地区,故选D。
8
9.B 根据题干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未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农业合作化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故选B。
10.C 根据题干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故选C。
11.A 根据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工业方面,这个国家作出的成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实施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A。
12.A 根据题干中“1957—1966年中国畅销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模范人物,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3分)
(2)解决的问题: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企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说明的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3分)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之路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或者科技含量高带动的高效、环保的工业化之路。(符合题意即可,1分)
14.答案 (1)总体状况:国内生产总值稳步上升,保持良好的增长率。(1分)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2分)
(2)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对外开放: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1991年加入APEC;2001年承办APEC会议;2001年成功入世;等。(答案要涉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例,要体现中国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态度,任选一例即可,1分)
(3)共同因素:政府政策的及时调整;建立了与当时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制度;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