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中学2018-2019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扬州中学2018-2019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必修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年级期中检测卷 地 理 2018-11-12‎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图1是以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思乡诗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材所作的画卷,据此完成1-2题。‎ ‎1. 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A. 华北平原    B. 松嫩平原 C. 太湖平原 D. 宁夏平原 ‎2. 画卷中小桥、流水、民居等地理要素协调一致,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图1‎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开放性 D. 联系性 ‎  “有一种冷叫南方的冷……”每到冬季,便有不少南方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图2为“我国集中供暖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 图2所示两大区域 ‎ A. 以省级行政区界为分界线 B. 内部气候特征基本相同 C. 划分依据较为单一 D. 紧邻分界线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4. 集中供暖 A. 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B. 大气污染更加严重 图2‎ C. 电力供应更加紧张 ‎ D. 煤炭消耗逐年增加 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图3为不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 图中箭头甲表示的要素最不可能是 A. 资金 B. 产品 ‎ C. 劳动力 D. 技术 ‎6. 图示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最有可能造成 A. M地经济发展趋缓 ‎ B. N地环境质量下降 图3‎ C. M地能源更加短缺 ‎ D. N地就业压力加大 图4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7-8题。‎ 图4‎ ‎7.下列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区域年降水量总量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图5‎ 图5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 ‎9.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开垦土地、单产增加 B.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 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 ‎10.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农林牧综合治理 C.大力发展工业 D.扩大耕地面积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长度1 432公里)工程正式通水。图6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 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 D.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12. 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 图6‎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读“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 图7‎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图7‎ 图8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15-16题。‎ 图8‎ ‎15.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16. 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 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 C.从毁林到造林 D.禁止砍伐森林 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图9),回答17-18题。‎ 图9‎ ‎17.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A. 带走表土,降低土地生产力 ‎ B. 减少植被覆盖,使气候变干 ‎ C. 抬升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 ‎ ‎ D. 增加了当地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18.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图中修筑堤坝的直接作用是 A.平整土地 B.贮水拦沙 ‎ C.抽引水灌溉 D.发展多种经营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于2016年3月23日举行。此次会议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题。图10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城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河段最适合水能开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该流域开发利用过程中,最需加强国际合作的是 A.土地利用 B.水质保护 C.矿产开发 图10‎ D.科技创新 ‎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政府所在地由玉门老城迁往玉门市。图11为玉门地区位置和光伏风电配套电场景观图。读图回答21-22题。‎ 图12‎ 图11‎ ‎21.嘉峪关市和玉门市形成的共同条件是 A. 交通和地形 B. 水源和地形 C. 河流和气候 D. 矿产和交通 ‎22.近年来,玉门市尝试光伏发电与风电场配套建设,能够 A. 提高电力产量,全面替代石油 B. 集约利用土地,降低成本 C. 使风力发电更稳定,增加供应 D. 增强风电储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到下表资料,据此回答23-24题。‎ 占全国的百分比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长江流域以北地区 水资源 ‎80%‎ ‎14.7%‎ 人口 ‎53.5%‎ ‎44.4%‎ 耕地 ‎35.2%‎ ‎59.2%‎ ‎23.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 ‎24.为改善水土配置不协调状况,我国已经开工的巨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 C.南水北调工程 D.小浪底工程 读“我国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回答25-26题。‎ ‎25.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有:①雨水冲刷 ②使用化肥③耕作管理不善 ④不合理排灌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①④ ‎26.关于黑土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商品粮基地,以保持黑土较高的生产力 B.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提高土壤肥力 C.注意土壤培肥,以避免土壤侵蚀 D.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有效的办法之一 ‎27.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图13为“京津冀产业特征及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能表示高技术工业产品输出方向的是    ‎ A. ①          B. ②                                         ‎ C. ③           D. ④‎ ‎28.有利于加快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措施有    ‎ 图13‎ ‎①完善城市等级体系 ②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 ③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⑤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 ‎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白洋淀,被誉为“华北之肾”,紧靠雄安新区。古白洋淀曾“汪洋浩淼,势连天际”,今仅存湖淀水区。读图14完成29-30题。‎ 图14‎ ‎29. 白洋淀湖区面积的变化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调节气候功能增强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降解污染物的功能增强 D. 湖泊对洪涝的调蓄能力提高 ‎30. 白洋淀未来开发利用中,最适宜建 A. 生态保护区 B. 水运中转区 C. 湖景住宅区 D. 产业承接区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A)与错误(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32. 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3. 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重要体现。‎ ‎34. 世界各国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35.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6. 鲁尔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特别重视环境管理与保护。‎ ‎37. 不断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补贴,是我国政府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 ‎38. 我国许多城市提高自来水价格,其根本目的是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39.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唯一选择。‎ ‎40.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江下游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明显。‎ 三、综合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上(本部分4大题,共30分)。‎ 图16‎ ‎41.图15为“中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图16为“三大自然区人口与面积构成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图15‎ ‎(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显著。综合 _____▲_______ 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 ‎(2)填出字母所对应的自然区名称,并用线与右侧相连。‎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甲 B.____▲____ 乙 C.____▲____ 丙 ‎(3)C区域内部以 __▲__ 为界,南北差异较大,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__▲__‎ ‎①‎ 气温低 冰川冻土广布 ‎ ② 农牧业 人口、城市、农业 ‎ ③ 地带 空气稀薄 太阳辐射强烈 ‎(4)下表描述了B区域特征。根据区域整体性原理,写出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① ▲ ② ▲ ③ ▲ ‎ ‎42.图17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7分)‎ 图17‎ ‎ ‎ ‎(1) 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 )‎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 ‎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 ‎(2) 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 ‎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 (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 ‎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 ‎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材料二 图18为“乌江水系示意图”和“乌江干流梯级开发剖面图”。‎ 图18‎ ‎(1)分析乌江干流进行水能梯级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__▲__,‎ 不利条件:__▲__。‎ ‎(2)从工业联系的角度分析乌江流域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 ‎(3)为实现乌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 ‎4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城市空间格局规划为“一核五圈四带”。图19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图,其中一核为上海。‎ 材料二 表1为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 材料三 合肥都市圈下辖六个地级市一个县,总人口达到2 400万。现在的合肥都市圈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  ‎ 时间 主要产业 ‎20世纪70年代 传统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 轻纺工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 家用电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 ‎21世纪 新材料、新能源、‎ 现代设备制造 图19‎ ‎              ‎ ‎ (1) 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应重点发展的三类产业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文化创意 ⑤石油化工 ⑥进出口贸易 ‎(2) 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特点是______▲_________,该演变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利影响有____▲__ __▲_‎ ‎ (3) 合肥都市圈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___▲_ __▲_。‎ 高二年级期中检测卷评分标准 ‎41. (9分)‎ ‎(1)气候、地形(1分)‎ ‎(2)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甲 B.____青藏高寒区____ 乙 C.____东部季风区____ 丙 ‎ (3分)‎ ‎(3) 秦岭淮河线 热量 (2分)‎ ‎(4)①海拔高; ②高寒农牧业; ③河谷地带 (3分)‎ ‎42.(7分)‎ ‎ (1 )c d ‎ (2)风力作用 ‎ ‎ (3) ③ 土地荒漠化 ‎ ‎ (4) 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43.(7分)‎ ‎(1)有利条件:河流水量大;落差大;多峡谷,工程量小。‎ 不利条件: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 ‎(2)电力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 ‎(3)促进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带动流域经济发展;植树造林,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流域协同发展;合理规划流域开发。‎ ‎44. (7分)‎ ‎(1) ①④⑥(2分)‎ ‎(2)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1分) 提高环境质量;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3) 临近长三角地区;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任答2点得2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