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2017 级历史期中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共 10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按考试科目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纸上。
2.第 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至答题纸指定位置。第 II 卷直接用 0.5mm 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收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
本卷共 40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
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
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
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
之处是( )
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3.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 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
③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 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
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
A.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
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C.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
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
5.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
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 )
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 B. “贵儒”又“尊道”
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 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6.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
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
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 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7.“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
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句话评价的应是( )2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两宋理学 D.道家学说
8.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
理在。”朱熹在此( )
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9.“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
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 )
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B. 朱熹的格物致知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
10.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
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
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 )
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11.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
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12.“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
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B.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
C. 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 D. 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
13.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这一铜版佐证了( )
A. 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
B. 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C. 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
D.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1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
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
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15.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6.古罗马 3 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
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3
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
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
A. 提倡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 B. 只重视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C. 在婚姻中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D. 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17.“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
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赋人权 B.美德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城邦利益至上
18.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
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
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9.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
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
A.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D.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20.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
结果于 1524 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21.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
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
蒙思想( )
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 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
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 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
22.在讲解某个思想概念时,有位教师引用了这几句话:“国家的意志是全社会的意志,每
个公民在投票时,是一项神圣的举动,投票就是奉献自己……全体公民精神相通,死生与共。”
据此,推测这个思想概念有可能是( )
A.社会契约论 B.自然权利学说 C.君权民授论 D.三权分立学说
23.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是( )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25.自 1962 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丁三代。即操纵型机器
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26.这种艺术风格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它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
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这种艺术风格是( )
A. 印象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古典主义 D. 现代主义
27.18 世纪晚期 19 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美术家们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入他们的4
创作题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
破仑加冕》。他们的这些创作题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 )
A. 革命失败,封建统治加强 B. 新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快
C.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 社会急剧变化,英雄辈出
28.“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
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 )
A.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 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
29.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
起风暴。”下列作品符合这一创作理念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30.20 世纪 30 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 500 部电影中,有
大量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这些电影
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电影中的( )
A.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
C. 夸张和想象给富足中的人们以鼓舞 D. 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31.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
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A. 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 固守传统的天下观,愚昧落后
C. 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 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32. 1866 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
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
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 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 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33.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
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
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C.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D.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
34.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5.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
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36.下列是近代中国人的著述或创办的报刊,其主张不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前进
方向的是( )5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民报》 D.《新青年》
37. “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
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
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 )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
3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
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39.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 》
40.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41.(20 分)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
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
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
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
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 年~1704 年)的宇宙,不用以支持君臣、父子、夫妇永
恒不变的秩序,其人生目的是保持“人身财产”,包括生命、自由和赀产。洛克反对霍布斯
(1588-1679),但也引用其著作《巨灵》里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两个观念。但
是他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即在初民时期,人类已经遵照自然法则,各人事有绝
对的自由,彼此平等,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组织政府的目的,无非要保持这样的状态。6
洛克也用社会契约的名义引入他自己的设计。例如政府必有人民之认可。民主体制,总是少
数服从多数。如果一个公民不满意公众的决议,他有权脱离这国家,另寻出处。政府则三权
分立,立法、行政之外,另有“中央政府权力”专管外交。内中立法权及立法机构最为重要。......
经过洛克,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已告成熟。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6 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理学思想与洛克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差异
产生的根源。(10 分)
42.(20 分)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中国人在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不断进
行着思想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
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
教、孔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
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
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材料二 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
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
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孙中山《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三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
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济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
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并简析其思想的影响。(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 20 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
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