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历 史 ‎ 得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唐中宗任命品级较低的豆卢钦望为尚书省长官,故意不加"同三品"的头衔,观察他的反应。豆卢钦望果然徘徊在宰相集体议事的政事堂外而不敢进入。后来加了"平章军国董事"衔,豆卢钦望才真正参议政事。材料主要表明,三省六部制 A.提高了唐朝中央的行政效率 B.降低了三省长官的行政级别 ‎ C.是行政权力高度集中的表现 D.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的体系 ‎ ‎2.有学者认为,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僚的选拔还不足以反映皇权的绝对权威,也不够严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魏晋之前的朝代并未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 B.自下而上的推荐选官削弱了中央的用人权 ‎ C.中央掌控官员选拔开始于明清的八股取士 D.隋唐科举制之前没有形成系统的选官制度 ‎3.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董要的问题, 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 A.决策程序力求完善 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 C.民主机构相互制约D.公民权力逐渐扩大 ‎4.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 这部宪法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 B.德意志帝国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公民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5.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国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口 居亭,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道光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 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 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清政府被动实施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食6.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 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 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1 B.海疆与京截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 食7.冯友兰讲 "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 时期。"钱穆说 "假如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的失败了。"这 两位历史学家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B.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空想性 D.太平天国遭到了列强的镇压 ‎8.1911年5月,在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前夕,一位名叫石长信的监察干部 ‎(给事中)在上奏中写道 "四川、湖南现兴修铁路,因资金紧张,以租为名,每亩土地皆征税,以充路款。我昕闻两省农民,民怨沸腾,又遇荒年,用强制于段收取更难以操作。深恐民穷财尽,本欲图富强却使其更加贫弱。所以于路收归国有之日,不必担忧百姓阻挠。"材料印证了 A.铁路建设资金短缺 B.民众抵触铁路修建 C.铁路国有恰逢其时 D.保路运动发生原因 ‎9.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 "(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 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 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 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 C.北伐战争的推动 D.国民党一大后的发展 ‎10.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 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这一转变说明了 A.当时党内"左"倾思想的泛滥 B.共产党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 C.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尚未成熟 D.根据地的革命形势日趋严峻 ‎11.战国时期邹鲁地区某学派认为,解决"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的方法是"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12.据史载,东汉桓帝延嘉五年,一向"恶绝宦官,不与交通"的议郎皇甫规在论功当封时拒绝 贿赂当权宦官,受到诬陷,又以严刑治罪。太学生张凤 等三百余人发起集会,使皇甫规得到赦免。这表明 ‎ A.太学清议有助于政治清明 B.宦官参政加剧了政治黑暗 ‎ C.官方儒学提升了儒生地位 D.形成皇帝与儒生共治体制 ‎13.历史学家唐德刚说 "中国古代上层阶级的庙堂之议,牛皮夸夸,都成为‘政府档案',也是史学家著史的第一于资料;那间巷的小民窃窃私议,就 只是‘小说'或‘小道消息',而算不得‘历史'了吗? 此吾平民、愚民不平也。"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 A."政府档案"史料价值普遍较高 B.此"小说"不同于后世作为文学的"小说" ‎ C.历史研究以"小说"证史,须慎用 D.传统史学对"小说"的史料价值重视不够 ‎14.1911年,在清朝学部的"中央教育会议"上,通过了王邵廉等人提出的《统一国语办法案》。由此,"国语"从民间到官方,开始取代"官话",成为正 式确定的名称。此后,"国语"在中国流行数十年。这体现了清末 ‎ A.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国语"渐成为社会共识 ‎ C.民族主义运动的趋势 D."国语"强化了政治统一 ‎15.北平市地方法院在1929年10月至1930年9月受理的离婚案件高达974 件,其中判决离婚的有611件。同期北平居民的婚嫁人数为10999人, 平均5499对婚姻关系成立。从这组数据可知当时北平的离婚率很高,差不多相当于每九对结婚时就有一对离婚,可见离婚率之高。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民众赞同离婚行为 ‎16.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 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 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表明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17.某中学考试试卷中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 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 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 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18.2005年3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有关对该项政治制度的评说不正确的是 A.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形成 ‎ B.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正式行使其参政、议政的职权 ‎ C.1954年,政协会议停止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D.新时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之进一步完善 ‎19.古罗马法学著作《法学阶梯》中规定:年幼的人不能收养年长的人……如果儿子的年龄大于父亲,那就显得不自然了。因此,凡是收养自权者或收养别人为自己儿子的,必须在年龄上超过被收养者完全成熟的时期,即18岁。这说明古罗马法注重 A.私法精神 B.自然法精神 C.父权的保护 D.习惯法传统 ‎ ‎20.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该原则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重商主义的影响 ‎ C.议会改革的推动 D.社会矛盾尖锐化 ‎ ‎21.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从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22.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的解读,不正确 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9世纪中后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社会主义运动 ‎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23.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 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24.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第I卷 答题卡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J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 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霍尔巴赫认为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依赖道德。"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 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有中国例外。‎ ‎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 ‎ 材料二 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由于气候 和土壤性质的关系,中国人生活的不稳定,使他们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贪得欲。在任何时代,中华帝国则是帝制、专制主义、奴隶制的组合,欧洲因此而显示了它的自由……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 之。那么,我所建立的三种政体的原则的区别便毫无意义了。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唯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 ‎ —— 摘编自[法1孟德斯坞《论法的精神》(1748年出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9分)‎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评述伏尔泰、孟德斯坞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态度。(16分)(提示:答案应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部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1900-1993年各政治文明控制下的领土面积(单位:万平方英里)‎ ‎——摘编自[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影响领土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际格局的变化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取两种文明对影响其领土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分阶段进行说明。‎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关于日本的漫画 材料二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长期扮演着一个急需全中国人认 清其本质的角色。依中国人不同的需要,日本以不同的面目出现:要么 是一种丧心病狂,打中国主意的、凶险变态的生物;要么就是一个齐备了 一切优点、专门让中国人汗颜并发奋图强的榜样。就像同一个人,在书 店里一边是批判此人罪恶的书,另一边却是各种成功学书籍的主角,日 本就是这么奇怪的存在。‎ ‎ ——黄幸晋《体温日本》‎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日本艺术"特色从18世纪过渡到20世纪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发奋图强"活动的历史背景。(7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