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二中2018-2019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重庆万州二中2018-2019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上期十月月考政治试题 命题人:丁天彪 审题人:何光成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文化生活》所说的文化则是 A.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B.经济和政治以外的所有现象 C.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和 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环顾我们的生活,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东拉山大峡谷深秋美丽的红叶 B.网络购物推动了快递业发展 C.学校组织纪念一二九歌咏比赛 D.村(居)委会进行民主选举 ‎3.“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此时,盛雪覆盖大地,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故农谚道:“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节气 ‎①是劳动群众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源于古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③是一种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 ④对开展农事活动有指导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走进新时代,新词热词层出不穷,如“蓝瘦、香菇”“小目标”“洪荒之力”等网络用语。这些用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网络用语反映时代特色 ②新词热词提升了我国文化实力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 ④新词热词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表明 A.文化决定民族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B.文化是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C.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D.文化繁荣则国家和民族必然兴旺 ‎6.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表明 ‎①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 ‎②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④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教育部2017年7月10日发布《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2.7%,比2012年增长12.7%。‎ 年份 GDP(万亿)‎ 入学率(%)‎ ‎2012‎ ‎51.93‎ ‎30.0‎ ‎2014‎ ‎63.65‎ ‎37.5‎ ‎2016‎ ‎74.41‎ ‎42.7‎ ‎2019(预计)‎ ‎98.91‎ ‎50.0‎ 观察上表格,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8.近年来,浙江省某市开发古村落文化游项目,游客通过农耕文化展示,感受古村落生产生活中最传统、最地方、最民众的元素,推动了全市旅游经济总量稳步增长。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应优先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③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文化决定于经济,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10.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选好十九大代表,是开好这次大会的重要基础,素质优良是成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重要条件。对十九大代表的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了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与政治日益相互交融 C.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11.近年来,“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创作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潮。“中国元素”成为好莱坞打开中国市场的一块“敲门砖”,但“不管一部好莱坞电影中有多少‘中国元素’,它所讲的永远是美国故事,体现的也永远是美国人的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①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②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抵制文化交流 ‎④必须增强以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心动,让人们的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说明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③优秀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正确的价值引领 ‎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有益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 ‎.某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内设有古今中外名人介绍、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展、名言警句文化长廊等;校园内的道路命名为爱国路、尊师路、成才路、弘德路等。如果让你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报道,你认为合适的关键词是 A.精神产品 经济融合 文化竞争 B.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文化融合 C.潜移默化 优秀文化 道德修养 D.深远持久 熏陶情操 文化素质 ‎14.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的班级文化会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感染和激励学生努力进取,提升道德品质。这是因为 A.班级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特有产物 B.学生个性品德的养成取决于班级文化 C.班级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传承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15.2017年10月22日是长征胜利81周年纪念日。81年前那些翻山越岭的人,其实一直跋涉于人们的心灵。如果说长征是“播种机”,这种子已经撒播在了时间之中,让一代代人都从中思考信仰的意义、人生的方向,最终收获精神的力量。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①开启人的智慧,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催人奋进 ‎③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构筑民族精神航标 ‎④突破历史条件制约,超越时空,主导社会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在游子心中,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不仅是一条街、一口井、一座庙的名字,更是一份乡愁的情感寄托。这表明老地名 ‎①是游子心中持久的文化记忆 ②对游子的影响始终一成不变 ‎③是游子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 ④是游子乡愁情感的唯一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电影《芳华》艺术再现了上世纪70、80年代一群正值芳华的青年所经历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面貌、烙印,展现出社会的纷繁、复杂,刻画出人情、世故,引起同龄人的情感共鸣。这告诉我们 ‎①文艺创作应坚持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②面向人民、扎根生活的作品才会有活力 ‎③文艺创作应该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④优秀文艺作品可以给人们特有的感染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文言文注重典故、音律工整,行文简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用古诗词为“为什么要学古文”作出注解:看到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只会说“哇,真美”;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古人心易变”,而不只会说“蓝瘦香菇”。这意在说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魅力而内化为国人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中华经典古文内在表情达意上有其特有功能而不可忽视 ‎④中华经典古文因其源远流长而应在继承中不断推陈出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 ‎.享誉两岸三地的台湾诗人余光中也认为,文言文非常重要,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延续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思想文化的结晶。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文言文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文言文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和集中展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近日,桂林市灌阳县灌阳镇孔家村等20个村落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至此,广西共有“国字号”传统村落89个。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文化体验游已成为自驾游游客的首选 ‎②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示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悠扬的旋律、精湛的技艺、凄婉缠绵的唱词……2017年11月4日晚,中国国家京剧院携名剧《白蛇传》来到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为当地民众献上一场跨越文化、传递真情的京剧盛宴,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国外观众能够欣赏京剧主要是因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都具有自身独特个性 ‎③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④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习近平曾就中西文化打过一个生动的比方:茶的储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强调了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B.文化多样性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C.要坚持求同存异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D.要在平等基础上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互鉴 ‎23.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 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24.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引来八方喝彩,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家、艺术家获得国际大奖,中华文化正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灿烂名片,也正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正能量。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①表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②表明中华文化主导着世界文化发展方向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渗透 ④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17年9月20日,第二届“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举行。来自21‎ 个国家的嘉宾共襄盛会。在他们背后,有苏格拉底的哲学,佛陀的开示,耶稣的宝训,也有孔孟老庄的智慧。人们怀着共同的期待汇集在这里,希望以共同体的方式推动世界多元文明的保护和传承。若为此写一份新闻稿,合适的标题有 ‎①文明之水,天下相通 ②多元融合,天下趋同 ‎③千古未绝,唯我无双 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6.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已悄然掀起一股“汉语热”,这既是中外合作交流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外合作交流的助力。“汉语热”‎ ‎①推动了交流行稳致远 ②促进了民族文化繁荣 ‎③引领了世界文化潮流 ④缩小了中外文化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明清之际,“丝绸之路”成为一条“茶之路”,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源源不断地把中国茶叶输往中亚各国的同时,也带去了中国茶文化。这表明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的特点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的出现 A.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 B.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D.表明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29.2017年9月2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盛会,也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机制性创新平台。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举办敦煌文博会的意义有 ‎①发挥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丝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④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②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31.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13分)‎ ‎32.爱国,这是我们对祖国最质朴的感情。生活中有一系列最美:最美女孩、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最美进城务工人员……草根平民的“最美”善举折射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给被救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体现了草根身上的爱国情怀所激发的社会向善的力量,让社会变得温暖明亮,爱意涌动。‎ 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有关知识,分析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对社会的作用。(9分)‎ ‎33.大理是文献名邦。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创造了自己辉煌的文化,列入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处,拥有6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过,和许多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一样,白族文化也面临着消失的困境,大理的“非遗”保护迫在眉睫。令人欣慰的是,在各方支持下,“抢救白族文化”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抢救白族文化”的意义。(8分)‎ ‎34.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阅读材料,说明我国在国际交往中如何实现文化的交流互鉴。(10分)‎ 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CBAC 6-10 ACDCB 11-15 ABCDC 16-20 ACBDB 21-25 ADDBB 26-30 AACC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答案]①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3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3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2‎ 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通过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分)树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建立节约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分)‎ ‎32.[答案]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宣传这些“最美”人物,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社会向善的力量,培养健全的人格。(3分)‎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3分)‎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宣传这些“最美”人物,能促使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3分)‎ ‎33.[答案]①有利于研究白族文明的演进,(2分)展现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分)‎ ‎②有利于培养白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2分)‎ ‎③有利于满足白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维系白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2分)‎ ‎34.[答案]尊重文化多样性。(2分)‎ 认同本民族文化(1分),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2分)‎ 尊重其他民族文化(1分),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2分)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2分)‎ ‎(若回答“创新文化交流方式,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可给2分,但总分不超过10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