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二中2018-2019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重庆万州二中2018-2019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上期十月月考历史试题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程 红 审题人:余定军 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崇尚法家 ‎ C.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3.“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 A.孔子“仁”的主张  B.孟子“仁政”思想 ‎ C.墨子“兼爱”思想  D.老子“无为”思想 ‎4.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根据右图,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 ‎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6.韩非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 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 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7.《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9.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10.在中国古代,“文”与 “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 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 ‎ 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            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 ‎11.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采访时提出,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下列治国理念与其一致的是 A.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12.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李贽 ‎14.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  ‎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C.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 ‎16.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关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弥补先秦儒学的重大理论缺陷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17.《红楼梦》写道:贾敬热衷追仙,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将遗体移至尼姑庵。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礼办理后事。据此记载推断 A.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B.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体现 ‎ C.明清时期小说的写实风格盛行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18.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这些“论”的共同基础是 A.以哲学探究为己任 B.贯穿唯物、唯心之争 ‎ C.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D.糅合佛道,自成体系 ‎19.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B.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注重研究社会现实,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20.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家思想最不相符的是 ‎ 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 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 D.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21.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 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 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D.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22.王守仁认为,人生追求自由,从吾所好,应该听从真己即心、性或良知之所好,而不应该听从躯壳即口耳眼鼻的己之所好。这才是君子具有的处事态度。这种认识 A. 反对开展实践活动 B. 有助于良好习性的养成 ‎ C. 教导人们节衣缩食 D. 否定直观感受的合理性 ‎23.“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辨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反映了 A.老子的“无为而治” B. 荀子的“天行有常”‎ C. 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D. 朱熹的“格物致知” ‎ ‎24.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B.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5.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6.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这主要是因为 ‎ A.理学思想从知识精英扩展到普罗大众    B.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  ‎ C.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 D.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27.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 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不属于材料中黄宗羲政治主张的是 A.天下大公      B.从政为民        C.君臣平等       D.依法治国 ‎28. “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深 ‎29.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D.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30.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 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31. ‎ 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41)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学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 ‎ A.朱熹 B.王守仁 C.李贽 D.黄宗羲 ‎32.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评价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4分)‎ 材料二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 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  ‎ 诏曰:“……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汉书·武帝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12分) ‎ 材料三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 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慣。理学家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 ‎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儒学世俗化和社会化的表现,并简析其影响。(12 分)  ‎ 材料四 ‎ 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4分)‎ 万州二中高2020级高二上期十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5 ABBCB 6—10 DABCC 11—15 CBBCD ‎ ‎16—20 AACDB 21—25 CBCAA 26—30 ADBDD ‎ ‎31—32 CD ‎33(1)变化:身份标志由低级贵族转变为知识分子;由文武并重到以文为主;由受制度约束到自由流动;政治参与由贵族政治到官位政治。(每点 2 分,共8 分) ‎ 原因:分封制走向崩溃,等级观念逐步淡化;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倚重士人;士人自身的努力与社会责任感。(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 3 点得 6 分) ‎ ‎(2)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每点 2 分,共6 分) ‎ 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每点 2 分,共6 分)  ‎ ‎ (3)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和家庭;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 3 点得 6 分) ‎ 影响: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 定。(每点 2 分,共 6 分)  ‎ ‎(4)表现:由强调道德修养转向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建立制度限制君权;实事求是的考证学术风气兴起;提出工商皆本思想。(每点 2 分,共 8分)‎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上,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经济发展;思想上,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摧残压抑人性;文化上,文化专制加强;大兴文字狱;西学东渐,近代科技开始传入。(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任意 3 点得 6 分) ‎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