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训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带解析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训练--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带解析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 第7讲 ‎1.某同学设计渗透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 C.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解析:B [加酶前,漏斗内溶液浓度高于漏斗外,水分子向漏斗内部扩散的较多,漏斗液面上升;加酶后,蔗糖水解为单糖,摩尔浓度增大,使液面继续上升,后随着单糖逐渐进入烧杯,而使漏斗内溶液浓度下降,液面下降。]‎ ‎2.(导学号81576035)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也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解析:C [甲、乙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二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图乙所示为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顺浓度梯度进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从细胞中分泌出来的方式是胞吐,不能用图乙表示。]‎ ‎3.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 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有膜成分的更新 解析:A [胞吞、胞吐作用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能发生,A项错误;由题图中胞吞过程需要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才能发生,体现了细胞膜表面识别作用,而且胞吞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囊泡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项正确;神经细胞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出细胞外,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实现了细胞膜成分的更新,D项正确。]‎ ‎4.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 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D.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解析:D [解答本题时要清楚每一步骤的操作方法及目的,尤其是显微镜观察的指标及溶液种类和浓度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图中共有三次使用显微镜观察,观察的指标主要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大小和颜色等,三次观察形成对照,可了解是否发生了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复原,A、B正确。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由于在细胞失水的同时,细胞不断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获得K+和NO,从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开始吸水,从而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C正确。如果蔗糖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D错误。]‎ ‎5.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a组的比b组的高 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 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会皱缩后恢复原状 D.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c>b>a 解析:D [根据图中信息,a组细胞基本可以维持原状,b组细胞吸水膨胀,c组细胞皱缩,细胞失水较多;与a组相比,b组细胞吸水,细胞内液渗透压较低;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后,刚开始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失水皱缩,后来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恢复原状;细胞形态的改变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失水或吸水造成的,不消耗ATP。]‎ ‎6.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O2含量无关 B.甘油、乙醇等能快速进入红细胞,是因为膜上有相应的载体 C.红细胞衰老后,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细胞体积减小,核体积变大 D.成熟的红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间黏着性显著增加 解析:A [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但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成熟的红细胞吸收K+的速率与O2含量无关,A正确;甘油、乙醇等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C错误;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间黏着性降低,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7.下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氯离子在CFTR蛋白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转运 B.氯离子跨膜运输是由膜上磷脂分子和CFTR蛋白决定的 C.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氯离子的跨膜运输 ‎ D.水分子与氯离子在运输过程中的耗能差异是两者跨膜运输的重要区别之一 解析:B [分析图解,可见Cl-‎ 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氯离子跨膜运输是由CFTR蛋白决定的,B错误;因为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因此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氯离子的跨膜运输,C正确;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D正确。]‎ ‎8.(导学号81576036)下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甲可见250 mmol·L-1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 B.图乙中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 C.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 D.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300 mmol·L-1NaCl溶液中可能死亡,乙图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 解析:D [图甲中,250 mmol·L-1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小于1,说明红细胞失水皱缩了,会影响红细胞的代谢,A项错误;图乙中植物细胞失水量先变大后变小,之后表现为吸水,故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保护,细胞体积几乎不变,B项错误;图乙中,a点植物细胞失水量最多,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强,C项错误;人红细胞长时间处于300 mmol·L-1NaCl溶液中会使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但图乙细胞在处理时间内细胞先失水后吸水,说明细胞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一直具有生物活性,D正确。]‎ ‎9.下图表示在神经纤维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K+均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B.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C.运输K+的载体蛋白甲和通道蛋白乙也都能运输Na+‎ D.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经乙外流的结果 解析:D [图示细胞内的K+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通道蛋白乙外流;图示中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专一性。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经离子通道乙外流的结果。]‎ ‎10.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下述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药物和ATP,测得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如图所示。据图作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加入ATP后,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 C.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ATP水解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解析:C [据图分析,加入某药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A正确;加入ATP后,溶液中24Na的量增加,则细胞中24Na的量减少,B正确;加入某种药物后,周围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但加入ATP后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24Na增加,说明“某药物”不可能抑制ATP水解,C错误;加入ATP后,溶液中24Na的量增加,说明24Na 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由实验可知,某种药物能抑制细胞呼吸,减少能量供应,使神经细胞不能排出24Na,D正确。]‎ ‎11.(导学号81576037)(2018·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届高三三模)下图1表示物质运输的不同方式示意图(图中■、▲、□、○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图2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P”侧属于细胞的________侧,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b、c方式运输的特点有逆浓度梯度、______、________;物质X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1和图2分析,图1中a方式,Y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填序号)。‎ ‎①X离子运输中的梯度动力 ‎②ATP直接提供能量 ‎③光能驱动 ‎④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据图2推测,限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即P表示外表面,Q表示内表面。(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b、c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蛋白和能量;物质X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3)Y离子与X离子通过同一载体运输,可知Y离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X离子转运时产生的梯度动力。(4)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是借助于Na+的转运主动重吸收的,故推测限制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和Na+的吸收量。‎ 答案:(1)外 糖蛋白位于膜外侧 (2)需要载体 消耗能量 协助扩散  (3)①  (4)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Na+的吸收量(膜内外Na+浓度梯度)‎ ‎12.(2017·名校联考)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下图a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b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________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 ]和[ ]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自身应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A和红心萝卜B幼根各5段,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c所示,据图分析:‎ ‎①红心萝卜A比红心萝卜B的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A的细胞液浓度会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及渗透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1)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分离,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2)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而植物自身具备的结构特点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3)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此时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也可能质壁分离完成,细胞原生质层大小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还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因此,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细胞液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4)①由图中两种红心萝卜的质量变化结果可知,甲~戊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为丙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