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试题(苏州市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初调研试题(苏州市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苏州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 ‎2017.8‎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粉丝们对偶像的爱越深,对他们的 之心就越坚定不移,众多的亲妈粉和女友粉们显然视自己心上人为第五战队队长的不二人选。在如火如荼的争论下,LIVE直播的关注度也 ,那么鹿晗和薛之谦到底谁能成为新歌声LIVE战队队长呢?让我们 !‎ A.袒护 水涨船高 刮目相看 B. 袒护 与时俱进 刮目相看 C.维护 与时俱进 拭目以待 D. 维护 水涨船高 拭目以待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3、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B.“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家慈等。‎ C.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四书五经”中“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D.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4、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5. 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部合适的一组是 (3分)‎ ‎ 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 ②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 ③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A. ①屈原 ②辛弃疾 ③司马迁 ④施耐庵 B. ①屈原 ②范仲淹 ③司马迁 ④蒲松龄 C. ①贾谊 ②范仲淹 ③文天祥 ④施耐庵 D. ①贾谊 ②辛弃疾 ③文天祥 ④蒲松龄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6.下面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乃令张良留谢。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与例句中的“因”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 ‎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 ‎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8.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 A.而又何羡乎? B. 客有吹洞萧者 C.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D.甚矣,汝之不惠!‎ 阅读下列文言文,翻译划线句。‎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9(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3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思也。(4分)‎ 三、名著阅读(11分)‎ ‎10、(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林黛玉进贾府里,先后见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由两个舅妈带着,分别见了大舅舅贾赦,二舅舅贾政。吃过晚饭后,才见到宝玉。‎ B.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 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D.第1回,中秋佳节之夜,甄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霍启要去方便,便将英莲放在门槛上坐着。回来时,人已不见了,找了半夜,到天亮也没找到。没办法,霍启又不敢回去见主人,就逃往他乡。‎ E.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闻到的奇香是群芳髓,饮的仙茶是千红一窟,品的美酒是万艳同杯 ‎ ‎(2)写出下列判词相对应的人物。(6分)‎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 ) ‎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 )‎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 )‎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 )‎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 ) ‎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 )‎ 四、古诗词鉴赏(10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1(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2)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早梅的形象?(3分)‎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4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2(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出师表》诸葛亮)‎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陶渊明)‎ ‎(3)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刘禹锡)‎ ‎(4)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范仲淹)‎ ‎(5)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欧阳修)‎ ‎(6)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周敦颐)‎ ‎(7)城阙辅三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8)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9)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辛弃疾)‎ ‎(10)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陆游)‎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13、第2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她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5分)‎ ‎14、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5分)‎ ‎15、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6、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6分)‎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章太炎 张中行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是医道,这不只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   发笑也许应该算失礼,因为太炎先生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按行辈是我的“老”老师的老师。老师前面加“老”,需要略加说明:简单说是还有年轻一代,譬如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先生都是太炎先生的学生。我上学听讲的时候他们都已五十开外,而也在讲课的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潜等先生则不过三十多岁。“老”老师之师,我不能及门是自然的,不必说有什么遗憾。不过对于他的为人,我还是有所知的,这都是由文字中来。这文字,有不少是他自己写的。就是收在《章氏丛书》中的那些,也有不少是别人写的,其赫赫者如鲁迅先生所记。总的印象是:学问方面,深,奇;为人方面,正,强。学问精深,为人有正气,这是大醇。治学好奇,少数地方有意钻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回避甲骨文之类;脾气强,有时近于迂,搞政治有时就难免轻信:这是小疵。   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上天不负苦心人,是一九三二年吧,他来北京,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讲《广<论语骈枝>》(清刘台拱曾著《<论语>骈枝》),不记得为什么,我没有去听。据说那是过于专门的,有如阳春白雪,和者自然不能多。幸而终于要唱一次下里巴人,公开讲演。地点是北河沿北京大学第三院风雨操场,就是“五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时期囚禁学生的那个地方。我去听,因为是讲世事,谈己见。可以容几百人的会场,坐满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老人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现在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其时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让的时候。话虽然以诙谐出之,意思却是沉痛的,所以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   此后没有几年,太炎先生逝世了(1936年)。他没有看见“七七”事变,更没有看见强敌的失败,应该说是怀着愤激和忧虑离开人间了。转眼将近半个世纪过去,有一天我去魏建功先生书房,看见书桌对面挂一张字条,笔画苍劲,笔笔入纸,功力之深近于宋朝李西台(建中),只是倔强而不流利。看下款,章炳麟,原来是太炎先生所写,真可谓字如其人了。    (摘编自张中行《负暄琐活》) 17、结合全文,概括章太炎先生“怪”的主要表现。(6分) 18、文章第三段中说“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章太炎先生的“大德”之“本”是什么?作者写章太炎先生讲演,为什么又写马幼渔等弟子的行为?(6分) 19、“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文中直接引用先生的原话有何作用?(6分)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苏州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答案 ‎1【答案】D 试题分析:标杆:比喻榜样;标志: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 会聚:聚集(多用于人);汇聚:聚集。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 ‎2、A ‎3、D ‎4.、C ‎5、B ‎6.D ‎7、C ‎8、.A ‎9(1)诸位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马头就可以了。(听从我的指挥)‎ ‎(2)婉贞博学多才而且对自己的言行反省检查,不只是仿效读书人整天地思考啊。‎ ‎10(1)AD ‎(2)史湘云、妙玉、探春、惜春、巧姐、香菱 ‎11、‎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 ‎(2)衬托手法,以楚天、朔风、繁霜衬托了早梅的雅洁和风骨。嗅觉、视觉结合,在朔风和繁霜中,梅花的香气愈加清幽,颜色愈加洁白。‎ ‎(3)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12、略 ‎13(1)山野里弥温着清新的空气 (2)妈妈关切地迎接我回家 (3)时令蔬菜,新鲜成熟 (4)享受野生的佳肴(丰盛的晚餐) (5)用鲜花装点温馨雅致的居室(享受梦乡的甜蜜)‎ ‎14比拟(1分)。赋予新年以生命,生动写出了新年喧闹与寒冷的特点,寄寓北方人的欢乐与辛酸(2分)。为下文铺叙故乡的温馨的情景和内心的惬意埋下伏笔(2分)。‎ ‎15.作者叙写香港阳光炽热灼人、困倦难当的感受(2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其作用是为了反衬作者对故乡寒冬飞雪的思念。(2分)‎ ‎16因为作者(1)在寒冷的新年里,感受到了故乡的热闹与温;(2)在大雪飘飞的季节,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的期盼与问候;(3)在大师作品备受冷落而让人心凉的时代,朋友寄来了心仪已久的大师的作品而感到亲切与满足;(4)在炒作肆虐的时修,却感受到大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激励与温暖。(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3点给满分)‎ ‎17①自我‘评价与公认迥然不同;②治学好奇,有时有意钻牛角尖;③脾气倔强,有时近于迂。每点2分。) 18、第一问:本:为人有正气;思想上忧虑国家前途与命运。(2分) ①以高徒相拥的恭敬衬托章太炎先生的可敬人格;(2分)②以成名弟子助其演讲衬托章太炎先生的高深学识。(2分) 19①表现章太炎先生说话“诙谐而兼怒骂”的个性特点;②表现章太炎先生对时局的洞察和为国事而忧愤;③表达作者对章太炎先生的钦佩、缅怀之情。(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