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试题含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甲午中日战争 ‎1、2、3、7‎ 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 ‎4、6‎ ‎5‎ 一、选择题 ‎1.美国报纸对甲午战争的报道: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这表明当时(  )‎ A.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 B.美国政府支持日本侵略朝鲜 C.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 D.中国在舆论上没有开展宣传 解析:A 材料反映美国报纸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认为日本的作为代表亚洲的进步,说明日本得到美国的舆论支持,故A项正确;报纸的报道不能说明美国政府的立场,故B项错误;日本与美国在利益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与中国是否开展舆论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安庆期末)梁启超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 B.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C.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求和思想 解析:A 材料中“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说明梁启超认为李鸿章过于依赖国际调停,这是导致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B、C、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德国驻日公使曾接到国内电训:“现在日本的和平条约(《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尽管后者的范围尚小,我们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斗争是没有希望的。”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  )‎ 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 B.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 C.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 D.德国占据大量中国领土 解析:B 德国认为日本在华的扩张以及《马关条约》损害了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说明了列强在中国的争夺激烈,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2017·广东中山期末)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八国联军 解析:C 依据材料中“匪徒藉口仇敌”“各国……合而谋我”,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刘坤一奏疏中的“匪徒”指义和团,C项正确。‎ ‎5.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D 材料中清政府“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等信息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规定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说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故D正确。‎ ‎6.(2017·河南濮阳期末)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D 根据材料中“不割我土地”等信息判断该条约是《辛丑条约》,D项正确,其他三个条约均涉及割地。‎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 材料二 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 ‎——《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 战争爆发120周年》 ‎ 材料三 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 年7 月16 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 请回答: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战争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 解析:第(1)问,“区别”依据材料一、二从中日两国军队的领导权、军队的精神状态等方面分析;“根本原因”从两国不同的社会性质分析。第(2)问,“国际环境”也就是列强对于中日战争的态度,依据材料三在分析具体国家的基础上得出整体的认识。‎ 答案:(1)区别:①日本军队属国家军队,由国家统一指挥;清朝军队属于地方势力,由个人决策。②日本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中国则对战争准备不足。③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 根本原因:日本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中国为落后的封建制 国家。‎ ‎(2)国际环境:列强争相侵略中国,列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矛盾重重,日本得到列强的默许、纵容和支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