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解析江西赣州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解析江西赣州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江西赣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代法律规定,在田产交易前,买主需要通过中人验证卖主的土地所有权凭证;订立土地买卖契约时,要明确写明买卖田产的四至、亩数、价钱及交易年月;立契付钱后买卖双方还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 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土地交易受到严格限制,只能说明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通过中人验证……须把契约送至官府验证、盖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政府重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对土地交易过程进行管理,故D正确。‎ ‎【答案】D ‎2.成都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秘色瓷、唐三彩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C.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陶,不是瓷器,故A项错误;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其中官窑和哥窑位于长江流域,故C项错误;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瓷器是近代的事情,故D项错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出了珐琅彩瓷,故B项正确。‎ ‎【答案】B ‎3.据记载,宋代江淮地区的“衣冠士人,狃于厚利,或以贩盐为事”;四川地区的士子们在赴京赶考之际,亦不忘经商,甚至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的日期;有的士人干脆“捐弃笔砚,为商贾之事”。这表明宋代 A.商业发展促进经济重心南移 B.传统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冲击 C.科举考试内容亟需进行改革 D.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发生转变 ‎【解析】“亦不忘经商、因经商耽搁了进京赶考、为商贾之事”等字眼意在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士人们的传统观念,即材料反映了传统观念受到了商品经济冲击,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经济重心南移和科举考试内容方面的问题,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思想的义利观并未发生转变,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4.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解析】材料“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一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A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只是对国家独立和安全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长期,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外的交流,不利于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D错误。‎ ‎【答案】A ‎5.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观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 ‎【解析】“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故A项正确;早期殖民扩张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故CD均不符合材料信息。‎ ‎【答案】A ‎6.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展开 ‎【解析】A项中“生产萎缩”的表述与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不符,故排除;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使得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的道路,导致大批黄金、白银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C符合题意;B项由C项所致,与设问要求“主要原因”不符,故排除;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展开是在18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 ‎【答案】C ‎8.(2017湖南省五市十校)据记载,19世纪末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不再像18、19世纪那样以培养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实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实验需要大量工科知识人才 B.为了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 C.社会上人文知识的人才储备过剩 D.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大学教育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批新兴工业的产生,而这些新兴工业无论是管理要求还是技术要求,都需要大量工科知识的人才,从而推动了大学教育方向的转变,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 ‎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解析】材料“逸出旧轨的趋向”本质上是指中国由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的社会向商品经济为特征的近代社会的转型,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故D正确;“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并不属于本质,故A错误;“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不能体现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B错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属于洋务派“西用”的主张,并不是“逸出旧轨的趋向”,故C错误。‎ ‎【答案】D ‎10.(2017扬州市联考)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金融的布局受解放战争冲击 ‎【解析】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迁到陪都重庆,大量民族工业内迁,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C与题意相符。A项中“具有均衡性”不符合史实;中国东部经济一向强于西部,应该是金融发展与抗战的关系,排除BD。‎ ‎【答案】C ‎11. 1986年7月《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题目为《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反映了北京服装市场的一些情况,结果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性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说明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大众传媒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陈述了《中国纺织报》报道《北京流行黄裙子》,而后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都穿起了黄裙子,“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体现了大众传媒信息的重要影响力,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妇女的地位是否提高,故A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媒体对时尚的影响,并非改革开放这一主题,故B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大众传媒的影响,不是作用,故C错误。‎ ‎【答案】D ‎13. “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A.满足战争需要 B.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推动农业发展 D.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解析】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因此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故答案为D项。当时苏联没有处于战争状态,排除A项;这种政策导致国民经济严重失调,排除B项;这种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排除C项。‎ ‎【答案】D ‎14.(2017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解析】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左”倾错误,盲目追求“一大二公”,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幻想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选A选项。D项错误,中国的大跃进运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错误,俄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C项错误,中国当时还是强调的是经济建设。‎ ‎【答案】A ‎15. 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税收显示,曾经支付了占联邦税收总数30%的公司,现在只贡献了12%。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美国,在整个工业化世界都可以看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B.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 C.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受新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材料显示美国对于联邦税收的公司贡献的比例逐渐下降,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导致美国甚至世界其他地区公司效益的下降,故C正确;此时美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时期,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A;此时克林顿政府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排除B;新经济发展是促进美国国内经济发展,材料显示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排除D。‎ ‎【答案】C ‎16.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到54704万,仅增加了13.02%。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 A.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 ‎【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至1957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政策的影响,B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体现,属于B项内容的体现,排除A。“大跃进”运动开展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该时期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17.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解析】由“习近平在安徽凤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安徽凤阳无关;C项和D项与安徽凤阳的改革无关。‎ ‎【答案】B ‎18.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据题干“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的时间范围是1978年到1995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故①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故②正确;1960年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不符合题干时间,故③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 ‎【答案】C ‎19.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C.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D.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婚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这是辛亥革命推动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由恋爱结婚之风是存在但不是盛行,很多人仍然是父母包办,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一部分国人接受西方礼仪而非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传统婚俗仍然为主并非已经彻底废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20.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元贬值41%,以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竞争,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这些举措:‎ A.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B.加剧世界经济的混乱 C.有利于摆脱经济大危机 D.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解析】据材料“美元贬值41%”“对进口货物征税的1%”并结合所学,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等都是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专家危机的措施,加剧了危机,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答案】B ‎21.以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解析】罗斯福的新政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D项最能够反映新政的实质。‎ ‎【答案】D ‎22.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杜兰特夫妇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为:“现在俄国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材料中俄国“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解析】根据材料中“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得出是企图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避免“对资本主义的恐惧”,故A项正确;租借、租让工业企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苏联改革主要是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不是加强工业部门的管理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用市场管理经济的方式,故D项错误。‎ ‎【答案】A ‎23. 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商权,这反映了 A.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 B.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 C.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 D.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国际社会间的协商与合作,B项表述与之相符;G20并非区域组织,故A项错误;C选项与材料信息时间不符,二战后制度化体系化已经成为历史潮流;D选项与材料无关。故选B项。‎ ‎【答案】B ‎24. ‎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或将最终与欧盟“分手”。对于这段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是欧共体的创始国 B.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中断 C.英国加入欧盟对自身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D.欧盟的发展道路面临挑战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脱欧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挫折,也说明了欧盟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面临挑战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不包括英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出现挫折而不会由此中断,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加入欧盟、脱离欧盟均是建立在对自身经济发展好处的基础之上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25.(2017安达市田家炳高级中学)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反映的信息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高 C.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D.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发现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中国近代不同性质的企业形态:俄商的顺丰砖茶厂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汉阳铁厂属于洋务企业,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和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者同时并存,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多样性特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答案选D。‎ ‎【答案】D 第II卷 本卷共3大题,共计5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4分,第28题14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12分)中国古代曾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明清以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 材料二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 ——《论明清的金融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6分)‎ ‎【答案】‎ ‎(1)工业化:北宋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制瓷业发展,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棉纺织业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2分,答出1点即可)‎ 商业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上贸易空前兴盛。(2分,答出1点即可) ‎ 货币化: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2分) ‎ ‎(2)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遭受打击;重农抑商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单一,难以对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商业模式缺乏创新,商帮仍是传统意义的家族商人。(6分)‎ ‎27.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 ‎——(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具体史实,这说明城市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列举两例上海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10分)‎ ‎【答案】(1)史实: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官府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松弛。(4分)‎ 变化:经济功能(或手工业和商业功能)显著加强。(2分)‎ ‎(2)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2分)‎ 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外国资本主义入侵。(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3)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西餐、西服成为时尚。(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最早受到西方的冲击;近代的生产方式产生较早(民族工业的兴起),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处于沿海地区,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8分)‎ ‎【答案】(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分)‎ 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资本输出;殖民扩张。(4分,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 ‎(2)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政策(2分); ‎ 美国国家(政府)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分)。‎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及引起的政治危机;借鉴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或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救危机),美国民主制度的(4分,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