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单选题
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多北少 B. 北多南少 C. 东少西多 D. 全国平均分布
2.对近海养殖业最具毁灭性灾害的是( )
A. 台风 B. 寒潮 C. 沙尘暴 D. 赤潮
3.2016年世界地球日的活动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主要目的在于( )
A. 引领全球爱护环境 B. 鼓励珍惜资源、善用资源
C. 严格控制资源开采量 D. 减少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4.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和b土地利用类型是( )
10
A. 林地 B. 耕地 C. 草地 D. 沙漠
(2)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 )
A. a B. b C. c D. d
(3)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北温度的差异 B. 东西温度的差异 C. 东西干湿的差异 D. 南北干湿的差异
5.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的是 ( )
A. 内蒙古高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横断山区 D. 天山山脉
6.漫画《有家难回》反应的主要问题是( )
A. 水污染问题 B. 水资源短缺问题 C. 水土流失问题
7.(2016•泰安)21世纪是人类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下列漫画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 太阳经济
B.
10
小鱼的哀求
C. 有家难回
D. 所剩无几
8.(2017•海南)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废水”。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B. 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C. 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宫 D. 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居全国首位
(2)在生产生活中,下列水资源利用方式可取的是
A. 一水多用,废水利用 B. 大水漫灌农田 C. 直接排放废水 D. 大量使用地下水
9.(2012•惠州)读南海诸岛示意图,完成下题。
(1)有关黄岩岛的描述
10
正确的是( )
①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
②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
③重要的海洋资源开发基地
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南海诸岛在行政区划上由____管理( )
A. 台湾省 B. 海南省 C. 广东省 D. 广西壮族自治区
10.我国的钓鱼岛、黄岩岛分别位于( )
A. 黄海 东海 B. 东海 南海 C. 南海 黄海 D. 东海 渤海
11.济南市具有“泉城”美称,有大小“七十二名泉”,豹突泉、黑虎泉等久负盛名。但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2003年,豹突泉等泉眼断流无水,长期“沉默无语”。近些年豹突泉等大多泉眼的泉水复涌而出。阅读材料及“济南泉水的形成图”,结合实践,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人类活动,简述济南泉水干枯的原因。
(2)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分析豹突泉等泉水重新涌出的原因。
1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线引水方案基本上沿京杭运河输水 B. 丹江口水库在中线工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C. 西线调水计划从珠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D.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引发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改变等问题
13.全国土地日是
A. 3月25日 B. 10月15日 C. 6月25日 D. 12月15日
14.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土地生产力最大的区域是( )
A. 东部季风区 B. 云贵高原区 C. 西北内陆区 D. 青藏高原区
10
15.下面每一幅表示我国一种土地利用状况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中图序与内容全部正确的是( )
A. a水田 b旱地c林地 d荒地 B. a水田b旱地c草地 d林地
C. a水田 b旱地c林地 d草地 D. a水田b林地c草地 d荒地
16.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如图),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不断升高 B. 降水不断减少 C. 市场需求变化 D. 土壤肥力下降
17.针对上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当前可以做到(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③提高煤炭、油气等常规能源的利用效率 ④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完全替代常规能源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8.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
A. 江河湖泊水 B. 高山冰雪融水 C. 大气水 D. 地下水
19.从自然资源利用上看,“垃圾回收,废物利用”的目的主要是( )
A. 降低成本 B. 减少污染 C. 节约资源 D. 提高效益
20.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 半湿润、半干旱的平原地区
10
B. 干旱地区的绿洲
C.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D. 湿润、半湿润的山地
二、填空题
21.(7分)分析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自然资源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住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材料二:l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l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34千克。
(1)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________ 、人均量________ 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
(2)材料二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________ (快、慢)。
(3)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目前,我国耕地正在逐年减少,请你说出减少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 。
22.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点是________。
23.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___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 、________ 地区。
⑵、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方案是从________ (城市)的江都取长江水沿________ 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
⑶、中线方案利用________ 水库,经汉江北上到郑州市后,可沿________ 山麓向石家庄和北京市自流供水。
⑷、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
⑸、在修建引水渠道的时候,在很多平原地方需要搭建高架桥水道,理由是:________
10
24.我国海陆兼备,拥有漫长的大陆海岸线,起止点是辽宁的鸭绿江口到广西的________(河流)口。
25.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26.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图丙)
10
(1)图甲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是________。
(2)图乙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
(3)据图丙可知,中线调水线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鄂、豫和__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
(4)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________平原,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
(5)与中线相比,东线调水线路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7.欣赏以下水资源的漫画,回答各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中反映的是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图甲的问题为________ ,图乙的问题为________ ;
(2)针对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为:①________ ,② ________ 。
(3)作为中学生,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黄海,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从图中反映出中国海域面积广阔,深度不大,有利于海洋水产的养殖。
(2)图中④是________(河流),⑤是________(河流),⑥是钱塘江,⑦是闽江。这些入海的江河带来丰富的________和营养盐类,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图中⑧是暖流,⑨是寒流。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海流的交汇处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天然渔场A是________。
10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1)B
(2)D
(3)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1)B
(2)A
9.【答案】(1)D
(2)B
10.【答案】B
11.【答案】(1)由于当地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逐年减少,以致泉水干枯
(2)近年来,水利部门引水进行人工回灌,并对南部山区实施大规模的绿化,使泉水终于复涌而出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C
20.【答案】C
二、填空题
21.【答案】大(丰富);少(小);人口多;快;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滥占耕地,利用不当,土地退化、荒漠化
22.【答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23.【答案】长江;华北;西北;扬州;京杭运河;丹江口;太行山;缓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现状;沿线平原地区耕地面积分布广,搭建高架水道便于节省土地资源
24.【答案】北仑
25.【答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三、综合题
10
26.【答案】(1)人均水资源少(或人均占水量少)
(2)南丰北缺
(3)冀
(4)华北;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等;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现象较为严重等
(5)可利用京杭运河(已有河道)输水
27.【答案】(1)水资源浪费 ;水资源污染
(2)节约用水;防止和治理水污染
(3)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少用洗涤剂/一水多用等(答案合理即可)。
28.【答案】(1)东海;南海
(2)黄河;长江;饵料
(3)舟山渔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