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目的是为了( )
A.帮助父亲更好地行医 B.名扬天下
C.纠正过去医书的错误 D.入朝为官
解析:选C。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古代医书中有很多错误,危及人的健康,为此他花费几乎一生写作《本草纲目》,以指正前人的错误,造福人类。
2.如果站在詹天佑自己个人专业的角度,詹天佑题词“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的“所学”“所知”是指( )
A.火车制造 B.机械制造
C.土木工程 D.地质力学
解析:选C。詹天佑17岁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专业。
3.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面临的困难局面有( )
①沿线重峦叠嶂,面临许多技术难题 ②修路工具简陋,缺乏现代化的施工设备 ③清政府处处掣肘 ④外国人冷眼旁观,且不断进行舆论攻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①②④明显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面临的困难局面。京张铁路是清政府决定兴建的,在铁路建设期间,它没有处处掣肘,故排除③,选C项。
4.“舜土无私万象涵,经纬地脉赖君探。若无妙手寻油出,赤县焉知是哪堪?”这首诗歌颂的是( )
A.李时珍 B.詹天佑
C.李四光 D.邓稼先
解析:选C。从题干信息“寻油”,应是指石油开采,故答案为C。
5.198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共4枚,《地质学家——李四光》就是其中一枚。李四光能够享有这样的荣誉主要是因为( )
A.他本人有留学海外的经历,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高地位
B.他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其成就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他创立了新兴的学科,并在该学科的研究中有较高造诣
解析:选C。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李四光的科学理论,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地质灾害预报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由于这些成就和他的爱国精神,他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6.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药物的作用与一些药书上的记载不符,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对前人的药书加以修改,写成了《本草纲目》;李四光在北大地质系做教授时,国际地质界和地理学界一直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他坚持到全国各地去考察,并从实际出发,证实了华北和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纪冰川,对地质学、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上述事例能说明(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科学发明或创造往往需要许多人团结协作才能完成
B.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需要一种执着精神
C.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D.科学需要怀疑探索的精神,有怀疑才有进步
解析:选D。A项与题目无关,故能首先排除。B、C、D三项都与题目有一定的联系,B、C两项侧重于科研过程中的精神和态度,而题目的侧重点是学术发展的动力,题干的意思是对前人观点的怀疑,然后再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永不言弃的精神进行探索,故选D。
7.近代第一架反射望远镜的制造者是( )
A.哥白尼 B.开普勒
C.伽利略 D.牛顿
解析:选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容易误选C项。伽利略在17世纪初制造了近代第一架天文望远镜。D项牛顿于1668年制作了近代第一架反射望远镜。故选D项。
8.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材料反映了牛顿( )
A.质疑上帝的作用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D.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解析:选C。结合题干可以看出牛顿强调个人奋斗的必要性,人的成功、幸福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而不是祈祷上帝,符合人文主义的含义,故选C。
9.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他评论的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解析:选D。分析材料,伽利略和牛顿依据生活的年代可直接排除,普朗克主要的成就在量子理论上,符合本题材料的是D项。
10.一战爆发之初,德国许多科学家宣称:“在和平时期,科学家是属于全世界的;在战争时期,科学家是属于自己的祖国的。”该言论的实质是( )
A.科学家要以祖国最高利益为重
B.反对战争以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C.支持德国政府的对外战争政策
D.科学家应全身心致力于科学研究
解析:选C。题目中的言论忽视了战争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完全站在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上,这种行为实质上是支持本国政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1.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名人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李时珍24岁正式随父行医,他一面学医,一面研究医药书。他发现历代的医药书中,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决心重新整理补充,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经过27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在他61岁时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材料2:在1951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上,中国明代的李时珍作为唯一的医药学家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首批名单之中。著名科技史专家和汉学家李约瑟说:“明代的伟大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顶峰的《本草纲目》……”
材料3:观察右面图片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牛顿正在进行科学实验
材料4:一位法国物理学家曾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最有光辉的巨星之一。按照我的看法,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入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要领的结构中。”
(1)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李约瑟对李时珍的评价的?你认为李时珍成功撰写《本草纲目》需要有哪些精神?(8分)
(2)结合材料3及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李时珍是否相同,结果怎样?(6分)
(3)材料4中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比牛顿更伟大?(6分)
解析:第(1)问可结合《本草纲目》的内容、地位、影响对其理解,李时珍成功撰写需要的精神可结合材料1的内容及教材相关知识分析。第(2)问从材料3中可看出,牛顿是用实验的方法,而根据所学可知,李时珍是用实践的方法,二者方法不同,二者的结果可结合牛顿经典力学及《本草纲目》的不同影响分析。第(3)问可结合相对论的影响分析。
答案:(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它首创的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的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
精神:勤奋钻研,实地考察,持之以恒的精神。
(2)不同。牛顿进行科学实验和数学演算,成为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只是解决了应用的问题。
(3)相对论的创立,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对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詹天佑)在致诺索布夫人的信中也写道:“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了,那就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若如此,中国工程师将失掉大众的信任。”……近年在八达岭长城脚下建造了詹天佑纪念馆,以纪念他在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中的不朽功绩。——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2: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人难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人们认为的那样。——《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中“我的工作”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詹天佑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这一“工作”的?有何意义?(8分)
(2)材料2中所说的爱因斯坦的深奥理论有哪些?这些理论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2认为爱因斯坦“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的原因是什么?(8分)
(3)你认为作为科学家的詹天佑和爱因斯坦在人文情怀方面有何不同?(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詹天佑和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这是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解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中所述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和品质来归纳其人文情怀的不同。
答案:(1)“我的工作”:设计、建成京张铁路。背景:中国技术力量薄弱,列强认为中国人没有能力完成如此艰巨的工程;面临国际社会的压力。意义:自行设计中国第一条铁路,极大地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2)理论:创立相对论、光子理论。历史意义:带来了物理学思想的革命;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原因:爱因斯坦不仅在科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
(3)詹天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因斯坦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现在拥有的破坏性武器使地球上不存在任何一块可以免于突然性的总毁灭的地方。逃脱这一命运的惟一希望在于通过超国家的方式来确保和平。必须创建一个能够通过司法仲裁解决国家间冲突的世界政府。这个政府必须建立在所有政府与国家都一致同意的含义明确的宪章基础上,并由该宪章赋予其对进攻性武器的惟一处置权。——《迈向一个世界政府》节选自爱因
斯坦致希伯莱大学的信(1946.3)
材料2:参加第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五十五国政府的代表无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最近两年之中——从取得对轴心国势力的胜利开始——在阻止战争方面,或是在就控制原子能以及在为重建遭受毁坏地区进行经济合作达成协议的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
联合国不应因这些而受到谴责。任何一个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力量都不会比宪章赋予它的势力更强大,也不会比它的成员国对它所希望的更强大。事实上,只要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意识到联合国仅仅是达到最终目标——确立为保持和平而被赋予充分的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超国家的权威——的过渡组织,联合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和有用的机构了。
——节选自爱因斯坦《致联合国大会的公开信》(1947年)
(1)依据材料,概括爱因斯坦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及解决办法。(10分)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爱因斯坦的认识。(10分)
解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政治观点及反战和平思想。第(1)问,主要结合时代背景及材料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要注意不能脱离材料谈认识,不能思维定势。如果直接答其科学成就则会导致直接失分。
答案:(1)认识:世界面临(破坏性)核武器的威胁;当时的联合国不具备实现国际安全的军事力量与法律基础。解决办法:在联合国框架基础上,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或由联合国过渡到世界政府)。
(2)是一位反战和平的倡导者;是一位敏锐的、持批评态度的观察者;关注时事并提出积极构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