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重心有三次转移,其顺序是( )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解析:选C。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一战爆发后,在西线,1914年8月德军侵入比利时、法国,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其后,在东线,俄军进攻东普鲁士,东线也转入相持状态。1916年,德军又把重点转向西线。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选C。一战时期,德国面临两线作战,基本战略是速战速决打败敌人,材料反映出当时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情况无疑对德国是最不利的。
3.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 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个战役中( )
A.凡尔登战役 B.库尔斯克会战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第一次使用了坦克作战。
4.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解析:选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参战的大国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故此A项符合题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