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湘教版24份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检测试题(湘教版24份附答案)》 共有 2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一、选择题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而且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2.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地势开阔平坦 ④河流交汇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第1题,a处地势平坦开阔,位于河流交汇处,区位条件最优越。第2题,影响a地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与河流。‎ 答案: 1.A 2.C 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3~4题。‎ ‎3.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4.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式 解析: 第3题,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从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可以判断出。第4题,②位于河流两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答案: 3.A 4.B 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5~6题。‎ ‎5.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6.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解析: 第5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第6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以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 答案: 5.B 6.C 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  )‎ 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 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 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太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 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8.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 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 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解析: 第7题,图示为日本的本州岛,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线建设的主要障碍,铁路沿四周的沿海平原地区修建。第8题,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近,但可能因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 答案: 7.B 8.D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 000),读图回答9~10题。‎ ‎9.上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  )‎ ‎①穿越河流 ②临近港湾 ③穿越城区 ④坡度太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甲城计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 第9题,从图中明显地看出,铁路穿越市区和坡度较大的山区,穿越市区会干扰城市交通,通过坡度大的地区工程难度大,而且火车爬坡能力差,因而不合理,故选D项。第10题,港口修建在②处,从自然条件看较为优越,表现为港阔水深,海湾避风;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交通便利,靠近城市和铁路。故B项正确。‎ 答案: 9.D 10.B 到2015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1.9万公里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11~12题。‎ ‎1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1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 A.减少噪声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解析: 第11题,自然因素是影响交通线路选择的首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线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在进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先要考虑地形条件。第12题,尽量少占耕地是交通运输线路选择的一个原则。平原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人均耕地较少,联系我国土地政策(切实保护耕地),修建高速铁路时采用高架的形式可以节约耕地。 ‎ 答案:  11.A 12.B ‎ 二、综合题 ‎13.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发达。经过时间演化,虽然掺杂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图丙,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但现代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结合图乙、图丙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穴居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的改造能力极为微弱,因此在“掘穴”时,重点是要考虑避风、采光和选择高地避开洪水。第(2)题,河流的凸岸是由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在凸岸,水流平缓有利于取水。第(3)题,凹岸,流水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容易遭受洪涝,不利于住宅选址,但是在凹岸水较深,有利于水运的发展。因此近现代的城市往往在凹岸形成。‎ 答案: (1)自然因素:光照、热量和湿度。光照——向南开口,采光条件好;热量——避开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防洪。‎ ‎(2)水流较缓,便于取水;农业生产: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凹岸流水侧蚀作用强烈,水深,建港的水域条件好。‎ ‎14.读华北平原发展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华北平原是由________河、________河、________河共同堆积形成的大平原。本地区在最近的地质时期内,地壳一直相对________。‎ ‎(2)图上点线是今日海岸线位置,从图甲看出,华北平原曾是一个________,由图上河流(永定河和滹沱河,现在是海河的上游河段)将________高原的泥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华北平原位置上,最终形成了今日之黄淮海平原。‎ ‎(3)图乙和图丙中显示黄河曾改道。当今,黄淮海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和其间浅平封闭的洼地,使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存在三大障碍,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黄淮海平原的构成反映了冲积平原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其在发展农业生产上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华北平原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结合图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可分析其发展过程。‎ 答案: (1)黄 海 淮 下降 ‎(2)海湾 黄土 侵蚀 搬运 堆积 ‎(3)旱涝 盐碱 风沙 ‎(4)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地势低平,冲积土壤肥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