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辽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辽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 命题:高三语文组 校对:高三语文组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祭祖传统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并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 ‎  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冯友兰先生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  家祭是祭祖信仰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但各地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这种家庭祭祖方式,有助于巩固以孝悌为纽带的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的安定和睦,也是讲述家庭故事、传授优良家风,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佳场所,实际上发挥了类似西方人“教堂”的作用。‎ ‎  宗祠祭祖分为春祭和秋祭,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的春祭,气氛庄严而热烈。不少地方现在祭祖仪式加上一条,就是为本族优秀子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子弟发放助学金。这种宗祠祭祖方式,有助于增进族群内部人们的感情联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祠堂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协助当地村委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解村民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企业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欧美的企业,因为处在全民宗教信仰的社会背景中,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考虑员工的精神信仰问题。广东东莞的一些企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本企业员工设立了“祖宗堂”。“祖宗堂”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以及本企业所有员工姓氏祖宗的牌位。“祖宗堂”平时开放,员工在家庭的重大纪念日,或者在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均可自行前往祭拜、上香。在春节和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则请出所有牌位,放置在企业大礼堂,组织本企业全体员工举行隆重的集体祭拜仪式。其祭拜程序参照农村宗祠祭祖仪式而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动,祝文则包含有本企业本年度发展成绩及前景展望等内容。在他们看来,教化员工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化的本质就是教做人,做人首先是行孝。把孝落实了,人的动力就出来了,能力就出来了,整个格局也就出来了。这种企业祭祖方式,是对中国传统乡村宗祠祭祖方式的继承和超越,既满足了个体的精神信仰需求,又增进了本企业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  祭祖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祭祖信仰应该成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的起点,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的重新崛起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摘编自黎红雷《企业与社区如何祭祖》)‎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祭祖传统古已有之,是中国人民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它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三类,其中人鬼是主要的祭祀对象。‎ B.儒家把服事鬼神放到了于人有道德教化意义的层面上去考虑,但孔子认为要与鬼神信仰保持距离,即否定鬼神的存在。‎ C.中国人的祭祖信仰基本出于两种心理诉求。一是不忘根本,有感恩祖先赐予之意。二是祈求福祉,企盼祖先保佑后代。‎ D.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和情感关联,祭祖的人认为,祖先既在生命上与我同在,也在情感上与我分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冯友兰看来,行祭礼是表达对先人情感的诗意之举,而不是真的出于对鬼神的敬畏或崇拜,祭礼与宗教之礼的意义是有差别的。‎ B.中国人的祭祖信仰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这是中国人在处理哲学问题上的智慧,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C.家祭是祭祖信仰的常见形式,在具体做法上各地有所不同。重视家祭可以让子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也利于传授优良家风。‎ D.家祭和宗祠祭祖能起到敦亲睦族的效用,有利于维护家庭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宗祠祭祖在方式和制度上的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美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对中国人的信仰传统有所考虑。这种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乎中国员工的心理需求,会对企业发展有益。‎ B.东莞一些企业设立了“祖宗堂”,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提供了祭拜的场所,这样做可解思乡怀亲之苦,也可以起到教化人的作用。‎ C.企业祭祖是对传统祭祖方式的创造性继承和超越,是现代市场经济企业文化的表现。企业员工集体祭拜使得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 D.祭祖信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对此我们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积极、正面引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暮色中的炊烟 ‎ 作者:迟子建 ‎  ‎ ‎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秋生一来就是干活,挑着桶去水井,一担一担地挑水,把大缸小缸都盛满水;再抡起斧子劈柴火,将它们码到柴垛上;要不就是握着扫帚扫院子,将屋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所以我从东窗,常能看见秋生的影子。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 ‎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她似乎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我到玉米地时,隔着栅栏,常能看见她在菜园劳作的身影。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的汉语说得有些生硬,好像她咬着舌头在说话。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我自幼满口虫牙,硬东西不敢碰,而她虽然已是个老人,牙齿却格外地坚实,嚼起蚕豆有声有色的,非常轻松和惬意。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  冬天到来的时候,园田就被白雪覆盖了。天冷,我就很少到老毛子家去玩了。玻璃窗上总是蒙着霜花,一派朦胧,所以也很少透过东窗去看那座木刻楞房屋了。她家的炊烟几时升起,又几时落下,我们也就不知晓了。‎ ‎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炊烟的特征,而且还描写了它会带给人们独特的信息,为下文有关内容的展开作铺垫。 B.文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将作者的回忆和北极村的特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C.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一个冷漠,孤僻又热爱劳动,对我关心的俄罗斯老太太的形象。 D.本文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即可以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又可以让整篇文章笼罩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之中。‎ ‎5.如何理解文章划线语句,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 ‎6.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目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 ‎(来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0多岁,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 ‎(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来自新浪网)‎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其他事率多如此。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当时士大夫坐法皆不受测,远度己无赃,就测立三七日不款,犹以私藏禁仗除名。     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而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     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人 居 市 里 城 隍 厩 库 所 过 若 营 家 焉 田 秩 奉 钱 并 无 所 取 岁 暮 择 人 尤 穷 者 充 其 租 调 以 此 为 常然其听讼犹人也,不能过绝。而性果断,人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 , 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     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B.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C.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D.人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称作“登庸”“御极”“践祚”“践极”“践统”“登极”。 B.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的祭祀。包含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两种。 C.太守,古代地方职官,是战国至秦朝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主要负责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政治事务。 D.立祠,此指立生祠,古代立生祠是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的一种民俗,其对象大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何远生活朴素,为官清廉。任武昌太守时,所用车驾和器物都很朴素,经常吃的食物是极便宜的干鱼,从不收受他人的馈赠之物。 B.何远坚守节操,不喜逢迎。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无论是与达官贵人还是与平民百姓书信往来,都一视同仁。 C.何远尽职爱民,政绩斐然。他判案能力过人,性情果敢,深受百姓爱戴;任始兴内史时,县内一草一木都未被盗匪抢掠侵犯。 D.何远生性耿介,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他人很难找到他说谎的证据。‎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 ‎ ‎ ‎(2)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赠曹雪芹[清]敦敏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注】酕醄:máo táo,大醉的样子。 ‎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 )(5分)‎ A. 首句写景,为下面所写“门巷”提供了一个阔大而美丽的背景。薜萝门巷,是说曹雪芹的住所,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境界。‎ B. 颔联写曹雪芹艰辛却充满诗意的生活,这两句一写精神生活富足,一写物质生活艰难,对照中显出了曹雪芹精神境界之高。‎ C. “燕市狂歌悲遇合”,流落于北京的曹雪芹,因悲叹家庭的变故以酒买醉,其心态表现正如醉酒狂歌的接舆。‎ D.“秦淮残梦忆繁华”,是说曹雪芹从前的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只停留在曹雪芹的残梦与记忆之中。‎ E. 尾联的“新愁旧恨”,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 “白眼斜”是用嵇康“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典故,写曹雪芹见到世俗小人、庸碌之辈,就翻起白眼,傲然相对,表现曹雪芹鄙视世俗的个性。‎ ‎15.首联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未嫁时温柔体贴的一句是 ;表现其见不到心上人时的状态是 ;写为妇多年终日操劳的句子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材的作用时,写人的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 ,写人的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 。‎ 三、 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农民工逆袭”论调中隐含着农民工阶层和某些职业的歧视和偏见,实属不该。‎ B.美国安全智库在其年度预测报告中称,2016年美国将加强在南海的活动,并加强与东南亚伙伴国家的军事合作。‎ C.当城镇化率过半,“乡土中国”开始转向“城市中国”时,我们也迎来了城市大发展建设的阶段,如何建设、规划、管理好城市家园,也摆在了各级管理者的面前。‎ D.洪荒少女傅园慧在丢了手机之后,众多手机厂商争相送给她新手机,唯恐这位网红不接受。‎ ‎19.下面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 B.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元青花之美,①________________。元青花的蓝色非常鲜明,仿佛有一种生命力被赋予器物,美得令人震惊。这种蓝源于产自西亚的含钴着色剂,被世人称为“苏麻离青”。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亚欧大陆,有东西运出去,自然有东西运回来,其中就有苏麻离青料,因此元青花是②________________。元青花的美,③________________‎ ‎,卷草纹、缠枝牡丹等带有异域色彩的繁缛纹饰密集绘制于器物表面,洋溢着一种雄浑的帝国气质。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 ①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某中学开设文学名著选修课,来听课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认为“与高考无关”。而今,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上大学与专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在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2)为落实《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某中学开设了曲艺、书法等课程,成立了各种社团,邀请名家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高三语文答案 ‎1.B(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原文的句子是“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并未提到孔子否定鬼神的存在。) 2.B(B偷换了原文中的陈述对象。原文的句子是“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根据原文的意思,应该是中国人的祭祖仪式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而不是祭祖信仰。) 3.C(C原文的句子是“这种企业祭祖方式……,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而不一定能达成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的目标。)‎ ‎4、C冷漠孤僻理解错误,文中强调似乎是这样,实际上她是充满生活热情的老太太 ‎5、①我当时认为老太太爱跳舞时因为她的脚大,跳舞方便 ‎②真正让老太太跳舞的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她有一颗热情奔放的心 ‎③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对俄罗斯老太太的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态度的赞美。‎ 答对三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适当给分 ‎6、结尾作者说俄罗斯老太太的炊烟最美,寄寓了对老人的怀念和赞美。‎ ‎①怀念俄罗斯老太太的勤劳和和热情好客。她在自家院子里种植各种植物,而且热情的招待我这个小客人;‎ ‎②赞美了俄罗斯老太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情奔放的心。虽然独居异国,但是她仍然把自己的家大理的井井有条,虽然邻里很少交往,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用舞蹈放松自己 ‎③深化文章的主题,言有尽而义无穷,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答对三点给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以适当给分 ‎7.A ‎(“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8.AE(B.“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 ‎9.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1点1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10 D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城隍”“所过”“岁暮”“以此”。‎ ‎11 D立祠,此指立生祠,古代立生祠是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的一种民俗,其对象大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自发地”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是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 12 C何远尽职爱民,政绩斐然。他判案能力过人,性情果敢,深受百姓爱戴;任始兴内史时,县内一草一木都未被盗匪抢掠侵犯。“判案能力过人”错,“然其听讼犹人也,不能过绝”的意思是“他处理诉讼的能力与其他人差不多,不能超过他人。”‎ ‎13(1)吏员大多因琐碎的小事挨鞭受罚,于是他被人状告,查验后下交廷尉,被检举揭发出十多条罪状。(“细事”“征”“劾”。)‎ ‎(2) 宣城郡经受过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安抚,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了。(“抄”、“绥”、“名迹”。)‎ ‎14. CE(C接舆,陆通先生的字,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跟曹雪芹处境和心态不同;E不是嵇康,是阮籍)‎ ‎15.首联采用了烘托的手法。(2分)虽然曹雪芹居所简陋,但所处环境极优雅:绿水青山,曲径通幽,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烟霞氤氲而生,宛如仙境。(2分)这两句通过写景烘托曹雪芹住宅环境之幽雅,进而以环境之美烘托曹雪芹人格之美。(2分)‎ ‎16.(1)将子无怒 泣涕涟涟 靡室劳矣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7答案B (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使用错误。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④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使用错误。⑤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使用错误。⑥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文章深刻有力。使用正确。)‎ ‎18答案B(A.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在“农民工阶层”前加“对”。C.语序不当,“建设、规划、管理”改为“规划、建设、管理”。D.中途易辙,“洪荒少女傅园慧”放到介词“在”后。)‎ ‎19答案D(A“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为口语,语体不符。B“殷切期望”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C“内人”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用在此地不当。)‎ ‎20答案 ①在于色彩之蓝 ②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③还表现在纹饰上 ‎21答案:②顺境未必只会消磨人的意志 ③一个人未必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附参考译文】     何远字义方,是东海郯县人。武帝登基时,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交好,在其府任职竭尽心力,凡是明白的事没有不去办好的。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升任武昌郡太守。何远本是风流倜傥之人,崇尚轻财好义。直到这时一变平时的志趣行为,做好本职,他杜绝交游,馈赠之物一丝一毫也不收受。武昌的习俗都是汲取长江水饮用,盛夏时节,何远嫌江水热,经常用钱买百姓井中的凉水。如有人不收钱,就担着水还给他。其他事情也多是如此。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意。车辆服饰十分破旧朴素,所用的器皿物件没有铜制漆过的。江南水产品十分便宜,但何远每顿饭只不过吃数片干鱼罢了。但他的性情刚正严厉,吏员大多因琐碎的小事挨鞭受罚,于是他被人状告,查验后下交廷尉,被揭发检举出十多条罪状。当时士大夫犯法后都不接受测立等拷问,何远忖度自己并未犯有赃罪,就接受测立,二十一天没有招供,但还是以私藏违禁甲仗罪被除名。     后来任武康县令,他更加砥砺清廉节操,革除不合礼制的祭祀,以身作则,为吏员表率,百姓都很称赞他。太守王彬巡察下属各县,其他县都大设帷帐来款待他。到武康后,何远只为王彬准备了干粮、饮水而已。王彬离去时,何远送他到县境,送上一斗酒、一只鹅就告别了。王彬开玩笑说:“你的礼物有超过陆纳之处,将不会被古人讥笑吗?”梁武帝听说何远有才干,便提升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提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这种情况是近代从未有过的。宣城郡经受过盗匪的抢掠,何远尽心安抚,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过了一年,升为树功将军、始兴郡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出任桂州刺史,沿途多见抢掠,但到了始兴县内,看到一草一木也未被侵犯。     何远在任时,喜欢开辟街巷,修整房屋墙壁,人们居住的市镇里,城墙城壕、马厩仓库,经过之处都像经营自己的家业那样来加以修治。官田俸米俸禄,并未取过多少,年底就选择最穷困的百姓用自己的俸禄为他们交税,并且长期这样做。然而他处理诉讼的能力与其他人差不多,不能超过他人。而他性情果断,百姓心中畏惧又爱惜他。当他在世时所到之处百姓就为他建立生祠,上表时言及治理的情况,梁武帝总是以褒美嘉奖的诏书来答复他。     何远为人耿直,不徇私情,为人处世,谢绝别人的拜谒,自己也不拜访别人。无论是与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书信往来,都是平等对待。与人交往时,从不给人脸色看,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多受到庸俗之士的厌恶。他的清廉公正确实是天下第一。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他轻财好义,周济别人的窘急,说话从不虚妄不实,这些大概出于他的天性。常常和人开玩笑说:“你如果能够听到我一句假话,那么我就用一匹绢酬谢您。”人们都暗地里观察他,一点都不能记下来。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