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邢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C ‎【解析】道家思想主张不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崇尚逍遥自得,材料中“不遵从自然”说明是道家思想;A讲究秩序和规律;B注重法制,依法治国;D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 ‎【点睛】诸子思想特点 学派代表 主张 特点 道家(老子)‎ ‎“道”、无为、小国寡民 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 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 法家(韩非子)‎ 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 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2. 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 B.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 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D. 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 ‎【答案】A ‎【解析】从“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对大地广袤的思考”“人类自身开始觉醒”这一历程说明人对于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故A项正确;B是反映出篆体的思想特点;C中科学认识不符合题意;楷书是觉醒,不是理性思维,故D错误。‎ ‎3.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 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 长城也。”这说明 A. 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 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 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 《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答案】A ‎【解析】敦煌发现汉简属于原始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史记》和《沙洲图经》均使用第二首史料,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证明历史真实性,故A项正确;史料没有高低之分,都要相互印证,故B项错误;东西方都重视考古挖掘,故C错误;《史记》属于史书,是二手史料,也不是历史的权威,故D错误。‎ ‎【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4. 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 A. 防止武将专权 B. 重视分宰相之权 C. 强调监察地方 D.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答案】A ‎【解析】宋代用文臣管理地方,“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说明是削弱武将的权力,主要是防止武将专权,对抗中央,故A正确;B属于中央管制措施;C属于监察制度变化;D属于经济措施。‎ ‎5. 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帝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个代理皇帝罢了。明朝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 A. 对史实完全不子尊重 B. 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C. 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D. 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朱棣和朱允炆是叔侄关系,朱祁钰和朱祁镇是兄弟关系,朱允炆和朱祁钰的追谥,即“让皇帝”、 “代宗”是皇族内斗之后胜利者对史实的曲笔和对自己的回护,D正确。A项的“完全”过于绝对,不能由两个皇帝的谥号得出明朝皇帝的追谥全部都不尊重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B错误。前代修史也有这样的传统,C错误。‎ ‎6. 在中国古代,作为股份公司制雏形的合伙经营形式相当普遍,且常常采取家族合伙的方式,如在明代徽商中有“伯兄同钱”“昆季(兄弟)同财”等记载。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宗族关系成为经济的基础 B. 宗法社会结构对经济影响深刻 C. 股份公司制度已开始确立 D. 商帮主要采用合伙经营的模式 ‎【答案】B ‎【解析】“伯兄同钱”“昆季(兄弟)同财”的信息体现出家族经济的模式,实质上是宗法观念对于经济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是说明宗法关系对于经济的影响,不是构成经济的基础,故A错误;C是改革开放以后;D合伙经营不符合家族合伙的模式。‎ ‎7. 1839 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在致巴麦尊的信中,把林则徐限期缴出鸦片烟的命令说成是 ‎“不正当的恐吓行动”,在他(义律)被迫应允交出二万余箱鸦片烟后,又诬蔑禁烟运动是“不可饶恕的暴行”。这体现出 A. 英国试图占领中国港口 B. 禁烟运动激化中英矛盾 C. 列强侵华野心逐渐膨胀 D.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义律在致巴麦尊的信中显然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与中英矛盾联系在一起,故B项正确;A占领港口不是材料中体现主要目的;C此时还没有体现出;D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 ‎8.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华民族自觉统一体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与外来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学者意在强调 A. 西方入侵助推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 B. 中外关系的恶化有利于民族大团结 C. 传统的民族意识受到民众质疑 D.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反侵略密切相关 ‎【答案】A ‎【解析】“外来民族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了中华民族意识近代化的觉醒与外来侵略有一定的联系,故A项正确;B中关系恶化不符合题意;C中民众质疑材料没有体现;D中反侵略不是材料主旨。‎ ‎9. 《官场现形记》里有这样的情节,且说这位制台本是个有脾气的,一言不合就拿顶子给人碰,也不管人家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但他一听是洋人的事,大惊失色道。“这两桩都是个关系洋人的,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快把节略拿来我看!”这个故事的背最可能发生在 A. 清朝初年的广州口岸 B. 19世纪40年代初的青海 C. 19 世纪后半期的南京 D. 民国初年的上海公共租界 ‎【答案】C ‎【解析】材料这提到洋人害怕说明是近代刚刚开始之时,应该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英国打败,故C项正确;A当时属于正当贸易,不会害怕;B中青海还没有接触到洋人;D中租借洋人早已来到中国,习以为常。‎ ‎10. 下表反映了近代山西部分新产业首次出现的情况。‎ 行业 机械 煤炭 纺织 电力 邮政 铁路 印刷 时间 ‎1892年 ‎1898年 ‎1898年 ‎1908年 ‎1901年 ‎1904年 ‎1882年 地点 太原 平定县等地 新绛县 太原 太原 太原 祁县 名称 火柴局 英国福公司 绛县纱厂 电灯公司 英国邮政 正太铁路 文和斋 这反映出近代山西 A. 轻重工业并举,完成了近代化 B. 资源丰富,办厂条件优越 C. 新生产力区域分布的不平衡 D. 实业教国成为发展动力 ‎【答案】C ‎【解析】表格反映出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西省新式产业分布主要集中于太原以及少数几个县,说明近代工业在山西分布极不平衡,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工业并没有实现近代化,故A错误;条件优越,材料体现不出,故B错误;表格体现出有外国企业,显然不全是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故D错误。‎ ‎11. 1911年12月,朱尔典在致格雷的电文中指出:英国方面将采取措施,预防通商口岸脱离清政府而落到革命党人手中,被他们控制关税,用于军用或其他迫切需要。由此可知当时 A. 暴力革命的观念深入人心 B. 清政府迅速丧失军心民心 C. 革命党面临不利外交形势 D. 列强曾大力镇压中国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出武昌起义之后,外国势力干涉辛亥革命的情景,这一措施显然不利于革命党人进一步发展,故C正确;A和B均没有体现;材料中是英国准备干涉中国革命,还没有开始,故D错误。‎ ‎12. 据史料记载,建于1915 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朽动。这说明 A. 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引进工业文明 B. 西方文化受到知识分子的青睐 C. 运动娱乐成为人们主要休闲方式 D. 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材料这基督教会在中国发展西方式生活以及娱乐设施,引进西方先进文明,故D正确;材料中时间是20世纪初,并不是率先,故A错误;B中知识分子材料没有体现出;C中运动娱乐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是主要休闲方式。‎ ‎13.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单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据此可知毛泽东 A. 重视舆论宣传作用 B. 向世界宜传社会主义制度 C. 把冷战思维用于外交 D. 希望世界接受“万隆精神”‎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可知毛泽东重视舆论宣传作用,故选A。材料中宣传工作的目的是争取国际力量支持,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错误。冷战开始于二战后,与题干无关,排除。万隆会议于1955年召开,与材料不符,D错误。‎ 点睛:材料考查《论持久战》。本题只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即抗日战争时期,即可排除其他选项。做选择题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时间,学生要掌握好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14. 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通工人王德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 年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 A. 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 B. 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 C. 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 D. 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没有涉及人大代表选举的程序,不能得出“普选”的方式,A错误。材料中的王徳厚是普通工人,因工作表现突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说明了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党派,C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问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5. 1957年,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因批评官僚主义而被划为“右派”。1962年,毛泽东对此说:“反对王蒙的人提出北京没有这样的官僚主义,中央还出过王明、出过陈独秀,北京怎么就不能出官僚主义?”由此可见当时 A. 中央对“左”倾思想曾予以纠正 B. “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落实 C. 党的工作重心是反对官僚主义 D. 文艺领域彻底清算了“左”倾路线 ‎【答案】A ‎16. 1969年3月,中苏之间在两国边界乌苏里江珍宝岛爆发了严重的武装冲突,使原本不平静的边界形势更趋紧张,欧美各国在国际上多次支持中国。此局势的直接影响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出台 B.中国调整对西方的外交政策 C.亚非各国加强了团结与合作 D.中日两国开始谈判恢复邦交 ‎【答案】B ‎【解析】中苏关系的恶化,导致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受挫,为了立足国际舞台,不得不调整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A是建国初期外交方针;C是20世纪50年代外交策略;D是1972年,时间不符合。‎ ‎17. 1979年,安徽来安县粮食增产4.4%,其中包产到户的队增产37%,包干到组的队增产12.5%,包产到组的队增产3.4%,仍然以队为基础,搞“大呼隆”的队减产6.7%。这说明 A.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 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C. 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 基层乡镇政府设置开始革新 ‎【答案】B ‎【解析】材料显示包产到户的队粮食增产幅度最大,实行集体经济的“大呼隆”还减产,说 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故A错误;C是1953年——1956年;D是1978年以后。‎ ‎18. ‎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说,“高级干部及其子女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现在确有个别干部子弟泄露经济情报,卷入了情报网,出卖消息,出卖文件。高级干部在对待家属、子女进法犯罪的问题上必须有坚决,明确。毫不含糊的态度,坚快支持查办部门。”他的意图是 A. 对外开放需与西方打交道 B. 反腐败工作需要坚决推进 C. 经济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 D. 建立市场经济目标要明确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高级干部在对待家属子女违法犯罪的间题上必须有坚决、明确、毫不含糊的态度,坚决支持査办部门”,可得知,邓小平坚持将反腐败工作需要坚决推进,故选B。材料未涉及对外开放需与西方打交道,排除A。本题没有涉及改革,排除。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在1992年,与题目事件不符,排除D。‎ ‎19.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20多年来原油生产与消费的情况(单位。百万吨)。据此可知 A. 进出口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B. 石油行业的所有制结构已改变 C. 全国能源多元化进程加速 D. 中国经济对世界资源的需求增大 ‎【答案】D ‎ ‎ ‎20. 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人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 A.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 B. 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 C. 造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 D. 使报纸杂志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说明该措施主要是培养新中国对于意识形态的培养,故B正确;A中不同文化说法错误;C中的文化凋零错误;D中浪漫主义色彩不符合材料主旨。‎ ‎21. 下表 时间 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 差额 (亿美元)‎ ‎2011年 ‎1160‎ ‎600‎ ‎560‎ ‎2012年 ‎1117‎ ‎772‎ ‎345‎ ‎2013年 ‎1176‎ ‎902‎ ‎274‎ ‎2014年 ‎1196‎ ‎1029‎ ‎167‎ ‎2015年 ‎1263‎ ‎1180‎ ‎83‎ 截至2016年11月 ‎1138‎ ‎1617‎ ‎-479‎ 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 A. 利用外资规模星下降趋势 B. 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 C. 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 D. 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 ‎【答案】B ‎【解析】表格显示中国直接对外投资的数额明显增多,与直接利用外资的差额不断增加,说明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故B正确;A中与材料上升趋势相反;C中跨越式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显示利用外资情况,并不能体现贸易差信息,故D错误。‎ ‎22. “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毕阿斯主张把人的好行为归于上帝。他还说过,“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他认为只有人们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这反映了他 A. 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B. 以大量的财富支持城邦 C. 以人为中心关注世界 D. 要求人民听从上帝的安排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 挣钱的工作最使人快乐”这一内容,说明了毕阿斯鼓励人们去挣钱,鼓励人们追求富裕的生活。毕阿斯的思想议论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所以,本题选择C项。A、C、D三项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以排除。‎ ‎23. 下面是《十二铜表法》各部分(含补充条款)的条目数量统计表。‎ 传唤 审判 执行 家长权 继承及监护 所有权及占有 房屋及土地 私犯(侵犯他人)‎ 公法 宗教法 ‎9条 ‎4条 ‎8条 ‎6条 ‎11条 ‎11条 ‎10条 ‎31条 ‎7条 ‎11条 由此可见 A. 法律与政治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B. 罗马祛强调惩治危害政府的行为 C. 当时罗马的法律体系已经成熟 D. 《十二铜表法》重视社会纠纷的调整 ‎【答案】D ‎【解析】表格中罗马法涉及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及占有以及侵犯他人,说明罗马法非常重视纠纷的调整,故D正确;A中没有明显界限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表格中没有直接涉及对政府行为危害处理,故B错误;《十二铜表法》只是成文法,不是成熟的体现,故C错误。‎ ‎24. 特洛伊本是古希腊人在小亚细亚建立的殖民地。据《荷马史诗)记载:“特洛伊与其宗主地希腊发生矛盾,引发特洛伊战争,希腊联军大举进攻特洛伊,并将其夷为平地。”由此可推知 A. 小亚细亚是文明的摇篮 B. 古希腊有频繁的海外活动 C. 希腊公民珍视自由的传统 D. 民主导致多数公民的暴政 ‎【答案】B ‎【解析】“希腊联军大举进攻特洛伊,并将其夷为平地”说明当时希腊海外贸易比较平凡,战争目的就是保证海外贸易实行,故B正确;A说法不符合事实;材料没有提及公民自由信息,故C错误;公民暴政不是材料提及主旨,故D错误。‎ ‎25. 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 作者 赋予恋人的角色 但丁 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 彼特拉克 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恶心的美人”、圣母 簿伽丘 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 据表可知当时 A. 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B. 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 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D. 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答案】C ‎【解析】表格提及作者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们提倡人文主义,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依然体现宗教特点,故A错误;道德水准不是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主张,故B错误;当时思想仍然受到宗教支配,故D错误。‎ ‎26.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A. 擅长创作荒诞主义文学作品 B. 抨击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 关注社会并深入剖析现实 D. 强调反封建专制的理想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一信息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再联系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B。‎ ‎【点睛】: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的特征是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刻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果戈理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1836年,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上演,在这部作品中,他用幽默的笔调和有力的讽刺手法,使俄国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他的文学特点是运用了夸张与讽刺的表现方式,来揭示没有人性的社会制度对人性的迫害,从而也是对针建官僚人压人观象的反映。果戈理的‘含泪的笑”是他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讽刺艺术的主要特点。‎ ‎27. 下面是不同时期英荷两国商船与军舰数量的对比表。‎ 英国 荷兰 ‎1650年 ‎1820年 ‎1650年 ‎1820年 商船数量 约3000艘 约40000艘 约15000艘 约9000艘 军舰数量 约 200艘 约2000艘 约1000艘 约300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荷兰曾建立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B. 英国的崛起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 C. 殖民斗争主要在英荷之间进行 D. 殖民扩张使大量财富流人西欧 ‎【答案】B ‎【解析】1820年英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当时英国商船数量增多显然与工业革命密不可分,故B正确;A不是材料表格比较的信息;殖民斗争还有法国等国参与,故C错误;表格没有体现出财富流入西欧信息,故D错误。‎ ‎28.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意思是 A. 国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 B. 工业革命加剧了殖民争夺 C. 资本主义与剥削制度相连 D. 工人阶级要占有生产资料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他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他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说明了资产阶级把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变成自己的工人,再联系材料出自于《共产党宣言》,可以得出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和剥削制度相连,C正确。材料中的行为主体是资产阶级,不是国家,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殖民掠夺,B错误。材料只是表面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但没有指出无产阶级要占有生产资料,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学生要联系所学知识,掌握马克思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对资产阶级雇佣劳动者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持批判态度,再结合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29. 1870年,法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接近50%,是同期英国的两倍多。材料可用来说明法国 A. 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 B. 工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 C. 历次战争损失了大量人口 D. 努力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接近50%,是同期英国的两倍多”,说明了法国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B正确。A项不是材料表述的主旨,排除。题干中说明的是法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而 不是农业人口的数量,C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的,但材料中的法国农业仍占很大比重,D与材料不符,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法国工业革命。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870”年,联系所学工业革命的知识,再结合材料中法国与英国的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30. 德意志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成员代表组成,德意志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A. 初具民主政治雏形 B. 民主发展较为缓慢 C. 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D. 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答案】A ‎【解析】“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这一规定体现出议会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一定的民主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出一定民主性,故B错误;帝国议会材料没有提及,故C错误;军国主义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错误。‎ ‎【点睛】史实运用型选择题和历史识记类型选择题相比,最大特点就是在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要求学生对所给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其次要求学生有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规律的能力。‎ ‎31. 下面是1929年至1939年间世界六强粗钢产量表(单位:万吨)。‎ 年份 苏联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1929‎ ‎485.4‎ ‎5733.9‎ ‎229.4‎ ‎1621.0‎ ‎971.6‎ ‎979.1‎ ‎1930‎ ‎576.4‎ ‎4135.3‎ ‎228.9‎ ‎1151.1‎ ‎944.4‎ ‎744.3‎ ‎1931‎ ‎562.0‎ ‎2636.2‎ ‎188.3‎ ‎836.9‎ ‎781.6‎ ‎528.6‎ ‎1932‎ ‎592.7‎ ‎1390.1‎ ‎239.8‎ ‎574.7‎ ‎563.8‎ ‎534.6‎ ‎1933‎ ‎684.2‎ ‎2360.5‎ ‎319.8‎ ‎758.6‎ ‎657.7‎ ‎713.7‎ ‎1934‎ ‎969.3‎ ‎2647.3‎ ‎384.4‎ ‎1188.6‎ ‎615.5‎ ‎899.2‎ ‎1935‎ ‎1252.0‎ ‎3464.0‎ ‎470.4‎ ‎1641.9‎ ‎627.7‎ ‎1001.7‎ ‎1936‎ ‎1633.9‎ ‎4853.4‎ ‎522.3‎ ‎1917.5‎ ‎670.8‎ ‎1197.4‎ ‎1937‎ ‎1769.1‎ ‎5138.0‎ ‎580.1‎ ‎1981.7‎ ‎791.8‎ ‎1319.2‎ ‎1938‎ ‎1806.8‎ ‎2880.5‎ ‎647.2‎ ‎2265.6‎ ‎622.1‎ ‎1056.5‎ ‎1939‎ ‎1879.2‎ ‎4789.8‎ ‎669.6‎ ‎2250.8‎ ‎794.2‎ ‎1343.3‎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 西欧经济直到二战前仍未复苏 B. 新政之后美国经济完全恢复 C. 危机迫使列强调整对苏政策 D. 大萧条时苏联经济与欧美不同 ‎【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是1929-1939年钢产量表,表格显示欧美国家产量明显不稳定,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却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苏联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故D正确;表格显示已经恢复,只是各国程度不同,故A错误;B中完全恢复说法绝对;C中苏联不受经济危机影响。‎ ‎【点睛】表格材料型选择题一般是以表格为呈现形式,通过定量分析数字或相关数值,从而得出结论,所以此类试题解题的方法一定要抓住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1. 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2. 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3. 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2. 2015年,美国号召军事援助乌克兰,英国对此予以响应,但欧盟内意见不一,德法公开反对给乌克兰援助武器,两国领导人还前往俄罗斯与普京商谈乌克兰停火事宜。这反映出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B. 全球化时代各国关系紧密 C. 北约用军援取代直接出兵 D. 美国将战略重心转向欧洲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德法两国对美国的军事决议成反对态度,说明了德法力量增强,敢于挑战美国,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A正确。B项表述太宽泛,没有直指本题主旨,排除B。本题所述的是欧盟内部对军事援助乌克兰一事的态度,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本题没有涉及美国的其他战略部署,无法得出乌克兰或欧洲是其战略重心,排除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5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起源于商,形成于西周,经后世不断发展完善。《商君书·画策》云:“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的目的。明朝严格规定路引制度,允许农民在百里之内自由通行,但超出百里范围必须检验路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寒蝉,也充分加强了邻里之间的互相监督,遏制了人口的流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在很多时候不是作为一种单独的制度存在和发挥作用。如西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春秋战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兵制拥绑在一起发挥作用。‎ ‎——整理自威阳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束缚下的人口流动》等 材料二 在清政府的变法维新中,具有现代意义的户籍制度开始出现。1911年,民政部还先后颁布了《暂定户口规则》《户口管理规则》和《调查户口执行法》。这些法律效仿西方,规定了户籍登记、管理、统计及调查的事项等。1912年1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同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第六条规定:“人民具有居住、迁徒之自由。”‎ ‎——摘编自王一琼《论户籍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与古代户籍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 ‎【答案】(1)影响: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是专制政府治理百姓的有力武器;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征收赋税,保证国家的财税收入;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和宗法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但是户籍制度将百姓的活动严格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加深了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闭塞性和封闭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不同之处:近代中国的户籍制度以户口登记和户口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为主要目的,逐渐与国际接轨,在法律上允许自由迁徙;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不是单纯的人口统计制度,而是与其他制度相关联,严格限制迁徙。‎ 原因:传统的中国社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统治者通过户籍制度来限制农民的迁徙,稳定农业生产,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并维护社会稳定;近代中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西方民主思想和现代户籍制度的传入,民主政治的推动。‎ ‎【解析】依据材料一中“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政府希冀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的目的”“西周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春秋战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兵制拥绑在一起发挥作用”的信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分析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二“户籍登记、管理、统计及调查的事项”“人民具有居住、迁徒之自由”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比较型材料题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整合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解答比较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比较需明确宗旨。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 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2.比较需求同存异。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3.比较需分开层次。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教育状况 ‎17世纪 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城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在教育目的、救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裁性 ‎18世纪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 ‎19 世纪 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 度和公立学校制度,并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整理自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 上表是17世纪至19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状况表。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就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趋势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答案】论题:西方初等教育的宗教性与慈善性逐渐减弱,而民族性与国民性、义务性不断发展。‎ 阐述:启蒙运动沉重打击了神学宗教势力,削弱了宗教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强化了西方国家民众的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而西方T业化的进行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民众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推动了欧洲教育的普及化和义务化。‎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本题可以从“西方初等教育的宗教性与慈善性逐渐减弱,而民族性与国民性、义务性不断发展”提取观点,论证结合所学从启蒙运动、工业化发展以及民主政治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 ‎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放军攻占南京后,加拿大在咨询过英国、美国政府后,于‎4月25日命令戴維斯留在南京,等待政权更替。但加拿大还未考虑可能承认共产党政权。不过,戴维斯接到命令,如果他认为必要的话,驻南京、上海的领事可以与共产党做一次口头上的接触,并应向中共转达:根据国际惯例,加拿大在华人员应继续行使其正常职责,包括照顾加拿大市民的利益。事实上,加拿大指示其驻华大使留在南京,是因为怀疑国民政府能否保住南方,他们认为只有留在南京,加拿大在中国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 ‎——《浅析建国前后加拿大对承认新中国的态度》‎ 材料二 ‎1950年6月之后,加拿大决定中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谈判和接触。1951年9月,美国、加拿大等49国代表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各盟国及日本决定,他们此后之关系将是有主权的平等国家间之关系,在友好条件下进行合作,以便促进他们共同的福利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因此,愿缔结和约,借以解决一切由于他们之间存在之战争状态所引起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日本方面申述其志愿,请求加入联合国及在一切情形下遵守联合国宪章之原则;致力于世界人权宣言的目的之实现;设法在日本国内造成安定及福利条件,一如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五条及第五十六条所规定,并已由投降后日本立法所创造者;并在公私贸易及商业方面,遵守国际上通行的公正惯例。各盟国对于上节所述日本之志愿表示欢迎。”‎ 对此,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拒绝签字或表示反对。‎ ‎——整理自《二战后的《旧金山和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4月加拿大对华外交思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加拿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态度的不同。‎ ‎【答案】(1)外交思路:考虑是否放弃国民政府;计划与中共新政权进行初步接触;以最大限度维护加拿大在华利益。‎ ‎(2)不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态度较为冷淡。对日本的态度则是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参与美国扶植日本的活动,逐渐加强与日本的合作,支持接纳日本加入联合国。‎ ‎【解析】依据材料中“加拿大还未考虑可能承认共产党政权”“加拿大指示其驻华大使留在南京,是因为怀疑国民政府能否保住南方”的信息归纳回答。‎ 依据材料二“加拿大决定中断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谈判和接触”““各盟国及日本决定,他们此后之关系将是有主权的平等国家间之关系,在友好条件下进行合作”的信息归纳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是历年高考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提供材料(史料),既包括文字也包括图表,通过材料设计出新情景、新问题,让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论证。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材料让考生阅读,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来设问;按材料类型看基本类型主要有:文字材料解析题、图表材料解析题和混合型材料解析题,即文字和图表综合材料解析题,近几年最常见主要是文字材料解析题。‎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