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中学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黄陵中学2016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黄陵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 考生注意:‎ ‎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 ‎②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虽不屑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 ‎③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④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被奉为经典,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 ‎——节选自黄仁宇《孔孟》‎ ‎1.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生态度方面,孔子“轻松愉快”“坦荡”“悠闲”,孟子则忧患、紧张。‎ B.在人性善恶方面,孔子内心存在性恶论,孟子则明确主张性善论。‎ C.在“礼”方面,孔子非常重视“礼”,孟子对“礼”则不大重视。‎ D.宋朝以后,《孟子》地位高于《论语》,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二者地位不同了。‎ ‎2.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孔子和孟子二人的个性不同。‎ B.《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 C.从孔子到孟子,中国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D.孟子所说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说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这说明,孔子对自己所坚持的“仁”,并不很自信,而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本性产生的。‎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式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不很严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还相当宁静的社会,他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有恢复的希望,这表现了他一腔复古的热忱。‎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李密《陈情表》)‎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来源:Z+xx+k.Com]‎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B.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C.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D.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5.对下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察臣孝廉”的“察”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刺史”,我国古代官职名。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后成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除臣洗马”中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明孝比忠重要,明确表示不愿应诏,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D.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7.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12分)[来源:Zxxk.Com]‎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8.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9.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在川上曰:“ , (《论语子罕》‎ ‎(2) ,贫贱不能移, ,此之谓大丈夫也。《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3)李煜《虞美人》词中“ ,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4)《离骚》一文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 ‎(5)《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谊的句子是: ,‎ ‎ ‎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我的文学生涯 陈忠实 ‎①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一位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②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直到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公社)和区的干部,整整16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直到1978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判断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几乎同时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我的经历大致如此。‎ ‎③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这种复活和验证在幼稚的心灵引起的惊讶、欣喜和浮动是带有本性的。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这时候的赵树理在我心目中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我人生历程中所发生的第一次崇拜就在这时候,就是赵树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我这一生的全部有幸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来源:学&科&网]‎ ‎④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这小小的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我的精神里似乎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激素,跃跃欲成一番事业了。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⑤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算个数不叫人哄了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他觉得由我来继续以农为本的农业是最合适的。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可笑了,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像阿尔青(保尔的哥哥)那样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⑥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 在文学上有重要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或者说自我奋斗。‎ ‎⑦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呢?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为了避免太多的讽刺和嘲笑对我平白无故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我使自己的学习处于秘密状态,与一般不搞文学的人绝口不谈文学创作的事,每被问及,只是淡然回避,或转移话题。即使我的父亲也不例外。‎ ‎⑧我很自信,又很自卑,几乎没有勇气拜访求教那些艺术家。像柳青这位我十分尊敬的作家,在他生前,我也一直没有勇气去拜访.尽管我是他的崇拜者。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期,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裳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陈忠实的一位老爷曾经是私塾先生,父亲也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他们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了基础。‎ B.陈忠实的创作题材大多与农民、农村有关,这得益于他1962年到1982年当了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 C.陈忠实阅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它在他心灵中引起了惊讶、欣喜和浮动,也激发了他浓厚的写作兴趣。‎ D.高考落榜,陈忠实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他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回到乡间,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他别无选择。‎ E.陈忠实忍受了许多艰难和痛苦、折磨与打击,秘密学习文学创作,高中毕业后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 ‎(2) 陈忠实说他这一生的全部幸运和不幸,就是从阅读《三里湾》和这篇小说的写作开始的,请结合材料,分析《三里湾》给他带来了哪些幸运?(6分)‎ ‎(3)在那个年代,陈忠实为什么说“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6分)‎ ‎(4)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陈忠实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全文谈一谈。(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作为政府官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不能称兄道弟,更不能狼狈为奸。‎ ‎③刚毕业的小青年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但看问题往往目无全牛,不能统筹考虑。‎ ‎④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⑤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我信船神。‎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来源:学科网]‎ C. 为阻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有些景区也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锦绣中华”就雇用了几名退休的阿姨来做景区看管员。‎ D. 根据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显示,年龄在18岁以下或者75岁以上的人士将失去攀登珠峰的资格。‎ ‎14.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上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几百年的禁书,焚书,战乱,文字狱,封建迷信等等,使文化典籍丧失无数,唯独文学名著大多无恙,至今依然生气如故。 [来源:学|科|网Z|X|X|K]‎ A.细心分析,似乎他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B.究其缘由,是因为他们始终是在民间流传,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 C.恐怕主要是因为他们早已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始终是在民间流传。‎ D.推起原因,是他们已经成为普通人民宝贵的精神食粮,所以始终在民间流传。‎ ‎15下面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漫画《听诊》,请按照下列要求,表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图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内容:(不超过30个字)‎ 寓意:(不超过25个字)‎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阅读下面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歌《月夜》,按要求写作文。‎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朗朗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黄陵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12‎ ‎13‎ ‎14‎ D C B A D B B C B ‎1.D( “《孟子》地位高于《论语》”属于无中生有。) ‎ ‎2.C(C是根本原因,也是最主要原因。D.原文“‘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3.B(A.孔子所说的是指他个人的成长经历,而非他的学说。C.战国时代的动乱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D.原文是“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去掉比较对象,判断错误。)‎ ‎4.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5.D(“拜”和“除”虽然都是授予官职,但“除”一般是免去原官,再授予新职,而“拜”没有这种用法。)‎ ‎6.B ‎ ‎7.①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去(去世了)。(大意2分,“险衅”“ 凶”“ 见”各1分。)‎ ‎②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用来)活到今天的样子(办法);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办法)。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大意2分,“无以”“更相”“废远”各1分。)‎ ‎8.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 ‎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9.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 ‎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 ‎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 ‎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A他们并没有为陈忠实走上文学道路打下基础;B“当了20年的农村基层干部”错;D原文是“除了当农民种庄稼,似乎别无选择”。)‎ ‎(2)幸运:①《三里湾》引发了陈忠实人生中的第一次崇拜,那是对文学和作家的崇拜,激发了他对写作的浓厚兴趣;②《桃园风波》是他写作的开端,正是有了这个开端,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③他最终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成功。(每点2分,共6分)‎ ‎(3)①从自身条件来说,当时的陈忠实仅仅高中毕业,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文学创作的功底还比较薄弱;②身处农村,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之下,用来创作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③没有人可以请教,全凭自己摸索,甚至要忍受种种嘲讽与打击;④成功的机会很小,但他还是选择了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①陈忠实的经历启示我们,②要走向事业的成功,需要认定目标,要有坚定的信念,充满自信;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④要排除万难,为人生理想做矢志不渝的奋斗。(一点2分,注意每个答题点都要结合材料)‎ ‎12.B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对象错 目无全牛:形容对事物的所有组成部分的关系都了如指掌,处理起来极其准确熟练。应改"有失偏颇"。‎ ‎13. C 解析:A项,“超过”与“以上”重复,成分赘余;B项,“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前后换位,语序不当; 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根据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或者“最新的尼泊尔政府草案显示”。‎ ‎14.B(B句与上句衔接紧凑,并明确地说明原因;A项“细心分析”与上句衔接不顺畅,“似乎”不符语境,;C项句序不当;D项“所以在民间流传”偏离了语段中心意思 ‎15(6分)【答案示例】画面内容:一位面色凝重的老者正在用听诊器来诊疗桌子上的地球仪。(26字)漫画寓意:严肃关注日渐恶化的生存环境,用心倾听地球的呼声。‎ ‎16. 作文 ‎【写作指导】‎ 一、审题提示 ‎1.寻找关键词,确定写作重心 立着:站立、自立、独立——不依赖、不自卑、不仰视名人、不仰仗他人、要坚强、要自信;‎ 靠着:依靠、依赖——借助外物或外力;‎ 人生、个性——材料提示的写作对象。‎ 拓展延伸:任何题目,从论述或叙述的对象角度考虑,大致均可作如下思考:‎ ‎⑴ 人、家庭、集体、社团、企业、国家、民族……‎ ‎⑵凡人、名人、伟人、明星、不同行业的人……‎ ‎⑶历史(过去)、现实、未来 ‎⑷人类、自然、动物、植物 ‎2.根据自我感悟,确定写作角度并明确立意 ‎⑴“立着”的角度:论述“立着”的内涵、意义,阐述我们为什么要“立着”,怎样才能“立着”,或叙述关于“立着”的故事、经历、见闻。‎ 立意参考:男儿当自强/自立、非“立”无以成才、个性“立”中求、成功/幸福/快乐需要“立”……‎ ‎⑵“靠着”的角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无可厚非,适度的“靠”是智者的行为,肯定“靠”的必要,强调“靠”在人生、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二、立意参考:‎ ‎①正面角度:不“靠”不“立”、君子善假于物、成功怎能没依靠、适时/适度依靠(外力或外物)、学会“靠着”、善于“靠着”、何妨“靠着”……‎ ‎②反面角度:靠者必败、说说“靠着的一代”(“啃老族”、“官二代”、“富二代”)……‎ ‎⑶综合角度:论述“立着”和“靠着”的关系,阐述如何正确对待“立着”和“靠着”。‎ 立意参考:“靠着”并“立着”、亦“靠”亦“立”、立者何必不靠、靠者不可不立……‎ ‎⑴“立着”的角度:论述“立着”的内涵、意义,阐述我们为什么要“立着”,怎样才能“立着”,或叙述关于“立着”的故事、经历、见闻。立意参考:男儿当自强/自立、非“立”无以成才、个性“立”中求、成功/幸福/快乐需要“立”……‎ ‎⑵“靠着”的角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无可厚非,适度的“靠”是智者的行为,肯定“靠”的必要,强调“靠”在人生、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