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5 月高三针对性训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载 zǎi,B.和→合,剽 piāo,D.叠→迭)
2.B(“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争议”侧重于未达成一致结论,“争
论”侧重于争辩讨论的行为。“受权”指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授权”指把权力委
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牟利” 指运用不正当甚至非法的手段取得利益,是贬义
词,“谋利”指运用各种手段, 如知识、技能、经验等获得利益。)
3.A
4.A(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应用“参差不齐”,C.迫不及待,只能形容人的急
切心情,应用“刻不容缓”,D.“鬼斧神工”不能用于形容自然)
5.D(A.成分残缺,在“多样”后加“的今天”,B.语序不当,应为“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成
规模的”,C.结构混乱,在“与”前加“这”;或者在“美色”之后加“之人”也可。)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A(表述不准确,且不是具体内容)
7.D (“要大得多”于文无据。)
8.C( 注意“齐之以刑”。)
三、(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9.D(具,准备) 10.A(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副词,加强反诘语气,可以
翻译成“难道”/副词,表婉商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C.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动
作对象,“向”;D.形容词尾,相当于“然”/句末语气词) 11.C 12.A(“一定不能”
理解文意有误,应该是不一定能。)
四、(24 分)
13.(1)解释经书的人既已明确记载这种说法,又指斥它的错误,却又拿着“父子相继为业
三代”来说话(解释),(这是)多么糊涂啊! (“传经者既明载其说”“复斥其非”“而以
父子相承三世为言”各 1 分,“何其惑欤”2 分。) (2)(葛生)外出给人治病,决定病
人生死,预见病情好坏,就像用蜡烛照明一样明显,像灵龟占卜一样灵验,没有出过差错。
(“出而治疾”“决死生”“验瘥剧”“若烛照而龟卜”“无爽也者”,各 1 分。)
14.(1)答案示例:①首联巧妙的设问,形象地写出了峡谷中山路蜿蜒、松杉蔽日的特点,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②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雷声仿佛从千重山巅跌落、暴雨好似从
万座高峰倾泻而出的景象,用语豪壮,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震撼。
巧妙设问;视听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夸张手法;等等。分析略。 (答出两点,
一点 2 分;要点 1 分,分析 1 分。意思对即可。) (2)同一机杼(构思):都由壮美
的景色描写转入忧国伤时的情感抒发。(2 分) 同一胸襟(感情):都体现了抒情主人公报
国志坚、忧国忧民的情怀。(2 分)
15.(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3)泪眼问花
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该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五、(每小题4分,共12分)
16.参考:(1)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2)这样的感叹固然有其价值 注:字数超
了扣 1 分。
17.参考:(1)更烦乱迷茫少愉悦(或烦乱迷茫度更高,愉悦度低) 母亲外出对儿童的情
绪影响最大(意思对即可) (2)参考示例:“霓虹灯下你们身影迢迢,乡间路上我们形单影只”的撕裂无法短期弥合。
18.精准识贫,精准施策,常抓不懈,协同发力。(1 点 1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六、(18 分)
19.(1)信守经典、教子有方。(2)不贪财物,重人才。(3)不骄不躁、平和淡泊、节制谦
让。(4)笃守诚信、敬天知命、顺应自然。 (每条 1 分,共 4 分;如果考生答卷中作了分
析,扣 1 分;表述意思对即可)
20.(4 分)(1)明贬暗(实)褒。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两个孩子的喜爱之情。 (2)
夸张手法。写出了六月急于再次到集上来给大家背书的心思。 注:答对一条得 2 分,两条
4 分;要点 1 分,分析 1 分;意思对即可。
21.(1)小说第 5 自然段刻画了五月、六月背完《朱子家训》后的动作和神态,凸显了两个
孩子单纯朴实的品性和惹人喜爱的样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2)承接上文背诵
完《朱子家训》的情节,引出下文大家的问话。 注:答对一点得 2 分,两点 4 分;意思
对即可。
22.(1)没有强烈的冲突和波澜起伏的情节,而是以传统节日“清明”为背景,呈现出富有
魅力的乡村风俗与人文风情,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乡土文化世界,寄寓了深厚的人文理想,富
有韵味。 (2)小说从儿童的视角切入。以五月、六月的日常活动与心理感受贯穿始终,
童年视角下纯真美好的童年情感、和谐融洽的人伦人际关系以及朴实无华的情感表达使其作
品深具艺术魅力。 (3)独特的对话表达方式。以儿童与成人的发问与对话、儿童与儿童的
对话以及儿童自我审问来展开。 (4)大量穿插《朱子家训》中的内容,在展开情节的同
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 (5)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场景转换,展
开情节。 注:答对一点得 2 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答文化的古老和少
年的崭新形成有意味的对比也可。
七、(60 分)
23.作文评阅意见:
切合题意:考生选出喜欢的一条,阐述理由,并结合社会实际,摆事实讲道理,能自圆
其说;同时又对另外的两条新闻简要谈了自己不选的原因。
符合题意:考生只对自己选出的一条,阐述理由,并结合社会实际,摆事实讲道理,能
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