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16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文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太原市2016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文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 高 二 历 史(文)‎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5题,计50分)‎ ‎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吞并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 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2.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 ‎ 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3.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4.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5.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 ‎6.“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7. 据《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王皇后来看望。她走后,武则天掐死公主,嫁祸于王皇后。为上位掐死亲闺女,这个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比如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只记载有小公主的暴卒。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恰当的是:‎ A.“为上位掐死亲闺女”体现了宗法观念的逐步淡化 B.“桥段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体现对待历史人物的两面性[Z-x-x-k.Com]‎ C.武则天后宫的争宠上位侧面反映了皇权的强化 D.历史记载缺乏有力证据,不宜过度依赖 ‎8.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 ‎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D.“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9.管仲认为:“有道之君……下有五横以揆(纠察之意)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宋代学者王应麟指出:“至秦,人主自亲事从操制臣下”,“御史大夫遂与丞相分权矣”。材料说明: ‎ A.建立监察制度成为历史必然 B.建立监察制度是为了社会稳定 C.监察制的建立有助于维护君主统治 D.在春秋时监察制度已经推行 ‎10.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D.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11.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 …若新法有害于民主,任何公民可依“不法申述权”对新法提案人进行控告。若控告成立,提案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 A.法律成为维护统治的有力工具 B.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庄重且具有神圣地位 ‎ C.法律存在朝令夕改的随意性 D.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君主权力的制约 ‎ ‎12.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 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 ‎13. 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下列选项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准确对应的是:‎ A.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B.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个人和团体的权利 C.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D.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14. 历史学家蒂图·李维说:“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到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对于债务的刑罚,当时的古罗马法律: A.以调节公民间财产纠纷为首要目的 B.以成文法的形式规定债务的刑罚准则 C.趋于主张财产执行取代人身执行 D.规定未获赔偿的债权人在期限外不可追债 ‎15.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曾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形成……恰恰应当归功于一定的历史要求,这种要求从外部对法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所说的外部推动指的是:‎ A.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 B.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 C.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D.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 ‎16.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 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关于材料作者对中国科举制度的评价理解最全面的是:‎ A.科举制度导致贵族阶层统治中国 B.科举制度深受欧洲人的欢迎 C.孤立情况下科举制度的弊端可以被克服 D.科举制度必然导致中国的衰落 ‎17.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以及兴起 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东西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和变化 ‎18.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可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这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19.学者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 C.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D.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20.肖德甫《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与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 A.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 B.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D.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21.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B.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C.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D.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分权 ‎22.美国宪法制定者之一汉密尔顿认为:“民众是反覆无常的,他们甚少会冷静地判断是非善恶。因此,我们必须在政府中为出身富裕的阶层永久地保留一定的地位,他们可以对民众复杂多变的情绪要求作出理性的判断,……也就可以保持政府的正常和良好运作。”汉密尔顿的核心主张是:‎ A.以财产区分民众等级 B.实行代议制民主 C.保留美国的奴隶制 D.保持贵族特权地位 ‎23.以博弈的后果为标准进行区分,可分为正和博弈、负和博弈和零和博弈。正和博弈的结果可以用“互惠互利”、“皆大欢喜”来形容。零和博弈的结果是有非均衡性和非稳定性,往往导致“以牙还牙”、循环往复。有人说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正和博弈,这是指美国:‎ A.实施宪政,保证中央集权 B.三权分立,实现制约与平衡 C.权力制衡,行政效率低下 D.宪政自由,实现真正民主 ‎24.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 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 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宰相对皇帝负责 ‎25.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人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 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二、非选择题(26题15分,27题17分,28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 ‎ 材料三 19世纪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异同点。(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英两国国家元首最大的不同点和英、法两国国家权力中心最主要的相同点。(3分)‎ ‎(4)据材料一、二,说明两种政治制度在形式上有何共性?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在希腊的另一个著名的城邦雅典,最初并无成文法,仅有习惯法,雅典的平民极力要求制定新的法律来限制贵族的特权,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于是成文法应运而生。经过政府和民众的长期努力,雅典开始进入法律“统治”的时期。自此,法治的意识在希腊人的思想中形成,他们关注法律的权威,强调执政民众对法律的服从,并萌发了要用法律来建构政治秩序的愿望。         ‎ ‎—— 摘自张梁《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在西塞罗之后,罗马共和国为庞大的罗马帝国所取代,帝国的大权都集于皇帝一身,皇帝的意志不许违抗。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权威被皇帝自身的权威所掩盖,但法治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没有因为共和国的法治被破坏而彻底摧毁,还是继续残存在帝国之中。一些开明的皇帝不认为法律是他们手中的一根权杖,而把它看成治国的有力凭据。特别是在东罗马帝国取代西罗马帝国之后,帝国的皇帝们更加认识到,要实现帝国的辉煌,只有两样法宝,一是武力,二是法律。这样,法治的观念便一直得以延续。《查士丁尼法典》的出现,对推行法治起了重要作用。 ‎ ‎—— 摘自张梁《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法治”意识的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意识形成的条件。(5)‎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罗马帝国与古雅典“法治”观念的异同。(8)‎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希腊、罗马的法律对人类文明的贡献。(4)‎ ‎28.人类文明的演进离不开继承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 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 ——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 苏格拉底 ‎ 材料三 在现代民主形成时期,古代民主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法国革命者热情讴歌雅典,力图以古代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来重建现代民主;而美国的建国者则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极力建设一种使民众远离政治决策过程的新型“人民政府”。最后的结果无疑很有戏剧性:崇奉古代民主的法国革命者,并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和排斥雅典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 ——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 材料四 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遽尔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迥异于他邦。……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 ‎ ——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 据材料一说明“宋承唐制,抑又甚焉”。(6分)‎ ‎(2)据材料三比较法国革命者与美国建国精英在追求现代民主上的不同点。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建国精英“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的成因。(6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钱穆关于“国家、民族、历史”的观点,并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史实予以简要论证。(6分)‎ 太原五中期中质量检测试题答案高二文科历史 ‎2016-5‎ 一、选择题 ‎1—5BDBDB 6-10BDDCD 11-15BACCC 16-20CCADB 21-25BBBAA 二、非选择题 ‎26. (1)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互为补充;(2分)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2)异同点:同: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异: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总统共和制。(2分)‎ ‎(3)国家元首: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实权,(1分)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1分)权力中心:都是议会。(1分)‎ ‎(4)共性:中央(政府)机构间的权力互相制约与监督。(2分)不同:唐三省六部制体现封建专制统治;美国三权分立体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 ‎27. (1)核心:法律至上,以法治国。条件: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平民为限制贵族特权不断斗争,梭伦、伯里克利等推行的改革,雅典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等;思想上人文精神形成等。‎ ‎(2)相同点:都强调法律的权威,用法治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注重法律条文的规范和完善,都服务于统治阶级。不同点:古雅典的法治观念建立在民主制度的基础之上,罗马帝国的法治则服务于君主专制;古雅典强调法律权威,执政民众一律服从,罗马帝国法律权威则为皇帝权威掩盖;古雅典法律属于公民法,罗马帝国法律则发展为万民法;古雅典处于“法律”统治之下,罗马帝国则依靠武力和法律两个法宝。‎ ‎(3)贡献: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发展,促使古希腊、罗马创造了灿烂物质和精神文明。其法治精神和原则,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推动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 ‎28. (1)说明:宋代继承了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宋代三省长官为虚衔,不再是宰相;宰相办公处称中书门下(中书或政事堂)﹐置于皇城之内﹐不再设于中书省;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军事;财权集中于“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任答四点即可)‎ ‎ (2)不同:法国革命者追求直接民主,美国建国精英追求间接民主;法国革命者未能成功建立现代民主,美国建国精英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成因:直接民主制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 ‎ (3)观点:既要改进革新也要延续传统,反对完全否定历史传统和盲目学习他人。‎ ‎ 论证:“光荣革命”使英国用和平方式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或“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保留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议会掌权,建立责任内阁制,首相和内阁掌握实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