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检测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检测试卷及答案

ID:162936

大小:24.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5-06-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检测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诘责(      )   nì(   ) 名信      深wù(   )痛疾     文绉绉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A. 杳无音信   油光可见  好意难却   B. 深恶痛疾   精通时事   高高耸起C. 无从插嘴   难以下咽  不倦教诲   D. 状况无聊   大而言之   大声喝采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正确的一组是(   )(3分)如果我学得了(   )的好脾气,如果我学了一点点( )的和气,如果我能( )人,( )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A、柔和    待人接物 饶恕   认清   B、一丝一毫  格外       宽恕 识别C、一丝一毫  出奇  饶恕  体谅     D、一丝一毫  待人接物   宽恕 体谅 4、选出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3分)A.实在标致极了。   B.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C.再继续写那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D.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5、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水皆缥碧    天山共色    不求甚解    德隆望尊B.奇山异水    泠泠作响    不慕荣利    援疑质理C.疏条交映    千百成蜂    箪瓢屡空    衔觞赋诗D.短褐穿结    负箧曳屣    风烟俱净    天下独绝6、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A.比喻  排比  排比  拟人          B.拟人  对偶  排比  拟人C.比喻  对偶  排比  拟人          D.比喻  对偶  拟人  比喻7、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乱编造。  B  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C  广州办亚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D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8、古诗文填空。(8分)(1)风烟俱净,__________   。从流飘荡,_____  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3)黔娄之妻有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勉励友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6分)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⑤“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9、第①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分)                                                                                10、第⑤句中的“他们”指代的是             ,“他们”因何而欢呼?(1+2分)                                                                               11、“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写出了当时某些中国人                的精神状态。(2分)12、第⑥句中的“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3分)                                                                                     13、结尾一句“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具体是指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                             精神。(4分)(二)给春天让条道  (14分)①风大,却是吹面不寒,抬眼,有几只芽茎也似的风筝探向空中,顿觉,春已至。②虽说心悦,却不免埋怨起来:这里是你们放风筝的地方么?③这是郊外的一片山坡地,开阔,路宽,行人少,因其地处偏僻,市里在路边树了一块 “驾驶基地”的牌子,有几家驾校的学员在这里试驾,学车。车大多很慢,但有的“霸道”得很,也有的作蛇游状,好在路上极少有人,并无大碍。就是有行人了或是有其他的车了,也大多会让着我们的,人们知道我们都是初学者。车一律是黄牌照,教练车,内行人一看,知道是在警示你:离我远点。④这样的时刻有两个孩子在路上放风筝是很危险的事情。⑤加档,减档,踩离合,教练训斥声仍在耳边,一时让我们放松地停下来当然乐意得很。循着教练的目光,摇下车窗,看到天上有一只风筝!一时很静,细听,风筝还发出了“呜呜”的响声。这是一只装了竹哨的风筝。⑥跟在后面的车都停了下来,静静地,举目向上,是风筝给枯燥的学驾生活带来了新奇,抑或是春天的突然造访让人们有了好心情?⑦两个孩子原本是在路边的坡地上放风筝的,风大,孩子拉它不住,依着风,走着走着便走到路上来了。孩子显然在努力着,可风好像有意跟孩子作对,顺着路的方向跑。孩子左手相牵,其中的一个孩子牵着风筝的线,脸却并不朝天空看,不时地侧耳,是在听。听什么呢?另一个孩子则向他说着什么,一边用手向我们比划,笑。⑧两个孩子仍旧努力地在牵那只不听话的风筝,路上停下的车显然对孩子们造成了心理压力。⑨孩子已近,细看,我大惊,牵风筝的孩子是个盲童。哦,他侧耳是试图在听风筝上的哨声。⑩看到两个孩子“上路”了,且一时没有拽过来那只不听话的风筝,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个大人,大人身后又跟着几个孩子。原来,他们这一群人都在山上的坡地处放风筝。再远看,天空有好几只这样的风筝,发出“呜呜”的哨声。⑾这是市里聋哑学校的孩子,老师领着他们来放风筝春游来了。放风筝的盲童和哑童是搭开来的,他们两人一组。不想,他们选择的这块能“放纵”自己的地方却是“侵占了我们的领地”。领头的教师满脸含笑,点头,用双手向我们比划,做着跟那个放风筝孩子一样的动作,接着,身后的几个孩子一起向我们比划。老师和孩子们在“说”:谢谢你们!这是手语。⑿教练点头致意,出人意料的是教练将手放在胸前,点头,比画:我爱你们。⒀教练也会手语?⒁老师鼓掌。孩子们鼓掌。⒂“我爱你们”,这是我学会的唯一一句手语。教练告诉我们,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会来这里放风筝,有好些年了。驾校的教练都会教学员们这句手语,春天的时候,要想着告诉学员,给上了路的孩子让条道,给春天,让条道。14、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填空:(3分)  主要情节:看见风筝——        ——得知真相—           心理变化:埋 怨 ——乐 意——        ——感动15、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第①段中“有几只芽茎也似的风筝探向空中”这个句子作点赏析。(4分)                                                                                 16、文章第⑨自然段才点明放风筝的孩子是残疾儿童,其实前文中已有多处暗示,请找出两个暗示的句子。(4分)(1)                                 (2)                                                                                    17、对本文题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风筝是春天的使者,给风筝让条道,就是让放风筝的孩子充分感受春天,让他们拥有春天。B、放风筝的孩子和风筝是春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他们让条道,就是给春天让道,同时也可以使自己拥有春天般的好心情。C、聋哑学校的老师每年春天都让孩子来这里放风筝,是为了给春天让条道,让残疾孩子也能及时感受美丽的春光,拥有春天。D、驾校教练教学员“我爱你们”的手语,告诉学员要给上了路的孩子让条道,说明他的心中拥有明媚的春天,那就是爱。三、文言文阅读(20)(一)(10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一食或尽粟一石(               )19、下面各组加粗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20、本文托物寓意,文中的“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2分) 21、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1分)  (二) (10分)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上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释】①庚寅:指1650年     ②小奚:小书童     ③木简:指木板    ④ 阖:关闭⑤牡下:上锁   ⑥ 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⑦ 道:哲理2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2分)①望城二里许 (          )   ②予愠为戏(         )23、选出与例句“徐行之,尚开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或置酒而招之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25、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予 爽 然 思 渡 者 言 近 道                                                                         四.作文(40分)生活中真正感动我们的常常不是名山大川、奇花异草,而是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幅素描、一处美景……那些细节,我们常常为之沉醉、动情、流连……生活就是这般的多彩,时时吸引着我们,感动着我们。请以“我为你驻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要有细节描写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4分)(      )(      )(      )(      )2——7  A  D  D  C  C  C8、略。(8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6分)9、议论 (1分) 对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轻蔑的激愤反语,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3分) 10、日本“爱国”青年(1分)      日本战胜俄国,枪毙中国人(2分)11、麻木  (2分)12、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损伤 (3分) 13.弃医从文(2分)          爱国主义(2分)  (二)(14分)14(3分)情节:停车让道     相互致意   变化:大惊(意思相近即可,每个1分)15(4分)把风筝的形状比作芽茎也似的,一方面给人美好的联想,让你想到春天的嫩芽,让你觉得风筝很可爱;另一方面也说明风筝的小,风筝飞得高。“探”字用的非常准确传神,写出风筝放得不是很熟练。(修辞和用词两方面写出一个方面得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4分)16(4分)①这样的时刻有两个孩子在路上放风筝是很危险的事情。②孩子左手相牵,其中的一个孩子牵着风筝的线,脸却并不朝天空看,不时地侧耳,是在听。③另一个孩子则向他说着什么,一边用手向我们比划,笑。(只要找出两个就可以了,一句2分)17 (3分)C三文言文阅读(一)(10分)18(1)这(2)喂养(3)鞭打(4)有时  (4分)19    C (3分)20、能识别人才的人 (1分)   食马者(1分)    21、其真不知马也。(1分) 22(2分)①左右     ③生气23(2分)A(助词,无义。)24(4分)(1)(我)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2)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每句2分)25(2分)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译文: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叠书跟随着。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两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的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