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检测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三地理复习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检测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向高考2016】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作业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洛杉矶濒临浩瀚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背靠莽莽的圣加布里埃尔山,城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坦。洛杉矶是加州的第一大城,也是美国的第二大城,有“天使之城”和“装在轮子上的城市”之称。‎ 材料二 ‎1970年6月1日——‎9月30日,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多次轻重不同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1)试从自然原因分析夏季午后洛杉矶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原因。‎ ‎(2)为减轻城市的光化学烟雾,可以采取哪些途径和措施?‎ 答案:(1)①洛杉矶位于美国西部山间盆地中,地形封闭,污染物(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不易扩散,浓度高。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晴天多,紫外线强,易发生光化学反应。③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 ‎(2)①发展地铁等公共交通;②采用新能源汽车;③尾气净化。(答案合理即可)‎ ‎2.(2014·山东济南一模)日益突出的“垃圾围城”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下图给出了“垃圾处理方法的优选原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垃圾能源化利用,相比于填埋处理“优”在哪里?‎ ‎(2)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 再利用、再循环,其中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减量化。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垃圾减量,少占空间;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能够产热、发电,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化害为利。‎ ‎(2)转变消费观念、改善产品设计、落实垃圾分类和垃圾分散化处理等。‎ ‎3.(2014·山西考前模拟)读“城市各类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Ⅰ类区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等需要特别安静的区域;Ⅱ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区为主的区域;Ⅲ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Ⅳ类区标准适用于工业区;Ⅴ类区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 4 -‎ ‎(1)据图表归纳各类功能区噪声达标率的特点。‎ ‎(2)请就Ⅱ类区夜晚达标率低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均高于夜间达标率;工业区达标率好于其他类功能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达标率低。‎ ‎(2)控制噪声污染源;加强(提高)管理力度;增加绿地面积;提高人们自觉降低噪声污染的意识。‎ ‎4.(2014·江西宜春三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早在2011年4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1~2015年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提出了保护城市大气环境的几项具体措施,如下表:‎ 北京市2015年能源消费结构表 年度能 源种类 ‎2009年 ‎2015年 实物量 标准量 比重(%)‎ 实物量 标准量 比重(%)‎ 煤炭 ‎(万吨)‎ ‎2 664.7‎ ‎2 059.7‎ ‎31.3‎ ‎2 000‎ ‎1 500‎ ‎16.8‎ 调入电 ‎(亿千瓦时)‎ ‎512.6‎ ‎1 529.6‎ ‎23.3‎ ‎710‎ ‎2 200‎ ‎24.4‎ 天然气 ‎(亿立方米)‎ ‎69.4‎ ‎842.7‎ ‎12.9‎ ‎180‎ ‎2 200‎ ‎24.4‎ 油品 ‎(万吨)‎ ‎1 269.0‎ ‎1 809.6‎ ‎27.5‎ ‎1 680‎ ‎2 550‎ ‎28.3‎ 可再生 能源 ‎—‎ ‎180.0‎ ‎2.7‎ ‎—‎ ‎550‎ ‎6.1‎ 其他 ‎—‎ ‎148.7‎ ‎2.3‎ ‎—‎ ‎—‎ ‎—‎ 合计 ‎—‎ ‎6 570.3‎ ‎100.0‎ ‎—‎ ‎9 000‎ ‎100.0‎ ‎(1)根据表格信息概括北京市为保护城市环境,在资源利用方面的改进措施。‎ ‎(2)说出北京市提出并实施绿色GDP的重要意义。‎ 答案:(1)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增加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任答两点即可)‎ ‎(2)可改变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思路,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同步进行。‎ 解析:第(1)题,对比表中2009年与2015年数据,即可看出改进措施;第(2)题,从2008—2010年绿色GDP的生态环境成本中,可看出生态环境退化成本逐年加大,说明当前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据此回答意义。‎ ‎5.读“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 4 -‎ 中国近岸海域赤潮统计(单位:次)‎ 海区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2000~‎ ‎2001‎ 合计 渤海 ‎1‎ ‎3‎ ‎2‎ ‎16‎ ‎8‎ ‎30‎ 黄海 ‎5‎ ‎7‎ ‎9‎ ‎6‎ ‎27‎ 东海 ‎1‎ ‎1‎ ‎2‎ ‎33‎ ‎41‎ ‎26‎ ‎104‎ 南海 ‎1‎ ‎33‎ ‎55‎ ‎7‎ ‎96‎ 合计 ‎2‎ ‎1‎ ‎11‎ ‎75‎ ‎121‎ ‎47‎ ‎257‎ ‎(1)指出中国沿海赤潮时空分布总体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2)在2000~2001年间,东海海域的赤潮发生次数远远超过南海海域,试分析原因。‎ 答案:(1)赤潮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赤潮发生频率呈现明显南高北低的区域性特征。南方海域比北方海域水温高。‎ ‎ (2)南海海域宽阔,水深;东海沿岸经济发达,含氮、磷有机物的废水随河流注入东海。‎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PM2.5又称气溶胶PM2.5,气溶胶指的是大气中超细的悬浮颗粒,PM2.5则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由于人体不会通过咳嗽等排出这些颗粒物,会对人体产生很大影响。 同时大气如果对流不畅,PM2.5的危害会加大。‎ 材料二 我国某地多个观测点PM2.5的实测数值。‎ ‎(1)材料二中PM2.5数值较高的时候是早上,请从大气运动方面分析可能的原因。‎ ‎(2)大气中的悬浮颗粒可能有哪些来源?‎ 答案:(1)早上,大气逆温较明显;空气对流不畅,污染物浓度较大。‎ ‎(2)工业排放;建筑工地扬尘;汽车尾气;沙尘暴。(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现象。第(1)题,早上,大气逆温现象比较明显,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会加重污染程度。第(2)题,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较广,主要有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沙尘暴等。‎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4 -‎ 下图示意北京地区3个酸雨监测站测出的2003—2008年的月平均降水pH、酸雨发生频率及降水量。图中降水pH采用月平均折线图和盒形图形式,盒内的分割线为中位数,盒外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酸雨发生频率采用折线表示(由于1月和12月降水样本少,未进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降水量采用柱状表示。‎ ‎(1)据图简述北京地区酸雨的月变化特点。‎ ‎(2)分析北京酸雨季节变化产生的原因。‎ 答案:(1)从酸雨发生频率看,月份变化明显:4月份最低,9月份酸雨发生频率最高。从降水pH中位数看,8、9、10月份低,8月份酸性最强,4、11、12月降水pH中位数高,酸性较弱;从月平均降水pH来看,6月最低,8月次之。综合北京地区降水量季节分布特点,6~9月酸雨最为严重,故夏秋季酸雨严重,冬春季较轻。‎ ‎(2)夏秋季节气温及相对湿度较高,光化学氧化作用强,加快了酸性氧化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产生速度;北方冬春季节干旱少雨,沙尘天气频繁,沙尘颗粒物对酸化凝结核有较强的缓冲作用;夏秋季节的偏南风穿过人口密集地区,带来较多的酸性气体。‎ 解析:第(1)题,根据酸雨发生频率曲线起伏可以看出4月发生频率最低,9月最高;从月平均降水pH可以看出,6、8、9月降水pH较低,4、7、12月降水pH较高;从盒形图中位数看,8~10月较低,4、11、12月较高。综上可推知北京地区夏秋季酸雨严重;冬春季较轻。第(2)题,从气候特征上看,夏秋季气温高,酸性气体容易氧化;从地理位置上看,北京冬春季节易受沙尘天气影响,酸雨较轻;从夏季风影响方面分析,北京位于东南风的下风向,外来酸性气体多等。‎ - 4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