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ID:158685

大小:37.8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5-05-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考生注意:1、开考之前请考生将自己的考室号、座号准确的填写在指定的位置,座位号填在密封线外的方框内,对错误填写的考生成绩以0分计算。2、本试卷分A卷、B卷,A卷总分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 卷 ( 共 100 分 )第 I 卷 ( 选择题共 18 分 )一、基础知识 ( 共9 分 , 每小题3 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      )A、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hù  ),世间一切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 lún )的艺术品,展示了大自然深邃(  suì )、高超的智慧。B、沙漠吞噬( 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 lèi )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 cāng  )海桑田的痕迹,C、旅鼠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之一,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 pì )美。它们在任何天敌面前都具有明显的挑衅( xìn )性,它们在迁徙( xǐ  )的过程中即使遇到食物丰美的地区也不停留。D、我们人类毫无节制地狩(shǒu)猎,已经遭到大自然的惩(chěng)罚,因此,我们不能再保持缄( jiān )默,要履行我们的诺言: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2、下列句子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B、最不可思意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她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C、旅鼠一看苗头不对,便仓皇逃窜,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D、许多原子能发电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前来签订合同。卡车在公路上奔驰着,源源不断地运来了许多铅做的大箱子。3、下列加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天就这样过去了。B、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C、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索取是前赴后继的,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充分显示出人类的鼠目寸光,带来的后果是难以置信的。D、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二、阅读古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下列加点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B.或异二者之为            为:心理活动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居住D.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远:僻远5.下列与“不以物喜”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虫蚁为兽                          B.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 属于作文以记之6.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所在。B.“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反面肯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C.“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无常。D.“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第II卷(共82分)三、 翻译与默写。(共 10分 )  7、把上面文言 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8.用课文原文填空。(选填两句)(2分)(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2)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剪不断,理还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 相见欢》)9.请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                           。                            ,                           。         四、 阅读文段完成10-13题。(共12分)海洋垃圾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 化炉。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作者张田勘)【相关链接】材料一: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材料二: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10.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1.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部分的作用。(4分)(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1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13.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2分)                                                                                                                                                                五、任选一题作文 (60 分 )14、请在下面的作文题目中任意选做一题。(1)温馨如一丝春风,带来暖意;温馨似一缕阳光,照亮心田;温馨像一泓清泉,滋润心灵……请以“温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字以上。(2)话题作文生命接受灾难的考验,愈加顽强不屈;身体经受病魔的考验,愈加生机勃勃;人生经受磨难的考验,愈加丰富多彩……在无数次的考验中,我们学会了成熟,学会了坚强……请以“考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角度构思立意写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B卷 ( 共 50 分 )一 、诗歌鉴赏   (4分)湖  上  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 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2分)                                                                                         2.第一句诗中哪个字用的最妙?找出来并简析。(2分)                                                                                         二、文言文阅读   (12分)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①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大王 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注】①果:果断。  ②顿舍:停止。  ③为:惟。3.(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4分)   ①少而好兵, 事秦始皇(           )       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   ③于是引兵而西(           )             ④李信果辱秦军(           )(2)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B.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始皇以为贤勇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②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5.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文段作简要分析。(2分)                                                                                                                                                                             三、现代文阅读  (22分) (一)阅读下面题目,完成:(4分)6.(法国)作家           写作的《名人传》,叙述了            、               、                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2分)7.  三位名人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请举一位名人为例,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我选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 , 然后完成 8~12题 (18 分 ) 红心番薯       林清玄①幼年时,一次我和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②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③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一边吃着,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奔走过的风霜。④ 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份。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乃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乡思的天地吐露新芽。⑤ 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 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⑥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⑦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置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⑧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1973年12月(选自《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有删改)8.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么? (3分)                                                                                                     9.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4分)                                                                                                                                                                                                         10.第⑥段中为什么说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3分)                                                                                                                                                                                  1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乡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 (3分)                                                                                                                                                                                                           12.文中“父亲”他们这一代人与番薯有着怎样的相似点? (5分)                                                                                                                                                                                   四、语言运用    (12分)13.综合性学习。(6分)材料一 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材料二 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材料三         羡慕                       陷阱  ① 读以上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3分)                                                                                                                                                             ② 四月一日为世界爱鸟日,在世界爱鸟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1分);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2分)活动名称:                        公益广告:                                                                14.仿写句子。(3分)信仰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它装点了我们飞扬的青春;信仰如同一片盛开的鲜花,它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                      ,                           。15.从下面材料中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句子,对“转基因棉花”作一解说。(3分)     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崭新的产品——转基因棉花,或称BT棉。BT是存在于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科学家已经从该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植入棉花种子中,使棉花获得抗天敌烟草夜蛾幼虫的性能。这一新型转基因棉花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喷洒杀虫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的弊端,从而使棉花大量增产成为可能。    转基因棉花指的是                                              的新型棉花。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