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性测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地理一轮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性测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 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5·山东淄博)我国有两处名为“天池”的旅游景区,分别位于新疆天山和吉林长白山。其中天山天池为冰碛湖,而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火口湖。据此回答1~2题。‎ ‎1.塑造天山天池和长白山天池的主要地质作用对应图b的相关数字序号分别为(  )‎ A.①②    B.①③   ‎ C.④②    D.②①‎ 答案:A 解析:由题目中文字信息“天山天池为冰碛湖,而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停止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火口湖”可知,天山天池是外力沉积作用的结果,长白山天池是岩浆活动造成的。分析图b地质循环过程,根据沉积物这一已知条件可确定甲为沉积岩,进而判定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最后确定丁为岩浆岩。相应地判定,①为沉积作用,②为岩浆活动。‎ ‎2.下列关于天山地貌形成所受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处内陆,其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即风力作用 B.山地降水丰富,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 C.只受内力作用影响 D.同时受内外力作用影响 答案:D 解析:天山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受海洋湿润水汽影响较小,降水不可能丰富;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若下图中a、b、c、d四地都形成了湖泊,位置和成因与长白山天池最相似的是(  )‎ - 11 -‎ A.a地   B.b地  ‎ C.c地   D.d地 答案:C 解析: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的白头山(火山)顶部,是火山口积水而成,与c地湖泊的形成是一致的。b、d两地虽然可以形成火口湖,但因位于山腰,与长白山天池位置不同。‎ ‎(2015·山西太原)下图为南美洲西部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①②两处分别示意两种地质构造,甲、乙分别示意两种地貌。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貌只形成在湿润地区 B.②处的地质构造比①处先形成 C.②处的地表可能有地下水出露 D.乙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内力作用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貌为冲积扇,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也可能存在;乙地貌为河口三角洲,其形成主要受外力作用的影响;②处为断层,①处为褶皱,褶皱先于断层形成;②处为断层,可能有地下水沿断层面上升,出露于地表。‎ ‎5.下列有关该地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水循环周期冬季明显增长 B.图中湖泊减少了该地区的水循环总量 C.甲、乙两地貌的形成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 D.图中湖泊对甲地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该地区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由图可知,该地区终年盛行从海洋到陆地的西风,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所以该地区水循环周期冬季不会明显增长;图中湖泊不会减少该地区水循环总量;甲、乙两地貌都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水循环有密切关系。‎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6~7题。‎ - 11 -‎ ‎6.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丙、丁、甲、乙 答案:C 解析:断层丁将岩浆岩乙截断,并发生位移,说明岩浆岩乙形成在断层丁之前;岩浆岩乙穿过了褶皱丙的岩层,说明岩浆岩乙形成在褶皱丙以后,沉积岩甲形成在岩浆岩乙、褶皱丙、断层丁之后。因此,其先后顺序应为丙、乙、丁、甲。‎ ‎7.下列有关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在A处修建采石厂 B.岩浆岩乙可能含有化石 C.若A处有河谷形成,是因为A处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D.可以在A处修建水坝,是因为A处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答案:A 解析:褶皱顶部及断层处岩石破碎,易于采石。A处有断层存在,不宜修建大型工程;沉积岩中可能存在化石,岩浆岩中一般不存在化石;若A处有河谷形成,是因为A处位于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 (2015·浙江温州)下图为“我国某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制的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图中与上图甲地地形和地质构造一致的是(  )‎ 答案:A 解析: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可以看出甲地为山地,根据图中岩石的新老关系可判断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岭。‎ - 11 -‎ ‎9.若在乙地地质勘探过程中发现有三叶虫化石(上右图)存在,则该地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根据该地有化石存在即可判断出乙地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图中①为岩浆岩,②为岩浆,③为变质岩,④为沉积岩。‎ ‎(2014·四川成都二诊)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能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纬度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水量大 B.纬度低→地形类型多样→植被类型多样 C.山地海拔高→水热充足→自然带类型多 D.东部为平原→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 ‎11.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答案:10.A 11.C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形成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河流含沙量小,水量大,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11题,10°S附近西部山地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带。‎ ‎(2015·山东师大附中)读“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13题。‎ - 11 -‎ ‎12.图中甲、乙两地自然带名称及其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B.乙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C.甲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D.乙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答案:C 解析:根据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可知,甲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该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相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乙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该种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3.关于图中丙地自然景观及成因的说法,匹配正确的是(  )‎ A.荒漠 位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 B.温带落叶阔叶林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C.荒漠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D.温带落叶阔叶林 终年受西风控制,降水丰沛 答案:A 解析:图中丙地位于巴塔哥尼亚沙漠,自然景观为荒漠,其成因主要是该地位于南半球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是雨影区,降水稀少,最终形成荒漠景观。‎ ‎(2014·浙江宁波模拟)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 - 11 -‎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 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 ‎15.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  )‎ ‎①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 ‎②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③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 ‎④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②④‎ 答案:14.D 15.C 解析:第14题,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开阔、平坦,利于聚落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甲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聚落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确;同理,也不能判断丙形成是否最早,故C项错误。第15题,在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的背景下,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使河流发生改向。‎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结合材料完成16~17题。‎ ‎16.“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下图表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②上升流减弱 ‎③浮游生物减少  ④营养盐类减少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7.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  )‎ ‎①澳大利亚东岸干旱 ‎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③印尼森林大火 ‎④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6.B 17.A 解析:‎ - 11 -‎ 第16题,“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第17题,在“厄尔尼诺”年,西岸由于气流上升减弱,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干旱;而东岸荒漠地带却出现暴雨成灾、洪水泛滥。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2014·郑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与当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根据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判断,C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雨林带 ‎19.导致山地南侧自然带垂直分布较高的因素是(  )‎ A.南坡热量优于北坡 B.南坡降水少于北坡 C.南坡纬度较北坡高 D.南坡土壤较北坡肥沃 答案:18.C 19.A 解析:第18题,根据气候资料判断,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19题,该地位于我国,山地南侧为阳坡,热量都优于北坡。‎ ‎(2015·山东潍坊)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右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20~21题。‎ ‎20.形成九寨沟与庐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 11 -‎ C.海陆分布   D.海拔 ‎21.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 A.五指山   B.栖霞山  ‎ C.香山   D.红叶谷 答案:20.D 21.D 解析:第20题,九寨沟和庐山纬度相差不大,但地势高,气温低,观赏红叶的时间早于庐山。第21题,9月份红叶最佳观赏地应比10月份最佳观赏地的纬度高。‎ ‎(2015·青岛)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埋藏于致密的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时,把大量清水高压注入地下井,使页岩气流入井中得以收集。读“页岩气埋藏结构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页岩气与常规天然气相比(  )‎ A.受常规天然油气挤压,埋藏更深 B.游离性更强,开采难度更小 C.埋藏于断裂带,岩层裂隙发育更高 D.位于向斜槽部,分布在页岩孔隙中 ‎23.大规模开采使用页岩气,可以(  )‎ A.改变地表形态,并导致地面沉降 B.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低碳效益明显 C.导致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循环更活跃 D.加剧大气环境污染 答案:22.D 23.B 解析:第22题,常规天然气埋藏在背斜顶部,而图中页岩气位于向斜槽部,分布在页岩孔隙中。第23题,大规模开采页岩气,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低碳效益明显。‎ 读“非洲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 - 11 -‎ ‎24.图中④自然带在非洲大陆南北分布面积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  )‎ A.陆地分布纬度的差异   B.降水条件的差异 C.地形高低起伏的差异   D.洋流性质的差异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④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非洲大陆南部分布面积较北部小主要是由于陆地分布纬度的差异。‎ ‎25.图中所示自然带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丙   B.②、丁  ‎ C.③、甲   D.④、乙 答案:B 解析: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可知,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草原带,③为热带荒漠带,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乞力马扎罗山北坡的基带(丁自然带)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丙为常绿阔叶林带,乙为落叶阔叶林带,甲为高寒草甸带,所以自然带相同的一组是②和丁。‎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读“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读图,简述该地区地貌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2)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3)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 11 -‎ ‎(1)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引起的褶皱和断层;外力作用表现为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 ‎(2)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3)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的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植被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不稳定。‎ 解析:第(1)题,图中的褶皱、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山麓冲积扇则是流水沉积造成的,而沉积物则是上游流水侵蚀、搬运带来的。第(2)题,回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该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由水平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位于欧洲西部确定;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流速、水位变化、有无结冰期、含沙量等水文要素。由欧洲西部的气候,推知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有无结冰期,由图示的地形和植被状况推知流速和含沙量大小。第(3)题,图中河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包括蒸发和蒸腾、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然后分析森林遭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7.(2015·山东潍坊)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指出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及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2)说出乙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3)如果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隧道,该隧道地址应选择在甲、乙两处的________处,简述理由。‎ 答案:(1)海陆间循环。 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径流量变化增大;蒸腾、蒸发量减少。‎ ‎(2)山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 ‎(3)甲 背斜中岩层向上拱起,能支撑隧道上覆岩层,又能使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减小渗漏。‎ ‎28.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 11 -‎ ‎(1)丙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带,其成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丁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寒流影响 ‎(2)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更替 热量 地形 ‎(3)山麓自然带不同 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 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 纬度位置 ‎29.读“中国局部示意图(甲)与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乙)”,结合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甲中①—②—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________分异规律。从图中③—④—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_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 ‎(2)图甲中①、②处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图乙山地应该在图甲中________(数字)处,此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存在哪些差异?试说明原因。‎ 答案:(1)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⑤ 相同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因为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北坡有云杉林带和高山垫状植物带,南坡没有,因此北坡降水比南坡丰富;南坡雪线较高,因为南坡气温高于北坡,降水少于北坡(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第(1)题,图示①—②—③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③—④—⑤自然带呈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有规律的变化,属于干湿度地带性规律。第(2)题,根据图示①、②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①位于亚热带东部沿海,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位于温带大陆东岸,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3)题,根据图示乙地山麓为荒漠带,判断乙地位于⑤地区,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从气温和降水角度分析。‎ - 11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