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0640.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用卷,试卷本着“注重基础知识,兼及能力提高”的命题原则,试题题量丰富,整张试卷共有53题,选择题占据50题,试题围绕必须和选修章节中遴选布题,知识点分布均衡,重点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均有考查;试题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在注重史料考查同时,兼顾表格、图表等形式的考查,如选择题第30、46题;试卷考题难易适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7、16、20等题,同时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第37、41等题,材料题53题注重对历史事件评价能力的考查,总之,该试卷试题综合性、时效性、考察性与一体,是一套效率较高的高三阶段复习检测试卷。‎ 冀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带解析)‎ 历 史 试 题 ‎ 命题:赵彩燕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涂在答题卡上)‎ ‎【题文】1.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C.世亲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D.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是指西周实行分封制;而“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是指汉代实行察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的正确理解。‎ ‎【题文】2.对比佛教、道教,有史学家认为:“孔子儒教,不成为一项宗教……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只求淑世,不求出世。”材料认为儒教不能成为一项宗教的理由是:‎ A.无专门的宗教组织 B.教徒超然于政治外 C.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 D.只求出世,不求入世 ‎【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只求淑世,不求出世”的信息说明信仰儒家思想的学者居多,主要是以治国平天下为主,没有“出世”‎ ‎ 的态度,故C项符合题意。A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B说法与材料中信息相反:D只反映表面现象。‎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思想的正确理解 ‎【题文】3.董仲舒曰:“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区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去)其害也。”作者主张:‎ A.先仁后智 B.仁者爱人 C.智者不仁 D.智能除害 ‎【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区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的信息体现出董仲舒强调的是以仁为核心,属于三纲五常中的首位思想,故A项正确;B、C和D均是材料反映部分信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董仲舒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 ‎【题文】4.《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材料表明西周礼乐制的特点是 ‎ A.威慑性、实效性 B.制度性、强制性 C.等级性、仪式性 D.规范性、持久性 ‎【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解析】B解析:从材料“不敬者君削以地,孝者君绌以爵,不从者君流,畔者君讨除”的信息说明诸侯必须服从君王土地、服饰等礼乐制度,可见西周礼乐制度带有强制性和制度性,故B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西周制度的正确理解。‎ ‎【题文】5.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一时风气,人人提倡新学,又人人自期为新人。旧的接不上气,譬如一老树,把来腰斩了,生机不续。若要接枝,也须接在老根上。现在却是狠心在做掘根工作。”钱穆在此:‎ A.赞赏新青年的精神风采 B.反对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指责彻底否定儒学价值 D.主张儒学嫁接在西学上 ‎【知识点】R2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人人提倡新学,生机不续。若要接枝,也须接在老根上。现在却是狠心在做掘根工作。”的信息说明作者对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持反对态度,故本题选择C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文化运动观点的正确理解 ‎【题文】6.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但是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下列议论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C.“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D.“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 ‎【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信息“晚清政府尽管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激进和开放”表明晚晴政府在西方列强侵略下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政治改革上则犹豫摇摆和缺乏远见”表明晚晴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的暧昧态度,故A项符合题干信息;BC项未涉及政治改革内容; D项强调政治改革的优先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题文】7.雅典民主政治的产生、确立和繁荣的过程,不是:‎ A.血缘与政治分离的过程 B.旧式贵族特权消失的过程 C.公民财富差距缩小的过程 D.公民权利差别缩小的过程 ‎ ‎【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C解析: 血缘与政治分离的过程是克里斯提尼改革影响,故A正确;索伦改革促使旧式贵族特权消失,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改革促使雅典民众权利逐步扩大,故D项正确;雅典的改革主要是政治权利,经济差距一直没有缩小,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题文】8.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A.1911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97年 ‎【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答案解析】C解析: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清政府面临崩溃灭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主权重建;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从此开始依法治国的航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故答案为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直接答题。‎ ‎【题文】9.现实不能穿越,思绪却可飞扬。倘就“人该怎么活着”,请普罗泰格拉、朱熹、康德展开一场辩论,康德的观点可能是:‎ A.我想怎样活就怎样活 B.我首先是为你们而活 C.我活着只是为了上帝 D.我活着不会妨碍你们 ‎【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D解析:康德在卢梭人身自由的基础上又提出思想的自由,和理性判断,用思想支配自己的行动。故答案为D。A是智者学派主张;B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C是宗教改革的思想。‎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康德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文】10.于成龙被康熙御赐为“天下第一廉吏”,顺治十八年(1661年),前往边荒的广西罗城任县令,与百姓同甘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百姓怜于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于购买盐米。于说:“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奉汝父母,一如我受。”依据《周官》中关于廉吏的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辩等六条原则。此举应称:‎ A.廉政 B.廉善 C.廉法 D.廉辩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与百姓同甘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百姓怜于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于购买盐米”的信息说明于成龙通过减少进餐来廉洁,属于廉洁的方法,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管理廉洁措施的正确理解。‎ ‎【题文】11.1981年1月,年已70的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任美国第40任总统,他没有学过经济专业,却在最危难的时候带领美国走出“滞胀”泥潭,“里根经济学”成为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学说。下列经济措施最有可能属于“里根经济学”的是 A.增加福利投入 B.发展混合经济 C.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奉行自由主义 ‎【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B解析:“里根经济学是减少国家财政开支,不主张过度干预市场经济发展,属于介于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又称“混合经济”故B项符合题意。A不是材料反应主旨;C和D不是里根政府主张措施。‎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里根经济学的正确理解。‎ ‎【题文】12.《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D.天子为“天下共主”‎ ‎【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答案解析】C解析: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属于郡县制特点,西周按照血缘关系维持政治权力,故A错误;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故B错误;材料中“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的信息说明西周时期通过血缘关系来维持嫡长子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D的信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西周宗法制的正确理解。‎ ‎【题文】13.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答案解析】B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直接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A错误;材料中“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信息说明革命党人致力于民主共和的思想没有改变,故B错误;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不是材料反应的主要目的,故C错误;民国政府之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正确理解。‎ ‎【题文】14.(中国)随着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 A.组织军事化 B.行动战斗化 ‎ C.贸易自由化 D.生活集体化 ‎【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答案解析】D解析:人民公社时期,人民集体劳动、集体吃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雏形,材料中“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的信息说明人民公社生活集体化,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不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人民公社特点的正确理解。‎ ‎【题文】15.汉代察举时就现实政治发问,学子易揣摩准备,难辨优劣。于是唐科举进士科改考诗赋,出题无尽。朱庆馀凭《上张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举高中。可见唐朝进士科考试:‎ A.注重智力测验心理测试 B.关注考生政治理论水平 C. 很难选到德才兼备人才 D.重点关注社会风俗习惯 ‎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信息说明这个新娘梳妆打扮后,面带羞涩的问新郎,看她的打扮是否合公婆之意,显然是一种心理测试的试题,故C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科举考试信息的正确理解。‎ ‎【题文】16.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 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 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 ‎【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答案解析】A解析:从材料“20世纪50‎ 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所以答案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美关系的正确理解。‎ ‎【题文】17.司马光评价武则天时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文中对武则天的盖棺定论是:‎ A.残暴专断 B.明察善断 C. 功大于过 D.功过参半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的信息说明前部部分是评价过失,转折的语言说明功劳较大。故功大于过,故C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人物评价的正确理解。‎ ‎【题文】18.罗马法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2)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3)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4)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由此推断,此时期的罗马法应是 A.习惯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的信息说明物品交易的过程及其条件,对物品交易的规定极为详细,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形式和程序,故C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罗马法的正确理解。‎ ‎【题文】19.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把“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与以前的“言论自由”和“信仰自由”并列为“四大自由”。这是资本主义政治理念的重大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 A.增强资本运作过程的自由度 B.重新定位政府的经济职能 C.建立更全面合理的劳资关系 D.全面保障工人的合法利益 ‎【知识点】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答案解析】B解析: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中增加了“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即关注社会公正、关注社会平等问题、关注民众的社会保障问题。为此提出国家干预经济,体现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故B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罗斯福新政特点的正确理解。‎ ‎【题文】20.19世纪下半叶,西欧的工人享有普遍的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在1850—1913年间,英国和法国的实际工资几乎增加了1倍。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福利国家制度建立和完善 B.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D.海外投资带来巨额利润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 ‎【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19世纪下半夜工人待遇的改善,此期间正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发展,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据此分析可知D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B“社会矛盾得到解决”的表述有误,C“开始分裂”的表述不合史实,排除ABC。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工业革命影响的正确理解。‎ ‎【题文】2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对选举资格做了严格限定将黑人和奴隶排除在民主政治制度之外,存在极大地局限性,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必然要求取消不平等的限制,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获得了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给予黑人以响应的民主政治权利,与材料所述基本相符,所以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美国民主制度的正确理解。‎ ‎【题文】22. “他本人肯定没把扫除他前任所建立的那种政治体制当成自己的任务,相反,为了巩固他自己的权力以及实施某些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他还充分利用了这种体制的独裁主义结构。尽管这样,他在实质上还是修改了这个体制……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这段评论中的“他”是指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而且也扫除了有关党及其领导人一贯正确的神话”,可知他的改革措施涉及到扫除个人崇拜,联系苏共二十大的相关内容,可得出这属于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故B项正确;ACD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正确理解。‎ ‎【题文】23.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在人们心中几乎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下列近代历史事件,对欧洲独立国家政治格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解析】C解析:宗教改革之前,教皇的权利大于世俗权力,在与世俗权力的斗争中,虽然教权有时占上风,最终将从属于俗权。共同的利害关系促成了市民和新君主的联合,他们终于把维护自身利益和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结合了起来。这是走向民族国家的第一步,故选C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宗教改革影响的正确理解。‎ ‎【题文】24.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 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D.政府重农抑商 ‎【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 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说明当时中国以农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落后,形成该局面主要原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使然,故本题选择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正确理解。‎ ‎【题文】25.“天文学产生于迷信;雄辩产生于抱负、仇恨、虚假和奉承;几何学产生于贪婪;物理学产生于无聊时的好奇;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所以,艺术与科学的诞生归功于我们的邪恶。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卢梭上述分析是为了说明 A.以科学反对迷信 B.主权在民 C.人应该回归自然 D.美德即知识 ‎【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道德哲学产生于人的自尊……如果他们来自我们的美德的话,我们就不那么怀疑他们的好处了”信息可以知道:各种知识都要来自于美德,人应该回归自然。所以答案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卢梭思想的正确理解。‎ ‎【题文】26.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A.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B.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C.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信息说明共和制度下参议院的制定者希望参议院行使权力的时候要仔细、慎重,所以答案选C。A、B和D均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美国共和制度的正确理解。‎ ‎【题文】27.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 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它”是指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马歇尔计划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D解析:题目的核心信息有:“蓝图式”的国际设计、花的时间比预计的短、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BC不符合“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不是美国主导的组织。故A错误,本题选择D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马歇尔计划的正确理解。‎ ‎【题文】28.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可说明:‎ A.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D.苏联支持国民党反共 ‎【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20年代中期”信息可以知道当时是国民大革命,而“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说明国民大革命失败,失败的原因是陈独秀右倾错误,故本题选择A项;B不符合材料种意思;C是30年代;D材料中没有反应。‎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国民大革命失败原因的正确理解。‎ ‎【题文】29.“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这句话主要强调 A.自由平等 B.上帝万能 C.人性至上 D.幸福来源 ‎【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这就是在尘世上的幸福”信息说明对信奉上帝的怀疑,肯定了认得价值和尊严,故C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正确理解。‎ ‎【题文】30.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答案解析】D解析:五四运动爆发在‎1919年5月4日,中共当时尚未建立;国民大革命起先由国共双方领导,1928年北伐军基本扫除了三大军阀的反动势力,但此时国共双方已经分裂,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敌后抗战的指挥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所以四项说法均错误,答案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事实的正确把握。‎ ‎【题文】31、李贽在其《石潭即事其四》中写道:“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年来寂寞从人漫,只有疏狂一老身。”以下对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李贽的观点在当时不为世俗所容B、李贽认识到了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 C、李贽的主张遭到道学家们的攻击 D、表达了诗人敢于蔑视世俗的“异端”思想 ‎【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答案解析】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若为追欢悦世人,空劳皮骨损精神”表明A项正确;“寂寞从人谩”说明A和B两项是正确的。C项在诗中没有涉及,故C项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李贽思想的正确把握。‎ ‎【题文】32、古代雅典学者曾言:“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判断 A、戏剧公演成为了雅典人生活的一部分 B、雅典民主制的实质是成年男性的民主 C、戏剧公演有助于雅典人形成身份认同 D、观戏津贴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热情 ‎【知识点】A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的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可知戏剧公演有利于雅典人形成对自己的政治身份认同,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反映。‎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伯利克里民主改革的正确把握。‎ ‎【题文】33、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与上述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B、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 C、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恶果 D、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 ‎【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解析】D解析:‎ 从材料中西班牙物价上涨看出原因是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英法的物价上涨源于英法的海外殖民掠夺,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物价上涨还与罪恶的奴隶贸易有关;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即到了18世纪,美洲白银一部分通过菲律宾流入中国,一部分经欧洲后再流入中国,同样造成了白银购买力的逐渐降低。综上所述,D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的正确把握。‎ ‎【题文】34.有学者指出,中国近代化思想是“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和“忠君报国”的“正统主义”思想的结合体。以下言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龚自珍: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②李鸿章: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③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④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 ‎【答案解析】B解析:龚自珍属于经世致用派,对晚期政府统治的不满,故①不符合题意;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维护封建社会统治,故②正确;“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属于变法思想,故③符合题意;孙中山主张推翻清王朝,故④错误;本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 ‎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晚晴思想变迁的正确把握。‎ ‎【题文】35.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 A.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B.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D.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知识点】G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世界出现 ‎【答案解析】C 解析:材料中“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信息说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在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故本题选择C项,其它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正确把握。‎ ‎【题文】36.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有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 ‎【答案解析】 D 解析:这两种梦想是:实现民族独立;实现各阶级平等,人民当家作主。解放战争后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且人民翻身做主。因此D项离这两个目标最近。‎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把握。‎ ‎【题文】37.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知识点】P1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答案解析】C解析:抛开事物表面现象而追问本质的精神,可说是希腊思想的共同特性,这种精神同时也肯定了理性的能力,认为人可以靠理性来追求智慧和知识。泰勒斯认为万物皆为水,认为宇宙万物的后面只有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苏格拉底相信理性的能力, 也相信宇宙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至善;柏拉图经由观念的讨论必能得到真理。故本题选择C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信息共同把握。‎ ‎【题文】38.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 B.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知识点】P2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说明伏尔泰仍然相信上帝的存在,所以他不是无神论者,他认为凭借理性就可以获得宇宙的自然运行原理,故C项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伏尔泰思想的正确把握。‎ ‎【题文】39.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大革命是在人民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作者观点的实质是( )‎ A.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知识点】B2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扩展 ‎【答案解析】D解析:从材料“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表明了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所以答案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法国大革命爆发原因的正确把握。‎ ‎【题文】40.胡德平在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时谈道:“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因为处理政务要讲效率,就像是军事长官要处理军事问题那样。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胡德平认为行政集权必须 A.使行政权集中行使 B.少数服从多数 C.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依宪法行政 ‎【知识点】B1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文字“只有行政是可以真正集权的,……但政府的权限必须明确,法律未授权的领域,绝对不能进入”的信息说明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故答案选D项符合题意。A、B和C均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信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民主政治以及材料的理解。‎ ‎【题文】41.茅海建说:“在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如此这般的直接结果是,历史被叙述为运动方向明确的具有某种必然性的潮流。由此引发的直接思考是,戊戌变法若真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事件,其结局似不应如此。连续13年的观察使我感到,戊戌变法很可能是一偶发的事件,其发生、发展到最后的结局,充满着变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这表明 A.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宏观史学缺乏必要的研究价值 C.研究戊戌变法需要更加重视细节 D.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地表现历史 ‎【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思想 ‎【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细节经常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很可能就存在于那些历史的细节之中。”的信息说明茅海建主张研究历史要注重细节,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戊戌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故A项错误;B是以偏概全,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史学研究方法的正确理解 ‎【题文】42.1870年,史皮尔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史皮尔评析的是( ) ‎ A.中国中央集权制度 B.中国的科举制度 ‎ C.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D.西方的民主制度 ‎ ‎【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解析】B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对“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由此可知其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联系已学知识可判断材料主要阐述的是科举制,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科举制度的正确理解 ‎【题文】43.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B.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 ‎【知识点】C2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答案解析】A解析: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到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这有利于民族团结,故A项最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是同一个政权使用不同的国旗,排除D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武昌起义的正确理解 ‎【题文】44.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牌随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一五计划”重视工业化建设            B.“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答案解析】C解析:从题干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可以排除D项,“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来的;材料反映了文化领域的“大跃进”现象,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大跃进时期历史的正确理解 ‎【题文】45.学者们在评论某一时期的欧洲时,使用“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等标题。据此判断,欧洲的这一时期开始于20世纪的    A. 30年代初       B. 40年代中期      C. 70年代初      D. 80年代末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欧洲的政治崩溃”、“欧洲时代的消失”、“别了,欧洲历史”的时间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取代了传统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故本题选择B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两极格局的正确理解 ‎【题文】46. 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标志“最高民主阶段”到来 ‎ 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 ‎ C.在“最高民主阶段”,五百人议事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 D.在“最高民主阶段”,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 ‎【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思想 ‎【答案解析】D 解析:A不对,这应是伯利克里时期;B不对,十将军除外;D不对,公民大会为雅典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伯利克里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故本题选择C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正确理解 ‎【题文】47.美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1940———1960年 年份 ‎1940‎ ‎1945‎ ‎1950‎ ‎1955‎ ‎1960‎ 适龄女性每千人生产婴儿数量 ‎81‎ ‎85‎ ‎108‎ ‎118‎ ‎119‎ ‎-------------据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第826页改编 该材料 A.说明了二战结束后美国女婴的数量持续增加B.扭转了美国人口出生率长期持续下滑的局面 C.表明了美国政府鼓励生育以促进人口的不断增D.意味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D 解析:材料所给的是女性生产婴儿的数量,而不是“女婴”,排除A项。B项的叙述与材料相反,排除;材料也无从看出政府的政策导向,排除C项。人口增长对于经济的推动具有滞后性,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意味着年轻的劳动力资源和旺盛的消费市场的形成,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故选择D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正确理解 ‎【题文】48.某位历史学家说“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该观点强调《人权宣言》‎ ‎ A. 克服了英国《权利法案》的局限 B. 超越了美国《独立宣言》‎ ‎ C. 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 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知识点】A 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人权宣言》的影响。《人权宣言》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对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故选C项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法国《人权宣言》的影响的正确理解 ‎【题文】49.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知识点】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五四运动 ‎【答案解析】C 解析: 从材料“政治运动”“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中,可以判读出这次运动时五四运动。所以答案选C。A属于农民阶级运动;B不属于“感情”,D不属于青年运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五四运动的正确理解 ‎【题文】50.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  )。‎ A.主要靠对外掠夺   B.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主要靠文艺复兴   D.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知识点】A 3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 制度资本和实力”说明西方的崛起主要依赖民主政治的建立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也就是受欧洲内在因素的推动,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罗马法的正确理解 ‎【题文】B‎1C25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 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四:很简单,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可能会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的转型。在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已经在进行改革。比如,那时制订的法律,在今天看也是很超前的。 ‎ ‎——李泽厚《告别辛亥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期、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6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观点在认识上的局限性。根据上述材料,简要阐述你对制度转型的看法。(4分)‎ ‎【知识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 ‎【答案解析】 ‎ 解析:(1)第(1)问,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由材料中“《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特点,即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第(2)问,由材料“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 会”、“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分权和制衡体制”可以归纳出即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 权制衡”机制。第(3)问,考查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各个党派”、“派系与党争”“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共和’为民族的整体 利益”以及民国初期与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分析可得出作者混淆了不同阶级的改良,且把革命与改良对立,错误地评价了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6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6分)‎ ‎(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6分)‎ ‎(4)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2分)‎ 看法: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2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民主政治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文】H2J‎2M352.(9分)材料一:唐宋之际及进入宋代之后,国家权力对某些新兴经济领域控制相对薄弱,……社会商业信用的新体系逐渐形成与逐步完善化。金融货币业方面,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北宋时纸币交子的产生,正是社会商业信用建立的集中体现,在工商业等流动性大,难以控制的领域开始出现经济效率方面的突破。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宋代的异地交易,与其之前的时代相比,无论是城巿化模式的框架、基本的商业组织、批发巿场组织的架构,还是日常消费物资的流通方式,其差异远不只是具备截然不同的规模与性质而已。这一商业革命的质的飞跃是有充分证据可得到清楚证明的。”‎ ‎ ——谢元鲁《唐宋制度变迁:平等与效率的历史转换》‎ 材料二:所应统制的是人民的什么经济行为呢?据我的愚见,政府(指国民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四、统制人口,不使过庶,并限制劣种之传殖。五、统制大规模工业,创造国家资本。六、统制国民消费,使之合理化。‎ ‎ ──李权时《统制经济的前瞻与后顾》‎‎1934年8月15日 材料三:弗里德曼(1976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现代货币主义代表)的经济自由思想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弗里德曼把经济制度分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自由。因为只有经济自由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更为理想的发展。因此在货币学派看来,实际相机抉择的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是无效的。‎ ‎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商业革命”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国民政府统制经济与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各自观点产生的主要背景。据此谈谈你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5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解析】 ‎ 解析:(1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国家权力对某些新兴经济领域控制相对薄弱”“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难以控制的领域开始出现经济效率方面的突破”“北宋时纸币交子的产生,社会商业建立的集中体现”“宋代的异地交易……这一商业革命的 质的飞跃是有充分证据可得到清楚证明的”,概括即得。(2)第一小问从民国统制经济涉及的六个方面可见,它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弗里德曼经济思想实际上是亚 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强调自由的市场经济;第二小问前者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年,明显是受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要求改变自由放任的政策;后者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受到1973年经济危机和“滞涨”的影响;第三小问综上所述,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 系,经济发展模式要与时俱进。‎ 参考答案:‎ ‎(1)国家对新兴经济的控制较弱;信用(或金融)体系形成并逐步完善;异地交易呈现质变;商业城市增多;商业模式发生变化。(4分,任意两点即可)‎ ‎(2)民国统制经济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弗里德曼强调自由的市场经济(2分)。‎ 民国统制经济产生的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矛盾尖锐,民族危机加深。(1分);‎ 弗里德曼思想产生的背景: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出现滞胀现象。(1分)‎ 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依据国内外背景适时调整(1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中中外经济政策信息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题文】O1R253.(9分)“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  在历史舞台上不断地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洁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迭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幺在眷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 材料三: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幺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其四,孔子 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2分)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的专制统治者独尊孔子和儒学的原因。(3分)‎ ‎ (2)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你如何看待该态度?(3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对待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1分)‎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 ‎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发,孔子提倡的仁的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的角度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社会洁乱的根本在于人心”以及材料二中“孔子尊君权,,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 “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和“但重作官,不重谋食”的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是否定态度;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新文化运动目的来回答即可;态度可以从当时反封建思想角度来评述,但从绝对性角度来看有点过激;第三小问分析孔子持不同观点原因结合所学从阶级属性角度论述即可。‎ 参考答案:‎ ‎(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振之间相互攻诰;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 儒学重视人心治理,有利于调解社会治乱问题;孔子尊君权,易于形成君主专制;孔子不许问难,易于形成思想专制;孔子思想易于为民贼(专制君主)所利用。(3分,任意三点即可)‎ ‎(2)否定态度。反封建争制。他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对孔子的批判过于绝对化,其思想中的“仁”等观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3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可阱减少阻力。(1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中儒家思想运用的解读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三第四次月考 历史答案 ‎1-10CCABC ACCDB; 11-20BCBDA ACCBD; 21-30DBCDC CDACD; 31-40DCDBC DCCDD; 41-50 CBACB DDCCB ‎51.(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6分)‎ ‎(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6分)‎ ‎(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6分)‎ ‎(4)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2分)‎ 看法:循序渐进、创新与借鉴(革命与改良)都是制度转型的有效方式;妥协与斗争都是制度转型的策略。(2分)‎ ‎52.(1)国家对新兴经济的控制较弱;信用(或金融)体系形成并逐步完善;异地交易呈现质变;商业城市增多;商业模式发生变化。(4分,任意两点即可)‎ ‎(2)民国统制经济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弗里德曼强调自由的市场经济(2分)。‎ 民国统制经济产生的背景: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矛盾尖锐,民族危机加深。(1分);‎ 弗里德曼思想产生的背景: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出现滞胀现象。(1分)‎ 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依据国内外背景适时调整(1分)‎ ‎53.(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振之间相互攻诰;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分)‎ 儒学重视人心治理,有利于调解社会治乱问题;孔子尊君权,易于形成君主专制;孔子不许问难,易于形成思想专制;孔子思想易于为民贼(专制君主)所利用。(3分,任意三点即可)‎ ‎(3)否定态度。反封建争制。他的观点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对孔子的批判过于绝对化,其思想中的“仁”等观点还是有积极意义的。(4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