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气候测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876.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气候测试题》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气候测试题》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中考地理真题解析分类汇编-气候测试题 ‎【2014·日照·2】1.看到下列天气预防,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 )‎ A. ﹣﹣防汛预警准备 B. ﹣﹣添加衣物防寒 C. ﹣﹣小麦防冻工作 D. ﹣﹣太阳能发电实验 ‎【答案】A ‎【解析】A符号表示的是大雨,需要做防汛预警准备,符合题意,故正确;B符号表示晴天,不需要添加衣物防寒,不符合题意,故错误;C符号表示降雪,不需要为小麦做防冻工作,不符合题意,故错误;D符号表示雷雨,不能做太阳能发电实验,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故A选项正确。‎ ‎【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知识储备】天气符号是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一、常用符号 二、常用名词: 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 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0毫米。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 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2014·枣庄·16~18】小实验: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如右图所示)。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0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据此完成2~4题。‎ ‎2.该实验模拟的是( )‎ A.全球变暖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3.大气中C0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小事”不符合低碳生活原则的是( )‎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 B.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C.赠送礼物时豪华包装 D.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2.A 3.D 4.C ‎【解析】2. 现在因人类活动大量排放C02 另一方面又大规模地毁坏森林和草地,而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生植物的大量死亡,结果大气中的C02的量呈现增高的趋势,形成温室效应,故A选项正确。3.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是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少是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故D选项正确。4.提倡步行,骑自行车;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符合低碳理念;赠送礼物时豪华包装,不符合低碳理念,故C选项正确。‎ ‎【考点】环境变化的危害 ‎【知识储备】1.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产生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引起大气变暖的效应,即“温室效应”。‎ ‎2.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3.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 ‎ (1)生态 ‎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 ‎ (2)气候 ‎  全球气候变暖使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增加。‎ ‎  (3) 海洋 ‎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海洋中蒸发的水蒸气量大幅度提高,加剧了变暖现象。而海洋总体热容量的减小又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另外,由于海洋向大气层中释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因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群落。‎ ‎ (4)农作物 ‎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  (5)人类 美国科学家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大规模蔓延,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4.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 (2)保护森林 ‎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  (3)改善汽车使用燃料状况 ‎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  (4)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将对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2014·烟台·7】5.“5月17~19日,波黑和塞尔维亚两国受地中海气候影响的地区连降大雨,雨量相当于往年同期3个月的总量,引发了严重的洪灾…”据此新闻,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是对当地气候的描述 B.说明了今年和往年同期的降水有差异 C.验证了地中海气候的降水特点是冬多夏少D.说明了地中海气候特点已经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雨量相当于往年同期3个月的总量”说明了波黑和塞尔维亚两国的降水和往年同期相比,要多得多,即今年和往年同期的降水有差异,故B选项正确。‎ ‎【考点】气候与自然灾害 ‎6.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表示的是沙尘暴的符号,故选项正确;B表示的是雷阵雨天气的符号,故选项错误;C表示降雪;D表示台风,故A选项正确。‎ ‎【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知识储备】天气符号是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一、常用符号 二、常用名词: 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 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 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0毫米。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2014·厦门·12~13】读图,完成7~8题。‎ ‎7.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 )‎ A.陆地高于海洋 B.海洋高于陆地 C.高原高于平原 D.荒漠高于森林 ‎8.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C.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D.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 ‎【答案】7.B 8.C ‎【解析】7.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海洋高于陆地,因为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故B选项正确。8. 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故C选项正确。‎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知识储备】1、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 北半球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因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性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3、等温线的突变。 等温线的突变,既偏离纬线。影响的因素不同,偏离的程度和方向不一。一般情况下,陆地上等温线的突变是由地形因素所致,海洋上等温线的突变是洋流的影响。‎ ‎【2014·安徽·7】9.读a、b两地气候资料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b地夏季高温少雨 B.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 C.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的大 D.b地冬季无结冰现象 ‎【答案】B ‎【解析】A为温带季风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1月气温最低,7月气温最高,位于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位于南半球,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故B选项正确。‎ ‎【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知识储备】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判断所属半球。‎ 依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或8月,则这种气候是北半球的气候;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或2月,则这种气候是南半球的气候。‎ 第二步:判断所属的温度带。‎ ‎1、以温定带。看气温资料,先看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热带型气候类型的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5℃‎以上;亚热带型气候的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15℃‎之间;温带型和亚寒带型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却常常在‎0℃‎以上);寒带型的气候中,苔原气候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0℃‎,而冰原气候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 ‎2.计算气温年较差, 缩小范围。确定了温度带之后,再看资料中的最热月平均温度,并计算气温年较差,如果气温年较差较小(‎20℃‎),即气温的年变化比较大,则可确定为干旱气候或季风性气候。‎ 第三步: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观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以雨定型,确定目标。‎ ‎1.如果属于热带型的气候类型,那么则看:‎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雨水极为稀少;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月平均气温数值变化不大,全年中各月降水量数值也变化不大(热带雨林气候的年降水总量一般在‎2500毫米左右)。‎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是比较难以区分的,帮助我们进行鉴别的方法有:‎ ‎①如果给的资料能表明是在南半球的某地,那么肯定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10?SPAN>N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②如果给的资料中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在5月份,那么肯定是热带季风气候,而不是热带草原气候。‎ ‎③从年降水总量来看: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一般比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地区的年降水总量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乞拉朋齐,它就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它的年平均降水总量竟然高达11000多毫米,这是因为还有其它因素所致。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地区年降水总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 ‎④从月降水总量数值大小的变化来看: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月降水总量数值较大的月份是6月~9月份,计4个月,降水较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地区,月降水总量数值较大的月份是5月~10月份(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则相反)计6个月,降水较多。‎ ‎2.如果属于亚热带型的气候类型,那么则看:‎ ‎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征是“高温”和“多雨”一致呈“宝塔”型。‎ ‎②地中海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则是:“高温”和“少雨”一致,月平均气温曲线和月降水量柱状图呈“口唇形”。在观察、分析这两种气候类型时,要特别留心它们是分布在南半球,还是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分布地区的“高温和多雨”期是7月份前后;南半球则在1月份前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地区的“炎热干燥”期是在7月份前后;南半球则在1月份前后。‎ ‎3.如果是属于温带型的气候类型,那么则看:‎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只要注意到不要把它混入亚热带型就成功一半了,再看它的其他特征:(a)一年内,各月份月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全年中各月份降水量数值差不多;(b)年降水量一般在‎700毫米左右,根据这一点又可明显地区别热带雨林气候。‎ ‎②温带季风气候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月降水量柱状图,也是“宝塔形”的,但是,它的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在‎0℃‎以下,以此区别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③温带大陆气候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月降水量柱状图也呈“宝塔形”。‎ 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是比较难以区别的,帮助我们进行鉴别的方法有:(a)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小于‎400毫米;(b)年降水总量在‎300毫米左右的地区,究竟属于哪一个呢?那要结合其他条件加以判断,比如告诉你该地区位于季风区内,则应划分为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的月降水量,各月相差较大,而温带大陆性气候相差较小,且较均匀。‎ ‎4.如果是属于寒带型的气候类型,那么则看:‎ ‎(1)若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10℃‎以下者,则应判断为苔原气候;‎ ‎(2)若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者,则应判断为冰原气候;‎ ‎(3)冰原气候地区的月降水量一般以月降雪量来表示,这也是一个标志;‎ ‎(4)从分布地区上来看,南极洲地区是属冰原气候区,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是属苔原气候分布地区。‎ ‎ 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要从10种气候类型中判断出某一气候类型,难度较大,而把范围缩小侯,就容易得多,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2014·云南·5】读“世界典型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回答10题。‎ ‎10.如图的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图中的(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答案】B ‎【解析】热带草原气候以非洲分布最广,它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稀树草原是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栖息的理想场所,动物种类多,数量大,所以成为动物的王国,主要动物:斑马,长颈鹿、狮子、河马、犀牛、野牛、羚羊、狒狒等,故B选项正确。‎ ‎【考点】世界主要自然景观及其分布概况 ‎【知识储备】世界主要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非地带性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地峡的东侧等地的热带雨林景观 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南半球)或东北信风(北半球)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美大陆30S-30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东进;秘鲁寒流规模较大,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荒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的深人(地处西风气流的背风坡)‎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苔原带(较高纬度)‎ 亚欧大陆东西岸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北宽度不同,西窄东宽 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气温低 东西岸自然带南北宽度一样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2014·莆田·7】11.今年端午节莆田出现暴雨天气,其对应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台风;B表示晴,C表示多云,D表示暴雨,故D选项正确。‎ ‎【考点】常用天气符号与天气图 ‎【知识储备】天气符号是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一、常用符号 二、常用名词: 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 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 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 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0毫米。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2014·莆田·8】12.如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渐月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判断该地的主要气候特征是( )‎ A.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 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降水均匀 ‎【答案】B ‎【解析】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故B选项正确。‎ ‎【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 ‎【知识储备】气候类型的判断 第一步:判断所属半球。‎ 依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或8月,则这种气候是北半球的气候;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或2月,则这种气候是南半球的气候。‎ 第二步:判断所属的温度带。‎ ‎1.以温定带。看气温资料,先看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热带型气候类型的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5℃‎以上;亚热带型气候的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15℃‎之间;温带型和亚寒带型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却常常在‎0℃‎以上);寒带型的气候中,苔原气候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10℃‎,而冰原气候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 ‎2.计算气温年较差, 缩小范围。确定了温度带之后,再看资料中的最热月平均温度,并计算气温年较差,如果气温年较差较小(‎20℃‎),即气温的年变化比较大,则可确定为干旱气候或季风性气候。‎ 第三步: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观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以雨定型,确定目标。‎ ‎1.如果属于热带型的气候类型,那么则看:‎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雨水极为稀少;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月平均气温数值变化不大,全年中各月降水量数值也变化不大(热带雨林气候的年降水总量一般在‎2500毫米左右)。‎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是比较难以区分的,帮助我们进行鉴别的方法有:‎ ‎①如果给的资料能表明是在南半球的某地,那么肯定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10?SPAN>N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②如果给的资料中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在5月份,那么肯定是热带季风气候,而不是热带草原气候。‎ ‎③从年降水总量来看: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一般比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地区的年降水总量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乞拉朋齐,它就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它的年平均降水总量竟然高达11000多毫米,这是因为还有其它因素所致。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地区年降水总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 ‎④从月降水总量数值大小的变化来看: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月降水总量数值较大的月份是6月~9月份,计4个月,降水较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地区,月降水总量数值较大的月份是5月~10月份(指北半球而言;南半球则相反)计6个月,降水较多。‎ ‎2.如果属于亚热带型的气候类型,那么则看:‎ ‎①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征是“高温”和“多雨”一致呈“宝塔”型。‎ ‎②地中海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则是:“高温”和“少雨”一致,月平均气温曲线和月降水量柱状图呈“口唇形”。在观察、分析这两种气候类型时,要特别留心它们是分布在南半球,还是分布在北半球。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分布地区的“高温和多雨”期是7月份前后;南半球则在1月份前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地区的“炎热干燥”期是在7月份前后;南半球则在1月份前后。‎ ‎3.如果是属于温带型的气候类型,那么则看:‎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低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只要注意到不要把它混入亚热带型就成功一半了,再看它的其他特征:(a)一年内,各月份月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全年中各月份降水量数值差不多;(b)年降水量一般在‎700毫米左右,根据这一点又可明显地区别热带雨林气候。‎ ‎②温带季风气候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月降水量柱状图,也是“宝塔形”的,但是,它的最低月平均气温数值在‎0℃‎以下,以此区别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③温带大陆气候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月降水量柱状图也呈“宝塔形”。‎ 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是比较难以区别的,帮助我们进行鉴别的方法有:(a)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小于‎400毫米;(b)年降水总量在‎300毫米左右的地区,究竟属于哪一个呢?那要结合其他条件加以判断,比如告诉你该地区位于季风区内,则应划分为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的月降水量,各月相差较大,而温带大陆性气候相差较小,且较均匀。‎ ‎4.如果是属于寒带型的气候类型,那么则看:‎ ‎(1)若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10℃‎以下者,则应判断为苔原气候;‎ ‎(2)若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者,则应判断为冰原气候;‎ ‎(3)冰原气候地区的月降水量一般以月降雪量来表示,这也是一个标志;‎ ‎(4)从分布地区上来看,南极洲地区是属冰原气候区,北美洲的北部边缘地带是属苔原气候分布地区。‎ ‎ 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要从10种气候类型中判断出某一气候类型,难度较大,而把范围缩小侯,就容易得多,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2014·永州·3~4】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A.阴雨连绵 B.四季如春 C.艳阳高照 D.暴风骤雨 ‎14.(2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13.B 14.C ‎【解析】13. 阴雨连绵、艳阳高照、暴风骤雨表示天气,具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故ACD不符合题意.四季如春表示气候,具有时间长,稳定的特点,故B选项正确。14.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赤道附近,山脚下终年高温多雨,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山顶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终年积雪,这是地形因素造成的气候差异,通常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因此山脚下与山顶上气温差别会很大,故C选项正确。‎ ‎【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储备】1.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区别 天气和气候都是用来表述大气的运动状况,但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如:长江中下游在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潮湿的梅雨天气就是当地的气候特点。天气中的短时间可以是一天、几天、一月、一年或是几年,我们可以说今天的天气好、这个月的天气好、今年的天气好、这几年的天气比较好,但不能说今天的气候好或今年的气候好。而气候是一个地方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所表现出的特征。‎ ‎2.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因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方,太阳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因此,各地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接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行星风系。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结,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汽盛行,水汽不易凝结,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结,一般少雨。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在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一般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机会就少。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 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海洋增温慢,陆地增温快;阳光减弱以后,海洋降温慢而陆地降温快。海洋与陆地表面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多少也不同,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热带地区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先后出现从赤道到极地的气候变化。另外,高大的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运行,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与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因含有大量的热能,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水温低于周围海面,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因而在气温上,洋流可以调节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在盛行气流的作用下,使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温显著不同,破坏了气温纬度地带性的分布。‎ ‎【2014·永州·5】15.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2014.06.05)”,下列城市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天津 C.长沙 D.广州 ‎【答案】A ‎【解析】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题中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达到157,属于中度污染,在四城市中最为严重,故A选项正确。‎ ‎【考点】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 ‎【知识储备】1. 概述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空气质量日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2. 空气污染指数 ‎(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2008年9月环保部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技术规定》(二次征求意见稿),该规定中新增臭氧和一氧化碳等,该规定暂时还未执行。 不同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有所不同。‎ ‎3. 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对健康的影响 建议采取的措施 ‎0~50 Ⅰ 优 可正常活动 ‎51~100 Ⅱ 良 ‎101~150 Ⅲ1 轻微污染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151~200 Ⅲ2 轻度污染 ‎201~250 Ⅳ1 中度污染 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老年人和心肝病、肺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活动 ‎251~300 Ⅳ2 中度重污染 ‎301~500 Ⅴ 重污染 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2014·益阳·32】16.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地形雨”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图中A半岛上的人们主要信仰  。这里的男人们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色长袍,你认为这种服饰文化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 A.石油资源 B.气候特点 C.审美情趣 D.种族冲突 ‎(3)图中B大洲目前还无人定居的原因是    ,当地真正的“主人”是   ,它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4)“地形雨”形成示意图中的C、D二点,降水多的是  点,为山地的  坡.此图反映的是  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1)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2)伊斯兰教;B;(3)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气候十分恶劣,不适合人类的居住;企鹅;(4)C;迎风;地形 ‎【解析】(1)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这主要因为纬度因素造成的;‎ ‎(2)结合图示得知:A为阿拉伯半岛,主要居住的为阿拉伯人,主要信仰的伊斯兰教;该地区的男人们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色长袍,这与当地炎热的沙漠气候有关;‎ ‎(3)图中的B为南极洲,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气候十分恶劣,不适合人类的居住;南极地区的象征是企鹅;‎ ‎(4)结合地形雨的形成示意图得知:处于迎风坡的C点降水多,背风坡的D点降水少,这表明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知识储备】1.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2.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 北半球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因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性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3.等温线的突变。 等温线的突变,既偏离纬线。影响的因素不同,偏离的程度和方向不一。一般情况下,陆地上等温线的突变是由地形因素所致,海洋上等温线的突变是洋流的影响。‎ ‎4.南北极地区特征比较 南极:海陆状况:大部分为南极洲 ‎(大陆),气候状况:气候极其寒冷,资源状况:拥有石油、煤、铁矿,代表动物:企鹅 北极:海陆状况:大部分为北冰洋(海洋),气候气候寒冷,资源状况:有石油 代表动物:北极熊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